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爱咖号首页 智驾“保险”,但不保命

智驾“保险”,但不保命

汽车公社 1519浏览 2025-05-12 IP属地: 未知

5月4日,小米汽车因为将“智驾”字眼更名为“辅助驾驶”一事被推上热搜。实际上,早在4月23日开幕的上海车展前,多方就已经相继宣布,车企被明确要求不得使用使用“自动”“自主”“智驾”“高阶智驾”等词汇,建议统一使用“组合辅助驾驶”等中性表述。


因此,车展上很多发布的新车,在描述和表达“组合辅助驾驶”时显得非常生涩和隐忍。这其实不难看出,在经过一系列的浮夸式的宣传,以及众多因使用“智驾”而产生的事故后,所有人都希望明确系统功能边界和安全响应措施。


毕竟,安全面前无小事。不过在此之前,我们也看到有不少车企,在配备“智驾”功能时,也提供了一些相对应的保障措施,比如推出一些类似“智驾险”的东西,这其中就包括在这方面比较突出的车企,比如鸿蒙智行、小鹏、小米、阿维塔等。



其中,小鹏汽车在4月28日推出的“智驾险”,个人认为更值得上热搜。据悉该保险涵盖的范围包括:可赔付全行车场景、赔付不限次,NGP退出5秒后仍可享受权益。其中,最值得关注的就是NGP退出5秒后仍可享受权益。


这5秒钟,是一个非常关键的时间概念。


01驾驶员与车企的矛盾


当我们翻看过往那些因“智驾”而引发的事故记录时,会发现一个令人深思且颇具争议的现象。每当这类事故发生,相关方总是会在恰当的时间公布事故产生的重要时间点。这些时间点就像是一把精准的刻度尺,细致地记录着事故发生前后的每一个关键瞬间。


比如,在某个具体的时间点,车辆正以怎样的时速行驶;在另一个时间点,智驾系统处于工作状态;再之后的一个时间点,智驾系统突然退出。这一系列时间节点的公布,本意是为了还原事故真相,但却在不经意间,揭示出了智驾事故背后更为复杂的矛盾。


其中,一个尤为关键且引人注目的信息是,在不少车企公布的时间节点里,智驾系统呈现出一种极为突然的“工作—退出”状态。前一秒,智驾系统还在有条不紊地运行,后一秒,它却直接退出工作模式显示人为接管。



而恰恰就是在这人为接管的瞬间,事故如同不速之客般降临。


这就引发了一个尖锐的问题:不管是智驾系统真的因为某种技术故障或算法判断而主动退出,还是驾驶员在面对突发状况时由于慌乱而主动接管车辆控制权,最终的结果都只有一个——所有责任都只能由驾驶员来承担,与智驾系统毫无关联。


从法律层面和现有责任判定规则来看,车辆的控制权一旦交到驾驶员手中,无论事故是否与智驾系统退出存在关联,驾驶员都成为了第一责任人。这也是近几年来智驾事故中,驾驶员与车企之间最大的矛盾所在。


对于驾驶员而言,他们选择搭载智驾系统的车辆,很大程度上是出于对这一技术的信任,希望能在驾驶过程中获得更多的便利和安全保障。然而,当事故发生,他们却发现自己要独自承担所有的后果,这无疑让他们感到委屈和不满。


而车企则认为,他们已经按照规定公布了事故相关信息,智驾系统也只是在特定情况下退出,责任不应归咎于他们。这种矛盾如同一个难以解开的死结,不仅困扰着事故双方,也对智驾技术的进一步发展提出了严峻的挑战。



所以我们再翻看鸿蒙智行、小鹏、小米、阿维塔这些车企提供的“智驾险”来看,基本上聚焦在“使用智能辅助驾驶时所产生的事故”中。这些“智驾险”看似对现有车险的补充,对智驾事故责任划分模糊地带的一种解决方案。


但实际上,如果事故发生在人为接管时,那么这些“智驾险”毫无意义。换而言之,“智驾险”不仅没有让车企承担更多责任,因为所有的险种都是由保险公司承担。因此,车企又转移风险成了“隐性被保人”。驾驶员与车企或技术上,仍然存在不平等的关系


那么我们再回到小鹏汽车这次最新推出的“NGP退出5秒后仍可享受权益”的“智驾险”,才能发现这5秒钟的难能可贵。在这看似微不足道的5秒里,智驾系统虽已退出,但其影响似乎仍在延续保障范围,一定程度上打破了以往“人为接管即无保障”的僵局。


02保险但不一定保命


以往,人为接管瞬间便如同开启了一道车企“责任豁免”的闸门,将风险一股脑儿推给驾驶员。而小鹏此次的改变,传递出一个积极信号,车企开始正视智驾系统退出瞬间的潜在风险,试图在保障驾驶员权益与自身风险规避间寻找新的平衡点。



不过,这5秒钟的权益究竟能发挥多大实际作用,仍需时间检验。是真正成为保障驾驶员权益的有力盾牌,还是沦为车企营销的噱头,有待更多实际案例来评判。但可以肯定的是,只有车企真正承担起与智驾技术发展相匹配的责任,才能让消费者真正享受智驾的便利。


当然,我们切不可因这短短5秒钟权益的推出,就对“组合辅助驾驶”的使用有丝毫懈怠、掉以轻心。更不能让驾驶员滋生“有了此项保障便能肆意妄为、无所顾忌”的错误认知,否则安全隐患将如影随形。


智驾技术虽日益成熟,但远未达到能完全替代人类驾驶的程度。道路状况复杂多变,天气、交通参与者等不可控因素随时可能引发意外。若驾驶员过度依赖智驾系统,在系统退出时未能及时、正确地接管车辆,无疑是将自己和他人置于巨大的安全隐患之中。



从本质上说,任何一款险种是车企在平衡风险与保障、责任与信任之间的一次有益尝试,但它绝不是鼓励驾驶员冒险的“通行证”。车企在推出此类创新险种时,也应同步加强安全教育宣传,引导驾驶员正确认识智驾技术的边界与局限,始终保持高度的安全驾驶意识。


更重要的是,相关层面亟待做出改变,而这绝非仅停留在对“组合辅助驾驶”这一说法的调整上,责任划分、数据安全、法律法规等都需要快速完善。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规范车企、保险公司、驾驶员等所有出行参与者的行文。


所有人都知道,买车之后往往少不了为爱车精心挑选各类车险项目。交强险就不用多说了,商业险中的车损险、三者险、盗抢险、玻璃单独破碎险等等,五花八门的险种不过是为驾驶员的损失降到最低。


其实,每一位驾驶员内心深处,都不希望自己的爱车去“体验”各种险种。他们所期盼的,是每一次出行都能平平安安。从本质上来说,“智驾险”不过是车险大家族中的一员。最理想的不出险情况,依然是我们自己稳稳地掌握好方向盘,精准把控车速。


文章标签:
新能源
 
相关推荐
汽车公社 0粉丝    837作品 关注 速度 态度 深度
推荐作者
车大拿TV 关注
看车,选车,买车,玩车
电车男EVman 关注
第二懂新能源车的男人
阿飞频率 关注
喜欢车爱聊车,喜欢把自己的爱好跟大家分享。
晓生说车 关注
晓生说车,与你一起畅聊汽车!
Soul车 关注
资讯类自媒体
闫闯说车 关注
闫闯说车团队会给大家带来最新,最全面的车型评测视频敬请关注。
悦行江西 关注
和你分享有趣、新鲜和汽车有关或无关的事!
旅行体质 关注
我将持续更新我近几年在全世界各地旅行的见闻,有视频有图文!
全部爱咖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