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爱咖号首页 480亿公里零自燃!埃安弹匣电池,能通过史上最严电池令吗?

480亿公里零自燃!埃安弹匣电池,能通过史上最严电池令吗?

汽车情报 432浏览 2025-04-22 IP属地: 未知

终于有人要给新能源汽车戴上“紧箍咒”了!

4月3日,工信部正式发布GB38031-2025《电动汽车用动力蓄电池安全要求》,首次将“不起火、不爆炸”从企业技术储备上升为强制性要求,彻底终结了行业对热失控风险的侥幸心态,标志着动力电池安全进入“零容忍”时代。

过去的五年是新能源汽车狂飙的五年,其渗透率从5%出头飙升到占据乘用车市场的半壁江山,但一个无法忽视的事实是:新能源车起火事件依然频繁,尤其是近期发生的多起舆情事件,再度引发了公众的担忧情绪。

如此一来,车企能否尽快学会念动‘紧箍咒’,已成为广大消费者的共同关切。就像每当悟空行为不轨或心生傲慢,唐僧便念动咒语,紧箍便会发挥作用,孙悟空那颗易于失控的暴躁之心便得到了有效压制。

4月12日,也就是上述新国标发布后的第9天,广汽集团便在广汽科技日发布会上发布了星灵安全守护体系,再次升级的弹匣电池技术成为最大亮点之一,主要表现在其实现了从电芯、电池包、整车等全电池系统性安全的新突破。

480亿公里零自燃!埃安弹匣电池,能通过史上最严电池令吗?

用不少业内人士的话说,这便是头部新能源车企的实力和底蕴,多年的研发攻坚,支撑其能先人一步给动力电池安上“紧箍咒”,率先让消费者吃下定心丸。

零自燃密码:弹匣电池开创系统性安全技术先河

在动力电池安全领域,系统性防护理念正如建筑抗震设计:真正的安全不是加固某个房间,而是从建筑结构、材料强度到逃生系统的全局防护。

埃安深谙此道,其首创的弹匣电池技术以系统性安全思维重构动力电池防护体系,通过1.0到2.0的迭代进化,持续刷新行业安全标准。

时间回到2021年3月10日,弹匣电池正式发布,并在此后实现了三元锂电池针刺试验的成功,这就是弹匣电池1.0时代。

480亿公里零自燃!埃安弹匣电池,能通过史上最严电池令吗?

凭借着超高耐热稳定、超强隔热、急速降温和全时管控这四大优势,埃安展现了何为动力电池安全性的系统性技术,即从电芯本征安全提升、到被动安全强化、再到主动安全防控的一整套安全技术。

在第一代弹匣电池发布两年之后,2023年3月30日,弹匣电池2.0枪击试验发布会技惊四座。时至今日,笔者依然能想起当初的震撼场景,弹匣电池整包在经受枪击之后,未发生起火和爆炸,且拆开电池外壳后,整体结构完整,顺利通过枪击试验。

480亿公里零自燃!埃安弹匣电池,能通过史上最严电池令吗?

而之所以能如此硬核,首先是超稳电极界面,弹匣电池2.0升级了纳米陶瓷材料、复合集流体材料,以及在电解液内加入耐氧化阻燃剂。其次是埃安与中国航天合作,开发了拥有隔热和相变吸热双重功能的阻热相变材料,并且弹匣电池2.0还在电芯的顶部和底部布置了双层冷却系统,同时还创造性地为每一块电芯配备了一套灭火系统,从而做到了三只电芯失控不蔓延,首个电池系统枪击不起火,隔热性能提升40%。

当行业还在讨论如何"治疗"电池热失控时,弹匣电池技术已进化到"预防-控制-阻断"的全周期安全防护阶段,这或许就是动力电池安全进化的终极答案。

全域安全免疫:弹匣电池三级防护革命

当行业普遍遵循"材料改良-结构防护-热管理"的基础框架时,埃安弹匣电池通过三级安全免疫体系的系统性构建,实现了从微观电芯到整车架构的全域安全跃迁,为动力电池安全树立了全新范式。

突破传统电芯"被动防御"的技术桎梏,埃安开创了本征安全电芯的底层创新。通过纳米级复合正极材料与自修复电解液的协同作用,构建起电芯的分子级安全防线。

480亿公里零自燃!埃安弹匣电池,能通过史上最严电池令吗?

