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爱咖号首页 从2025年上海国际车展看汽车行业发展趋势 – 动力电池篇

从2025年上海国际车展看汽车行业发展趋势 – 动力电池篇

极速视驾 983浏览 2025-05-07 IP属地: 未知

2025年上海国际车展刚刚结束,众多的高科技技术与产品进行了展出,涉及安全、健康、节能、智能等各个方面。本文将从动力电池方面对本次车展前后展示的电池前沿技术及趋势进行探讨。

随着“技术平权”、“智驾普及”的快速推进、落地,智驾/电池安全也日益显得尤为重要。最近工信部出台了动力电池安全的严苛条例,首次提出内短路发生热失控后不起火不爆炸的强制国家标准。一个非常重要的、具有智驾安全电池特性,是一款电池拥有在高速行驶时意外发生碰撞也不起火爆炸的,同时满足市场长寿命/经济耐用、充电快速、以及全场景应用的 “全天候、长寿命、高功率” 的电池材料及结构系统。目前,动力电池研发/生产企业正在采取近期(各类技术组合- 锂离子、钠离子、凝聚态、半固态电池等)、中期(各类技术+准固态)、长期(各类技术+全固态)技术路线并举战略,期望在全固态电池规模化量产之前(2027年全固态电池开始实现逐步装车、2030年实现规模化量产),也可以不断地提升动力电池各项指标,满足市场需求。


宁德时代

近日宁德时代发布了三项电池核心技术:钠离子/钠新电池、骁遥双核电池架构-自生成负极技术、以及第二代神行超充电池。宁德钠新电池可满足:全天候,在零下-40°C环境下依然有90%的能量保持率;长寿命,10000次循环寿命;高功率,支持峰值5C快充放电。同时,在多面挤压、针刺贯穿、电钻穿透、电池锯断等极端测试条件下依然不起火、不爆炸。钠新电池是从材料本质层面上消除电池热失控中的助燃因素,同时,可与被动安全措施相结合,做到不起火、不爆炸。



宁德时代规划2025年6月钠新24V重卡启驻一体蓄电池将在一汽解放车型量产首发,2025年12月钠新乘用车动力电池也将批量投产。宁德时代钠新电池能量密度达到了175Wh/kg。另据报道,有实验室的钠离子电池的能量密度已达220Wh/kg,达到磷酸铁锂电池的能量密度范围。目前钠离子电池量产后成本可为0.5元/Wh左右,规模化量产后可降至0.3元/Wh达到磷酸铁锂电池价格范围。


将钠离子电池的特性以及自生成负极技术的深度融合,使得拥有“独立能量区”(SoM)的骁遥双核电池应运横空出世(双核仅是开始,“多核时代,您的时代”)。骁遥双核电池材料及结构体系具备五大功能:高压双核、低压双核、结构双核、热管理双核以及热失控安全防护双核,来保证连续性、稳定性和安全性,使动力电池从“功能性”向“需求性”驱动转变,进行细分市场差异化竞争,实现需求/市场/车型全覆盖。“双核”的本质是让不同化学体系充分各自的优势,形成不同成本区间、不同应用场景下的电池性能的组合 - 超长续航与超高倍率。 骁遥双核电池材料及结构体系以 “钠-铁双核电池”,“铁-铁双核电池” 以及 “三元铁/双三元双核电池” 来满足各种工况下的市场需求。“钠-铁双核电池” – 虽低温但远航(700公里)。“铁-铁双核电池”/第二代神行超充电池可实现纯电续航1000公里。“三元铁/双三元双核电池”充电倍率峰值可达12C,当电量低至20%时仍可输出超600KW的功率,纯电续航1500公里。

自生成负极技术/无负极技术- 是在电池中不添加负极活性材料(石墨、硬碳、硅等),使用负极集流体作为名义上的负极。无负极活性材料使得电池的体积能量密度可提升60%,重量能量密度可提升50%。 自生成负极技术也是一个基础性技术,可与众多的电池形态组合。搭配三元体系时,能量密度最高可提升至1000Wh/L以上。当加入耐高温性能的电解液时,可使电芯热稳定性提升80%。

注:2024年宁德时代收入:3620亿元,同比下降10%;净利润:508亿元,同比增长15%。 研发投入达186亿元,同比增长1%,动力电池系统销量381GWh,同比增长19%。2024年宁德时代动力电池出货量全球第一,全球市占率为38%,中国动力电池装车量达246GWh,市占率为45%。


