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是全网最专业和权威的韩系车和韩国车市系列内容,《韩系动向》第1518期。
在电动汽车行业中,作为创新标志备受关注的全固态电池(Solid-State Battery),是目前汽车制造商和电池制造企业竞相投资进行研发的下一代技术。这项技术有望提供长续航里程、快速充电速度和高耐用性,被认为是能够改变电动汽车行业格局的创新技术。
然而,包括现代汽车集团在内的一些企业警告称,全固态电池的商业化进程很可能比预想的要慢。下面结合最近在 “2025 起亚电动汽车日” 上发布的与全固态电池相关的内容,来看看现代汽车集团的下一代电池战略是如何推进的。
现代汽车集团持谨慎态度
现代汽车集团的全球业务规划事业部部长赵相允常务最近在起亚的 “2025 电动汽车日” 上表示,应该警惕对全固态电池技术抱有过度期望。他还称:“我认为在 2030 年之前实现全固态电池的商业化是很困难的”,并且表示 “只有在技术上达到可靠的水平,才会考虑自主生产”。
这种态度表明,现代汽车集团并非仅仅因为在技术研发上落后,而是综合考虑了全固态电池的技术难题和大规模生产所面临的现实问题。业内分析认为,只有解决全固态电池的结构复杂性、原材料供应、制造成本以及生产过程中的技术难题等问题,才有可能实现真正的商业化。
全固态电池研发的难题
全固态电池是通过将电解质从液体替换为固体的方式,能够实现比传统锂离子电池更高的能量密度。然而,它在技术上仍有许多需要解决的难题。
首先,制造成本!
目前,众所周知全固态电池的制造成本远高于传统锂离子电池。全固态电池需要高度精密的制造工艺,而且关键原材料的获取也并非易事。业内相关人士指出,虽然全固态电池的生产成本有可能通过大规模生产而降低,但在初期商业化阶段,较高的价格可能会成为消费者的负担。
其次,寿命和稳定性!
从理论上讲,全固态电池能够提供比现有电池更长的使用寿命,但在实际使用环境中的稳定性和耐用性验证还不够充分。特别是由于电解质由固体构成,在充电和放电过程中电池的耐用性很可能会下降,因此需要找到解决这个问题的办法。
第三,大规模生产的困难
全固态电池的制造工艺比传统锂离子电池更为复杂。在尚未完成大规模生产所需的生产线建设和相关技术开发的情况下,如果仓促实现商业化,可能会出现质量问题和生产成本上升等问题。正因如此,像现代汽车集团这样的一些企业采取了谨慎的态度。
日本汽车制造商的积极行动
与现代汽车集团不同,日本汽车制造商正以更快的速度推进全固态电池的商业化。
丰田计划在 2027 年至 2028 年推出首款搭载全固态电池的电动汽车,并以 2030 年开始正式量产为目标。丰田正在开发基于锂硫(Li-S)的全固态电池,以提高电池的耐用性,并计划通过这种电池将能量密度提升至现有锂离子电池的两倍以上。
本田宣称全固态电池能够提供最长 620 英里(约 1000 公里)的续航里程,目前正在进行相关技术测试。本田已经在日本国内建立了试点工厂,并计划从 2025 年开始生产试制产品。
日产宣布计划在 2028 年前实现商业化的全固态电池,其容量将是传统锂离子电池的两倍。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日产正在横滨建立全固态电池试点生产线并进行研发工作。
由此可见,日本企业制定了积极的计划,试图抢占市场先机。然而,由于电池技术的突破并非易事,现代汽车集团的谨慎态度反而可能成为一种稳健的战略。
现代汽车集团的下一代电池战略
现代汽车集团为应对全固态电池商业化进程可能延迟的情况,正专注于改进现有电池技术。
从各类电池的研发方向来看,磷酸铁锂(LFP)电池具有成本低、耐用性高的特点,预计将应用于普及型电动汽车车型。此外,镍锰钴(NMC)电池将应用于高性能电动汽车车型,由于其能量密度高,能够提供较长的续航里程。下一代锂金属电池则以达到与全固态电池相似的高能量密度为目标进行研发,中期内有很大的应用可能性。
这一战略可以看作是现代汽车集团为在全固态电池商业化之前,在现有电动汽车市场中保持竞争力而做出的现实选择。
全固态电池,值得期待吗?
