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想有没有自己专属的护城河?”
“不存在什么护城河。”
文章开篇的一段对话,真真切切发生在不久前结束上海车展媒体日理想汽车的专访间内。其高级副总裁刘杰,面对突然抛来的尖锐问题,思考片刻后给出了答案。
随即,他还解释道,“一个品牌核心竞争力是慢慢积累出来的,而不是认定了这个东西是护城河,它就会成为护城河。”
实际上,在公司内部,也经常会有同事感到好奇:“我们的护城河是什么?”刘杰给出的反馈总是,“千万不要迷信护城河,因为消费者不会说选择理想,是因为理想有护城河。”
作为旁观者,对于上述观点深表赞同。
新能源转型的浪潮席卷至今,整个大盘的格局与规则已经慢慢固化。本质上来说,没有哪家主机厂,再能拥有那种“一击必胜”的大杀器。
相反,所有继续留在牌桌上的品牌,正在经历的都是刻骨铭心的鏖战。
再次拿开篇的理想为例,迈入2025年以来,增程板块遭遇重重围攻,纯电板块前景扑朔迷离,便是这家新势力造车无法回避的境遇,也从侧面不断印证中国车市愈发残酷的一面。
而接下来的篇幅,更想借此契机,展开讨论一个萦绕在心头许久的议题;“卖电车,尤其是试图卖好电车,到底最后拼什么?”
首先,肯定不是护城河。
去年10月,入手了一辆乐道L60。是的,就是总被大家调侃“卖爆了”的那款中型纯电SUV。
至于为什么要买?
原因非常简单,BaaS之后15万元的价格,匹配上不功不过的外观内饰,足够宽敞的驾乘空间,较为优秀的综合能耗,成熟便利的补能体系,智驾体验的智舱智驾良好,总之横向对比几台竞品后,最终选择了下单。
此刻,这辆乐道L60已经累计行驶超13000多公里。
使用过程中,虽然存在一些“小毛病”,譬如后悬架应对烂路时存在多余弹跳,譬如头顶玻璃天幕没有电动遮阳帘,再譬如方向盘的转向手感普遍太轻……但瑕不掩瑜,基本上可以接受。
刚刚结束的五一小长假,完成了一次总里程超1000公里的江浙沪自驾游。乐道L60最让人欣慰的三点俨然集中在:后备箱超52L的冰箱完全是露营神器;高速服务区换电体验的确独一档;全车坐满四人拉下所有行李毫无压力。
总结下来,可以提供“幸福感”。
以点概面,这也恰恰是我想抛出的第一个观点:“卖电车拼的终究是产品。”在很多读者眼里,可能是一句废话。
而短短十一个字背后,真正试图表达的是:“每一年,进入中国车市的电车多达数百款,但请扪心自问又有几辆完全从各个价位用户的实际需求出发?给他们提供真正意义上的幸福感?”
眼下整个大盘,在产品推新层面太浮躁了,太想当然了,太过爹味十足了。很多品牌自立项研发开始,刻入DNA的潜台词就像:“我不要你觉得,我要我觉得。”
上海车展期间,望着某些无法理解的“奇葩选手”,不禁深深地感叹:“无论合资也好,自主也罢,即便走到今天,造一辆外观内饰、驾乘体验、智舱智驾、最终定价都能纷纷在线的电车还是太难了。”
不少的主机厂,依旧在执迷不悟、闭门造车。
当然,其中的有些品牌,的确拥有继续挥霍与浪费粮草的资本,但大部分已经走到了关转并停的悬崖边。
由此继续聚焦所谓的“幸福感”,一辆电车想要卖好,除了要求产品层面足够均衡,销售环节、服务环节、补能环节等等维度,同样需要做到与之相匹配。
切勿成为通过疯狂堆料动辄售价几十万元,其它几部分却让车主感到非常割裂的“反面教材”。
另外,在营销与制造环节,也绝不能出现太大偏差。不然,很容易令好不容易建立起的“幸福感”被反噬。
总之,碍于行业“长周期、重资产、慢起效”的特性,卖电车尤其是卖好电车,绝非易事。对于所有参与者来说,最该做的还是:审时度势、用心沉淀、日拱一卒。
请时刻铭记,产品要有“幸福感”,要从各个价位用户的实际需求出发。
看到这里,又一个问题走向台前:“既然乐道L60产品力不错,为什么销量远没有达到预期?”
