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夸张地说,自2022年俄乌冲突开始,俄罗斯除了成为中国汽车出口的首要目的地之外,也变成了一个百年难遇的汽车市场试验田。
从销量来讲,俄罗斯目前的车市规模,基本只相当于我国一个省,但对车企来说,俄罗斯市场依然具有影响企业发展路线、乃至兴衰命运的潜力。
我们今天就来聊聊这个北方邻居,为中国汽车出口业务做出了怎样的贡献,而它自己这几年,又经历了怎样的巨变。
01
俄罗斯是一个怎样的市场?
从国土面积来讲,俄罗斯是全球第一大国,比中国大得多,但只看汽车市场的话,主要相关性就在于人口和经济发展水平了。
在全球范围,俄罗斯2024年的汽车销量是147万辆,在全球排名仅第13,比法国、德国、英国、日本、甚至韩国等国土面积更小的国家都要低,规模比较相近的国家,是意大利、墨西哥和土耳其。
和中国相比的话,去年我国新车销量超过了3100万辆,是俄罗斯的20倍有余,俄罗斯147万辆的规模,基本只比河南省(140万辆)略高一点,毗邻俄罗斯的黑吉辽三省,去年总销量也达到了134万辆。
即便如此,这也是俄罗斯车市连续两年同比大涨50%以上的结果。俄乌冲突开始的2022年,俄罗斯的汽车销量直接跌到不足70万辆的历史低谷,之后在中国车企为主的参与下,才在去年恢复到了接近150万辆。
但是,这还远不是俄罗斯车市的潜力。作为一个资源富足、且人均GDP一度长时间领先我国的大国,俄罗斯在占据克里米亚、被西方制裁前的2012年,汽车销量一度达到294万辆,而我国销量最大的广东省,去年销量也只有253万辆。
再看当下,俄罗斯人均GDP接近1.5万美元,和广东省相当,总量近1.5亿的人口,比广东省常住人口还要更高。这意味着一旦国际局势逐渐稳定,俄罗斯经济环境进一步恢复,是有可能追平、甚至反超广东,回升到年销300万辆规模的。
年销300万辆,勉强只是中国市场十分之一,对中国车企整体而言,意义似乎有限,但对具体参与到俄罗斯市场的车企来说,性质就完全不同了。
02
从默默无闻到遥遥领先,奇瑞、长城成大赢家
根据乘联会秘书长崔东树在前不久发布的俄罗斯市场销量跟踪,其统计整理了2018年以来各国别车企在俄罗斯市场的份额变化,这里我们搬运过来做一下参考:
如上表,2022年俄乌冲突发生之前,占据俄罗斯市场主导地位的,除了俄罗斯本土品牌外,主要就是韩、日、德和其它欧洲车企。其中,韩国车企的份额保持在20%以上,直逼俄罗斯本土品牌。而日韩和其它西方国家所占的份额,总计能达到70%以上。
至于中国品牌,2021年之前在俄罗斯的份额都不到5%,这个数字从2022年开始大幅飙升,在2023年直接突破了50%,去年又进一步增长到了58.3%,远远超过俄罗斯本土品牌。
这里需要注意的是,崔东树所统计的销量数据,和我们从外网获得的数据有较大出入,例如2024年,我们查到的俄罗斯销量是157万辆,崔东树统计的数据为183万辆,背后或许有统计标准或者统计完整性的差异。
以崔东树的数据来看,去年中国车企在俄罗斯市场的总销量,达到了106.9万辆,而在2023年这个数字还只是48万辆。
具体到各家车企,目前在俄罗斯市场销量排名最靠前的是奇瑞、长城、吉利这三家车企,把各家的品牌计算在内,奇瑞2024年在俄罗斯的总销量达到了32.5万辆,长城汽车为22.9万辆,吉利也达到了19.8万辆,市场份额都超过了10%。
这是什么概念呢?
2024年奇瑞集团各品牌在中国市场的总销量是145.9万辆,出口销量是114万辆,而俄罗斯一个市场为奇瑞贡献的销量,就超过了其在中国销量的两成,占总出口量的近三成。
相比之下,长城的情况更为夸张,2024年在国内的销量是78万辆,而其在俄罗斯的销量,就达到了中国销量的三成。同时长城去年出口总量45万辆,等于俄罗斯贡献了超过一半的出口量。
吉利近几年在国内的销量,一直远超长城和奇瑞,但在俄罗斯市场,奇瑞只排到了第三位,去年全年销量19.8万辆,这放在中国市场,只占国内销量的11%。不过吉利去年出口量只有41万辆,俄罗斯又贡献了将近一半。
所有中国品牌在俄罗斯市场取得的份额中,奇瑞、长城、吉利这三家占了七成左右,其它类似长安、江淮、东风、一汽、北汽等政府背景的车企,销量规模小了很多。值得一提的是,在欧洲市场备受欢迎的上汽名爵,并没能吃下这波俄罗斯市场的红利,在当地的销量基本可以忽略不计。
另外,动力类型方面,俄罗斯市场新能源车的渗透率非常低,燃油车占据绝对主导,所以国内大放异彩的新能源品牌,在俄罗斯的存在感还很弱。例如比亚迪去年在俄罗斯的销量,总计只有1千多辆。
不过,以增程为主的理想算是一个例外,在俄罗斯的月均销量稳定在了四位数,全年销量达到了2.3万辆,尽管这个规模相对于理想国内销量只有一个零头,但在品牌出海方面,理想在俄罗斯算是取得了一个不错的开局,也为其将来发力开拓海外市场提供了经验基础。
03
