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爱咖号首页 2022年后的俄罗斯,为中国车企带来了什么?

2022年后的俄罗斯,为中国车企带来了什么?

驾仕派 2789浏览 2025-04-02 IP属地: 未知

不夸张地说,自2022年俄乌冲突开始,俄罗斯除了成为中国汽车出口的首要目的地之外,也变成了一个百年难遇的汽车市场试验田。

从销量来讲,俄罗斯目前的车市规模,基本只相当于我国一个省,但对车企来说,俄罗斯市场依然具有影响企业发展路线、乃至兴衰命运的潜力。

我们今天就来聊聊这个北方邻居,为中国汽车出口业务做出了怎样的贡献,而它自己这几年,又经历了怎样的巨变。

01

俄罗斯是一个怎样的市场?

从国土面积来讲,俄罗斯是全球第一大国,比中国大得多,但只看汽车市场的话,主要相关性就在于人口和经济发展水平了。

在全球范围,俄罗斯2024年的汽车销量是147万辆,在全球排名仅第13,比法国、德国、英国、日本、甚至韩国等国土面积更小的国家都要低,规模比较相近的国家,是意大利、墨西哥和土耳其。

和中国相比的话,去年我国新车销量超过了3100万辆,是俄罗斯的20倍有余,俄罗斯147万辆的规模,基本只比河南省(140万辆)略高一点,毗邻俄罗斯的黑吉辽三省,去年总销量也达到了134万辆。

即便如此,这也是俄罗斯车市连续两年同比大涨50%以上的结果。俄乌冲突开始的2022年,俄罗斯的汽车销量直接跌到不足70万辆的历史低谷,之后在中国车企为主的参与下,才在去年恢复到了接近150万辆。

但是,这还远不是俄罗斯车市的潜力。作为一个资源富足、且人均GDP一度长时间领先我国的大国,俄罗斯在占据克里米亚、被西方制裁前的2012年,汽车销量一度达到294万辆,而我国销量最大的广东省,去年销量也只有253万辆。

再看当下,俄罗斯人均GDP接近1.5万美元,和广东省相当,总量近1.5亿的人口,比广东省常住人口还要更高。这意味着一旦国际局势逐渐稳定,俄罗斯经济环境进一步恢复,是有可能追平、甚至反超广东,回升到年销300万辆规模的。

年销300万辆,勉强只是中国市场十分之一,对中国车企整体而言,意义似乎有限,但对具体参与到俄罗斯市场的车企来说,性质就完全不同了。

02

从默默无闻到遥遥领先,奇瑞、长城成大赢家

根据乘联会秘书长崔东树在前不久发布的俄罗斯市场销量跟踪,其统计整理了2018年以来各国别车企在俄罗斯市场的份额变化,这里我们搬运过来做一下参考:

如上表,2022年俄乌冲突发生之前,占据俄罗斯市场主导地位的,除了俄罗斯本土品牌外,主要就是韩、日、德和其它欧洲车企。其中,韩国车企的份额保持在20%以上,直逼俄罗斯本土品牌。而日韩和其它西方国家所占的份额,总计能达到70%以上。

至于中国品牌,2021年之前在俄罗斯的份额都不到5%,这个数字从2022年开始大幅飙升,在2023年直接突破了50%,去年又进一步增长到了58.3%,远远超过俄罗斯本土品牌。

这里需要注意的是,崔东树所统计的销量数据,和我们从外网获得的数据有较大出入,例如2024年,我们查到的俄罗斯销量是157万辆,崔东树统计的数据为183万辆,背后或许有统计标准或者统计完整性的差异。

以崔东树的数据来看,去年中国车企在俄罗斯市场的总销量,达到了106.9万辆,而在2023年这个数字还只是48万辆。

具体到各家车企,目前在俄罗斯市场销量排名最靠前的是奇瑞、长城、吉利这三家车企,把各家的品牌计算在内,奇瑞2024年在俄罗斯的总销量达到了32.5万辆,长城汽车为22.9万辆,吉利也达到了19.8万辆,市场份额都超过了10%。

这是什么概念呢?