对此,有人会怪产能准备不足,有人会怪营销打法混乱,而我却觉得:“作为一个全新品牌,潜客接受度十分有限。”
更直白来讲,“产品好有什么用,人家根本不知道你是谁。”
而这也恰恰引出有关开篇那个议题的第二个观点:“卖电车最后还得拼品牌。”尤其是全程参与过本届上海车展,有一种感觉愈发强烈。
一方面,中国车市的内卷程度,俨然再次提高了一个档次;另一方面,和曾经传统燃油车时代的游戏规则完全相悖,各个级别电车在产品端的同质化,正变得越来越严重。
例如今年突然一片红海的大六座SUV板块,据不完全统计盘踞了不下15款已经发布或者等待发布的产品。增程纯电双技术路线,车长超过5.2米,轴距超过3米,冰箱、彩电、大沙发一应俱全,舒适性配置拉满……几乎成为了每一家的标配。
那么,面对如此眼花缭乱的矩阵,消费者究竟该怎么办?答案直指:在合理的预算范围内选牌子硬的。
“这么多大六座SUV,感觉至少有三分之二要成为炮灰。最根本的原因还是由于不少车企的品牌力,根本撑不起这个级别的产品。即便有些车型的定价看起来非常便宜,可依旧改变不了订单匮乏的窘境。”
本周的早会上,身边某位同事抛出了一段他的判断。站在我的角度,同样认为大六座SUV板块最终的销量坐姿排序,大概率还会参照品牌高低来定。
问界、理想的之所以脱颖而出,除了具备产品端的先发优势之外,品牌力渐渐收获用户的青睐,也占据着极大的比重。无论承认与否,马太效应已经形成。
顺势,放眼整个大盘,每一个细分市场本质上都在面临类似的情况。
随着电车产品体验差距被不断缩小,品牌的强与弱成为了促使消费者掏出真金白银最关键的“胜负手”。
还是那个道理,特斯拉之所以很难被拉下神坛,是因为它叫“特斯拉”。
而上个月,曾发表了一篇文章,标题为《“品牌一旦下去了,就很难再上来了”》。中心思想直指:按照如今中国车市的发展路径,总感觉结局会是赢者通吃。也恰恰基于这样的背景,更要求每一位参与者特别爱惜自身的羽毛。
不吹不黑,千万别低估品牌建设的重要性。卖电车,拼到最后,拼得还是它。
近年来,中国汽车产业高速发展,行业竞争格局越发激烈。
2025年职教周开放日暨“合群杯”海口新能源汽车行业维修技能大赛盛大开幕
以汽车行业为例,全球巨头普遍高负债经营,在2024年营收前十强里,八家国外老牌车企总负债都超万亿,大众更是顶着三万亿负债运转。这非但不是危机,反而是大企业的经营智慧,其通过大规模采购养活上游供应商,用金融杠杆盘活下游市场,这种以债生财的模式撬动了全产业链发展。
谁都不希望出险。
“伪科技功能”和“不成熟功能”,在本质上未曾保持对汽车产业的敬畏,与其说是科技技术,不如说是宣传话术,不仅是鸡肋,甚至影响用户安危,理应被整顿。
智慧与安全融合,赛力斯重构智能时代安全法则
亿咖通正成为汽车智能化供应链企业的增长范本。
奇瑞职工运动会活力开跑,iCAR 用年轻姿态加速冲刺2025
5月8-11日,仰望全系亮相金盏速度节,参与爬山赛、漂移、跳舞、越野等项目
近日,乘联会发布了最新乘用车市场销量情况,2025年4月全国乘用车市场零售175.5万辆,同比增长14.5%,环比下降9.4%;今年1-4月累计零售687.2万辆,同比增长7.9%。
欧盟碳排放新规延缓2年
工信部整顿隐藏式车门把手安全问题,能否治好车圈创新病?
小米SU7 Ultra开孔机盖惹争议,加价4.2万真是智商税?
鸿蒙智行,让五一出行更安心
助力荣昌半马,长安启源以科技赋能诠释品牌担当
千万不要让风阻系数沦为CLTC,只是仅供参考!
到2030年,美国高速路充电桩的数量可能只有20万个,是此前预计的二分之一。
5月9日,湖南云储斯蔚普新能源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云储斯蔚普”)由丰田汽车(中国)投资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丰田中国”),中国五矿旗下长沙矿冶院所属湖南云储循环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五矿新能源材料(湖南)股份有限公司,明和产业(上海)有限公司共同出资成立,注册资本共计1亿元。
谋发展,先修路。广汽的自我变革,还远未到放松时。
依旧高级感拉满?抢先体验蔚来新ES6,还是那个“定海神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