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爱咖号首页 一季度车企排名:这四家,将很快将切走市场一半份额

一季度车企排名:这四家,将很快将切走市场一半份额

汽车公社 0浏览 2025-04-22 IP属地: 未知

一季度车市已经告一段落,按照狭义乘用车整体来看,行业表现良好。来自乘联会的数据显示,3月全国乘用车厂商批发241万辆创当月历史新高,同比增长9%;1-3月全国乘用车厂商批发628万辆,同比增长11%。


按照当下这个内卷情况来看,这个数据的取得可以令所有汽车人倍感一丝欣慰,至少在国家政策的推动下,汽车行业的消费潜力和需求没有被压缩,依旧出现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



还是那句话,整体车市的走势和荣耀,离不开每家车企的贡献,特别是头部车企的贡献,放在当下这个市场集中度越来越高的市场背景下,马太效应让所有消费者购车时不得不看看热销品牌的车型,头部车企的市占率越来越大了。


今年一季度的数据显示,自主四强比亚迪、吉利、奇瑞和长安,一季度销量达到273万辆,占整个大盘的比重已经来到了43.5%,换句话说,每卖10台车,就有4台来自这4家车企,而且这个数据正在朝着5台的数据靠拢。


也就是说,今年有可能就会出现这自主4强的销量,会占据60多家车企所卖出汽车总量的一半,弱肉强食的时代,头部车企永远会把控更多的用户、资源、资金和市场话语权,而中腰部的企业生存情况会愈加困难。


包括从3月份和一季度的销量数据就可以发现,自主四强无论是单月销量还是累计同比销量都是增加的。按理说他们销量排名靠前,增长的压力也是巨大的,但市场的结果就是比亚迪和吉利一季度的增幅差不多在50%左右。



包括上汽通用五菱,虽然成绩低迷过一段时间,但在入门级电动车更受市场欢迎之后,五菱也重回增长空间,一季度的增幅也超过了50%,达到58.5%。


另外还有如零跑、小鹏、小米等车企,均受惠于新能源市场的庞大需求,而迎来了不错的增幅,基本上一季度销量实现了翻倍式的发展。当然这背后也与零跑、小鹏们的产品策略有关,在更多的产品下探到10万-15万元级的市场之后,更大的销量基盘,确实也带去了很多增长的机会。


在新能源狂飙的大背景下,目前谁掌握着更多新能源的新产品,谁就有可能在销量上实现进一步突破。除了刚才说的自主四强的狂奔,销量下滑的企业基本上集中在合资领域,放眼望去,如一汽-大众、上汽大众、特斯拉、北京奔驰、华晨宝马、广汽本田、上汽通用、东风本田等,他们的一季度表现基本上都是负增长。


而就算这些车企布局了一定的新能源产品,但脱离中国消费者需求,价格方面不够亲民等问题,也成为他们新能源拓展之路上的问题所在。



根据目前一季度的情况,全年的车市基本有了一个非常明细的格局了:比亚迪作为超级大企业,一个季度对吉利的领先就达到近30万台,所以要超越还是很难的。但至少作为比亚迪身后最近的车企,吉利的布局和战火,对比亚迪还是有一定的牵制作用。


而吉利对奇瑞的反超,今年基本上已经有了定数,一季度吉利领先奇瑞10万辆,而且吉利的增幅还远高于奇瑞,基本上不用纠结二者之间的竞争了。奇瑞对长安的领先,基本上也是一个断档式的存在,16万的差额对长安来说,要追赶上也是很有难度的。


所以目前比亚迪、吉利、奇瑞、长安自主四强的格局,短期内不会有太大的变化,四家只要不犯大的错误,保持这种趋势也是情理之中。


至于一汽-大众和上汽大众,以及上汽通用五菱、长城之间的纠葛,变数还是有的。短期内一汽-大众保持合资的领先没有太大问题,五菱起起伏伏的状态,和相对较低的品牌形象,也不太可能实现对一汽-大众的反超。


倒是五菱、上汽大众和长城之间的位次,变化的可能性很大,只要哪一家车企稍微出点状况,就会立马落后。


特斯拉的降幅在前十强中是较大的,主要是国内电动车市场太卷了,加上小米SU7的出现,确实抢走了很多Model 3的份额,后续YU7的到来,特斯拉Model Y也将受到最直接的影响。所以今年特斯拉跌落前十强也将是大概率事件。


另外两个丰田、奔驰宝马,短期内保持在15强是没有太大问题的,毕竟无论是品牌形象还是新能源转型,这几家车企都做出了一定的成绩。而像东风日产,以及两个本田,其实出局15强已经是大概率事件。



系别方面,自主份额今年可以说将一直在70%左右的数据徘徊,3月份是65.6%,一季度是68%,不排除今年年中市场不好的事情,自主品牌迎来再次反攻,让自主份额正式登上70%。


因为有自主四强的努力,以及几家新势力的助攻,根据一季度的增幅来看,自主品牌的数据可以做到30%左右,达到27.9%,而整体的市场增幅才11%。所以今年自主份额的持续渗透也是必然事件,特别是头部企业强劲的销量目标之下,稳定在70%的份额指日可待。


德系、日系、美系的份额,在自主破7的背景下,被压缩得较为厉害。比如德系的份额已经跌至14%了,而且一季度德系的销量还下滑了9.2%,日系的份额已经跌至10%,一季度的销量下滑达到14.6%,美系的份额已经跌至5.3%,且美系一季度的销量跌幅达到15.4%。



综合来看,德系日系美系三家保住30%的份额是最后的底线,前提是他们要在每个月份将下滑的数据变得更低,甚至要出现回暖反弹的情况才行。


好在3月份,德系的跌幅已经收窄到4.8%,日系的跌幅已经收窄至5.3%,这两家迎来反弹的机会较大。至于美系,目前3月份的跌幅比一季度还高,其中特斯拉作为最大的影响因素,销量的持续被挤压,也将对美系的整体走势带去严峻影响。


即将到来的上海车展,将会是外资展示自己新技术和新产品的舞台,他们会有机会迎来销量的触底反弹,让被挤压的份额重回增长渠道吗?一周之后,可能外资会给出一些较为明确的答案。

文章标签:
新能源
 
相关推荐
汽车公社 0粉丝    541作品 关注 速度 态度 深度
推荐作者
苑叔聊车 关注
资深的汽车编辑,阅车无数,有关于选车的问题找我就没错了。
中国皮卡网 关注
皮卡车垂直门户网站,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皮卡分会理事单位。
排气管 关注
排气管是汽车圈车企高层以及从业人士关注度最高的账号。
郑谊 关注
汽车行业分析师,汽车产业研究员
SCC超跑俱乐部 关注
SCC超跑俱乐部
未来车事 关注
孤独与世界与诗
开老表改车 关注
开老表,日常汽车改装工作分享:通风座椅、氛围灯、汽车音响等。
玩车专家V 关注
有关汽车一切玩法尽在其中,带你领略不一样的汽车新体验!
全部爱咖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