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爱咖号首页 关税生效后的48小时

关税生效后的48小时

汽车商业评论 2601浏览 2025-04-11 IP属地: 未知

撰文 / 张霖郁

设计 / 琚 佳

中美双方生效不到48小时的关税带来的痛感尚未显露。

一方面是因为,2024年底到2025年初,美方拼命囤货,中方拼命加班供货,囤积的量至少目前仍能维持双方的正常营收;另一方面,中美双方的对等关税不断升级,导致很多交易暂停,尚未进入结算期,大家都在观望。

无论美国还是中国,关税导致企业成本增加利润下滑、中美双方制造业回流引发新一轮的劳动力大调整、价格战以及后续一系列的影响还远没有拉开大幕。

“政策还没有传导到我这儿,可能5月、6月就会感受到,两个月后,我的压力会很大。”一位已从墨西哥市场撤出、同时在泰国建厂的铝合金材料生产商告诉汽车商业评论。

“全球供应链的逻辑会发生变化,无论是采购方或供货方,接下来有可能6个月内做切换”,一位仍在墨西哥从事零部件生产的中国供应商说。

先梳理一下这几天的关税战时间线。

4月3日(美国当地时间4月2日),特朗普(Donald J. Trump)宣布对全球贸易伙伴加征关税,其中对华加征34%;4月4日,国家财政部宣布反制,对美进口商品同等加征34%的关税;4月8日,特朗普要求中国政府取消34%关税,否则将对华关税提升至84%;同一日,财政部回应,再度宣布对美产品关税提升至84%;4月10日,特朗普将对华关税再度提升,至125%,同时宣布对没有反制的国家暂停对等关税90天。目前财政部暂无回应。4月10日,欧盟宣布暂停反制美国的25%关税,同样持续90天。

加上特朗普上任初期先后两次加的10%关税,目前,美国对华新增进口关税达到了145%。

双方关税均已生效,但值得注意的是,特朗普在社交媒体上提出的新增125%关税尚未出现在白宫官网的总统令里,不知后续还会出现何种变数。

“其实关税加到80%已没有意义了,因为这已超过制造成本,企业没有利润,这件事就不成立了。哪怕你说加到300%或更高,只是数字而已,不会产生交易。目前双方都是强势在逼对方回到谈判桌前,各自需要找台阶下,但问题是台阶在哪里?”一位长期研究中美关系的专家告诉汽车商业评论。

“特朗普同样面临很大压力,因为两年后,美国国会参议院和众议院有中期选举。如果关税导致美国民众生活满意度越来越差,这对他及其所在的共和党是非常不利的”,专家说。

他同时认为,特朗普想要让制造业回流美国,这件事本身不现实。

他说:“制造业是劳动密集型产业,美国人口少,和中国相比,没有优势;第二中国人的民族性所具有的韧性以及吃苦能力,是美国人所不具有的,中国制造业正是靠中国人的这种韧性以及忍耐力拼出来的。另外,加上中国政府相关政策的扶持,这在美国也很难办到。为什么特朗普相信制造业能回流到美国?因为他本人的知识结构和认知不完整,加上个性自负,他没有意识到这其中的难度。”

除了新增关税,还有其他税

整体来说,汽车行业受此次关税影响不大,因为出口规模不到200亿美元。其中,受影响的主要还是零部件厂商。

汽车产业相关产品出口至美国,除了特朗普新生效的145%关税,其实还受其他关税政策影响,其中主要包括《1962年贸易扩展法》232条(下称“232条款”)和《1974年贸易法》301条(下称“301条款”),相关产品还要再分别征收超过25%的税率。比如此前根据301条款加征100%关税的电动车,现在税率已增至247.5%(基础税率2.5%,301条款100%,芬太尼相关20%,对等关税125%)。

