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爱咖号首页 当智驾辅助告别“花式炫技” 安全灯塔才真正亮起

当智驾辅助告别“花式炫技” 安全灯塔才真正亮起

汽车相对论 2479浏览 2025-07-09 IP属地: 未知


技术终究服务于人,而非人成为技术的试验场。

当你在选购智能汽车时,会更关注炫酷功能还是安全冗余?

空闲时间刷刷新车发布会的视频,很快,你会感觉到,智驾宣传已陷入一场怪诞的竞赛:

某品牌将“纯视觉方案才是第一性原理”,暗讽激光雷达是“技术拐杖”;另一企业用“2000TOPS算力”吸引眼球,暗示“算力即正义”;还有把尚未商用的高阶功能作为期货,用户拿到“半成品”,苦等OTA。

2025年7月8日,一份由中汽中心、清华大学与华为联合发布的《汽车智能驾驶技术及产业发展白皮书》,在智能驾驶行业投下一颗“思想核弹”。

当整个行业沉迷于激光雷达数量攀比、算力数值竞赛时,这份智驾技术白皮书从硬件、软件、体验和产品几个维度着手,对智能驾驶的正本清源做了深入的探讨。

硬件层面:多传感器融合感知的安全冗余设计,不可替代

智驾技术白皮书揭示了一个残酷事实:纯视觉方案在物理层面存在天花板。

摄像头在强逆光下识别距离衰减40%,如同肉眼直视太阳;激光雷达穿透雨雾构建三维点云,成为暗夜中的“电子夜视仪”;毫米波雷达锁定金属物体无视天气干扰,是团雾中的“透视眼”;多源数据融合通过置信度加权决策,比人类反应快3倍的秘密在于“用冗余创造确定”。

黄昏时段的高速公路,前方卡车突然掉落货物。纯视觉系统可能因光学干扰延迟报警,而融合系统通过毫米波雷达回波与激光点云交叉验证,能在0.3秒内完成制动决策。

为什么华为坚持多传感器融合路线?因为这200毫秒的差距,往往就是生与死的距离。所以拒绝传感器融合的本质,是成本优先思维对安全责任的妥协,所谓“第一性原理”只能是来掩饰硬件缺失。


软件层面:打破“虚假全栈自研”的皇帝新衣

有激光雷达就是高阶智驾?有高算力就是高阶智驾?各种端到端、大模型算法,到底是自研,还是委托第三方的“字”研?这里有太多概念混淆与功能定义的模糊。

智驾技术白皮书明确指出,车端算法的价值观决定了其在面临决策时是否以安全为第一要素。

部分厂商堆砌激光雷达、高算力芯片等硬件,但其实与内在的算法并没有进行很好的融合,功能体验差,且很多能力与功能是期货。算法能效远比算力堆砌更重要,凭借高算力来鼓吹整体智驾实力更强、体验更好、上限更高甚至擦边L3级自动驾驶算力概念的行为不可取。部分厂商在营销宣传上自称为全栈自研的智能驾驶,实际硬件、软件均为第三方代工。

当某个品牌宣称“全栈自研”却连基础感知算法都依赖第三方时,本质上是在用信息不对称收割消费者信任——这比技术落后更危险。


体验层面:五维安全标准,才是全面守护

所以,当行业争论“激光雷达是否必要”时,华为用五维安全给出更高维度的答案——真正的安全是系统工程,单一硬件救不了系统性缺陷。

于是,华为ADS构建的“五维安全”体系,要改写行业价值标准:

全时速:1-150km/h全域守护,告别“高速可用,市区失灵”的尴尬;全方向:行业首创CAS 3.0全向防碰撞,侧向来车、后方追尾皆在防护之列;全目标:侧翻车辆、突然窜出的电动自行车、异形障碍物精准识别;全天候:暴雨中的湿滑路面、团雾中的高速路段、强光眩光下的车道线,系统稳定如常;全场景:从城市领航到记忆泊车,从人驾接管到自动避险,安全策略无缝覆盖。

上面五条,不是功能清单,而是生命保障的拓扑网络——五维中缺失任何一维,都意味着防护体系存在致命破绽。

鸿蒙智行超200万次真实避险记录的价值在于:用钢铁般的数据证明,安全应当是可量化的刚需,而非营销话术中的装饰品。

产品层面:安全不是炫技,而是以人为本

智能驾驶系统的成熟度取决于“有效能力”而非“参数标签”,智驾技术白皮书道出了智能驾驶的本质。

例如在某些主动安全系统中,将AES(自动紧急转向)优先级置于AEB(自动紧急制动)之上,甚至设计出“连续变道避险”的炫技操作时,实则是以驾乘者安全为赌注的技术赌博——这本质上暴露了核心安全能力的不足。

主动安全应该优先遵循让速不让道的交通原则,优先通过AEB构建第一道安全防线,AEB不能完全避免碰撞时才启用AES,避免将主动避险技术异化为营销噱头,这种技术伦理的坚守,才是实现智驾产业发展的核心路径。

那么,当营销话术漫天飞舞,消费者如何拨云见日?智驾技术白皮书也给出了极简法则:

看主动安全:能否应对“鬼探头”?夜间识别锥桶成功率多少? 五维安全是否经第三方验证?看真实体验:警惕“期货功能”!宣称“车位到车位”是否需预设路线?OTA迭代是否有独占算力支撑?看车主口碑:智驾辅助功能,在用户群体中,能否达到90%以上月活使用率?

编辑小结:安全是起点,而非终点


《汽车智能驾驶技术及产业发展白皮书》像一面镜子,照出行业两种路径:一种是追逐短期噱头的“功能堆砌”,一种是深耕安全基座的“理念优先”。

当尊界S800展示八重安全冗余(从制动备份到失能紧急靠边),当华为公布eAES误触发率低至1亿公里1次,我们看到的不仅是一家企业的技术储备,更是对“科技向善”的坚守。

若干年后回望今天,或许2025年才是中国智驾的真正成年礼——当灯塔亮起,照亮的不仅是前路,更是车企对生命的敬畏之心。



文章标签:
新能源
 
相关推荐
汽车相对论 424粉丝    1286作品 关注 以专业视角解读汽车新鲜事儿
推荐作者
中国皮卡网 关注
皮卡车垂直门户网站,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皮卡分会理事单位。
AM车镜 关注
AM车镜是中国汽车行业具有影响力的资讯提供者。
电车男EVman 关注
第二懂新能源车的男人
车轮哥 关注
记录老外在中国的汽车生活。
开老表改车 关注
开老表,日常汽车改装工作分享:通风座椅、氛围灯、汽车音响等。
车宇世界 关注
车圈老干部,只做最客观的车评。
21世纪车评 关注
21世纪专业汽车资讯,改装资深专家
旅行体质 关注
我将持续更新我近几年在全世界各地旅行的见闻,有视频有图文!
全部爱咖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