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汽车市场风起云涌,零跑汽车却强势崛起,冲进新势力头部阵营。3月,零跑汽车交付量达到3.71万台,同比增长超154%,这一数字相当亮眼。不仅如此,零跑将全年销量目标锁定在60万辆,相较上一年几乎实现翻倍。初看之下,零跑汽车发展势头锐不可当,仿佛一片坦途。然而在这漂亮的财报数据与傲人的销量业绩背后,情况远非表面那般乐观。
近段时间,零跑汽车用户投诉量呈现爆发式增长,老车主群体大规模发起维权行动,技术和服务方面的“双标”争议不断,这一系列问题让零跑汽车这个一直以“全域自研”为傲的车企,深陷信任危机的泥潭。
狂奔的“价格屠夫”
公开数据显示,2024年,零跑汽车的经营数据十分吸睛。营收攀升至321.6亿元,毛利率从原本的0.5%大幅跃升至8.4% ,净亏损收窄至28.2亿元,同比收窄33.18%,全年交付29.37万辆,稳稳占据新势力前三甲的位置。零跑之所以能取得如此斐然的成绩,得益于“技术降本+规模化效应”的策略,其自研零部件占比超60%,极大地降低了生产成本。
在3月10日的财报会议上,零跑汽车高层立下“军令状”:2025年,零跑全年销量预计达到50万 - 60万辆,同时全力冲击全年盈利的目标。为达成这一目标,零跑的策略十分激进,将成本控制置于首位。但这种做法也引发了一系列问题,部分车主反馈,车辆内饰用料明显缩水,许多内饰部件质感大打折扣,同时品控出现不稳定情况,各种小毛病在车辆使用过程中层出不穷。
李先生于2024年6月4日购入了一辆零跑 C10,提车仅仅一星期,车辆就出现了减震异响的问题。一个月左右充电正常但公里数不更新、APP无法控制车辆,随后车辆在行驶过程中,气囊故障报警灯突然亮起。李先生赶忙前往售后检查,结果竟然查出了三处气囊故障。
这意味着在紧急情况下,该车气囊可能无法正常发挥作用,令人后怕。
在海外市场拓展方面,零跑同样大胆出击。2024 年,零跑汽车出口1.37万辆,2025 年更是将出口目标提升至5万 - 6万辆。但欧洲市场对于汽车合规性要求极高,供应链也存在诸多不确定因素,这些挑战都亟待解决。
进入2025年,零跑汽车的频繁降价行为,引发了车主们“背刺”的强烈争议。开年之际,零跑宣布最高降价1.5万元,这一举措让刚在12月提车的车主们怒火中烧,他们纷纷组织起来集体。有零跑C10车主投诉称,自己在2024年12月25日提车,结果仅仅一周后,车辆就突然降价1.5万元 ,“这就是欺骗消费者,背刺车主,需要赔偿!”
服务质量跟不上规模步伐
在渠道扩张的过程中,零跑的服务质量未能与门店数量同步提升。目前,零跑门店数量已突破900家,扩张速度可谓十分惊人。但多位消费者反映,零跑在三包义务履行上消极懈怠,对车辆质量问题的处理也拖延不决。甚至有投诉因为“未达成调解”,被相关部门公示。
一位车主于2024年5月19日在零跑上海松江交付中心购买零跑T03汽车,6月1日提车当天,车辆还未驶出交付中心就出现异响。售后人员对车辆进行车轮拆卸处理,车主因车辆存在问题拒绝提车。此后,零跑方面既不赔偿也不处理后续问题。此前销售曾承诺,如有任何质量问题将退一赔三,但此时零跑却以不符合三包法为由,拒绝为车主办理退车,让车主陷入两难境地。
OTA“双标”与硬件迭代矛盾
零跑一直将“全域自研”视为核心竞争力,然而在技术迭代过程中,却在新老用户之间制造了对立。在OTA升级方面,零跑采取了区别对待的策略。2024款车型通过OTA升级,新增了红绿灯倒计时、分屏模式、语音助手接入大模型等28项新功能,驾驶体验得到大幅提升。而,2021至2023老款车型在OTA后仅得到了一些表面的功能调整和设置优化,对于车辆整体性能和使用体验的提升极为有限。这让老车主们感到不满,他们质疑零跑汽车硬件淘汰速度过快,忽视了老用户的权益。