2024年奇瑞集团各品牌在中国市场的总销量是145.9万辆,出口销量是114万辆,而俄罗斯一个市场为奇瑞贡献的销量,就超过了其在中国销量的两成,占总出口量的近三成。

相比之下,长城的情况更为夸张,2024年在国内的销量是78万辆,而其在俄罗斯的销量,就达到了中国销量的三成。同时长城去年出口总量45万辆,等于俄罗斯贡献了超过一半的出口量。

吉利近几年在国内的销量,一直远超长城和奇瑞,但在俄罗斯市场,奇瑞只排到了第三位,去年全年销量19.8万辆,这放在中国市场,只占国内销量的11%。不过吉利去年出口量只有41万辆,俄罗斯又贡献了将近一半。

所有中国品牌在俄罗斯市场取得的份额中,奇瑞、长城、吉利这三家占了七成左右,其它类似长安、江淮、东风、一汽、北汽等政府背景的车企,销量规模小了很多。值得一提的是,在欧洲市场备受欢迎的上汽名爵,并没能吃下这波俄罗斯市场的红利,在当地的销量基本可以忽略不计。

另外,动力类型方面,俄罗斯市场新能源车的渗透率非常低,燃油车占据绝对主导,所以国内大放异彩的新能源品牌,在俄罗斯的存在感还很弱。例如比亚迪去年在俄罗斯的销量,总计只有1千多辆。

不过,以增程为主的理想算是一个例外,在俄罗斯的月均销量稳定在了四位数,全年销量达到了2.3万辆,尽管这个规模相对于理想国内销量只有一个零头,但在品牌出海方面,理想在俄罗斯算是取得了一个不错的开局,也为其将来发力开拓海外市场提供了经验基础。

03

卷赢国内,不代表海外通吃

在国内市场,中国品牌这两年的格局是“一超多强”,比亚迪一家在三四百万级别遥遥领先,吉利、长安等在一二百万规模上持续进步,另外还有长城、上汽、广汽等第三梯队。

而在和我们毗邻的俄罗斯,比亚迪就变成了一个销量近乎可以忽略的“others”;一直被吉利、长安稳压的奇瑞,成了中国品牌领头羊;国内一直萎缩的长城,却在俄罗斯位列中国品牌第二。

总之,卷赢国内,不代表海外通吃;内战外行,不代表外战拉胯。

虽然我国各省的汽车市场格局就有很大不同,但各省毕竟都处于一个统一的管理政策下,享受着基本一致的油价、电价和车价,而各个品牌的车型也可以在各地自由流通,所以最终各区域的市场形态,终究是趋同的。

而一旦到了国外,哪怕是地理位置接近的邻国,在地理、人文、经济、政策等等各个层面,相比国内都会有巨大变化,即便不考虑各厂商入场的前后顺序,让多家中国车企基本同一时期涌入一个新的市场,形成的格局也很难和国内相仿。

所以,某个单一国家的市场容量或许有限,但对单一车企来说,任何一个年销百万辆规模的国家,都不容轻视。尤其是在国内市场难以跟上内卷、逐渐掉队的车企,如今把目光投向海外,或许会是一个难度和潜力都比死磕国内市场要更合理。

04

驾仕总结

大家应该都记得,2023年我国首次成为全球第一大汽车出口国,但很多人没留意的是,也是在2023年,俄罗斯首次成为中国汽车的第一大出口目的地。没有俄罗斯市场的巨变,中国要成为第一大汽车出口国,或许还要延后几年。

但是,像俄罗斯这样欧美日韩车企短时间集体撤出,把市场留给中国车企的情况,可遇不可求,中国车企的出海,第一步还是离不开和各市场现有主导车企进行竞争,所幸当下全球不管是政治经济还是汽车的新能源和智能化革新,都是一个有利于中国车企进行破局的时机。

(END)

文章标签:
海选导购
 
相关推荐
驾仕派 26.8万粉丝    8636作品 关注 有趣、有用、有品。中国汽车行业坚持原创传播的代表。
推荐作者
弯道看车 关注
资深车评人,前《深圳特区报》汽车部主任
车大拿TV 关注
看车,选车,买车,玩车
电车男EVman 关注
第二懂新能源车的男人
予墨Auto 关注
跟我们一起慢慢懂车!
郑谊 关注
汽车行业分析师,汽车产业研究员
大内密探零零车1 关注
汽车媒体从业14年,记者,中汽联车手,爱卡十年工作经历,超卡
新车部落 关注
与新车部落一起玩转汽车行业!
xuser3801153 关注
蓝鲸车市
全部爱咖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