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出的几个事故,大家应该都听说了吧?
现阶段,市面上的智驾都是“辅助驾驶”,不是能撒手不管的“自动驾驶”。
而这些事件背后更值得关注的行业乱象是,当下新车似乎正在变成习惯性“夸大宣传”的快销电子设备。但事实上,作为与用户身家性命息息相关的汽车产品,不管你是新老势力企业,都需要对制造业有足够的敬畏心。不能为了冲销量盲目省成本,拼效率和保安全之间,安全永远该排在第一位。
面对当下的行业困局,最近国务院国资委坐不住了,强调“生态共建”取代“单打独斗”。三部委更联合官宣要整治“内卷式”恶性竞争,呼吁行业回归品质与服务竞争,坚守智能化浪潮下,“安全平权”必须成为技术发展的底线。
在这场变革中,车企究竟应该如何突围?坚持 “长期主义者”姿态的上汽大众,给出了一个值得参考的答案——以品质为基、以创新为刃,在合资2.0时代构建可持续的行业生态。
资源整合,从“技术引进”到“双向赋能”在国资委“集中优势资源攻关核心技术”的战略指引下,上汽大众提出的“双向赋能”重构合资逻辑,正在将40年合资积淀转化为新时代的全球竞争力。
2024年,上汽集团与大众集团将合资期延长至2040年,双方从“技术引进”迈向“技术共创”。上汽大众正在完成一场德系工艺与中式智能的技术互嵌。德国大众贡献百年底盘调校、动力总成与安全标准,而上汽则注入智能座舱、高阶智驾、三电技术等本土化创新基因。
这种深度融合目前已结出硕果,比如在燃油车的智能化方面,途观L Pro搭载大疆车载联合开发的L2级智驾系统,帕萨特Pro配备15英寸2K大屏与AI语音交互,让燃油车首次实现“油电同智”。
同时,国家领导人会见国际工商界代表时也明确表态“支持外资在华发展”,为上汽大众这类合资标杆注入强心剂。中方上汽这边的七大技术底座已向合资企业反向赋能。例如,奥迪与上汽联合开发的AUDI品牌三款车型,将作为“中国方案”输出至大众全球体系,实现“东方技术定义全球标准”。
而在供应链升级方面,上汽大众也是当下生态开放最为积极的合资车企之一。它以 “链主”角色整合地平线、华为、国轩高科等本土科技企业,构建自主可控的供应链体系。例如搭载华为ADS 2.0的奥迪A5L,以“德系操控+华系智驾”重新定义豪华燃油车。全新AUDI品牌首款车型基于中德联合智能数字平台打造。
这场双向赋能的背后,显然是上汽大众“在中国,为中国”战略的又一次深化。在产业层面打破技术引进、国产化的单一路径,以双向赋能激活产业链创新。市场层面通过“油电双线并进”平衡存量基盘与增量市场,避免新势力“颠覆式断裂”;全球化层面,让中国智能电动技术首次成为跨国车企的核心竞争力来源,改写全球汽车技术话语权。
从“引进来”到“走出去”的蜕变,印证了上汽集团董事长王晓秋的判断。合资2.0时代,中国不仅是全球最大市场,更是技术创新的策源地,未来的合资合作,也不再是单向输血,而是彼此成就的共生体。”
反内卷宣言,价格战不如价值战当行业深陷"降价、减配、信任坍塌"的恶性循环时,上汽大众以价值战终结价格战的破局之道,正在重塑中国汽车产业从"参数内卷"到"终身价值"的战略升维。
当竞品还在堆砌屏幕尺寸、算力参数等短期营销筹码,途昂Pro选择将用户的全生命周期用车成本纳入产品价值体系。其"整车终身质保+一口价"的透明承诺,本质是用确定性对冲消费焦虑。首任车主享受的终身质保不仅覆盖发动机、变速箱、悬架等核心部件,更将儿童座椅接口、电动尾门等高频使用件纳入保障范围,让用户告别"三年质保后修车比买车贵"的行业潜规则。这种将售后服务前置为产品核心竞争力的创新,使得单车成交价不再是消费决策的唯一标尺。
同时,支撑这场质保革命的,还在于其庞大的服务网络,始终能够为消费者构建信任基础。当多位小米SU7车主在社交平台上发文称小米汽车的售后服务网点数量稀少,跟不上销量。还有车主称,很多省份只有省会城市有售后服务中心,上海车主目前维修需要排队半个月。上汽大众全国1300家4S店构成的毛细血管网络,正在将"终身质保"从文本承诺转化为可感知的服务生态。
通过原厂配件直供体系与数字化养护系统,用户每月接收的车辆健康报告可精准预判刹车片磨损等隐患,而远程数字钥匙等创新服务则重构了"人、车、厂"的信任链条。这种贯穿15年用车周期的服务闭环,使汽车消费从"一锤子买卖"进化为持续的价值共创。
我觉得上汽大众的这些实践正在揭示,当智能化配置陷入同质化竞争,用户终将回归"省心比省钱更重要"的本质需求。这场由终身质保引发的信任革命,或将成为中国汽车产业从规模扩张转向质量竞争的历史性拐点。