目前影响中国对美出口商品的关税条款有很多,包括基础关税(税率0%~10%);301条款关税(税率25%~100%);232条款关税(税率25%),2025年2月和3月两次以芬太尼管控不力为借口加征的关税,合计税率为20%,以及此次加征的对等关税125%。这些关税种类有的需要叠加,有的征收A就不用征收B,关税组合异常复杂。

具体到汽车产业链、动力电池、储能相关商品,税率计算比较复杂:汽车零部件因受232条款影响,可豁免对等关税,综合税率算下来为232条款的25%、301条款的25%、芬太尼相关加征20%,三者相加,综合税率70%。

动力电池无法享受豁免,基础关税为3.4%、芬太尼加征20%、301条款为25%以及对等关税125%叠加下,税率攀升至173.4%。储能电池目前暂时部分豁免301条款关税,301条款税率7.5%,2026年后将提至25%,当前储能电池关税税率114.9%,2026年后和动力电池一样。

具体到动力电池,更为复杂,已安装在整车内的电池,含在整车中报关,税率为247.5%(基础税率2.5%,301条款100%,芬太尼相关20%,对等关税125%)。单独出口的动力电池,则按照173.4%的税率征收。但如果是以汽车维修零件的名义报关,是否可以适用汽车零部件70%的低税率?根据现在公开的文件,存在这种弹性空间,但电池并没有包含在对等关税行政令附录二的豁免商品正式清单中,尚需进一步观察。

目前,据汽车商业评论了解,对于最新生效的关税,很多国际会计师事务所的工作人员都感到复杂和困难。

回不去了,将形成四大区域

特朗普第二次加增关税至84%的当天,汽车商业评论采访了一位创业超过20年、从事整车密封条等相关业务的创业者。他在墨西哥设立工厂,以下是他本人自述的观察以及观点。

我们目前业务还行,和去年差不多。这次对华关税,因为《美墨加协定》的豁免,我们在墨西哥因祸得福拿到了以前拿不到的大厂订单。

未来并不乐观,关税现在到了104%(采访时尚未达到145%),意味着中美双方的贸易基本结束了。全球供应链的逻辑,6个月以内购买方或供货方都要做切换,双方回流是肯定的,这将导致国内供应链产能越来越高。

我们回不到以前的全球化了,未来或许会引发全球萧条,中美都一样,结果就是重构,但重构里面会有机会。

全球化产业链将形成各区域的,形成四家:欧盟、日韩、美国和中国,日韩体量还是挺大的,也或许会形成北美自贸区和其他区域两各部分。区域化也正常。

这一轮关税下来,肯定是把墨西哥加拿大保护起来了,对于美国形成北美自贸区是有利的。

对美国自己的主机厂来说,损失最大的是通用,它在墨西哥的产能最高,然后是Stellatis,最后是福特。但它们问题不大,在美国本土加大产能就可以了。

其他国际车企,他们在美国都有工厂,短期内可能比较痛,但花个两年三年时间,把美国的工厂的产能做大,然后把墨西哥的产能工厂相对减少就可以了,或者说一定程度上甚至都不用减少墨西哥的工厂,把它的产品卖到南美也可以。

所以事实上,对于有能力完成全球布局的老牌百年汽车工厂,在这一轮关税战中都不算受害者。

他们在美国本来就有工厂,把它扩大就好了。但对于新势力而言,以中国为代表的,这一轮关税对他们的影响很大。

美国希望制造业回流,他们回流的人有利益,中国供货商如果都回到中国来,大概率回到红海里面,整个的概念完全不一样,这将引发国内更深的价格战。

美国目前这一轮的做法就是联合几乎所有国家遏制中国。

只要有利润,就可以做

4月9日,汽车商业评论采访了一位从事铝合金材料业务的创业者。这家公司80%的业务都服务于整车企业或一级供应商。

这位创业者从2024年5月开始建墨西哥工厂,原计划于2025年5月投厂,但目前该项目已经终止。他原本想随特斯拉进入墨西哥做配套,但随着马斯克(Elon Musk)暂停墨西哥工厂建设,他也退出墨西哥。

