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吴海珊 编辑丨林伟萍
2024年末以来,中国商业银行的资产质量出现了明显的好转,不良率从2024年3季度末的1.56%下滑至1.5%。不良率下滑背后的“功臣”是对公贷款质量的提升。2024年底以来,绝大多数A股上市银行的对公贷款不良率都出现了明显好转,甚至部分银行对公贷款不良率低于1%。
随着最近宣布一揽子政策的推进,商业银行的资产质量将进一步好转。同时长线资金的入市和宽指基金的扩容将提升银行的核心资产配置价值。
上市银行不良率显著下降
2024年四季度以来,中国商业银行的不良率出现了显著下滑。
根据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的数据,商业银行的不良率从2024年三季度的1.56%快速下滑至年末的1.50%,下滑0.06个百分点。
大部分上市银行的不良率2024年末都出现了同比下滑。根据中泰证券统计,2024年末,42家上市银行中有35家的不良率都有所下降或者保持稳定。
广发证券分析师倪军的统计则显示,2024年末A股上市银行整体不良贷款率为1.24%,其中国有大行、股份行、城商行、农商行不良率分别为1.28%、1.21%、1.05%、1.08%。
附图 上市银行不良率情况
2025年一季度A股上市银行的不良率维持稳定。
申万宏源分析师郑庆明的统计显示,2025年一季度末,上市银行的不良率较年初下降1个基点至1.23%。
从不良率的生成率来看,商业银行2025年一季度与2024年末基本保持平稳。其中一季度不良率边际改善幅度较大的有西安银行、重庆银行、江苏银行和浦发银行,改善幅度在3个基点及以上。从绝对值角度来看,成都银行则保持上市银行最优水平,不良率仅0.66%。
中泰证券分析师戴志峰的数据显示,2025年一季度银行年化不良生成率为0.64%,环比-9基点,同比+2基点,且各板块环比均有改善。除了国有大行由于基数较低,不良生成率有所上升之外,股份行、城商行、农商行不良生成率同比均出现下降。
值得注意的是,银行的不良率未来仍有望保持稳定,因为最容易转换成不良率的关注类贷款占比自2024年底也出现了下降。
戴志峰研究显示,2024年末商业银行关注类占比较2024年中小幅下降1个基点至1.71%。其中,城商行关注类下降幅度最大,较2024年上半年下降9个基点至1.58%。
关注类贷款的减少,意味着转换为不良贷款的可疑类贷款减少。
对公贷款成关键引擎
对商业银行不良率下滑起到最大推动作用的是企业贷款。在大部分银行的贷款结构中,企业贷款占比均超过一半,甚至达到80%。其不良率的下滑对于银行整体不良率的变动影响深刻。
本刊根据wind数据统计,2024年末,42家A股上市银行中,企业贷款及垫款在全部贷款余额中占比平均值为61.2%。2025年第一季度,有32家银行公布了这一数据,这32家银行的平均值为64%。
2024年末,企业贷款不良率出现了明显的下降趋势。中泰证券的研究数据显示,2024年末企业贷款不良率环比下降7个基点至1.35%。其中国有大行、股份行、城商行和农商行分别环比下滑8个、1个、0个和3个基点,国有大行改善幅度最大。
其中多家银行的对公不良率已经降低至1%以下。其中齐鲁银行改善幅度较大,下降0.4个百分点 。从绝对值来看,宁波银行、邮储银行、南京银行、成都银行等较低,在0.8%以下。
分行业来看,房地产、制造业、租赁商服等板块为对公贷款的不良率下降提供了助力。根据戴志峰的统计,2024年末样本银行(30家,缺少5家城商,7家农商)房地产不良率环比下降8个基点至3.47%,他预计“房地产不良暴露压力最大的阶段已经过去,未来演化取决于银行自身的暴露和处置节奏”;制造业领域,样本银行(32家,缺少5家城商,5家农商)不良率环比下降5个基点至1.31%;租赁商服板块,样本银行(29家,缺少1家股份行,6家城商,6家农商)不良率环比下降11个基点至1.13%。
郑庆明表示,这既得益于存量包袱出清和政策发力带动地产平台风险压力缓解,也和加大对公投放带动分母上升有关。
2024年11月以来,高达12万亿元的化债方案,显著提升了银行的资产质量。
同时,2024年下半年以来,对公贷款加速增长。2024年末,42家A股上市银行对公贷款的平均增速为12.5%。大幅超过贷款余额8.475%的平均数。其中,江苏银行、西安银行、重庆银行、宁波银行、苏州银行、瑞丰银行、青岛银行和成都银行2024年对公贷款同比增速超过20%。
2025年第一季度,对公贷款继续加速增长。郑庆明表示,2025年一季度新增对公贷款3.96万亿元,同比多增近5000亿元。
根据本刊统计,截至2024年末,企业贷款在全部贷款余额中占比超过70%的上市银行有贵阳银行、成都银行、重庆银行、齐鲁银行和青岛银行5家银行。2025年一季度除了这几家银行,兰州银行、南京银行、苏州银行、交通银行和江阴银行的对公贷款占比也超过了70%,数量上从5家增长至10家,进一步显示了对公贷款增速的提升(见附表)。