安全托底,智能化浪潮中的德系坚守传统车企的代表比亚迪王传福预言“智驾普及仅需2-3年”、吉利淦家阅呼吁“安全平权”,而上汽大众同样展现出传统巨头的定力。
一方面智驾绝不冒进,途昂Pro搭载的IQ.Pilot系统以L2+级能力稳扎稳打,重点优化高速巡航与拥堵跟车场景,2027年才逐步落地城市NOA。另一方面,安全冗余设计永远放在第一位。82.3%高强度钢车身、电池包防火防爆技术,让ID.纯电系列的安全性有目共睹。
更值得关注的还有最近大众提出的人机共驾理念,正在计划重新引入物理按键,以取代现有的触觉滑块和触摸屏切换功能,用于操作车辆内的关键功能。
大众汽车的设计总监安德烈亚斯・明特最近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我们不会再犯这样的错误。” 他透露,从明年即将推出的 ID.2all 开始,将在所有车型的触摸屏下方配备音量调节、暖气控制、风扇速度调节、危险警示灯等功能的物理按键。
这一决定是综合考虑了客户反馈的结果。明特表示:
“说实话,汽车就是汽车,而不是智能手机。汽车必须保留物理按键与旋钮交互,避免过度依赖触屏带来的安全隐患,我们已经认识到了这一点。”
这种“慢即是快”的智慧,与欧阳明高院士“全民智驾≠全民自动驾驶”的警示不谋而合。智能化不应是技术炫技的竞技场,而需以安全为基石构建用户信任。
在这场以智能化为名的汽车产业变局中,我觉得上汽大众的实践为行业突围提供了极具价值的范本。当技术浪潮遭遇安全拷问,当价格混战消解用户信任,这家拥有四十年积淀的合资企业,用"长期主义"的定力书写着中国汽车工业的进阶逻辑。
当喧嚣褪去,唯有将用户全生命周期的安全托付与价值创造置于首位,才能真正构建穿越周期的竞争力。当传统巨头以敬畏之心拥抱变革,上汽大众正为智能汽车时代书写新的安全注脚。
小米SU7“事件”引发热议,燃油车的稳定性回归视野,选车请慎思
研究人员开发出一种特殊涂层,可以实现极快的充电速度,并且即使在寒冷的天气下也不会降低充电范围。这款电动汽车电池在零度以下的低温环境中,仅需短短10分钟就能完成充电,这一突破性进展无疑为电动汽车行业带来了新的曙光。这一奇迹的实现,得益于研究人员精心开发的一种特殊涂层技术。这种涂层不......
近日,汽车门网公布了2025年3月份的投诉数据。
人形机器人商业化落地进程加快,多家公司透露新动态。
小米汽车又上热搜了。
在当今竞争激烈的汽车市场中,消费者对于车辆的需求日益多样化。哈弗二代枭龙MAX,以其不足20万元的售价,凭借DHT四驱和高阶智能汽车技术,成为新一代中型SUV中的一匹黑马。在关注消费者使用场景与需求的同时,这款车型的推出将为年轻家庭、都市白领和冒险爱好者提供创新的解决方案。
用车无忧,换车更值钱:一汽丰田为用户打造全周期价值保障
把B级轿跑打成“A级价”!MG全国限时“一口价”10.99万元起
1-3月,红旗品牌销量突破10.91万辆,同比增长8.8%。
逆势而扬,一汽丰田3月销售新车7万台,同比增长22.3%
超充、快充等技术能否替代换电,又能否做到与加油同速度呢?
中汽测评发布年度之星车型:问界、极狐等品牌登榜
比亚迪比大众丰田销量还多?
比亚迪五大子品牌APP将要合并,对于品牌而言是利还是弊?
比亚迪3月销量断层领跑,秦L EV上市首月销量破万
伴随着智驾技术的飞速发展,车辆对精准、快速响应的制动、转向及底盘控制需求日益增长,底盘作为传统汽车三大部件之一,在电动智能时代也面临变革,而这一次本土底盘厂商或将迎来很大的市场突破。有一家这样的企业,在苏州成立不到两年,专注于纯机电线控系统的科技型企业--坐标系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中国市场对欧洲车企重要性的凸显,或将增加中国在“反补贴调查”中谈判的筹码。
广汽集团(601238)发布3月产销数据公告,3月全集团汽车销量为17.39万辆,环比增长76.2%。
数据显示,比亚迪3月销量达377420辆,同比增长24.8%。2025年一季度累计销量超百万,达1000804辆,同比增长59.8%,在中国市场保持断层式领先,同时也为全年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19.58万起即享百万级超品质,阿尔法S6/T6上市六大含金量一文说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