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的禾赛科技开放日上,激光雷达与纯视觉路线之争又双叒叕上演了一次。
「『第一性原理』是不是仿生?」
「『仿生』一定是科学的吗?」
禾赛 CEO 李一帆开场第一个话题就聚焦这个争议,引经据典,从第一性原理开始反驳马斯克。他的观点是,仿生不一定对,第一性原理也不一定是仿生。「我认为的第一性原理是不盲目地模仿、不被之前的经验所误导。 」
激光雷达厂商们有多拥护激光雷达,纯视觉路线的代表——马斯克就有多厌恶它。马斯克曾扬言:「傻子才用激光雷达!」
李一帆则表示: 「包括马斯克在内,大家应该承认的是,有激光雷达的车一定会更安全。」
打嘴仗定不了激光雷达的命,技术成熟度和使用效果才是决定性因素。
今天,禾赛发布了面向 L2 到 L4 的激光雷达感知方案「千厘眼」,并正式发布了新一代车规级激光雷达产品 ETX 车规级超远距激光雷达、AT1440 车规级超高清激光雷达和 FTX 车规级纯固态补盲激光雷达。
在喧嚣的路线之争背后,禾赛用一连串实打实的新品,试图把「该不该上激光雷达」的争议,变成「用哪种激光雷达最好」的现实选择。
李一帆说,现在辅助驾驶扮演的角色已经从功能键变成了安全键,现在成本下来之后,激光雷达更多地扮演了安全监督的角色。
成为汽车产业的「中国乒乓球队」
今年 3 月,禾赛科技公布了 2024 年年报,经调整后净利润约 1,400 万人民币,成功扭转了 2023 年 2.41 亿元亏损的局面。
这份年报向外界宣布:禾赛成为了全世界第一家也是唯一一家实现全年盈利的激光雷达上市公司。走到这一步,禾赛用了十年。
到 2024 年,禾赛已经连续 4 年做到了全球车载激光雷达市占率第一,在车载激光雷达、ADAS 激光雷达和 Robotaxi 的细分市场,也分别做到了全球最大的市场份额。
这十年间禾赛做了哪些关键动作?李一帆介绍说,除了做高质量、高性能的东西之外,「我们确实做了一件事,就是自己革自己的命,通过大量的研发投入、大量的芯片化、自建工厂的投入,让激光雷达成本大幅下降,下降的幅度是 99.5%」。
2017 年,激光雷达的单价是 20 多万人民币;今年,激光雷达的单价已经达到了 200 美元左右。目前,禾赛激光雷达的累计交付量已经突破了 100 万台。在 2025 这一年,禾赛预计交付 120 万 - 150 万台。
与此同时,激光雷达也已经下沉至大众级消费市场。2023 年,搭载激光雷达的车型有 45 万辆,到 2024 年翻了三倍——138 万辆。
2024 年的 15 万以上新能源市场,激光雷达渗透率达到了 25%,今年预计能达到 40%;2024 年的全部新能源市场,激光雷达渗透率为 13%,今年预计能达到 20%。
今年,比亚迪、长安等头部车企争相发力辅助驾驶平权,这意味着激光雷达的市场也会被快速带动,今年,禾赛预测搭载激光雷达的车型将达到 300-350 万辆。
不过,现在还没到开香槟的时刻。虽然禾赛盈利了,但大量的激光雷达企业仍在亏损。连优等生禾赛科技都只能在交付量 50 万台的规模下做到一千多万的净利润,反映出整个激光雷达行业仍未实现普遍的正向循环,价格内卷似乎已经提前开始。
今天李一帆也提到了出货量大、盈利难的现状:「我觉得这应该是常态,一个真实的状态,坦率讲绝大多数客户也还没有挣钱的情况下,我们这样的供应商能够实现比较好的盈利就是很难,一定程度上可能是不现实的,他们确的成本压力可能比我们还大。」
