当前位置 爱咖号首页 “缺席”DeepSeek,华米蔚小理“怕什么”?

“缺席”DeepSeek,华米蔚小理“怕什么”?

汽车大观V 2091浏览 2025-02-17 IP属地: 未知

DeepSeek的出现,瞬间成为车企的“新宠”,智能化革命的“灵丹妙药”。

然而,有人陷入一片欢腾,可总有一些人,心湖无澜,平静地走过这场热闹。比如技术巨头“华米蔚小理”——却选择了“按兵不动”,在这场狂潮中保持沉默。

这些在智能化领域领先的企业,究竟是为何在DeepSeek的热潮面前甘做“看客”?

小鹏汽车创始人何小鹏在近日接受晚点采访时直言:“DeepSeek主要是在数字世界领域深度探索,放到物理世界还很难。”

这番话,或揭示了技术与现实世界之间的鸿沟,也似乎道出了“华米蔚小理”对于DeepSeek谨慎态度的原因——他们或许早已看到了这场数字世界“狂欢”背后的“虚火”。

毕竟,他们经历的教训、尝过的苦头已经够多。

“怕”陷入同质化?

在过去的短短10多天,已有近20家车企宣布接入DeepSeek。表面上看,DeepSeek风头无两,引领了一波车企加码智能化的浪潮。然而,这场“热潮”背后,隐含的同质化风险却不容忽视。

作为一款大语言模型,DeepSeek的强大推理能力能助车企“一臂之力”,在交互、座舱优化等方面“赋能”。

然而,DeepSeek的能力范围,尚未涉及更为复杂的智能驾驶、整车控制、生态联动等核心领域。

对大多数车企而言,接入DeepSeek能在短期内优化车机系统,提升交互的准确性和智能化水平,进而吸引消费者。

但这种单纯依赖DeepSeek来优化座舱系统的做法,可能带来严重的问题——同质化。

当越来越多车企接入相同的技术,用户的最终体验将趋于一致,品牌间的差异化优势逐渐模糊。

在智能化越来越成为消费者购车决策中重要的衡量标准时,过于依赖外部解决方案势必会“稀释”车企自身的技术优势。

对车企而言,智能化并不仅仅意味着车机系统的简单升级,而是涉及从智能座舱到智能驾驶,及至整体生态系统的全面创新。

与其通过接入DeepSeek来追求短期的体验提升,不如持续深耕自有技术,打造具有独特竞争力的全栈智能化体系。

只有这样,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成为“常胜将军”。毕竟,消费者的选择不仅取决于交互本身,更看中品牌所能提供的差异化体验。当多个品牌都依赖同一个技术解决方案时,消费者对品牌的忠诚度也会降低。

因此,避免陷入同质化的泥潭,不仅有助于车企保持技术竞争力,还能确保品牌在未来的市场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

对于“华米蔚小理”而言,若接入DeepSeek,虽然能带来技术上的短期提升,但其背后所隐含的同质化风险,可能对品牌的长期发展产生不利影响。

车企只有通过继续加大自主研发力度,聚焦于端到端大模型驱动的智能驾驶、车辆动态控制以及生态系统建设等更“硬核”的深度技术研发,才能真正为消费者带来独特的智能出行体验,进而巩固在市场中的地位。

都有“两把刷子”

“华米蔚小理”在智能化领域已积累了深厚的技术实力,并且在智能座舱和智能驾驶等方面处于行业前沿地位。

仅以智能座舱为例,与DeepSeek主要集中于优化车机交互不同,“华米蔚小理”的智能化技术已经深入到全车联动等复杂“深奥”的技术层面。

例如,鸿蒙座舱4.0升级版,基于第二代途灵平台,实现了智驾、座舱和域控的“三智融合”,为用户带来更为智能的驾乘体验。再如,小鹏智能座舱的一大“人性化”设计是,在车机右上角推出了“电子木鱼”功能,车主点一下屏幕或者转一下方向盘滚轮,都可以“功德” +1,被用户称为“赛博修行”。何小鹏曾对外说,他现在发现旁边车不守规矩很不爽的时候,就敲一下,敲完就不按喇叭了。

蔚来汽车的智能座舱也在2024年大升级。基于NOMI Agents多智能体框架,体验全面Agents化,NOMI停车助手、守卫、服务管家、探索发现、DJ、旅行回忆——六大智能体,从各个层面理解用户的需求和情绪,并提供个性化的服务和支持。

今年初,理想则为车主带来了全新智能座舱系统。基于融合感知和认知的多模态端到端大模型能力,进一步提升认知成长和情感陪伴能力,做到了认知、情感、娱乐、安全的“四位一体”。

而作为由手机企业进化而来的造车新势力,小米澎湃智能座舱在设计之初便将手机、平板视为座舱的一部分,实行多端一体化原生设计。

仅从上述智能座舱的“比试”看,“华米蔚小理”追求的是将技术与体验领先“合一”,不放过每一个细节。

而尽管DeepSeek也是“赋能”车企智能座舱优化,但真正的体验领先还是需要车企自研“操刀”,避免同质化“稀释”差异化。

不“出卖灵魂”?

