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爱咖号首页 中汽协点名新能源汽车乱象,良好发展需变革

中汽协点名新能源汽车乱象,良好发展需变革

汽车网评 932浏览 2025-05-09 IP属地: 未知

2025年5月,中消协一纸报告将新能源汽车行业的三大顽疾推上风口浪尖,定金退款难、车型迭代背刺老车主、补贴承诺成空。这看似是消费纠纷,实则折射出中国汽车产业从高速增长向高质量发展的转型阵痛。车企们沉迷于月月上新、周周降价的内卷游戏,但消费者用投诉和质疑敲响了警钟,行业该慢下来,需要重新思考增速与质量的平衡。

新能源汽车行业近年流行“预售模式”,消费者支付定金锁定权益,车企借此提前锁定订单、回笼资金。但这一模式在落地时却频频翻车。中消协数据显示,2025年一季度因定金退款引发的投诉同比激增33.33%。典型案例中,消费者孙先生购车后第二天,品牌就发布升级版车型,销售人员却未提前告知车型即将停产,导致其刚提车就过时。车企却以“订单锁定”为由拒绝退款,本质是将市场风险转嫁给消费者。


这种先收钱再办事的逻辑,暴露了车企对资金链的焦虑。例如某新势力品牌要求用户支付5000元定金后,若因交付延迟或配置不符申请退款,需扣除20%违约金。消费者只能无奈调侃“这不是买车,是买期货!” 预售本应是双赢模式,如今却因条款不透明、交付失信,沦为了双方扯皮的战场。

除了预售模式之外,背刺老车主可以说也是重灾区。“上午提车,下午出新款”,这曾是手机圈的段子,如今却在汽车行业成为现实。中消协报告指出,部分车企为抢占市场,将车型迭代周期压缩至3-6个月,远低于传统车企的3-5年。例如某品牌2024年10月上市车型,仅三个月后推出智驾版,价格不变却标配激光雷达,老车主维权群瞬间爆满。这种模式虽然让车企能得到短时间的销量增长,可又如何留住人心呢?


更荒诞的是技术验证的缩水。传统车企一项新功能需经历10万公里路测,而某些新势力仅凭仿真测试就匆忙上车。某车企的自动泊车功能因算法缺陷,导致车辆撞墙事故频发,最终被迫发出召回公告。当快成为唯一目标,工业严谨性就成了牺牲品。

最后便是补贴承诺的乱象了了,为了吸引消费者的注意,车企常常会说出“购车立省2万”“置换补贴1.5万”这种在销售话术中的诱人承诺,但如今这种承诺却常在实际交付时变成空头支票。在中汽协的案例中,张女士购车时被承诺享受5500元地方补贴,提车时却被告知车辆配置不符政策,多次沟通无果后愤而投诉。类似案例在中消协报告中屡见不鲜,暴露出的是车企对政策解读的随意性。


更深层的问题是利益驱动下的选择性告知。销售人员为促成交易,刻意隐瞒补贴限制条件,甚至伪造申请材料。甚至有些品牌的销售会出现为了完成KPI而忽悠消费者下单的乱象,这种短期主义的销售策略,很难称得上对长期发展有所帮助。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数据显示,2024年新能源车渗透率已达58%,而市场早就从增量竞争进入存量博弈。这意味着,车企必须从拼速度转向拼体验和服务。因此对于车企来说,想要解决问题的最好方法便是用户沟通透明化,服务承诺也要说到做到,这些看似容易的要求,实际执行起来要费多大力气不得而知,但这也是发展转型的必经之路。


汽车网评:中消协的点名,实则是行业转型的倒逼,如若哪一天,消费者不再为车企的胡乱宣传买单,车企就必须重新思考自己与消费者的关系。汽车不是快消品是一项联系全产业链的大工程,高质量发展的核心,不是放弃创新,而是让创新回归的收益回归到行业之上。

文章标签:
行业分析
 
相关推荐
汽车网评 1.6万粉丝    1万作品 关注 购车、用车、汽车界的八卦
推荐作者
小马闲话 关注
闲话汽车,行摄四方
电车男EVman 关注
第二懂新能源车的男人
阿飞频率 关注
喜欢车爱聊车,喜欢把自己的爱好跟大家分享。
予墨Auto 关注
跟我们一起慢慢懂车!
车轮哥 关注
记录老外在中国的汽车生活。
郑谊 关注
汽车行业分析师,汽车产业研究员
车市八爷 关注
宁波最知名的汽车新闻主流媒体之一,爱卡分享一手新闻、新车、评测
全部爱咖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