怎样找盈利的增长点呢?李一帆表示,其实本质上就两件事,一是做海外,二是做非车载业务。他认为,在中国卷来卷去卷的是能力,并没有卷出利润。「但带着我们在中国的供应链能力、质量体系能力、成本研发迭代能力去海外的时候,你会发现你面对的海外客户会认为这样的竞争能力是亮点所在。所以感觉我们的中国汽车产业像中国的乒乓球队。」
不过,李一帆认为,在海外市场立足最大的难点在于,中国供应商在全球市场的顶尖竞争中成功这件事,本质是少见的,尤其是在辅助驾驶领域。「对海外客户的选择成本就会特别高,抛开语言文化问题也有非常多的挑战,要处理很多不信任和交流上的问题。」
与海外车企的磨合不易,经过一轮轮技术验证,禾赛拿下了海外最大的前装量产激光雷达订单,拿到了欧洲顶级主机厂多年的独家定点,覆盖其燃油车和新能源汽车的多款车型,2026 年将开始在全球交付。
李一帆说:「这类合作并不是我们跑去欧洲开了两次会做到的,而是我们有一个业务团队常年做这个项目,即使这样也很艰难,拿下这样一家顶级客户,你的质量体系就必须要达到那个非常严格的标准。」
「千厘眼」如何一眼千里?
今天禾赛发布的「千厘眼」激光雷达感知方案原本打算命名为「千里眼」,为了规避虚假宣传的风险取了同音字,恰好呼应了「感知精度可达厘米级别」的产品定位。
「千厘眼」包含了三种解决方案:「千厘眼 A」「千厘眼 B」「千厘眼 C」,分别为 L2 级辅助驾驶、L3 级有条件自动驾驶、 L4 级及以上自动驾驶系统提供不同的激光雷达组合。
三种方案的硬件配置不同,所实现的功能和能力、适配的场景也不同。
禾赛为 L2 推出的「千厘眼 C」方案主打轻量化与实用性,核心产品是 ATX 激光雷达,这是一款极致小巧、却性能不俗的远距雷达:
测距能力 200 米 10% 反射率,在主流 L2 车载雷达中属于优秀水准;
线数有 256 线,最小角分辨率达 0.1°×0.1°;
支持嵌入车身和挡风玻璃后,灵活又隐蔽。
此外,ATX 搭载的波形解码引擎 IPE 具备 99.9% 的环境噪声滤除能力,这意味着即使在逆光、暗光、雨雾等肉眼看不清的环境下,也能稳定工作。
目前,ATX 已获得比亚迪、奇瑞、长城、长安等 11 家国内头部车企的几十款车型定点合作,并于 2025 年第一季度启动了大规模量产,截至 2025 年 4 月中旬已累计交付超过 5 万台。
「千厘眼 B」是面向 L3 的感知方案,用了一颗前向远距主雷达 + 两颗近距补盲雷达的组合。
主雷达是新一代的 ETX,测距能力达到了 400 米 10% 反射率,官方表示这是全球测距最远的车规级激光雷达;
两颗补盲雷达为最新款 FTX 纯固态雷达,具备 180°×140° 的超广视野,负责盲区和两侧的实时监控;
三颗雷达协同工作,实现前方精准识别、侧后方动态感知。
和前代 AT128 相比,ETX 不仅测得更远,而且分辨率提升 8 倍,同时雷达视窗高度减少 35%。
在 L3 这个安全边际要求极高的场景下,这样的方案可以更早识别远处静止车辆、施工锥桶,也能监控变道风险、发现侧方快速接近的车辆。
禾赛透露,这套组合目前已被欧洲一家顶级主机厂定点,预计将于 2026 年起批量装车。
到了 L4,已经不仅是看清路这么简单,而是看懂整个世界。Robotaxi、Robotruck 等应用场景中,车辆在没有人类介入的情况下完成任务,对感知系统的可靠性、冗余度、分辨率、反应速度提出了更高的挑战。
