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于有人要给新能源汽车戴上“紧箍咒”了!
4月3日,工信部正式发布GB38031-2025《电动汽车用动力蓄电池安全要求》,首次将“不起火、不爆炸”从企业技术储备上升为强制性要求,彻底终结了行业对热失控风险的侥幸心态,标志着动力电池安全进入“零容忍”时代。
过去的五年是新能源汽车狂飙的五年,其渗透率从5%出头飙升到占据乘用车市场的半壁江山,但一个无法忽视的事实是:新能源车起火事件依然频繁,尤其是近期发生的多起舆情事件,再度引发了公众的担忧情绪。
如此一来,车企能否尽快学会念动‘紧箍咒’,已成为广大消费者的共同关切。就像每当悟空行为不轨或心生傲慢,唐僧便念动咒语,紧箍便会发挥作用,孙悟空那颗易于失控的暴躁之心便得到了有效压制。
4月12日,也就是上述新国标发布后的第9天,广汽集团便在广汽科技日发布会上发布了星灵安全守护体系,再次升级的弹匣电池技术成为最大亮点之一,主要表现在其实现了从电芯、电池包、整车等全电池系统性安全的新突破。
用不少业内人士的话说,这便是头部新能源车企的实力和底蕴,多年的研发攻坚,支撑其能先人一步给动力电池安上“紧箍咒”,率先让消费者吃下定心丸。
零自燃密码:弹匣电池开创系统性安全技术先河
在动力电池安全领域,系统性防护理念正如建筑抗震设计:真正的安全不是加固某个房间,而是从建筑结构、材料强度到逃生系统的全局防护。
埃安深谙此道,其首创的弹匣电池技术以系统性安全思维重构动力电池防护体系,通过1.0到2.0的迭代进化,持续刷新行业安全标准。
时间回到2021年3月10日,弹匣电池正式发布,并在此后实现了三元锂电池针刺试验的成功,这就是弹匣电池1.0时代。
凭借着超高耐热稳定、超强隔热、急速降温和全时管控这四大优势,埃安展现了何为动力电池安全性的系统性技术,即从电芯本征安全提升、到被动安全强化、再到主动安全防控的一整套安全技术。
在第一代弹匣电池发布两年之后,2023年3月30日,弹匣电池2.0枪击试验发布会技惊四座。时至今日,笔者依然能想起当初的震撼场景,弹匣电池整包在经受枪击之后,未发生起火和爆炸,且拆开电池外壳后,整体结构完整,顺利通过枪击试验。
而之所以能如此硬核,首先是超稳电极界面,弹匣电池2.0升级了纳米陶瓷材料、复合集流体材料,以及在电解液内加入耐氧化阻燃剂。其次是埃安与中国航天合作,开发了拥有隔热和相变吸热双重功能的阻热相变材料,并且弹匣电池2.0还在电芯的顶部和底部布置了双层冷却系统,同时还创造性地为每一块电芯配备了一套灭火系统,从而做到了三只电芯失控不蔓延,首个电池系统枪击不起火,隔热性能提升40%。
当行业还在讨论如何"治疗"电池热失控时,弹匣电池技术已进化到"预防-控制-阻断"的全周期安全防护阶段,这或许就是动力电池安全进化的终极答案。
全域安全免疫:弹匣电池三级防护革命
当行业普遍遵循"材料改良-结构防护-热管理"的基础框架时,埃安弹匣电池通过三级安全免疫体系的系统性构建,实现了从微观电芯到整车架构的全域安全跃迁,为动力电池安全树立了全新范式。
突破传统电芯"被动防御"的技术桎梏,埃安开创了本征安全电芯的底层创新。通过纳米级复合正极材料与自修复电解液的协同作用,构建起电芯的分子级安全防线。
不妨看这组数据,埃安首创的高本征安全电芯设计,能做到电芯5针穿刺不起火、超180°扭转不起火不冒烟,从材料源头避免电芯故障。
需要指出的是,埃安构建的智慧共生防护体系,重新定义了电池系统安全标准。
具体表现在埃安创新性引入双面速冷架构,让冷却液与电芯上下表面直接接触,实现更高效的热管理;还有防护舱的“蜂巢思维”,电池包分割成若干个独立的防护舱,且每一个舱位之间都加入隔热材料和吸热材料,防止热蔓延,阻断连锁反应;以及弹匣云系统的“先知”能力,行业现有BMS多侧重于实时监控,而埃安的云端系统通过机器学习模型,可提前30天预测内短路风险。
在整车安全维度,埃安实现了整车安全从“机械防护”到“系统免疫”。表现在整车集成层面,行业普遍采用“加强防护框架+碰撞吸能”的被动策略,而埃安提出了更超前的理念:让电池包成为车身结构的“有机组成部分”。
埃安弹匣电池通过材料基因、智能防御、架构重构的三重革命,不仅重新划定了行业安全基准,更开启了新能源汽车安全发展的新纪元。在这个电动化进程加速的时代,这种全域安全理念的突破,正为行业树立起值得攀登的新标杆。
