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爱咖号首页 又是一年上海车展,初代新势力只剩四家 | 祛魅时刻

又是一年上海车展,初代新势力只剩四家 | 祛魅时刻

汽车公社 501浏览 2025-04-22 IP属地: 未知

“今年车市的残酷程度,远远超出了预期。”


绝不是杜撰,文章开篇的一句话真真切切来自于,我和某位主机厂高管交谈过程中,他给出的反馈。



是呀,熬多了4个多月的洗礼,无论主机厂的员工也好,报道该行业的媒体也罢,相信很多人都已经感到身心俱疲。


但即便如此,还是要不解风情的告诉大家——又一届上海车展来了。


这场上半程,整个中国车市最为重要的盛会,注定将彻彻底底榨干每一位参与者仅剩不多的精力。作为其中的一员,俨然做好了透支的准备。


汇总而言,“干就完了。”


殊不知,本次上海车展前夕,如往届一样,接到了一篇以“祛魅时刻”为中心思想的选题,至于论述的主角则是时常占据头版头条的新势力造车。


它们,被认为是整个大盘的风向标,是电动化转型浪潮催生出的产物。许许多多的后来者,挤破脑袋都想被纳入到该阵营之中,觉得只要能冠以该名,便代表着转型先锋。


可随着一轮又一轮的大浪淘沙,不断的进行淘汰与洗牌,试问仍能留在赌桌上继续参与的品牌又剩几家?


注意,我说的是真正意义上纯粹的初代选手,没有传统主机厂的背书,更不是科技巨头降维打击的产物。



复盘下来,好似只有蔚来、小鹏、理想、零跑……


也恰恰基于这样的背景,试图抛出一段比较应景的观点:“本届上海车展,笼罩在四家新势力造车身上的光环该褪去了。”


换言之,从蔚来,到小鹏,再到理想,包括零跑,并非什么毋庸置疑的领跑者,反而成为了陷入鏖战的一份子。


曾经,的确都带着巨大的期许与美好的愿景蜂拥而至,可到头来发现,终究需要面对的还是汽车行业亘古不变的生存法则:追求规模效应、全力实现盈利、驶入正向循环。


每一环,都不允许出现偏差。


而带着如此衡量标准,继续聚集四家新势力造车,借着上海车展的契机,接下来的篇幅更想分别展开聊聊它们的处境。


首先,便是蔚来。


理性客观的讲,经历了一季度的沉寂,或者说“滑铁卢”,其无疑再次陷入到了舆论漩涡之中,甚至诸多刺耳的声音仍在不断的涌现。



至于根本原因,乐道L60自去年9月上市以来的不及预期,肯定占据着很大的比重。而失去该支点的助推,加之NIO本品牌在售车型的竞争力下降,共同造成了眼下的困局。


不过,在我心中,情况虽然棘手,但积极的信号已经显现。


譬如,整个蔚来最近连续的高管调整,尤其是聚焦乐道,艾铁成的离开,以及沈斐的接任,又让人看到了积极的信号。


譬如,NIO本品牌在售车型开启的新一轮促销,冲量效果非常显著,也变相证明了只要诚意到位,蔚来在消费者心中仍具有很强的吸引力。


再譬如,上海车展前夕,全新精品纯电小车萤火虫以11.98万元的价格入场,并且相比之前,风评有了十分明显的好转……


反正,这家新势力造车手中能打的牌并不算少。


而本届上海车展,除了NIO与萤火虫的联合展台,乐道展台继L60之后第二款新车L90的亮相,无疑又将吸引大批的关注度。


身为掌舵者的李斌,位于多个场合,屡次重申今年四季度盈利的目标不变。


情况,就是这么个情况。


由此反观成功拿下了一季度“新势力造车销冠”的小鹏。



老实说,表现真的令人眼前一亮。具体拆分,MONA M03与P7+两款相辅相成的纯电轿车,无疑扮演了“救世主”的角色。尤其是前者,单月交付量更是一举突破1.5万辆,几乎占据半壁江山。


