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发现一个问题,汽车产业其实是一个轮回,一直以来都有着周期性的主角更替。
汽车工业的百年发展史始终遵循"技术迭代——市场重构——战略制胜"的周期律。从1930年代燃油车技术突破推动美国车企崛起,到1970年代石油危机加速日系车全球化;从2005年后德系车凭借TSI+DSG动力组合重夺中国市场主导权,到2019年自主品牌借电动化实现市占率突破40%,产业格局每隔5-10年便会因技术路线、消费需求和经济环境的变化而重塑。
2025年作为新一轮周期的起点,市场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复杂性。新能源渗透率突破50%,但燃油车仍占据1389万辆基盘;自主品牌强势崛起吞噬55.6%市场份额,而德系车企却在价格战中展现韧性。尤其是在此背景下,上汽大众去年以120万年销量、8%燃油车市占率增幅,以及ID系列连续6个月破万的战绩,展现出"油电共进"战略的独特价值。
这或许预示着,这家拥有40年本土化经验的合资巨头,正通过"技术全科生"的姿态重返舞台中央。
战略定力:油电共进的辩证法市场需求一直在变,不变的是造好车的底层能力,上汽大众为此的坚守与进化,便是油电共进的辩证法。
引用一段时下最时髦的DeepSeek对汽车市场的看法:
“尽管新能源车渗透率已突破50%,但燃油车在长途出行、工具属性和价格敏感性市场仍具不可替代性。2024年中国车市数据显示,30万元以上燃油车销量逆势增长,而10万元以下电动车因成本劣势已经开始出现周期性的萎缩。”
这说明了什么?燃油车和新能源车在适应不同用户和用车场景方面,各自仍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
而坚持油电共两条腿走路的上汽大众,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似乎早已看穿一切,敏锐捕捉到这一结构性机会。近两年,通过帕萨特和途观两大王牌车型的Pro家族车型升级,将燃油车市占率从6.2%提升至8%,1月更以7.2万辆成绩登顶合资品牌燃油车销冠。这种"燃油车做精"的策略,既守住了年销百万的基本盘,又为电动化转型储备了现金流。
同时,相较于新势力的激进转型,上汽大众选择"油电同智"的技术路径。帕萨特和途观L Pro搭载的IQ.Pilot智驾系统,实现了燃油车与电动车的智能平权;ID.3聪明款通过12.9英寸中控屏和科大讯飞语音交互,打破了合资品牌智能化落后的刻板印象。这种渐进式创新使ID家族累计销量突破22万辆,在合资纯电市场占有率超60%。
当部分车企因"电动焦虑症"放弃燃油车研发时,上汽大众反其道强化内燃机技术投入,成为唯一提供燃油车动力总成终身质保的合资品牌。这种"反周期操作"的经济学智慧在于,其燃油车每年贡献超80亿研发费用的摊销,而电动车则可依托成熟供应链降低成本。这其实体现出的正是老牌合资车企的智慧和体系优势,始终具备强大的造血盈利能力和成本分摊能力。
相比那些至今卖一台车仍然亏几万块的造车新势力来说,我们当然更愿意相信在油电共进光环下,保持良性循环的上汽大众,将在下一个市场周期冲击中国市场的主角位置。
开放创新,全赛道技术储备,打响未来战役当然,上汽大众油电共进的成功,与其开放发展的思维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去年11月,上汽集团与大众汽车集团在上海签署延长合营合同协议。新一轮签约中最重要的看点就在于,和过去合资车企依靠外方股东单方面输出不同,上汽大众将打破了"技术引进——国产适配"的传统路径,构建起"上海-狼堡"双核研发体系。简单说,就是未来还要在本土化研发方面狠下功夫。
这种开放的姿态,正在让上汽大众在油电共进的两条路上均达到全新高度。
其中,燃油车方面将加速迭代。
上汽大众在新的一年将继续发挥既往优势,率先在中国市场引进第五代EA888发动机,继续提升品牌在动力技术领域的竞争力。同时,年代改款新车型也会因为中国团队更多的介入,变得更加智能化,全面普及更高阶的驾驶辅助和适应本土化的车机系统。
新能源方面则全面开花,祭出"PHEV+EREV"组合拳。