自研自产硬实力:埃安弹匣电池打赢技术攻坚战
极致的电池安全,为什么只有少数车企或电池企业能做到?我们要理解这个课题的复杂程度远超公众想象。对于工程师而言,这无异于在刀尖上跳芭蕾——既要突破能量密度的极限,又要守住安全的生命线。
核心难点首先来自电芯的脆弱性。由数千个单体电芯组成的电池包,即使99%的电芯达标,只要一个失控就可能引发"火烧连营"。
多维度的安全挑战更令问题复杂化。机械碰撞、电气短路、热管理失效、BMS监控盲区等环节,每个都可能成为阿喀琉斯之踵。以电池管理系统为例,当温度异常时,BMS需要在毫秒级完成诊断、预警和降温处理,任何一个环节的延迟都可能引发灾难。
更深层的矛盾来自"不可能三角"的平衡。能量密度、成本控制、安全冗余这三重目标相互制约,迫使车企通过持续技术创新打破桎梏。从材料体系革新到结构创新,从智能监控算法到热管理技术,每个突破都需要深厚的技术积淀。
这场安全攻坚战没有捷径可走。
埃安是全球极少数具备电池全栈自研能力的企业,通过因湃电池工厂在电化学、材料科学、系统工程等维度构建完整的技术护城河。搭载超100万辆、安全行驶超480亿公里、0起火0自燃,就是埃安始终坚持拔高安全底线的最好注解。
【结语】当行业还在为“紧箍咒”新国标焦虑时,埃安已凭借弹匣电池的再升级,将安全标准推向了新维度。其核心启示在于:动力电池安全没有捷径,唯有以系统性思维贯穿研发、以用户需求驱动创新,才能真正构筑起值得信赖的防线。
在新能源汽车的下半场,安全将成为淘汰赛的关键指标。而埃安弹匣电池的“三重结界”,或许正在为行业写下新的安全范式。
8月29日,当七夕的东方浪漫邂逅七周年庆典,欧拉选择在成都车展以一场极具温度的庆典,向全球52万同频用户献上一场爱的告白,共同书写欧拉“不做瞬间流行,要做时代经典”的坚定承诺。
这一次北京现代EO(ELEXIO)和成都进行了联动,将北京现代EO(ELEXIO)将它的高级感、幸福感和浪漫成分具象化展示。
8月29日晚间,潍柴动力发布2025年半年报。公司坚持以技术创新和结构调整为核心动力,全面抢抓海外、高附加值市场与新能源转型机遇,经营业绩表现稳健。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131.5亿元,归母净利润56.4亿元。同时,公司保持高比例分红政策,拟中期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3.58......
卷疯了日产N7单月交付破万,官宣玫瑰摩卡新内饰!
征程芯片量产突破千万 地平线成首个千万级智驾科技玩家
国产车载智能芯片首个千万里程碑达成,地平线征程量产突破1000万
颠覆新能源轿车审美认知!吉利银河星耀6官图首曝
上市37天交付量破万 B01助力零跑汽车持续向上
历万境,自纵横!纵横登陆成都车展,G700全球盲订开启
奇瑞31款重磅车型登陆成都车展,新能源与全球化战略成果全面亮相
站在捷途展台前,我仔细打量这台捷途山海L7 PLUS。它不像那些张扬的新势力车型,却以其扎实的配置和贴心的设计让人忍不住驻足。
哈弗携新阵容登陆成都车展
2026款岚图梦想家已经正式开启预售,预售价格:30.99万元-45.99万元,预售一小时小定订单破万。
王传福亲自给车主交车,这事不简单
2025年成都车展上,比亚迪秦L EV不仅新增了三款时尚配色,还首次搭载了云辇-C智能阻尼车身控制系统和TBC高速爆胎稳行系统,重新定义了10万级纯电轿车的价值标准。
“千钧之势敢纵山河”!江淮悍途双新能源皮卡全球上市,15.98万起开抢
比亚迪半年报:研发投入309亿创新高 比净利润高154亿
近日,中国重汽集团济南卡车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重汽济南卡车”)发布2025年半年度报告。
在2025成都车展现场,欧拉正式迎来品牌七周年节点。
江铃集团易至汽车最近推出了一款,主打家用的纯电紧凑级SUV-羿驰05S,今天咱就来抢先体验一下,看一下它的实力到底怎么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