「千厘眼 A」是禾赛面向 L4 级自动驾驶系统的感知方案,包含 4 颗超高清 AT1440,以及 4 颗纯固态 FTX。该方案远距近距兼备,全视野无盲区,超高性能激光雷达 360° 全覆盖,能实现厘米级小目标探测能力,满足 L4 自动驾驶应用比如 Robotaxi、Robotruck 等高速行驶所需的全向高清感知。
其中的 AT1440 是线数极高的车规级超高清激光雷达,达到了 1,440 线,搭载禾赛第四代自研芯片,测距 300 米 10% 反射率。AT1440 将在今年下半年开始量产,在卡尔动力全球首款未来运输机器人上首发,并同步搭载在量产的卡尔动力 L4 级自动驾驶卡车编队解决方案中。
FTX 则是全球视野最广的纯固态车规级激光雷达之一,拥有最大 180°×140° 的超广视场角,分辨率较上一代提升超 2 倍,同时外露视窗面积缩减 40%,能有效覆盖车身四周盲区,精准检测低矮障碍物,如路桩、宠物等,助力自动泊车功能精准实现。
禾赛这次发布的不是单一产品,而是一整套产品和方案,这三套感知方案覆盖 L2 到 L4 的不同等级,不同的组合形式体现了禾赛在产品模块化、性能梯度化与成本控制上的考量,也在回应一个现实问题: 激光雷达,如何在性能、成本、集成性之间找到最合适的平衡点?
从车上走下来
在今天的禾赛开放日现场,除了新一代激光雷达产品的发布,激光雷达在机器人领域的应用同样是整场活动的重点之一。禾赛展示了与多个机器人企业的合作成果,还专门设立了机器人领域的圆桌讨论,探讨在 AI 与自动化浪潮下,机器人如何感知世界、落地应用。
禾赛在机器人领域的探索最初并不张扬,但如今已经形成一定规模。根据其官方数据,去年 12 月,禾赛科技面向机器人市场交付了 2 万台激光雷达。截至 2024 年底,禾赛激光雷达已广泛应用于移动机器人、配送机器人、清洁机器人、割草机器人等多个方向,与追觅割草机器人、九识无人车、群核科技、维他动力、宇树机器人等全球 1,700 多家机器人企业建立了合作关系 。
未来一年,禾赛从追觅手中拿到了 30 万台订单。另外,禾赛目前在全球泛测绘的市场份额达到了 80%,每 5 台测绘设备中,就有 4 台搭载了禾赛激光雷达。
「我们通过车规级能力下放,让机器人都能用上激光雷达。」禾赛机器人感知业务 VP 刘兴伟提出观点: 3D 激光雷达是机器人移动的最佳传感器,且在机器人这个行业,激光雷达想象空间远大于 ADAS。
刘兴伟还表示,2025 年禾赛预计能交付机器人激光雷达 20 万台。2029 年,机器人激光雷达市场规模能超过 100 亿元。 「与此同时,我们认为机器人的激光雷达未来有着无限的响应空间。机器人这个行业确实是一个非常有利的情况,因为它拥有无限多的场景。所以你永远会发现,当你解决完一个场景,解决完一个需求之后,你就会产生一个新的需求。」
在圆桌环节,几位与会嘉宾在讨论中展现出了机器人应用场景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李一帆强调了做减法的重要性:「我看到了一个很大的机会,就是把一件小事干好。把一堆事做到 99%,不如把一件事做到 100% 更有意义。只要不是 100%,就得派人盯着。」
可庭科技的 CTO 秦岭则分享了他们在割草机器人上的落地经验,他表示,可庭做割草机就是一个从用户的实际共鸣出发的项目,在可庭进入割草机行业以前,传统的割草机安装复杂、导航的规划混乱、对环境的感知很局限,「我们就把这些问题交给了机器人解决,这就是我们所追求的提供用户需要的创新」。