弗迪动力

自从2005年,比亚迪研发并开始量产第一款磷酸铁锂动力电池,在2020年,推出了突破性的刀片电池技术(能量密度为140Wh/kg)。采用磷酸铁锂材料的刀片电池技术显著提升了电池的体积利用率和续航能力,具有高安全性、高稳定性和低成本的优点‌。刀片电池的特征之一是承载了结构件的功能,使得其与传统的需要模组和梁的电池包相比,在空间利用率上提高了50%。

比亚迪继续对刀片电池进行迭代升级,并于2024年比亚迪推出了第二代刀片电池,其能量密度达到了160Wh/kg,放电倍率达16C,在8C充电模下仅需7.5分钟即可将电池充满。 2025年3月17日,比亚迪再次在深圳总部举办了 “闪充第二代刀片电池”的全球发布会,刀片电池持续进阶。“闪充第二代刀片电池”可以实现“兆瓦闪充,油电同速”,“5分钟充电行驶400公里”。

“闪充第二代刀片电池”的关键核心进展如下:便利性(快充及续航) - 通过短刀(长度从960mm缩短至450mm)及超高速离子通道降低内阻50%、以及全液冷兆瓦闪充终端等技术支持全域1000V/1000A高压/高流平台,全系支持10C超充倍率,充电5分钟就可续航400公里,效率提升了60%。采用纳米级磷酸铁锂正极材料以及梯度电解液分布技术,使能量密度从160Wh/kg提升至210Wh/kg;结构设计上,则采用了CTB技术,将电芯直接嵌入车身底盘形成一体化结构,将电池包的空间利用率进一步地提升至66%,上述两项大幅度提升续航里程(期待汉L EV在CLTC工况下续航能力突破1000公里)。安全性(极端情况下不起火不爆炸) – 采用“三维蜂窝矩阵”结构,将电芯抗压强度提升至50MPa,即使遭重卡碾压也能保持正常工作状态。结合上述刀片结构及CTB等技术,车身的扭转刚度显著提升至40000N·m/deg,在极端碰撞情况下,电池包的变形量也减少了30%。 “闪充第二代刀片电池” 采用内凹极柱设计和锰元素掺杂技术,将电芯热失控临界温度从200℃提升至280℃,进一步地提升安全性能。耐久性(长寿命)-“闪充第二代刀片电池”的循环次数超过3000次。比亚迪结合“闪充第二代刀片电池”的突破,计划在2025年建成4000座闪充网络站,支持1000V/1000A超充;同时同步推出全液冷兆瓦充电终端(最大输出1360kW),并通过双枪充电、智能升压技术兼容现有快充桩实现超充规模化普及、技术平权。同时,上海国际车展,比亚迪展示搭载全固态电池的海狮07 EV收到广泛关注:500Wh/kg 能量密度,续航1200公里可期,-30°下电池容量依然保存在93%。

注:2024年比亚迪收入:7771亿元,同比增长29%;净利润:403亿元,同比增长34%。 研发投入达542亿元,同比增长36%。2024年比亚迪汽车销量427万辆,同比增长41%。2024年比亚迪中国动力电池销量135GWh排名第二位,市场份额为25%。


蜂巢能源

布局于2012年,成立于2018年的长城蜂巢能源在2025年4月上海国际车展期间展示了其旗下最新动力电池技术 - 蜂行短刀电池及堡垒越野电池,目标为:极端场景下安全与超快充极致体验。这两款电池搭配/取舍/组合,以高安全、快充电、长寿命、以及全场景来满足不同的市场需求。

蜂行短刀电池特征 - 具有6C充电倍率、185Wh/kg能量密度、以及5000次循环寿命。蜂行短刀电池(长寿命版)采用正极界面防护、负极双晶相调控/微晶重组技术以及“高强度-界面自愈”电解液技术,来有效控制活性锂消耗,使其具有 5000 次以上的循环寿命,比上一代产品提升了67%。同时,配合蜂巢能源的智能BMS,使其可具备 15 年 / 60 万公里的超长使用寿命。蜂行短刀电池(超充版)采用超导电解液以及正极四级复配等技术, 实现10分钟 10%-80% SOC快充, 同时可适配800V高压平台。蜂巢蜂行短刀电池(超充版)采用“短刀” 结构降低内阻,超导电解液与高性能复合隔膜提升流动性,“飞叠”工艺实现卓越的散热性和温度均匀性。