进入2025年,汽车行业的竞争焦点逐渐转向智能驾驶普及以及智能化生态的打造。

从生态的角度看,车企的战略布局不仅是单一技术的优化,而是全面打开更大的智能化发展空间,确保在未来市场中占据主导地位。

对“华米蔚小理”而言,智能化的核心竞争力在于,打造一个技术驱动的,跨设备、跨平台、全场景覆盖的完整生态系统。

在智能汽车领域,生态系统的建设意味着更高的自主性。如果车企过度依赖外部平台或技术,便可能失去对生态核心的控制权,进而影响品牌的独立性与创新力。例如,小米在“人车合一”生态等方面的创新,就提升了车主的整体用车体验,成为目前汽车生态的标杆之一。

对于华米蔚小理来说,选择不接入DeepSeek的背后,是基于对未来竞争格局的深远考量。

换言之,他们希望继续保持对智能化生态的完全掌控。

再以华为为例,鸿蒙智行系统并不仅仅提升座舱体验,也在打造一个跨设备、跨平台的车家互联生态体系,使汽车能够与手机、智能家居、穿戴设备等智能硬件无缝协同,形成强大的全场景智能体验。‍

这种全方位的生态构建,意味着其超越了单一的智能交互,朝着更复杂的软硬件深度融合方向发展。

而DeepSeek作为大语言模型,虽然在交互和推理能力上具备优势,但其技术上尚难以支撑车企实现这种跨设备、多维度的“整合效应”。

因此,接入DeepSeek或会使得车企在智能化生态布局中受限,无法充分发挥自主创新的优势。

智能汽车不仅是语音助手或车载娱乐系统的优化,而是涵盖自动驾驶、数据安全、整车控制、生态融合等多种复杂技术。

“华米蔚小理”基于积累的深厚技术底蕴,尤其是在智能驾驶系统和车载决策系统的自研能力上取得的显著进展,能打开更多生态层面的想象空间。

DeepSeek的核心优势在于交互和自然语言处理,但对于车企来说,智能化并非仅限于座舱交互。智能驾驶、自动化决策和车辆整体性能的优化才是竞争的核心。

因此,“华米蔚小理”不约而同选择不接入DeepSeek,或可以避免“削弱”自身在整车智能化领域的优势,尤其是在对智能驾驶技术的独立研发上。

对于未来的智能化竞争,车企的战略自主性尤为重要。如果过度依赖第三方技术平台,尤其是像DeepSeek这样外部的大语言模型,车企可能会在长期发展中陷入“受制于人”的境地。

外部平台虽然能提供强大的推理和交互能力,但难以为车企深度赋能。这意味着车企的创新会受到限制,而无法迅速响应市场需求并进行产品迭代。

不接入DeepSeek,华米蔚小理能更好地保持其在智能化领域的自主性与灵活性,确保在未来智能汽车的竞争中,通过自研深度整合自身的技术优势,打开更大的创新空间,同时避免被外部技术平台所“绑架”。

可以说,华米蔚小理选择不接入DeepSeek,是一种深思熟虑的战略决策。它们不仅希望保持在智能化领域的独立性和创新空间,更希望在未来智能汽车的竞争中,能够牢牢把握生态系统的控制权。

随着技术不断发展,智能化已不仅是单纯的产品更新,而是与品牌、生态、市场和用户体验紧密相连的战略落地。

在汽车智能化日趋智能的趋势下,车企们的真正价值,不仅体现在技术本身,更在于如何整合资源、创造差异化的竞争力,以及如何通过生态链条的构筑领跑未来。

对车企而言,短期内的技术跟随或许会获得市场的一时青睐,但这种“随大流”的做法终究无法在未来的竞争中占据先机。唯有坚持自主研发、专注于差异化创新,才能为车企在智能化浪潮中构筑起坚实的壁垒。

尤其是在“智驾大战”时代,简单的技术跟风注定无法撼动行业的格局。真正的赢家,将是那些能够依靠独特技术和深刻洞察,创造出无可复制、难以模仿的用户体验的车企。

文章标签:
新能源
 
相关推荐
汽车大观V 1.5万粉丝    739作品 关注 专供有思想的汽车人
推荐作者
弯道看车 关注
资深车评人,前《深圳特区报》汽车部主任
中国皮卡网 关注
皮卡车垂直门户网站,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皮卡分会理事单位。
柿柿车 关注
汽车媒体编辑,参与C-NCAP试验报道
郑谊 关注
汽车行业分析师,汽车产业研究员
汽车匠人 关注
寻求在互联网时代用匠心精神
二手车大智慧潘 关注
中国二手车自媒体联盟联合发起人,行业深度观察者。
来试车 关注
汽车视频自媒体 试驾评测 汽车工作的Vlog 每周持续更新
全部爱咖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