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爱咖号首页 燃油车被判“死缓”

燃油车被判“死缓”

四轮观察 1542浏览 2025-04-20 IP属地: 未知
燃油车被判“死缓”

事实上,工信部这次给燃油车制定了一个基本无法实施的油耗标准。

工信部拟于2026年1月1日实施的《乘用车燃油消耗量评价方法及指标》新规,对中等重量车型(1.09-2.51吨)提出WLTC百公里油耗≤3.3升的要求,这一标准被部分舆论解读为“燃油车终结者”。

细究政策,核心目标并非直接禁售燃油车,而是通过企业平均燃料消耗量(CAFC)考核体系,倒逼车企提升节能技术或加速新能源转型。但无论如何,我们把这一政策依然理解为燃油车的“死缓”,并没有原则性错误。

当前主流燃油车,如卡罗拉1.2T油耗5.88L、哈弗H6约8-9L,距离3.3L的差距显著,即使日系混动,如卡罗拉双擎的4.07L依然难以达标。传统内燃机技术已逼近物理极限,若仅依赖燃油动力,车企需通过轻量化、高效燃烧、48V微混等技术“挤牙膏式”改进,成本与效果难平衡。

针对这一情形,车企无非两条出路。一是向混动与插混倾斜,如比亚迪DM-i、长城Hi4等插混技术,通过“油电折算系数”优化企业平均油耗(如秦L亏电油耗3.8L,但综合油耗仅1.11L);二是加速纯电布局,新能源积分可抵消燃油车负积分,但需同步应对电动车电耗新规(如小米SU7电耗12.3kWh达标)。

由此可见,无论哪条出路纯燃油车市场空间将萎缩,但插混、增程式等过渡技术或成最大赢家。

对于车企而言,永远是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好就好在,新能源积分交易机制持续强化,车企可通过高利润纯电车型补贴燃油车业务。电耗限制淘汰低效电动车,如早期高能耗车型,可以进一步推动三电系统升级。但问题就在于,部分插混车型“亏电油耗高”问题未解决,如某增程式车型亏电油耗超5L,若政策仅考核综合油耗,会不会引发“应试式设计”?车企研发投入增加,最终可能转嫁至车价,又会不会影响消费者购买意愿?

对于消费者而言,将面对更多低油耗燃油车与高性价比新能源车的混合市场,需警惕车企为达标牺牲用户体验。

工信部新规的终极目标,是推动汽车产业向低碳化转型,而非“消灭燃油车”。燃油车与新能源将长期共存燃油车通过混动技术延长生命周期,在商用车、越野车等细分市场保留空间;新能源车则会政策倒逼技术升级,但需解决续航真实性、补能效率等痛点。

3.3L油耗标准看似严苛,实则是中国汽车工业从“规模扩张”转向“质量竞争”的必经之路。燃油车的“死缓”背后,是全体车企必须面对的能效革命。这场革命中,唯有技术领先者能存活,而最终的赢家,或许是那些既能驾驭燃油效率极限,又能玩转电动化生态的车企。

文章标签:
行业分析
 
相关推荐
四轮观察 90粉丝    30作品 关注 及时发布汽车行业真实权威信息,影响有影响力的汽车人。
推荐作者
汽车鉴闻 关注
汽车媒体技术编辑 汽车售前售后事儿,用车养车百家通
汽车新说 关注
一个有关于汽车的漏网之语,正在一本正经的胡说八道。
大付撕车 关注
大付撕车是汽车视频类栏目。栏目主张正确的选车观,为重度选车纠
未来车事 关注
孤独与世界与诗
华南车市资讯 关注
立足华南区域,打造本地化的汽车资讯,接地气的专业汽车报道。
车市八爷 关注
宁波最知名的汽车新闻主流媒体之一,爱卡分享一手新闻、新车、评测
二手车大智慧潘 关注
中国二手车自媒体联盟联合发起人,行业深度观察者。
全部爱咖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