而随着2025款G6、G9包括X9的一起到来,以及G7的即将补位,加之P7真正意义上的大换代车型……


不吹不黑,今年小鹏在推新层面完全能够用游刃有余形容,稳态月销正朝着4万辆甚至更高的台阶猛冲。


本届上海车展,按照目前获悉的消息,除了发布P7+加推的旗舰版本与释放AI领域的种种进展之外,不会有太多的重要动作。


略显平淡之下,总感觉在酝酿更大的“阳谋”。


当然,通过极致性价比策略实现量变后,如何化解对于品牌层面带来的严重反噬,将是抛给何小鹏与这家新势力造车的另一道颇为关键的考题。


某种程度上,决定了公司的纵向上限在哪。


至于理想,必然是四位初代选手中,发展势头最好的存在。单论“自我造血”能力,已经和仍在全年亏损的蔚来、小鹏、零跑不在一个档次。


本届上海车展,卷土重来的理想MEGA Home家庭特别版,将是它试图再次为自己正名的一战。



不可否认,这辆自诞生开始便充满着十足争议的家族旗舰,让这家一直顺风顺水的新势力造车狠狠跌了一跤。


但变相来看,“慢下来”不妨是一件好事。


理想,有了更多的时间,去好好思考纯电之路究竟该怎么走。


当然,必须点出的是,随着问界的猛攻,以及诸多竞争对手来袭,增程板块的严重承压,已经成为不可逆转的事实,并且情况还在变得愈发棘手。


因此,能否凭借理想MEGA Home家庭特别版,包括箭在弦上的i8开辟第二阵地,渐渐成为了这家新势力造车不容有失的一战。


另外,本届上海车展,同台入场的理想L6智驾焕新版,也将是至关重要的一枚棋子。理想今年70万辆的目标能否最终冲线,近乎三分之一的贡献,都要看这款产品的“脸色”。


大胆猜测,销量策略上的“加量不加价”,仅仅只是疯狂收割的第一步。


而与“蔚小理”相比,四位初代选手中最后的零跑,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都像极了“小透明”,甚至去年年初还濒临危险的悬崖边。


可结果却是,这家新势力造车用行动上演了一出触底反弹。


爬出泥潭的背后,只能说天时、地利、人和缺一不可。换言之,国家政策的助力,新能源车渗透率的提升,产品本身的极致性价比路线,营销层面没有太过犯错,都成为了不可或缺的“催化剂”。



今年,零跑更是将销量层面的目标,放大到了十分夸张的50万辆。理性客观地讲,参照今年整个大盘的竞争强度,完成的难度并不算小。


顺势,也要求其必须在C10、C11、C16的基础上,找到更多强有力的“帮手”。


而本月,以9.98万元起售,激光雷达版本最低只需要11.98万元的B10,便是它给出的一个答案。


至于另一个,则是本届上海车展全球首发亮相的B01。


如果你熟知零跑,光听名字便知晓其是一款轿车,定位大概率会比B10更“价格屠夫”。二者组成的产品矩阵,加之C系列在售的三款SUV,则是零跑最为关键的“基本盘”。


看到这里,肯定会有读者好奇,如此方式真的能赚钱吗?


借用朱江明在之前专访中的回答,“我们卷得很开心。”就某种程度来说,这家新势力造车目前手握最大的长板,集中在供应链垂直整合能力以及生产制造成本管控上。


加之旗下产品零部件通用率的不断提升,以及规模效应的正向加持作用,让其在定价上得以一次又一次的拼刺刀。


不过,与小鹏遇到的问题有些类似,品牌向上渐渐成为了一道“伪命题”。随即引发的连锁反应还有,单车毛利很难迎来质变。



而最近,巧合的是,某位行业专家在接受采访时曾输出道:“我觉得蔚小理一家都剩不下,最后能够独立存在的概率等于零,要尽快兼并重组合作。”


“年产量干不到200万辆的,估计都活不下去,体量太小,研发费用过高。需要用各种方式去合作合资。”


顺势,试图理解核心思想,直指中国车市的环境还在不断恶化,但新势力造车仍未迎来足够可观的规模效应,迟迟无法实现自我造血。


道理,其实没错,也和今天文章提及的“祛魅时刻”不谋而合。


但我觉得,还是太过决绝,就拿理想为例,去年50万辆的销量,便能将80亿元净利收入囊中。本质上,活下来的办法,总比困难要多,关键是怎么去做。


而当自身光环渐渐褪去,牌桌上仅剩的四位初代选手,无疑都走到了关乎命运何去何从的十字路口。


本届上海车展,又是一个极佳的观察锚点……


文章标签:
新能源
 
相关推荐
汽车公社 0粉丝    540作品 关注 速度 态度 深度
推荐作者
苑叔聊车 关注
资深的汽车编辑,阅车无数,有关于选车的问题找我就没错了。
肆哥车讯 关注
购车无小事,选车无难事。
AM车镜 关注
AM车镜是中国汽车行业具有影响力的资讯提供者。
汽车新说 关注
一个有关于汽车的漏网之语,正在一本正经的胡说八道。
车轮哥 关注
记录老外在中国的汽车生活。
开老表改车 关注
开老表,日常汽车改装工作分享:通风座椅、氛围灯、汽车音响等。
车市动态 关注
分享汽车知识,传播汽车文化。
21世纪车评 关注
21世纪专业汽车资讯,改装资深专家
全部爱咖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