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6日,理想汽车将要发布品牌首款纯电动SUV车型的外观造型信息,新车命名为“理想i8。”
该车原本计划于2月27日发布,但在得知小米汽车的“双Ultra”发布会也定在同日,于是理想汽车选择为(小米)发布会让路。小米汽车创始人雷军对李想进行了回应,其称:谢谢理想,祝理想i8大卖!小米和理想一起推动纯电车在国内的发展。
友好的互动没有成为关注焦点,一则发生于2025年1月24日的、有关理想L8 Pro车型的交通事故忽然冲上热搜。
回顾:
1月24日晚8点左右,车主张先生正在驾驶一辆理想L8 Pro SUV在返乡途中;车上另有四名乘客,一位成年人(张先生的姐姐)和三个年幼的小孩。车辆在行驶到宁夏吴忠市红寺堡区发生了车祸。导致车祸的原因是行经路段下雪,张先生驾驶的车辆追尾前方铲车;事故造成张先生驾驶车辆车身严重变形,方向盘变形,但是主副驾驶两个安全气囊均未弹出;同时张先生当场昏厥,事后得知理想汽车曾通过紧急呼叫系统向张先生联系过两次。
经检查,车主张先生头骨、颅骨多处骨折,面部两侧神经受损,两耳有积液流出;坐在后排的姐姐锁骨骨折,另有两个小孩受伤,但经过救治后均已无生命危险。
这起交通事故的主要争议点是安全气囊为什么没有弹出。
理想4S店给出了回应:纵横向加速度未达到弹开阈值。
后其工作人员称上述结论只是当时告知的未弹出的可能性,具体原因需要第三方检测之后才能出具。
笔者认为这种可能性是存在的,因为激发安全气囊的关键点是碰撞到“碰撞传感器。”不是所有的碰撞都会激活安全气囊,有些交通事故甚至不应该弹出安全气囊;比如车身高位发生碰撞的话,后果可能是推掉车顶、挤压中控台和方向盘,如果在碰撞瞬间通过几百毫秒的时间填充好安全气囊——但是此时方向盘已经被挤压到接近司乘人员,那么后果就有可能适得其反。
因为安全气囊从激发到填充只需要几百毫秒,通过氮气迅速填充过程中如果接触到人员的话,那就相当于给人体重重来上一拳——曾经有权威机构的测试结果显示作用力大约为180公斤。所以才说不是所有交通事故都应该弹出安全气囊,通过上述图片可以大致看到该车车顶变形,方向盘也变形,理论上不弹出气囊不一定是错。
同理,安全气囊碰撞传感器的位置也是需要合理设计的;正面的安全气囊往往需要正面追尾碰撞并导致发动机舱出现对应程度的变形才能起到作用。
知识点:
该车司机张先生称当时在事发地的驾驶是谨慎小心的,可是车速是多少呢?
据其描述称车速是50~60km/h。
所以这起交通事故没有什么过于值得解读的内容,交警也已经判司机张先生主要责任;铲车未放置警示标识,承担次要责任——为何是主责呢?相信和超速是有关系的。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条例明确规定了不同能见度的限速标准;在雪天等低能见度的时候,如果能见度低于100米则需要将车速控制在40km/h以内,能见度低于50米则不能超过20km/h;即便能见度超过200米时,车速也不能超过60km/h。
在其描述中有“由于雪越下越大,突然车辆撞上前方一辆铲雪车。”
这一段描述大致能用于判断能见度。
结语:
雪天在高速公路上驾驶车辆需要严格控制车速,积雪路面的滑动摩擦系数比正常干燥路面低90%左右;所以车速需要非常低,此时降低车速也并不违反限速要求。安全气囊不是万能的,安全气囊(含头部气帘)填充的时间点不对的话,后果可能会造成人员伤亡;所以安全气囊不会在所有交通事故中弹出,这并不奇怪。
理想i8 SUV的发布就在今天,一个有关理想汽车的交通事故恰巧在近日被广泛报道,这其中……不评论了。
总而言之还是要学会安全驾驶,在公路上驾驶车辆要学会与重型车辆、重型机械车保持足够的纵向和横向安全车距;跟车也一定不要跟大车,被迫进入大车的车流里,停车等待的时候一定要保留一个车位的距离,以便于后方车辆失控时可以打一把方向盘脱险。
2024年,比亚迪以427万辆全球销量蝉联新能源汽车销冠,出口量达43.3万辆,同比激增71.8%。2025年一季度,其全球市场表现亮眼!
