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爱咖号首页 隐藏式门把手存在安全隐患?工信部出手整顿隐藏式门把手乱象

隐藏式门把手存在安全隐患?工信部出手整顿隐藏式门把手乱象

大话车江湖 1035浏览 2025-05-15 IP属地: 未知


在新能源汽车狂飙突进的浪潮中,"科技感""未来感"是车企角逐市场的核心密码。在此过程中,“新设计”大规模上车成为了新时代汽车的符号,其中最具时代特色的当属“隐藏式门把手”。

隐藏式门把手存在安全隐患?工信部出手整顿隐藏式门把手乱象


事实上,隐藏式门把手并非新能源汽车首创,早在特斯拉Model S之前,许多强调高性能的跑车便已经开始采用这一低风阻设计。而随着新能源时代到来,让车身更显简洁平滑且能够降低风阻的隐藏式门把手迅速席卷全球汽车产业,并催生出了机械弹出式、电动弹出式、触摸感应式等多种形式。

隐藏式门把手存在安全隐患?工信部出手整顿隐藏式门把手乱象

然而,随着多起惨痛的事故案例发生,隐藏式门把手的安全隐患开始进入公众视野。当设计美学与安全本质发生碰撞,这场由科技浪漫主义主导的设计革命,正遭遇前所未有的现实挑战。

隐藏式门把手存在安全隐患?工信部出手整顿隐藏式门把手乱象

58日,工信部官方发文,公开征集对《汽车车门把手安全技术要求》强制性国家标准制修订计划项目的意见。根据标准化工作的总体安排,现将申请立项的《汽车车门把手安全技术要求》强制性国家标准制修订计划项目予以公示,截止日期为202567日。

隐藏式门把手存在安全隐患?工信部出手整顿隐藏式门把手乱象

文件规定了汽车应急式车门内把手的安装要求、隐藏式车门内把手和应急式车门内把手的标志要求、电动式车门外把手的防夹要求与试验方法、车门外把手和车门内把手的强度要求与试验方法、电动式车门把手的动态试验要求与试验方法。


隐藏式门把手暗藏哪些隐患?



极端环境失效:隐藏式门把手在低温(-20℃以下)或高温环境中易出现机械卡滞或电子元件失灵。实验数据显示,低温环境下故障率比传统门把手高8.3倍,可能导致把手无法弹出。例如,北方冬季常出现门把手结冰,延误紧急逃生。

隐藏式门把手存在安全隐患?工信部出手整顿隐藏式门把手乱象

涉水电路短路:电子触控或感应式把手在涉水深度超过30cm时,电路失效概率达42%2022年郑州暴雨中,某新能源车型因门把手进水短路,导致车内人员被困,凸显其在水灾场景下的致命风险。

隐藏式门把手存在安全隐患?工信部出手整顿隐藏式门把手乱象


机械结构缺陷:部分隐藏式门把手的弹簧、齿轮等机械部件耐久性不足。弹簧设计缺陷导致把手无法回弹,需外力强行开启,日常使用中易引发故障,增加事故概率。


紧急操作障碍:老年群体或儿童在紧急情况下操作耗时增加2-4秒,黑暗环境中更难定位隐藏把手。在近些年多起车辆自燃事件中,乘客因不熟悉把手操作而延误逃生,暴露出人机交互设计对特殊群体的不友好。

隐藏式门把手存在安全隐患?工信部出手整顿隐藏式门把手乱象

断电应急缺失:碰撞或电池故障时,电子把手若未配备物理冗余装置,可能完全失效。据调查,13.7%的新能源车事故存在门锁响应异常,部分车型仅依赖小电瓶供电,断电后无法自动弹开,危及生命救援。


隐藏式门把手的设计虽提升了科技感,但其对温度、湿度的高度敏感,机械与电子系统的可靠性短板,以及应急场景下的操作缺陷,正成为威胁用户安全的“隐形杀手”。行业需在创新与安全之间找到平衡,避免设计浪漫主义凌驾于生命至上原则。


政策重拳与技术救赎


此次工信部出手整顿并非一刀切式的禁止车企采用隐藏式门把手设计,而是从安全角度为隐藏式门把手制定更高的技术标准。

隐藏式门把手存在安全隐患?工信部出手整顿隐藏式门把手乱象


面对愈演愈烈的安全危机,工信部于20243月发布《汽车外部开启装置强制性标准(征求意见稿)》,从三个维度构建安全防线:机械冗余方面,要求所有电子门锁必须配备物理应急开启装置;环境适应性测试标准提升至-40℃85℃温域范围;人机交互层面强制规定门把手触控区域面积不得小于6cm²,操作反馈力度需达3N以上。


政策倒逼下,车企开始探索安全与创新的平衡点。长城汽车最新专利显示,其磁悬浮式门把手在保持隐藏形态的同时,通过电磁感应实现0.2秒应急弹出;比亚迪的"双模门锁系统"在检测到碰撞信号后,可自动切换至机械传动模式。供应链端,宁波拓普集团研发的防冻门把手模组已通过48小时盐雾测试,其内置的微型电加热装置能在-30℃环境下保障正常运作。隐藏式门把手存在安全隐患?工信部出手整顿隐藏式门把手乱象


这场安全整顿正在重塑整个汽车产业链。上游零部件企业的研发投入方向发生显著转变,2024Q1汽车门锁系统的专利申请中,安全相关技术占比从往年的32%跃升至61%。终端市场也在用脚投票,某第三方平台调研显示,64%的消费者将"实体门把手"列入购车必备配置清单。


更深层的变革发生在产品定义层面。理想汽车最新产品评审会上,工程团队首次获得对造型设计的一票否决权;广汽研究院设立"安全体验官"岗位,邀请消防、急救专业人员参与新车评审。这些变化标志着汽车产业正从"设计驱动""安全驱动"的价值体系转型。


文章标签:
泛车生活
 
相关推荐
大话车江湖 8712粉丝    2096作品 关注 有趣、有料、有温度,关注我们,带你大话车江湖!!
推荐作者
弯道看车 关注
资深车评人,前《深圳特区报》汽车部主任
汽车鉴闻 关注
汽车媒体技术编辑 汽车售前售后事儿,用车养车百家通
排气管 关注
排气管是汽车圈车企高层以及从业人士关注度最高的账号。
R视觉 关注
资深汽车摄影师、喜欢用视觉的角度来诠释一台车的魅力。
大付撕车 关注
大付撕车是汽车视频类栏目。栏目主张正确的选车观,为重度选车纠
来试车 关注
汽车视频自媒体 试驾评测 汽车工作的Vlog 每周持续更新
21世纪车评 关注
21世纪专业汽车资讯,改装资深专家
靓车大咖会 关注
了解最新汽车资讯,汽车养护知识
全部爱咖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