上汽大众计划2026年上市的插混轿车,基于EA211 evo2发动机和迭代的混动技术改造,保证德系性能的基础上,馈电油耗降至4.1L/100km;增程式SUV采用模块化平台,纯电续航达业内领先的200km。这些车型将填补12-20万元价格带空白,直接对标自主品牌主力市场,重塑混动车市场结构。
另外,纯电方面则率先体现在跟奥迪合作的新项目。
首款量产车AUDI E采用中方主导的智能数字平台,软件迭代速度提升至3个月/次;与华为合作的HUAWEI Inside方案,使自动驾驶数据闭环效率提高5倍。全域800V架构,充电5分钟续航增加200km;与宁德时代合作的CTC 2.0技术,使电池包体积利用率突破72%。标志着这家合资豪华品牌,将进入极具竞争力的中德混血2.0时代。
总的来说,上汽大众的逆周期崛起,本质上是制造业"第一性原理"的胜利。当行业陷入"油电对立"的思维陷阱时,其通过"油电同智"实现技术互补;当新势力追逐"软件定义汽车"的概念时,其坚守"成本控制+开放创新"的工业本质。这种"不变应万变"的战略,恰如金庸笔下的乾坤大挪移——看似缓慢绵柔,实则将对手攻势转化为自身内力。
历史数据显示,汽车产业周期转换时,兼具技术储备与战略定力的企业最易突围。上汽大众手握2800万用户基盘、40年制造经验,以及2026年规划的包括油、混、电在内的9款新车,已构建起攻守兼备的竞争壁垒。上汽大众这波从量变走向质变的反攻,或将重新定义中国汽车市场的竞争范式。
东风纳米06再获国家级能效认证,为“双碳”目标实现注入新动力
212越野车与滴滴平台的这场生态共建,不仅为出行行业差异化创新提供了范本,更让“越野即生活”的理念随着车轮的滚动,驶向更广阔的天地。
比亚迪助力“中国足球小将”,解锁足球小将探索无限可能
5.78万元!新时代纯电多用途车——五菱之光EV305km进取型携7大升级进阶上市!
近日,东风汽车旗下的东风纳米06车型成功斩获中国质量认证中心(CQC)颁发的一级能效认证证书
在新能源SUV市场愈发“内卷”的当下,消费者早已不再满足于“够用就好”。当深蓝S05以3C快充技术吸引眼球,当银河E5用低电耗赢得口碑,零跑B10却用一场“技术普惠”的革命,重新定义了12万级SUV的价值标杆
腾势高端豪华SUV双旗舰新动态:N9持续推进OTA升级,腾势N8L明年Q2上市
smart携手迪士尼中国秀临长沙 「灵动出奇 城市漫游」共览湘江奇景
当同行卷冰箱彩电时,吉利银河A7做了更酷的事: ✅ 用心跳频率破解晕车难题; ✅ 把纽北赛道基因塞进10万级家轿; ✅ 让中国架构在汽车故乡赢得尊重。 当吉利把80%的研发精力投入“看不见的底盘”,他们其实在回答一个根本问题:什么才是真正的豪华? 答案就藏在每一次过弯时扎实的侧向......
炫彩三色、高透光、信号0干扰!途虎养车全网首发琥珀“霓光系列”窗膜
最近,英国发布了一项电动车补贴政策,投入了6.5亿英镑,然而大多数中国制造的电动车却被无情排除在外。这真是让人感到无奈,政策的背后是严苛的碳排放标准,这意味着很多品牌的电动车无法获得补贴。 以比亚迪为代表的中国新能源全面领先,尤其是像比亚迪、奇瑞这样的中国品牌,正在以惊人的速度......
见证历史了!最近看全球汽车上半年的成绩单,咱们的比亚迪,在全球纯电车销量上,已经连续三个季度把特斯拉给超了,比亚迪在海外多个市场领跑。 今年上半年,光是纯电车,比亚迪就比“曾经的王者”特斯拉多卖了整整30万辆,同比增长41%,而另一边的特斯拉反而还降了13%。这冠亚军的宝座,算......
金融新政助力!别克“1元”贷掀起购车风暴
小鹏MONA M03的爆款密码,全被零跑破解了。
近期2025年上半年SUV的销量榜正式出炉,从榜单前十名车型的表现来看,燃油车型有6款车型上榜,这也显示出燃油SUV在国内市场的韧性,但从销量上来看,新能源车依然保持领先,接下来我们就来分别看看前十名车型的表现。
比亚迪京东汽车合作
魏牌销量看涨,为何依旧要“换防”?
212越野车携手滴滴租车打通“体验-购买”双闭环
谁能想到让某些黑公关眼红的比亚迪,又传来好消息了——比亚迪达成全新里程碑!就在7月21日,比亚迪在深汕工厂办了第1300万辆新能源汽车下线仪式,这增长速度也太可怕了。
马斯克自豪特斯拉智驾成绩,但他口中的“数据禁令”到底是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