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爱咖号首页 永太科技:主业规模化效益逐步显现,深耕技术打造长期竞争力

永太科技:主业规模化效益逐步显现,深耕技术打造长期竞争力

证券市场周刊 532浏览 2025-04-30 IP属地: 未知

近日,永太科技(002326.SZ)发布2024年年度报告,2024年全年公司共实现营业收入45.89亿元,同比增长11.18%;扣非后净利润-4.44亿元,亏损同比收窄36.26%。市场人士分析指出,报告期内,公司的规模化投资布局基本形成,随着产品的达产和产业链整体盈利能力的增强,未来盈利能力会规模化提升。此外,2024年公司稳步推进战略布局工作,横向覆盖多元行业,纵向贯穿完整产业链,致力于构建长期竞争优势,进一步强化公司的中长期投资价值,使其未来发展值得期待。

三大板块规模化效益逐步显现

行业需求扩宽未来成长空间

作为国内产品链最完善、产能最大的氟精细化学品生产商之一,永太科技从事的氟精细化学品行业位于氟化工产业链的顶端,其具有产品附加值高,应用范围广泛的特点。目前,公司主要产品按照终端应用领域分为三类,包括医药类、植保类、锂电及其他材料类。据公告显示,2024年全年,永太科技三类产品分别实现营收11.34亿元、10.29亿元和10.21亿元,其中,植保类、锂电及其他材料类产品营收较上年同期增长91.79%和18.07%,为公司整体的营收增长注入了核心能量。

从各板块的具体表现来看,在锂电材料板块,报告期内,随着电解液项目产销规模稳步爬升,公司垂直一体化产业链带来的产品间的协同优势以及规模化生产带来的成本优势得到了持续强化。据公告披露,在2024年初永太科技年产6.7万吨液态双氟磺酰亚胺锂便开始进入试生产阶段,公司锂电材料板块产品矩阵得到完善与丰富,行业地位与市场份额得到进一步巩固。根据EVTank统计数据显示,2024年公司锂电池电解液出货量开始进入国内前十。凭借技术升级与产能扩充,公司有望在后续的竞争中稳步提升市场份额。

在植物保护板块,2024年公司部分植保项目顺利投产,叠加下游需求回暖,产销规模进一步扩大。期间,公司在农药中间体、原药和制剂垂直一体化产业链的基础上,继续完善产品、产能布局,持续开发低碳环保的生产工艺,并充分利用上海浓辉海外农药登记证资源,将生产制造和贸易业务有机衔接起来。随着子公司内蒙古永太部分植保类产能项目的投产,公司在植保板块的规模化效应逐步显现。

此外,在医药板块,尽管报告期内受部分医药原研药专利到期影响,相关仿制药、原料药市场供应量增加使公司相关产品价格有所下降。但公司在医药领域有稳定的下游合作伙伴,报告期内,公司仍持续拓宽销售市场,丰富公司医药产品管线,致力于把握仿制药市场扩容带来的增量机会,业绩同比虽有下滑但降幅较小。

除了传统的三大业务板块,报告期内永太科技积极打造新的增长曲线,充分发挥公司在含氟精细化学领域的技术优势,在液冷行业布局了氟化液这一新产品。公司生产的电子氟化液具有环保、节能、安全、降噪等特点,不含“永久化学品”PFOS、PFOA,具有较高的散热效率、绝缘性、热稳定性和化学稳定性,根据不同型号的产品性能,可以适用于半导体制造、数据中心冷却、储能热管理和芯片封装等细分场景。目前该业务在公司总体营收中占比相对较小,但从需求端来看,人工智能、高性能计算及半导体先进制程的快速发展,驱动数据中心和芯片制造环节的散热需求不断向高密度、低能耗方向迭代升级,液冷行业领域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业内人士分析指出,就从行业发展而言,当前新能源汽车的高速发展作为核心驱动力,正促使锂电产业需求呈现阶梯式攀升趋势,而永太科技凭借其在行业内建立的垂直一体化产业链优势和持续强化的技术壁垒,有望将这种行业红利转化为实际的业绩增量,实现营收与利润的同步放量。同时在植保行业方面,未来随着全球农药市场的逐步回暖和我国农药产品竞争力的不断提升,预计我国农药出口量将继续保持增长的态势,而公司在该领域构建的从中间体、原药到制剂的垂直一体化产业链,有望持续提升该板块的经营能力。此外,公司业务所涉及的医药行业以及液冷行业亦存在较好的发展空间。预计未来 通过持续深化技术创新与产业链整合,公司将进一步巩固其在氟精细化学品领域的领先地位,为长期业绩增长奠定坚实基础。

深耕技术打造长期核心竞争力

主业实现良好发展的背后离不开公司对技术研发的持续深耕。

据悉,截至目前,永太科技已掌握了包括定向导入氟原子技术、手性酶催化反应技术、微通道反应技术、绿色反应技术等多项先进技术。2024年公司研发费用达到1.2亿元,其继续保持了高水平的研发投入,以保证自身技术在行业内的领先性。

根据年报披露,现阶段,永太科技在浙江台州、杭州、上海均已成立了研发中心,其中杭州研发中心的AI智能化药物研发平台已完成自动化合成平台、AI计算平台、研发管理系统的建设,并成功应用于多个制备工艺开发项目中,有效提升了公司研发效率和生产转化能力。

除此之外,公司还与诸多高校和科研机构建立了产学研一体化的深度合作模式,合作设立了联合研究开发中心及实验室,为公司引进和培育科研人才、提升研发水平和技术创新提供了平台保障。今年2月中旬,复旦大学科研团队重大原创成果在国际权威学术期刊《自然》发表,通过AI和有机电化学的结合成功设计了一种锂载体分子三氟甲基亚磺酸锂,让废旧电池“打一针”就可无损修复,将锂电池寿命提升1-2个数量级,使锂电池在充放电上万次后恢复到接近出厂时的“健康”状态。发现这个新型锂载体分子为含氟化学品后,公司积极把握机会,于今年3月初立即与复旦大学展开了中长时锂电池技术开发项目独家技术合作,积极开拓延长锂电池寿命新技术。预计未来,公司将持续巩固技术优势与合作成果,推动氟精细化学品行业创新升级,为长期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免责声明:本文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

文章标签:
行业分析
 
相关推荐
证券市场周刊 9粉丝    344作品 关注 职业投资人之选
推荐作者
苑叔聊车 关注
资深的汽车编辑,阅车无数,有关于选车的问题找我就没错了。
型车志 关注
通过独特的视角,创造有型、有趣的汽车评测视频和故事。
肆哥车讯 关注
购车无小事,选车无难事。
R视觉 关注
资深汽车摄影师、喜欢用视觉的角度来诠释一台车的魅力。
电车男EVman 关注
第二懂新能源车的男人
未来车事 关注
孤独与世界与诗
车市八爷 关注
宁波最知名的汽车新闻主流媒体之一,爱卡分享一手新闻、新车、评测
21世纪车评 关注
21世纪专业汽车资讯,改装资深专家
全部爱咖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