芯片代差也成为零跑汽车的一大“硬伤”。2024款车型搭载了高通8295芯片,而老款车型大多采用的是8155平台,由于芯片性能的差距,导致新老车型在功能兼容性上出现了断层。尽管零跑在购车时宣传车辆采用“模块化可升级”设计,但在实际操作中,多数老车型无法实现当初承诺的升级,这让消费者感觉受到了欺骗。
总结:
一边是销量不断刷新纪录,一边是老车主怨声载道,零跑如今面临着冰火两重天的尴尬局面。在零跑汽车董事长朱江明的社交账号评论区,不少遭遇“背刺”的老车主纷纷留言,要求公司重视老用户权益。
零跑汽车的发展历程,是新能源汽车赛道“速度与激情”的生动写照。其在销量与技术上的快速发展固然值得肯定,但2024年零跑汽车虽然销量持续增长,却仍未摆脱亏损的困境,远未到高枕无忧的时候。在当下汽车行业步入“淘汰赛”下半场的关键节点,零跑汽车究竟是继续做追求“数据优先”的销量机器,还是转型成为以“用户本位”为核心的长期主义者?未来,零跑汽车能否妥善化解用户信任危机,我们拭目以待。
3月销售季收官,比亚迪再次交上完美答卷。
小米SU7“事件”引发热议,燃油车的稳定性回归视野,选车请慎思
研究人员开发出一种特殊涂层,可以实现极快的充电速度,并且即使在寒冷的天气下也不会降低充电范围。这款电动汽车电池在零度以下的低温环境中,仅需短短10分钟就能完成充电,这一突破性进展无疑为电动汽车行业带来了新的曙光。这一奇迹的实现,得益于研究人员精心开发的一种特殊涂层技术。这种涂层不......
风劲势猛,一汽丰田一季度销售新车17万台,同比增长9.6%
近日,汽车门网统计了2025年3月份车辆投诉指数。
近日,汽车门网公布了2025年3月份的投诉数据。
最近看了一期央视新闻的《面对面》访谈,接受访谈的是经济学家朱民,当他谈到中国制造业时,居然哽咽落泪了!他说,在参观比亚迪工厂后,深深感受到“这是一代人的骄傲”。 不得不说,咱中国制造业能获得如今的成就,着实不易,而这都是因为工程师文化推动产业领先。特别比亚迪的成功,堪称奇迹,其间......
小米汽车又上热搜了。
在当今竞争激烈的汽车市场中,消费者对于车辆的需求日益多样化。哈弗二代枭龙MAX,以其不足20万元的售价,凭借DHT四驱和高阶智能汽车技术,成为新一代中型SUV中的一匹黑马。在关注消费者使用场景与需求的同时,这款车型的推出将为年轻家庭、都市白领和冒险爱好者提供创新的解决方案。
用车无忧,换车更值钱:一汽丰田为用户打造全周期价值保障
行业乱象困局下,上汽大众以长期主义破题:从终身质保到技术反哺
1-3月,红旗品牌销量突破10.91万辆,同比增长8.8%。
逆势而扬,一汽丰田3月销售新车7万台,同比增长22.3%
超充、快充等技术能否替代换电,又能否做到与加油同速度呢?
比亚迪五大子品牌APP将要合并,对于品牌而言是利还是弊?
中国市场对欧洲车企重要性的凸显,或将增加中国在“反补贴调查”中谈判的筹码。
伴随着智驾技术的飞速发展,车辆对精准、快速响应的制动、转向及底盘控制需求日益增长,底盘作为传统汽车三大部件之一,在电动智能时代也面临变革,而这一次本土底盘厂商或将迎来很大的市场突破。有一家这样的企业,在苏州成立不到两年,专注于纯机电线控系统的科技型企业--坐标系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广汽集团(601238)发布3月产销数据公告,3月全集团汽车销量为17.39万辆,环比增长76.2%。
19.58万起即享百万级超品质,阿尔法S6/T6上市六大含金量一文说清楚
在新能源汽车市场的激烈竞争中,长安启源本应成为一颗璀璨的明星,却意外地沦为了黯淡的流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