而维他动力联合创始人赵哲伦将服务机器人分为室内操作型和室外移动型两个方向,认为前者对手部动作精度要求高,后者对环境感知与路线规划的要求更高。根据这个分类,维他动力目前分为室内和室外两款产品,今年年底会发布一款面对室外场景的智能伴随机器人。
这场圆桌没有刻意对齐立场,而是呈现出机器人行业当前面对的三个分歧:一是技术方案如何选择,激光雷达并非「万金油」;二是应用场景广度与精度之间的权衡,有的企业偏重量产效率,有的追求极致精度;三是从基础感知到系统认知,机器人对「世界理解能力」的要求在持续拔高。
对禾赛来说,机器人业务显然不是一个替代项,而是一块正在跑出第二增长曲线的拼图。在传统车载市场逐渐趋于竞争白热化之时,机器人这片新蓝海,也许会给激光雷达找到一个不那么卷、但更有延展空间的出口。
当智能车进入缓行阶段,也许正是机器人悄然起跑的时刻。
旗舰新标杆vivo X200s预售进行时!全维度解析
实力铸就辉煌!比亚迪一季度双冠加身,领跑行业新征程
4月21日,为期五天的2025第十五届贵阳国际汽车展览会暨新能源·智能汽车展|房车露营展(简称:2025贵阳国际车展)在贵阳国际会议展览中心圆满闭幕。
魏牌全新高山预售开启 高山8 32.98万元/高山9 37.98万元
2025年4月21日,宁德时代超级科技日以“边界·觉醒”为主题,将动力电池的技术革新推向了一个新维度。在这场发布会上,三款产品——骁遥双核电池、钠新电池、第二代神行超充电池,共同构成了宁德时代的“六边形战士”产品阵营。
传承经典创造经典 iCAR汽车发布全场景改装生态
2025年4月21日,宁德时代首个超级科技日重磅发布了三款动力电池产品
2025年4月21日,宁德时代首个超级科技日盛大启幕,一口气甩出 “王炸” 组合:三款动力电池产品——钠新乘用车动力电池、骁遥双核电池、第二代神行超充电池,以及一款蓄电池产品——钠新24V重卡启驻一体蓄电池。这波颠覆式创新,直接撕开技术天花板,一脚把新能源行业踹进多核时代!
【韩系动向1566】现代发布全新混动系统,油耗降低45%!
比亚迪夏,这款曾经以破万批发量震惊MPV市场的车型,如今却陷入了销量低迷的困境。
4月20日,在位于长江之畔的芜湖老船厂遗址,全新全球化皮卡品牌RELY威麟盛大发布。这场融合东方哲思与技术革命的发布会
新国标落地后,消费者最纠结的问题,大概和面对过期酸奶时一样:现在的车还能不能买?
BMW新世代驾趣概念车首次亮相上海,亮剑电动时代巅峰掌控力
4月21日,以“开启MPV家庭新时代”为主题的魏牌全新高山预售发布会在上海举行。作为面向家庭用户的豪华MPV产品
4月16日,在全新XC90正式上市的次日,沃尔沃汽车大中华区2025年第一季度经销商授权签约仪式于上海成功举行,标志着沃尔沃汽车的渠道建设与布局全面提速,迈向高质量发展的全新阶段。
18000牛·米的宝马有多震撼?BMW新世代驾趣概念车来了
丰田中国再提速本地化 RCE体制重塑智电时代竞争力
致敬生活——2025别克品牌日盛大启幕,上汽通用汽车别克品牌在此重磅推出全新高端新能源子品牌至境,并发布合资领域首款专为中国市场打造的全域融合型新能源整车架构——别克逍遥超级融合架构。
魏牌全新高山正式预售 开启MPV家庭新时代
中国汽研权威认证 腾势N9成全球首款180km/h鱼钩测试通关SU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