是中国的,更是世界!25年一季度,比亚迪在全球多个市场荣膺销冠
北京现代获2024售后服务口碑卓越品牌,合资第一,三度获奖彰显用户信任。
中国汽车市场进入高速增长期,李书福提出了一个理念:“企业要靠长期主义活下去”。大环境下,吉利选择深耕技术、完善供应链,并首次将“以人为本”写入企业战略,体现了对企业长远发展中关键因素——对一线劳动者的重视。
小鹏汽车和特斯拉:棋逢皇后大道东
这个事情我当时就知道!估计极氪人都傻了,本来以为就是个博主搞个对撞快速涨粉,结果部分网友带节奏搞“抹黑友商”这一论调。作为对撞工具车,它真是无妄之灾……
2025年上海车展上,长安汽车以全系新能源产品矩阵和一系列重磅技术发布成为焦点。从全球首发的金钟罩固态电池量产计划,到阿维塔06的爆款潜质,再到飞行汽车、机器人等前瞻科技首秀,长安汽车展现出中国车企少见的战略纵深与创新活力。
中兴通讯崔丽:大模型落地门槛显著下降,AiCube三年磨一剑
前几天比亚迪的“深圳号”出口首航,装了7000辆车运往巴西,但其实这一船可能也就够比亚迪卖一个月,毕竟比亚迪在巴西市场可是新能源销量冠军,除了巴西,还有意大利、泰国、澳大利亚,甚至在中国香港、新加坡两个地方还是全品牌第一
腾势N9安全大满贯!除了安全性能外,乘坐空间究竟怎么样?一探究竟~
4月30日,通用股份(601500.SH)披露2024年年度报告。报告期内,公司加速推进智能化、国际化、绿色化产业升级,产品竞争力和国际市场份额不断提升,经营业绩稳健向好,实现营业收入69.58亿元,同比增加37.39%,实现归母净利润3.74亿元,同比增长72.81%,均实现了......
里宏汽车科技,一家专注于保时捷汽车改装升级配件的工贸一体化企业,近年来因其高质量的卡宴包围改装升级套件而备受瞩目。
4月27日,东风日产天演架构下首款新能源战略车型——东风日产N7正式上市,售价区间为11.99万-14.99万,提供Max、Pro、Air三个版本,共5个级别。产品上市即热销,累计订单超10000台。
全球最大汽车运输船,比亚迪第四艘滚装船“BYD SHENZHEN”启航,助力全球绿色出行新篇章
比亚迪2025首季全球新能源多市场夺冠
4月23日,在2025上海国际车展的聚光灯下,马自达汽车株式会社社长毛笼胜弘亲自揭开了全新纯电SUV车型MAZDA EZ-60的面纱。这是他一个月内第二次到访中国,早在三周前的4月2日,他就曾前往南京,见证了长安马自达首款全球化车型MAZDA 6e的下线。
2025车企一季报丨比亚迪营收登顶,赛力斯躺赚,广汽首亏?
今年上海国际车展最大的看点是什么?当然是关注合资企业的觉醒和反攻! 在新能源浪潮的飞速发展中,2024年中国新能源汽车销量达到1077万辆,占比47%;今年预测销量将达到1614万台,渗透率将达到56%。 从前车马慢,如今造车快。在巨大的市场蛋糕吸引下,多家车企跨界造车,各类......
比亚迪5分钟闪充400公里续航,实测表现大大超出预期,兆瓦闪充正式开启油电同速新时代。
2025年被称为“全民智驾元年”,比亚迪、小鹏、零跑等车企纷纷将高阶智驾功能下放到更低端的市场,主打一个“智驾平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