不妨看这组数据,埃安首创的高本征安全电芯设计,能做到电芯5针穿刺不起火、超180°扭转不起火不冒烟,从材料源头避免电芯故障。

需要指出的是,埃安构建的智慧共生防护体系,重新定义了电池系统安全标准。

具体表现在埃安创新性引入双面速冷架构,让冷却液与电芯上下表面直接接触,实现更高效的热管理;还有防护舱的“蜂巢思维”,电池包分割成若干个独立的防护舱,且每一个舱位之间都加入隔热材料和吸热材料,防止热蔓延,阻断连锁反应;以及弹匣云系统的“先知”能力,行业现有BMS多侧重于实时监控,而埃安的云端系统通过机器学习模型,可提前30天预测内短路风险。

480亿公里零自燃!埃安弹匣电池,能通过史上最严电池令吗?

在整车安全维度,埃安实现了整车安全从“机械防护”到“系统免疫”。表现在整车集成层面,行业普遍采用“加强防护框架+碰撞吸能”的被动策略,而埃安提出了更超前的理念:让电池包成为车身结构的“有机组成部分”。

480亿公里零自燃!埃安弹匣电池,能通过史上最严电池令吗?

埃安弹匣电池通过材料基因、智能防御、架构重构的三重革命,不仅重新划定了行业安全基准,更开启了新能源汽车安全发展的新纪元。在这个电动化进程加速的时代,这种全域安全理念的突破,正为行业树立起值得攀登的新标杆。

自研自产硬实力:埃安弹匣电池打赢技术攻坚战

极致的电池安全,为什么只有少数车企或电池企业能做到?我们要理解这个课题的复杂程度远超公众想象。对于工程师而言,这无异于在刀尖上跳芭蕾——既要突破能量密度的极限,又要守住安全的生命线。

核心难点首先来自电芯的脆弱性。由数千个单体电芯组成的电池包,即使99%的电芯达标,只要一个失控就可能引发"火烧连营"。

480亿公里零自燃!埃安弹匣电池,能通过史上最严电池令吗?

多维度的安全挑战更令问题复杂化。机械碰撞、电气短路、热管理失效、BMS监控盲区等环节,每个都可能成为阿喀琉斯之踵。以电池管理系统为例,当温度异常时,BMS需要在毫秒级完成诊断、预警和降温处理,任何一个环节的延迟都可能引发灾难。

更深层的矛盾来自"不可能三角"的平衡。能量密度、成本控制、安全冗余这三重目标相互制约,迫使车企通过持续技术创新打破桎梏。从材料体系革新到结构创新,从智能监控算法到热管理技术,每个突破都需要深厚的技术积淀。

480亿公里零自燃!埃安弹匣电池,能通过史上最严电池令吗?

这场安全攻坚战没有捷径可走。

埃安是全球极少数具备电池全栈自研能力的企业,通过因湃电池工厂在电化学、材料科学、系统工程等维度构建完整的技术护城河。搭载超100万辆、安全行驶超480亿公里、0起火0自燃,就是埃安始终坚持拔高安全底线的最好注解。

【结语】当行业还在为“紧箍咒”新国标焦虑时,埃安已凭借弹匣电池的再升级,将安全标准推向了新维度。其核心启示在于:动力电池安全没有捷径,唯有以系统性思维贯穿研发、以用户需求驱动创新,才能真正构筑起值得信赖的防线。

在新能源汽车的下半场,安全将成为淘汰赛的关键指标。而埃安弹匣电池的“三重结界”,或许正在为行业写下新的安全范式。


文章标签:
行业分析
 
相关推荐
汽车情报 24万粉丝    6676作品 关注 汽车情报,中国汽车媒体新主力!
推荐作者
小马闲话 关注
闲话汽车,行摄四方
玩车的史萌 关注
喜欢车兄弟的跟我走
SCC超跑俱乐部 关注
SCC超跑俱乐部
汽车匠人 关注
寻求在互联网时代用匠心精神
鳌拜Who驾 关注
一起和幽默的鳌拜,体验汽车的乐趣人生
来试车 关注
汽车视频自媒体 试驾评测 汽车工作的Vlog 每周持续更新
靓车大咖会 关注
了解最新汽车资讯,汽车养护知识
全部爱咖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