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爱咖号首页 新势力品牌,市场向下有多难?

新势力品牌,市场向下有多难?

百姓评车 293浏览 2025-03-08 IP属地: 未知

中国汽车掀起轰轰烈烈的新能源转型以来,涌现出无数的新势力品牌。比如大名鼎鼎的蔚小理,比如曾经被称为四小龙的威马汽车、已经干倒闭的高合和极越,还有长安、东风、广汽、吉利推出的二代新能源品牌阿维塔、深蓝、岚图、埃安、极氪等品牌。

新势力品牌,市场向下有多难?

巅峰时期,中国的新能源创业品牌累计达到了400多家,到2024年,中国市场上在售的新能源品牌共51家,月均销量过万的品牌更是少之又少。

我们且不说那些已经倒闭和现在陷入经营危机的品牌,只说现在活得还不错的品牌,比如理想、小鹏、蔚来、鸿蒙智行、零跑以及传统大厂旗下的新能源品牌,它们每一个都有着宏大的市场目标。要想成龙成凤,成为最终能留在牌桌上的少数派,各家势必要扩大市场份额,产品向下都是无法绕开的路径。于是,我们也看到了小鹏、蔚来推出M03和乐道L60,意在争取15万级细分市场。未来,还会有其他品牌也要继续下探。

可对于新品牌来说,特别是新势力品牌,产品下探难度极大。

比亚迪成为一座大山

从销量规模来看,比亚迪2024年新能源汽车总销量高达427万辆,同比增长41.26%(2023年累计销售302万辆)。其中比亚迪品牌独占3,718,281辆,以34.1%的份额稳居国内新能源市场(含纯电BEV、插混PHEV及普通混动HEV)榜首,这个销量几乎绝对主导了国内新能源汽车市场。

新势力品牌,市场向下有多难?

细分来看,比亚迪销量贡献中,插电混合动力车型是核心,年销248.5万辆,同比增长72.83%;纯电车型的销量并不大,累计同比仅增长了12.08%。具体车型来看,比亚迪的销量主要由海鸥(44.38万辆,10万元以下销冠)、秦PLUS、驱逐舰05等车型贡献。其中,海鸥单款车型销量占该细分市场总销量的25%以上。在2024年1-9月,中国10万元以下新能源市场中,比亚迪占据了约45%的份额,显示出其在该价格带的强势地位。

从价格区间来看,比亚迪秦PLUS、海鸥、驱逐舰05的主销价格在7~8万元之间,销量分别为48万辆、45万辆、21万辆。

也就是说,在10万价格以下最核心的价格段区间,比亚迪就收获了100万辆的份额。这对于新势力来说,无疑是一座超级大山。

新势力品牌,市场向下有多难?

比亚迪最大的优势在于,通过庞大的产销规模,有效降低了生产成本。比如,除车窗玻璃与轮胎外,电机、电控、IGBT芯片、模具等均实现90%自供。比如DM-i混动系统累计装机超400万套,单套研发成本摊薄至行业平均值的1/3,e平台3.0零部件通用率提升至75%,开发成本降低60%;再比如2024年秦PLUS DM-i单车成本较2021年下降24%,却保持25%毛利率。正如王传福所言“当规模达到临界点,每个环节1%的成本优化都会形成碾压级优势”。

新势力品牌要想化蛟为龙,比亚迪这个关口一定要趟过去!

下探的机会在哪里?

以上,正是比亚迪在价格战中保持并扩大市场份额的核心武器。从目前的竞争态势来看,比亚迪的这套打法似乎无法超越。

新势力品牌,市场向下有多难?

这就有点像燃油时代的合资品牌的统治地位。在发动机、变速箱和底盘调校等关键领域形成专利壁垒。比如说,缸内直喷、可变气门正时、涡轮增压等关键技术被外企注册核心专利。截至2020年,全球发动机相关专利超50万项,日系三强(丰田/本田/日产)占比达23%。

奇瑞早期做发动机研发需求绕开200余项专利,采用替代方案和供货商,必然会和国外产品拉开较大差距。2015年前,自主品牌燃油车动力总成外购比例超70%。

变速箱和底盘研发也同样如此,大众、丰田、博世、爱信等大厂和供应商都死把着专利不放,就等着其他车企来采购。有消息说,此前大众DSG专利布局涵盖双离合器控制逻辑(专利号EP1988255B1)、冷却系统设计等,自主品牌需支付每台50-80美元专利费。

外国车企巨头通过技术壁垒,打造了一整套“专利-标准-生态”的闭环,把后来者死死锁定在产业链低端。如果没有新能源这种重大的历史机遇,中国车企要想突破这种系统性的压制,难比登天。直到新能源技术路线突破才逐渐瓦解。

如今,比亚迪作为中国新能源品牌的先行者,凭借多年的深入研发,在三电系统方面取得了成果,成本控制能力一流,供应链自主化,形成抗风险壁垒。某种程度来说,比亚迪在中国车市的统治地位就是重现当年的合资品牌。

新势力品牌,市场向下有多难?

唯一不同的是,现在新能源汽车转型还在继续中,技术壁垒还在形成中,没有最后定型。现在不排除有品牌能在成本控制和供应链方面接近乃至超越比亚迪。智驾平权就是一个很好机会,别看比亚迪喊话全系标配智驾,还加量不加价。也正是因为如此,才让比亚迪露出所谓的“破绽”。

而这就是其他品牌向下进攻的机会,其中也包括新势力。新势力在智驾这块一向是领先于其他品牌的,只要拿出“舍得一身剐,敢把皇帝拉下马”的劲头,是有机会留在牌桌的。

当然,这需要极大的勇气。

百姓评车

当然,新势力在技术上进行追赶和创新还只是第一步,未来还要确保产品的可靠性和长期性,还有销售渠道的优化和调整。比如说,现在新势力普遍都是直营模式,有部分品牌是加盟形式,不管是哪种,数量并不会太多,而且多集中在核心城市,未来肯定要向三四五线城市下沉。正所谓关关难过关关过,前路漫漫亦灿灿。风险和机会永远并存!

 



文章标签:
新能源
 
相关推荐
百姓评车 4383粉丝    4998作品 关注 汇聚来自百姓的汽车声音!
推荐作者
汽车鉴闻 关注
汽车媒体技术编辑 汽车售前售后事儿,用车养车百家通
凤眼观车 关注
来一起快乐的撩车吧!
电车男EVman 关注
第二懂新能源车的男人
阿飞频率 关注
喜欢车爱聊车,喜欢把自己的爱好跟大家分享。
晓生说车 关注
晓生说车,与你一起畅聊汽车!
Soul车 关注
资讯类自媒体
来试车 关注
汽车视频自媒体 试驾评测 汽车工作的Vlog 每周持续更新
21世纪车评 关注
21世纪专业汽车资讯,改装资深专家
全部爱咖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