卷赢国内,不代表海外通吃
在国内市场,中国品牌这两年的格局是“一超多强”,比亚迪一家在三四百万级别遥遥领先,吉利、长安等在一二百万规模上持续进步,另外还有长城、上汽、广汽等第三梯队。
而在和我们毗邻的俄罗斯,比亚迪就变成了一个销量近乎可以忽略的“others”;一直被吉利、长安稳压的奇瑞,成了中国品牌领头羊;国内一直萎缩的长城,却在俄罗斯位列中国品牌第二。
总之,卷赢国内,不代表海外通吃;内战外行,不代表外战拉胯。
虽然我国各省的汽车市场格局就有很大不同,但各省毕竟都处于一个统一的管理政策下,享受着基本一致的油价、电价和车价,而各个品牌的车型也可以在各地自由流通,所以最终各区域的市场形态,终究是趋同的。
而一旦到了国外,哪怕是地理位置接近的邻国,在地理、人文、经济、政策等等各个层面,相比国内都会有巨大变化,即便不考虑各厂商入场的前后顺序,让多家中国车企基本同一时期涌入一个新的市场,形成的格局也很难和国内相仿。
所以,某个单一国家的市场容量或许有限,但对单一车企来说,任何一个年销百万辆规模的国家,都不容轻视。尤其是在国内市场难以跟上内卷、逐渐掉队的车企,如今把目光投向海外,或许会是一个难度和潜力都比死磕国内市场要更合理。
04
驾仕总结
大家应该都记得,2023年我国首次成为全球第一大汽车出口国,但很多人没留意的是,也是在2023年,俄罗斯首次成为中国汽车的第一大出口目的地。没有俄罗斯市场的巨变,中国要成为第一大汽车出口国,或许还要延后几年。
但是,像俄罗斯这样欧美日韩车企短时间集体撤出,把市场留给中国车企的情况,可遇不可求,中国车企的出海,第一步还是离不开和各市场现有主导车企进行竞争,所幸当下全球不管是政治经济还是汽车的新能源和智能化革新,都是一个有利于中国车企进行破局的时机。
(END)
直击县乡镇人群用车痛点,7.89万起的凯翼昆仑2025款才是真下乡?
风劲势猛,一汽丰田一季度销售新车17万台,同比增长9.6%
4月1日,一汽丰田率先公布了2025年一季度销售战报,累计销售新车172,461台,同比增长9.6%;刚刚过去的3月销售新车71,025台,同比增长22.3%,再次成为为数不多保持正增长的合资车企。
探店艾瑞泽8 PRO:设计与品质并重,重塑国内燃油家轿市场格局
一起来看一下它们都卷出了哪些实用的配置。
这位朋友留言问到,预算13万,有哪些纯电SUV推荐,基于城市的使用环境,日常代步,今天就给大家推荐几款。
迈腾众享款280TSI一口价14.98万元,还有15项装备的全维进阶,总客户价值超10000元。作为一款空间更大、更商务的B级车,新车为消费者提供了极具性价比的选择,是追求高价值经典B级车用户的明智之选。
“为美好生活焕新”吉利银河L系EM-i上市品鉴会·合肥站圆满收官!
2025年市场之争,比亚迪也是铆足了劲向前冲,数十款搭载天神之眼车型的密集上市,足以说明比亚迪在抢占市场先机方面并不手软。日前,位于郑州繁华地带的迪空间,迎来了秦L EV在河南市场的上市,该车全系标配天神之眼C智驾系统。
一汽奥迪A4L站在200万+用户基盘上的底气与实力。
继上周比亚迪海洋网推出海洋超值驾,惊爆一口价活动引发市场热烈反响后,为持续回馈用户的信赖与支持,海洋一口价再添新成员。即日起购买2025款海鸥、驱逐舰05荣耀版、海狮05DM-i(非智驾版车型)同样可享一口价。
《早懂车》最新获悉,比亚迪夏日前推出“置换升级 限时钜惠”购车活动,厂补至高2.2万+国补2万,综合至高补贴4.2万元,补贴后限时尊享价20.78万元起,进店还有多重好礼。4月30日24:00前购买夏完成开票,可享以上权益。比亚迪实力宠粉,买到就是赚到。
将智驾、豪华智能座舱、游艇设计全部融合在一起,就得到了一台昊铂的新旗舰HL,那它开起来感觉又如何?我们一起来试驾
舒适性配置直接拉满,长安启源Q07设计师这么分的清大小王?
标配四擎四驱!揽月C-DM官方指导价20.99万元豪华平权
不仅仅是极端气候挑战,这一次更有非标测试!空中随机掉落的飞来横祸、做了一定伪装的行人鬼探头,甚至还有夜间急速下的紧急避让,面对难度拉满的非标测试,三大主流技术能抗住吗?
海洋超值驾,惊爆一口价!比亚迪海鸥、宋PLUS DM-i等六大爆款车型齐发一口价,最低5.68万
2025年,新能源车继续以井喷的姿态推向市场,而燃油车也不甘示弱,或者说现在是买燃油车的好时候。为什么这么说?一是现在的燃油车越来越智能化,和以前确实有差别,二是现在燃油车价格也越来越卷,加量不加价可以说已是常态。如果你手握30多万,想买一台燃油SUV,在现在的市场可以选呢?以下......
海洋超值驾,惊爆一口价!比亚迪海鸥、宋PLUS DM-i等六大爆款车型齐发一口价,最低5.68万
一汽丰田时光焕新计划:让每一辆车都成为“增值资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