寻找优质的银行
2024年以来,银行板块出现了明显的上涨。尤其是国有大型银行,自2024年初至今,上涨了50%。
高盛中国金融行业分析师杨硕表示,银行板块的上涨背后是有逻辑支撑的,“银行对公业务的基本面正在变好”。
在5月7日国新办“一揽子金融政策支持稳市场稳预期”发布会上,中国监管方提出将推出针对地产、股市、外贸等重点领域8项增量政策。华安证券分析师刘锦慧对此表示,这将缓解市场对银行资产质量进一步下滑的担忧。
5月7日,证 监 会指出,将全力支持中央汇金发挥好类“平准基金”作用,央行也表示坚定支持汇金公司在必要时实施对股票市场指数基金的增持,并向其提供充足的再贷款支持,坚决维护资本市场的平稳运行。
刘锦慧认为,这也意味着银行核心资产配置价值提升。根据刘锦慧的统计,在主流权益基金业绩比较基准沪深300指数中,银行为第一大权重行业,占比13.8%。而2025年一季度主动权益类基金持仓银行占比为3.7%,较沪深300权重仍有10.1个百分点的低配差,A股42家上市银行股中有22家为沪深300成份股,“银行将是指数获得增持受益最明显的行业”。
从资产质量角度,戴志锋结合数据通过不良率、不良净生成率、拨备覆盖率,筛选出部分值得关注的银行标的,包括国有大行中的建设银行;股份行中的民生银行、光大银行和浙商银行;城商行中的重庆银行、长沙银行等,以及农商行中的渝农商行、张家港行和瑞丰银行等。
(本文已刊于05月10日出版的《证券市场周刊》,原标题为《对公贷款成 “强心剂” 银行资产质量显著好转》。文中个股仅为举例分析,不作买卖推荐)
Momenta为何被收车企青睐?
汽车企业必须坚持长期主义。
电商消灭的不仅是批发零售业,野蛮生长将毁掉含汽车业的所有行业
马斯克豪赌AI,Grok4是神级副驾还是数据黑洞?
上汽造“最便宜的华为车”,尚界能否扛起月销3万辆的期待?
点火启动,动力瞬间响应,这样的驾驶体验离不开一颗“聪明”的汽车心脏——汽车蓄电池。近日,DF蓄电池常德旗舰店盛大开业,再次为车主带来高性能、长寿命、环保节能的启停技术新选择!
上汽通用启动至境轿车项目,打响高端新能源进攻战#上汽通用全面转入“进攻战”#老牌车企出手就是王炸#至境开启别克在华新篇章
7月15日,吉利控股集团宣布,旗下吉利汽车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吉利汽车”,股票代码:0175.HK)与极氪智能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极氪”,股票代码:NYSE:ZK)正式签署合并协议,吉利汽车将收购其尚未持有的全部极氪股份,极氪股东可选择以现金或置换吉利汽车股份作为对价。此......
国产汽车为何热衷于创立新品牌,这些品牌存在哪些风险?
比亚迪势不可挡!2025年6月单月及上半年销量双夺冠
7月15日,比亚迪宣布全品牌上线手车互联功能,深度融合华为、OPPO、荣耀、小米、vivo等中国所有主流手机品牌生态,打造覆盖全场景的智能出行体验。
2026九州汽车生态博览会由定制改装、汽车科技、汽车零部件、商用车、房车露营、汽车文化6大主题组成,全景展现全球汽车产业链的技术迭代产品创新与发展趋势,是全球第一个覆盖乘用车和商用车市场,集合整车发布、汽车科技、汽车零部件、汽车改装、汽车文化的全产业链B2B2C生态展贸平台。
实测阿维塔11 样样拉满!30万级豪华电动 天花板!
放眼国内的豪华品牌,德系三强BBA基本占据了半壁江山,三个品牌均有自己的品牌标签,其中主打运动化的宝马一直是许多年轻消费者的“心头好”,不过在2025年上半年,宝马在中国遭遇了近年来最严峻的挑战
在当下豪华品牌车型市场,智能驾驶能力已经成为越来越多用户选车关注的“基础项”。众多豪华品牌在智能驾驶方面,寻求的路径不同。有自研的,有跟华为“一揽子”合作,也有与专门智能驾驶公司合作研发的。这也造成在竞争激烈的智能驾驶领域“三分天下”。
零跑的成功法则:用慢哲学跑赢新势力生死赛
新能源内卷下的牺牲品?两款紧凑型SUV销量下滑
近日,视觉中国发布关于控股子公司增资扩股引入战略投资者公告,表示公司通过全资子公司北京华夏视觉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控股的大象视觉(深圳)科技有限公司完成战略投资者引入。此举是为了加快公司在AI方面的布局,促进公司“AI智能+内容数据+应用场景”战略规划的协同发展。
几张外观图就引爆车圈?或许你们没有真的读懂尚界H5!
再添8台!安徽第三批氢能环卫车交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