堡垒越野电池特征 – 极端场景下的安全为“防弹级”。堡垒越野电池采用“双层堡垒结构”,横向4层防护和纵向8层防护(扭转刚度超3万Nm/deg,行标为1万Nm/deg;底部抗冲击能力达1000J,国标为150J), 同时,结合微纳米隔热材料以及纳米热瓷绝缘涂层等新型工艺,实现极端条件下高温零热蔓延, 显著提升抗冲击与热安全防护等级。堡垒越野电池可在-20℃极寒环境下实现5C的脉冲放电功率,在-40°C极端环境下放电能量提升50%,低温功率提升40%。



蜂巢能源以堡垒越野电池以及蜂行短刀电池等的专属化研发来适配长城划分的超强越野、强越野、泛越野、城市SUV的各类车型。长城蜂巢能源动力电池不仅仅给长城供货,还给其它整车企业供货。2024年蜂巢能源的供货结构发生了明显的变化,虽然长城汽车占比依然最大,但已经下降至28%;吉利汽车占24%,宝马集团MINI纯电动版占14%,斯特兰蒂斯占10%,零跑占9%,其余的占15%(零跑汽车、东风汽车、岚图汽车、小鹏汽车、理想汽车、赛力斯汽车等)。



注:2024年长城汽车收入:2022亿元,同比增长17%;净利润:127亿元(蜂巢电池贡献显著),同比增长81%。 研发投入已达93亿元,同比增长了15%。2024年长城汽车中国动力电池销量17GWh排名第六位,市场份额为3%。2024年汽车总销量124 万辆,同比增长 0.4%。新能源销量为32万辆(占总销量26%,且实现盈利),同比增长27%。2024年长城汽车单车平均盈利约1.05万元,其坦克及皮卡为高溢价车型。2024年长城坦克销售23万辆,同比增长42%; 其中新能源车型销量达11万辆,占比达46%。


吉利

2017年,吉利开始布局及实施其动力电池产业规划,2023年,极氪发布其首款自研电池“金砖电池”。 “极氪认为作为一家智能电动汽车企业,未来想要形成竞争力,电池是最核心、最基础的要素,这也是未来极氪发展的护城河之一”。“金砖电池”目标核心:安全更高,体验更好,成本更低。金砖电池体积利用率达到83.7%,通过三大项极限安全测试:超压针刺,240秒外部火烧,及串行测试。

2025年4月上海国际车展期间,吉利宣布:吉利将整合旗下电池业务,成立全新的电池产业集团 - 吉曜通行,将原有的金砖电池、神盾短刀电池,统一为神盾金砖电池品牌。

神盾金砖电池安全系统的测试要求中,电池必须经过全场景极限工况36项安全测试,其中23项超过新国标。神盾金砖短刀电芯直接挑战“8针同刺”极限,即8根直径5mm钢针同时贯穿电芯,静置1小时全程保持稳定,结果无冒烟、起火或爆炸,安全性能较国标高8倍。



神盾金砖短刀电芯也是通过了5.8mm真弹枪击贯穿试验的电芯,在子弹穿透电芯的极端破坏下,它仍能保持化学体系稳定,展现极限工况下抗冲击能力。


吉利这次整合旗下电池业务,目标是将吉利旗下的各品牌战略车型搭载金砖电芯,并与神盾电池安全系统实现 “强强联合”,实现 “短刀平权”,“安全平权”。神盾金砖电池的整合,将助力吉利实现从电池材料安全、电池结构安全到整车系统安全的整合,进一步地提升电池安全性。

神盾金砖电池整合完成后,吉利/吉曜通行将完全实现自研、自产电芯/电池安全系统等。建立拥有10多项全球和国内首创的试验功能的全球全域安全试验中心‌,并将向全行业开放。吉曜通行目标 - 聚焦磷酸铁锂短刀电池,成为行业内短刀产能最大的电池公司。

注:2024年吉利收入:2402亿元(其中电池业务约138亿元),同比增长34%;净利润:166亿元,同比增长213%。 研发投入已达104亿元,同比增长了33%。2024年吉利总销量218 万辆,同比增长32%。新能源销量为89万辆(占总销量41%,且实现盈利),同比增长92%。


奇瑞

承载在掌握动力电池技术的理想, 2022年3月奇瑞成立安徽得壹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2023年4月16日奇瑞汽车宣布,宁德时代钠离子电池将首发奇瑞车型,奇瑞将联合宁德时代推出电池品牌“ENER-Q”。