以下是他本人自述的观察以及观点。

在墨西哥的投资大概率是拿不回来了,大概有几百亿元。2025年,我在泰国买了地,刚开始建厂。

泰国我还是会继续干,不是因为特朗普,我觉得这是出海必须要做的。你的产品有竞争力、技术是先进的,管理是先进的,你的政策、组织是能适应当地文化的。作为国际化企业,这是必须要走的路。

目前泰国工厂的客户主要在欧洲,泰国关税即便高现在也比中国低了。

我觉得关税再高也没关系,不管特朗普给哪个国家加税,就是不要一直变。我不从泰国走,可以从其他地方走,这个没关系,但需要有一个稳定的预期,我们就可以采取行动。

我们会用各种办法来消化关税,在卖到美国终端用户之前,辗转各种途径,只要到美国有利润,我就可以干。从泰国、巴基斯坦走都没关系,只要综合成本有竞争力,就没问题。

目前还不太受影响,政策还没有传导到我这儿,可能5月和6月会传导到我这里,两个月时间,到时我的压力会很大。

已经和客户谈了,但具体还没有落地。特朗普的关税来的时间比较短,大家现在都比较彷徨,还没有最终落地方案。

和客户谈的时候,我很明确,能做我就做,不能做,祝你兄弟发达。增加的关税让他们担了,他们很焦虑,说能不能降一半,我说我们先做一两个月,哪怕这一两个月你们先承担,然后看形势明朗后,看同行的情况,我们再承担回来也没事,反正先做了再说。

他们没同意我的这一提议,说再想一想。他们非常焦虑。

泰国那边成本,整体成本综合比国内低三分之一。我的主力业务仍然在国内,20%-30%在国外,所以也无所谓了,客观看待。

大环境是这样的,周期有好有坏,本身是逆全球,你要硬搞,就会压力很大。我觉得与其让我扛着,不如把预期放低一点。

首先不要有高增长预期,不躺平你也不是完全躺平,还是要根据自己的优势,在产品价值上,从供应链端、工艺端,看你有没有价值。最核心还是看你有没有竞争力,是不是能提供价值。

在价值、供应链、创新上给团队一些新的激励,用价格反推你的技术创新、管理创新、模式创新。

我前年开始布局出海,但特朗普上台太捉摸不定了,我驾驭不了。我想我出海不去,最多错失机会,但如果我去,可能连本金也没了,那我宁愿缓一缓。

我觉得也没事,这种情况下,活下去很重要。

外部环境对一个零部件企业能直接影响吗?你也影响不了特朗普,反过来讲,对你的业务有影响吗?核心在于你的产品。有没有竞争力,有没有价值。

你两耳不闻窗外事,围绕客户,以客户为导向,以客户为中心,做一些创新和服务,做一些商业模式,提升生产效率或产品创新,可能更纯粹一些。考虑太多,没用。

我读了很多商学院,我经常问这些问题,未来是什么趋势,对我们有什么样的影响?但核心还是把握当下最直接的终端客户,他们怎么想就OK了。

宏观环境有影响吗?有影响,但你左右不了。你只能适应宏观环境。最核心是直接或间接的终端客户,你能不能满足他们,尽量满足他们。

文章标签:
行业分析
 
相关推荐
汽车商业评论 7111粉丝    6233作品 关注 推动新汽车向前进
推荐作者
车大拿TV 关注
看车,选车,买车,玩车
小马闲话 关注
闲话汽车,行摄四方
凤眼观车 关注
来一起快乐的撩车吧!
AM车镜 关注
AM车镜是中国汽车行业具有影响力的资讯提供者。
电车男EVman 关注
第二懂新能源车的男人
车轮哥 关注
记录老外在中国的汽车生活。
新车部落 关注
与新车部落一起玩转汽车行业!
来试车 关注
汽车视频自媒体 试驾评测 汽车工作的Vlog 每周持续更新
全部爱咖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