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爱咖号首页 雷军要做最安全的车企,问问《广告法》答应吗?

雷军要做最安全的车企,问问《广告法》答应吗?

车道漫谈 424浏览 2025-05-16 IP属地: 未知

小米既享受了新势力车企的舆论特权,又试图用传统车企的鸵鸟策略逃避审视,这种矛盾性恰是诚意缺失的根源。

作者|义文

编辑|毛毛

出品|车道漫谈


距离3月29日那场致命的交通事故,已过去49天。

小米SU7烧成骨架的画面仍悬在公众记忆里,车内三人遇难的惨剧尚未找到答案,雷军却已在5月15日的内部演讲中高喊“要成为最安全的车”。这句口号看似响亮,但《广告法》恐怕不能够答应。《广告法》第九条明确规定,任何商业主体不得使用“国家级”“最高级”“最佳”等绝对化用语进行宣传,而“最安全”显然就在这一禁用范畴。


矛盾冲突背后,其实隐藏的是雷军和小米汽车的恐惧与不安。他们太需要让这场事故翻篇、更要让公众的记忆翻篇了。所以不惜用口号式承诺掩盖技术短板,他试图用“最安全”的公关话术重建神坛,却不知脚下前路,仍然充满险阻。


在雷军的最新微博中,他发布了小米自主研发芯片玄戒O1,并用“十年饮冰,难凉热血”来形容创业决心。诚然,通过制造新的关注点,消费者对于小米汽车带来的负面情绪有所减弱,但这并不能掩盖产品本身存在的问题。

而当我们回归到雷军内部讲话本身,在谈及质量时,他强调小米一贯以高标准自居,并声称此次事故只是普通交通事故,但由于小米的社会代表性太强而被放大。他提出要承担大公司的责任,以此来自我美化,却避而不谈具体的技术和产品缺陷。这种做法虽然表面上提升了品牌形象,但实际上缺乏诚意。

公众的愤怒更多的是源于企业将流量红利与责任担当割裂。小米既享受了新势力车企的舆论特权,又试图用传统车企的鸵鸟策略逃避审视,这种矛盾性恰是诚意缺失的根源。

作为首个将创始人IP与产品如此深度绑定的车企,雷军曾通过微博、直播等高频互动,将小米汽车塑造成科技民主化的符号。在流量红利期,这样的策略自然无往不利,但当事故发生后,公众自然而然会对个人进行追责,同时无限放大雷军对于事故所负的责任与影响力。


在雷军以“劳模”人设日更动态后,公众就默认他具备24小时响应的责任;在小米用米粉文化捆绑用户情感后,事故后的沉默便被解读为背叛。这就像明星享受粉丝经济红利,却抱怨私生饭骚扰——既受益于流量关注,又想要逃避流量背后的责任契约。

同样地,小米不能一方面利用品牌影响力获取市场关注,另一方面又抱怨公众对其过于苛刻。当一家公司选择进入一个新领域时,它就应该准备好迎接该领域的所有挑战,包括公众对产品360°无死角的严格审视。

更为关键的是,雷军称小米造车没有“新手保护期”,这一概念通常出现在诸如游戏、投资等多个领域,核心目的是为新手提供一个相对安全、友好的环境,帮助他们更好地适应和成长。但在涉及到如汽车制造这样对安全性要求极高的行业时,“新手保护期”这个概念就显得有些不合时宜了。

对于汽车制造商而言,无论是否是行业的新面孔,确保产品的安全性始终是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责任。在设计、生产到售后服务的每一个环节,车企都需要严格遵循甚至超越现有的行业规范和技术标准,以确保用户的安全不会因为企业的经验不足或是其他任何原因而受到威胁。

雷军在处理小米汽车危机时所采用的一系列手段,更多地体现了“术”的运用而非“道”的实践。真正的解决方案应当建立在诚实、透明的基础之上,通过实际行动来修复受损的品牌形象和技术信誉。正如《道德经》所言,“天之道,为而不争;圣人之道,利而不害”,小米应更加注重长远发展和社会责任,而不是过度依赖短期公关技巧。希望未来雷军能够带领小米走出困境,回归到以用户为中心的发展道路上来。

文章标签:
新能源
 
相关推荐
车道漫谈 0粉丝    27作品 关注 照亮通往汽车世界深层奥秘的航道。
推荐作者
汽车鉴闻 关注
汽车媒体技术编辑 汽车售前售后事儿,用车养车百家通
明白说车 关注
明明白白了解车,轻轻松松驾驭车!明白说车,坚持原创!
予墨Auto 关注
跟我们一起慢慢懂车!
未来车事 关注
孤独与世界与诗
Soul车 关注
资讯类自媒体
车宇世界 关注
车圈老干部,只做最客观的车评。
闫闯说车 关注
闫闯说车团队会给大家带来最新,最全面的车型评测视频敬请关注。
海阔试车 关注
汽车圈里摸爬滚打,一起聊聊汽车的那点事
全部爱咖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