2024年奇瑞进一步地加快其动力电池产业布局,于4月成立安徽奇达动力电池科技有限公司,8月再成立石家庄奇达动力电池科技有限公司。2024年10月18日,奇瑞在全球创新大会上发布了自研“鲲鹏电池”品牌,包含三款产品:极致方形磷酸铁锂(LFP)系列 – 能量密度为200Wh/kg,支持EV续航200~600km,插混/增程 100~200km;极致方形三元(NCM)系列 - 能量密度为280Wh/kg,支持EV续航600~800km,混/增程 150~300km;超高镍大圆柱三元系列 - 能量密度为310Wh/kg,支持EV续航700~1200km,混/增程 150~300km。

奇瑞自研/自造动力电池与宁德时代、弗迪动力等深化战略合作并举。


在固态电池领域,奇瑞计划于2026年启动定向运营,在2027年实现批量量产。期望纯电动汽车的续航能力突破1500公里大关。


注:2024年奇瑞集团收入:4800亿元,同比增长超50%。2024年汽车销量260 万辆,同比增长34%;其中出口115万辆,同比增长21%;新能源销量为58万辆,同比增长233%。


全固态电池ASSB(All Solid-State Battery)

由于全固态电池固有的高能量密度、高安全性等优势,目前,全球各个主要车企以及动力电池企业都在加快全固态电池量产的步伐。一些主要车企的量产规划的时间表如下表所示。特别是2025年上海国际车展上比亚迪展示的海豹07搭载全固态电池预计将于2026年装车引起关注。但是鉴于全固态电池本身的一些挑战需要解决,如低温适应性、制造成本等,笔者认为全固态电池真正开始规模化量产并形成经济价值还得始于2030年。一个值得关注的是,最近福特在富锰锂LMR(lithium manganese rich)电池方面取得的突破性的进展,称之为具有变革意义的电池化学物质,相对目前的三元锂电有更高安全性、更强稳定性、更高能量密度、以及更低的成本。福特期望 LMR 电池最快将于 2027 年问世,搭载车型或为全电动福特 Ranger 皮卡。



综上所述

2024年中国新能源汽车销量为1287万辆,同比增长36%,新能源汽车占总销量的41%。2025年中国新能源汽车销量预计或达到1600万辆,实现24%的同比增长率。2025年第一季度中国新能源汽车销量308万辆,同比增长 47%,占比达41%。而2025年4月前27日中国乘用车市场零售139万辆 新能源车占比已达52%。2027年中国新能源汽车占有率达65%-70%是大概率事件,一线城市或突破80%。为此,对于传统整车企业而言,传统燃油车销量会越来越少,新能源车越来越多,如果不能掌控动力电池的成本,拐点将至,企业盈利将面临巨大的挑战。整车企业自研自制动力电池已经开始形成趋势。

鉴于全固态电池本身的一些挑战需要解决,如低温适应性、制造成本等,预计全固态电池真正开始规模化量产并形成经济价值始于2030年。鉴于上述,动力电池企业以及整车企业在进一步地挖掘磷酸铁锂电池、三元锂电池的材料组合创新以及工艺优化潜力,预计依然可有30%以上的性能提升空间,如松下最新的4680型锂电池的能量密度已达到300Wh/kg,而成本仅为固态电池的40%。而动力电池安全发展趋势则为“三位一体”:电池材料、电池结构、电池包结构的三位一体的创新/提升,如神盾金砖电池、堡垒越野电池、钠新电池、以及LMR等。


写在最后

竞争之道:要么与众不同,要么成本领先。整车企业掌控自研自制领先动力电池 – 即可与众不同,也可成本领先。整车企业掌控领先动力电池的研发及制造已开始形成趋势。比亚迪、吉利、长城新能源车盈利给动力电池自研自制的趋势注入了活力。

文章标签:
试驾测评
 
相关推荐
极速视驾 109粉丝    1356作品 关注 用专业视野,丈量每一台车。
推荐作者
凤眼观车 关注
来一起快乐的撩车吧!
汽车新说 关注
一个有关于汽车的漏网之语,正在一本正经的胡说八道。
晓生说车 关注
晓生说车,与你一起畅聊汽车!
xuser3801153 关注
蓝鲸车市
华南车市资讯 关注
立足华南区域,打造本地化的汽车资讯,接地气的专业汽车报道。
来试车 关注
汽车视频自媒体 试驾评测 汽车工作的Vlog 每周持续更新
那啥车 关注
每一台车都有自己的灵魂;那啥车?对!我的车。
旅行体质 关注
我将持续更新我近几年在全世界各地旅行的见闻,有视频有图文!
全部爱咖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