全固态电池被认为有望成为电动汽车的新标杆,但实际上距离实现普及很可能还需要一些时间。因此,消费者需要考虑以下问题。
目前市场上的电动汽车车型,电池技术在不断改进,单次充电续航里程也在逐渐增加。此外,充电基础设施也在快速扩展,所以很多人认为没有必要马上等待全固态电池的出现。一旦全固态电池实现商业化,在充电速度、续航里程和耐用性等方面很可能会有显著提升。因此,如果计划在几年后购买电动汽车,等待全固态电池也不失为一种选择。
全固态电池在电动汽车行业被视为一项创新技术,但在实现商业化之前,仍有许多需要解决的难题。现代汽车集团保持谨慎态度,采取改进现有电池技术的战略,而日本汽车制造商则以更积极的计划试图抢占市场。
全固态电池很有可能成为未来的标准,但鉴于当前电动汽车市场技术也在不断发展,消费者需要谨慎做出判断。现在重要的问题不是 “全固态电池何时能够实现”,而是 “消费者会做出怎样的选择”。
提到驾控,第一时间想到宝马。那么未来“电动宝马”如何让车主更愿意坐在主驾,这个问题在宝马上海车展展台上找到了答案。当进入7.1馆,相信你一定会被宝马展台“巨幕影院”版沉浸式超感智能座舱所吸引,这也是宝马未来新世代车型的“标配”之一。
哈弗新能源只做四驱,让每个家庭都能够享受四驱
上汽新生,尚界蓄势,提前占位20万级主流爆款
从收入暴跌60%到董事离职潮,哈雷深陷困境
近日,全球汽车行业权威奖项“2025世界汽车大奖”(World Car Awards)在纽约国际车展举行颁奖典礼,比亚迪海鸥(BYD SEAGULL/BYD DOLPHIN MINI)摘得“2025世界城市车(World Urban Car)”冠军;比亚迪集团执行副总裁李柯荣获“......
五一期间自驾出行注意事项:高速公路篇
超级e平台,是全球首个量产的乘用车“全域千伏高压架构”,把电池、电机、电源等都做到1000V,将电动车带入千伏时代。4月27日,比亚迪在北京举行了超级e平台技术解析暨汉L唐L“兆瓦闪充”全国巡回体验会大家现场体验了兆瓦闪充和双枪充电。
(2025年4月24日 中国上海讯)杜邦将在第二十一届上海国际汽车工业展览会期间重点推广创新先进出行解决方案,覆盖电动车电池和车身结构、电机和传动系统、功率电子和互连。杜邦专家届时将介绍其在应用开发、材料配方、测试和验证方面的综合实力,以及本地供应、支持和技术服务。
上汽正不断加快调整转型步伐,突破本土,展望全球。
近年来,随着新能源汽车、航空航天等高端制造业的快速发展,碳纤维复合材料作为一种高性能、轻量化的新型复合型材料,受到了全球市场的高度关注。在国内有一家专注于碳纤维复合材料研发与生产的领军企业HRC,凭借其深厚的技术积累和前瞻性战略布局,正在推动行业迈向新的高度,并在全球市场崭露头角......
绿色智造驱动可持续价值升级,吉利汽车发布2024年ESG报告
福田汽车首次发布ESG报告 打造可持续发展新标杆
福田汽车首次发布ESG报告 打造可持续发展新标杆
#比亚迪全球汽车设计大赛 #以创新设计洞见科技未来
2025上海车展上,广汽埃安与滴滴自动驾驶联合打造的全球首台前装量产L4级自动驾驶汽车揭开面纱。这台搭载10颗激光雷达、红外传感器和2000TOPS超强算力的“科幻战车”,不仅刷新了行业对智能驾驶的认知,更让“2028车轮上的新世界”这一畅想变得触手可及。
4月24日晚间,吉大通信(300597.SZ)发布2024年年度报告,全年公司共实现营业收入5.34亿元,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489.71万元。报告期间,公司营收与上年同期基本持平,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30.3%。报告期内,在坚持主营业务方向、确保主营业务规模稳定、提升主营......
上海车展现场,作为ID. EVO概念车外观设计总监,Frank J. Bruse也与我们分享了有关ID. EVO的设计故事。
置换升级 比亚迪宋Pro DM-i限时9.28万元起售
不追求炫技,只为解决用户的真实问题
比星愿低1万+,缤果有胜算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