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7日,吉利汽车向旗下高端新能源品牌极氪提交非约束性报价函,计划以每股25.66美元的价格收购剩余34.3%股份,推动极氪从纽交所退市。这一决策距离极氪以“最快IPO造车新势力”身份登陆美股仅一年时间,却折射出中国汽车产业在资本寒冬与产业变革双重压力下的战略突围。
作为吉利控股集团深化《台州宣言》的核心举措,私有化极氪不仅关乎单一企业的资本运作,更揭示了中国车企在全球化竞争中的资源整合逻辑与风险对冲策略。
破解估值困局与协同瓶颈
极氪宣布私有化退市的决策,背后折射出多重战略考量。自2024年5月登陆纽交所以来,极氪虽以52亿美元募资规模创下新势力IPO纪录,但其资本市场表现始终与经营基本面存在显著错位。
财务数据显示,2024年极氪净亏损达8.93亿美元,资产负债率攀升至131%,而母公司吉利汽车同期净资产收益率仅为19.17%。这种估值困境在私有化报价中显露无遗:25.66美元/ADS的收购价较极氪最后收盘价溢价13.6%,但较IPO发行价仍缩水近50%。对于吉利而言,私有化操作不仅能避免极氪业绩波动对上市公司估值的持续拖累,更可获得更灵活的资本运作空间,为技术攻坚和长期战略投入提供保障。
从战略协同角度看,极氪与吉利汽车的资源整合早已迫在眉睫。尽管双方在SEA浩瀚架构、三电技术等领域存在合作基础,但品牌独立运营导致研发资源重复投入、供应链议价能力分散等问题日益凸显。
2025年一季度极氪与领克完成初步整合后,单台费用降低超20%、销量同比增长21%的运营数据,直观印证了资源整合的协同效应。私有化完成后,吉利可将浩瀚架构、智能驾驶等核心技术向全品牌开放,预计技术共享可使研发效率提升30%,用户充电网络覆盖率提高50%,这种体系化整合将直接转化为市场竞争力。
地缘政治风险预判是此次私有化的重要考量维度。在中美关税摩擦持续升级背景下,极氪作为“中概股回流第一股”具有特殊示范意义。美国财政部部长贝森特关于“将中国公司踢出美股市场”的表态,叠加《外国公司问责法案》的持续施压,使极氪面临潜在的强制退市风险。
因此,吉利在这一时间段选择让极氪主动退市,既是对国家“支持优质中概股回归”政策的积极响应,也为未来以集团整体形式再谋资本运作预留战略空间。这种前瞻性布局,本质上是对全球资本格局变动的主动适应。
吉利加速资源聚合与生态重构
吉利在推进极氪私有化进程中展现出的资源聚合能力,正逐步转化为体系化竞争优势。从财务维度看,2024年吉利汽车经营现金流达38.5亿美元,叠加1687亿港元市值形成的资本厚度,为私有化提供了稳健的财务支撑。通过发行新股、现金储备及债务融资组合筹措资金,吉利可在不稀释控股权的前提下完成交易。
这种资本运作的深层价值在于,极氪退市后,吉利可将原本分散在两个上市主体的资源集中投入,形成战略合力。例如,极氪科技集团计划2025年推出的5款新车中,4款为混动车型,这与吉利“蓝星行动”新能源战略形成技术共振,使集团新能源产品矩阵实现从纯电到混动的全域覆盖。
在技术生态构建层面,私有化使吉利得以在电子电气架构、智能座舱、电驱系统等七大技术领域形成闭环。目前,吉利已将全品牌智驾方案统一为“千里浩瀚”系统,实现极氪ZAD智能驾驶系统与领克LYNK E-Motive技术的底层数据互通。这种技术整合不仅使极氪的自动驾驶研发周期缩短20%,更通过自研芯片替代、算法优化等举措,降低30%的供应商依赖成本。
品牌矩阵的差异化布局是吉利资源聚合的另一维度。通过私有化极氪,吉利进一步明晰了“极氪-领克-吉利银河”的品牌梯度。极氪定位全球豪华科技品牌,领克主攻新能源高端市场,吉利银河覆盖主流消费群体。
这种分层定位在产品规划中已形成协同效应——极氪2025年将推出旗舰SUV 9X和超级电混车型,领克则计划落地大六座SUV 900,两款车型虽同属SUV品类,但通过价格区间(极氪9X预计定价45-60万元,领克900聚焦25-35万元区间)和功能配置的差异化设计,实现市场区隔。这种品牌协同不仅避免内部竞争,更使吉利集团在新能源市场形成“高端引领、中端突破、大众普及”的立体攻势。
仍需经历整合阵痛与资本考验
尽管吉利集团当前现金流表现稳健,但私有化极氪所需的资金规模仍可能对其财务结构形成隐性压力。按极氪汽车当前约60亿美元的市值估算,收购其34.3%股权需投入约20.6亿美元资金。若采用50%比例的债务融资方案,吉利集团的资产负债率或将出现显著抬升。
值得注意的是,极氪目前尚未实现盈利的运营现状,要求吉利在持续注入资金维持其发展的同时,必须谨慎权衡资金使用效率与整体盈利目标之间的平衡关系。
在管理整合层面,极氪与吉利汽车在运营模式上的差异可能引发治理挑战。极氪推行的"用户共创"商业模式与吉利传统制造体系存在流程适配问题,这种差异在近期领克与极氪的合并过程中已初现端倪——营销团队架构重叠导致的资源内耗,暴露出跨品牌整合过程中组织架构调整的复杂性。如何协调不同企业文化背景下的决策机制,将成为吉利管理层需要重点突破的治理课题。
从资本市场维度观察,私有化完成后极氪将失去美股市场的直接融资通道,未来融资路径或将转向依赖吉利集团内部资金调配或寻求港股市场二次上市。尽管吉利董事长李书福强调"维持与美国资本市场的合作关系",但地缘政治因素带来的不确定性可能推高极氪国际化融资的成本门槛。这种融资渠道的结构性转变,要求吉利在资本运作层面做好长期战略准备,以应对潜在的市场波动风险。
结语:
极氪私有化退市,本质上是吉利在智能电动时代的一场“诺曼底登陆”。通过资本结构的重构,吉利不仅破解了估值困局,更获得了技术协同、品牌矩阵优化的战略主动权。这场博弈的胜负手,不在于短期股价波动,而在于能否将资源整合转化为产品竞争力。当特斯拉、大众等巨头也在收缩战线时,吉利的“反向操作”恰似一场豪赌——用资本换时间,以整合换效率,最终在全球化竞争中构建“技术-成本-品牌”的三角护城河。
未来的挑战在于,吉利需在避免财务杠杆失控的同时,完成从“规模扩张”到“价值创造”的质变。这场战役的结局,或将决定中国车企能否在全球汽车产业重构中占据C位。
Momenta为何被收车企青睐?
近两个交易日,指数持续调整的同时,市场中却并不缺少投资机会。业内人士认为,这轮反弹行情并未结束,随着美元进入降息周期,国内的降息预期也会随之提升,这将是2021年以来真正意义上中美的同步宽松开启,更多流动性涌入资本市场,很可能成为提振市场的重要催化,当前的回杀也是在为后续再创新......
三年技术攻坚见成效,海辰储能587Ah定义大容量储能电池标杆
全球汽车油耗进化榜,比亚迪定义新标杆!
上汽造“最便宜的华为车”,尚界能否扛起月销3万辆的期待?
点火启动,动力瞬间响应,这样的驾驶体验离不开一颗“聪明”的汽车心脏——汽车蓄电池。近日,DF蓄电池常德旗舰店盛大开业,再次为车主带来高性能、长寿命、环保节能的启停技术新选择!
比亚迪又放大招了!比亚迪联合中国主流手机品牌,打造全新手车互联体验
上汽通用启动至境轿车项目,打响高端新能源进攻战#上汽通用全面转入“进攻战”#老牌车企出手就是王炸#至境开启别克在华新篇章
此次成为“边关万里行”的官方指定座驾,是对2025款新哈弗H5实力的充分认可。它不仅是一款交通工具,更是采访团队可靠的伙伴,陪伴他们穿越万里边关,见证新疆的发展与变迁,记录下自治区成立70年来的辉煌成就。相信在未来的日子里,2025款新哈弗H5将继续凭借其卓越的性能,在更多的征程......
玛莎拉蒂是个什么档次的汽车品牌?
渐渐被市场遗忘的威马如今传出了复产的消息。
7月14日,特斯拉在哈尔滨的第二家体验店正式开业,不仅带来极具未来感的展车,更在东北腹地插下了一面象征电动出行深入“寒带禁区”的旗帜。
保时捷又召回了,涉及1248台车辆,发生了啥?
近日,视觉中国发布关于控股子公司增资扩股引入战略投资者公告,表示公司通过全资子公司北京华夏视觉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控股的大象视觉(深圳)科技有限公司完成战略投资者引入。此举是为了加快公司在AI方面的布局,促进公司“AI智能+内容数据+应用场景”战略规划的协同发展。
再添8台!安徽第三批氢能环卫车交付
新能源汽车的上半场是电动化,下半场是智能化。
“新威马”卷土重来?吉利与极氪合并!新能源下半场谁的机会大?
开腾势D9狂奔1600公里!老板与司机舒适又有面!
比亚迪手车互联通吃!主流手机全包圆!
车坛快报|中国超半数新车配备L2级辅助驾驶,特斯拉官宣新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