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终究服务于人,而非人成为技术的试验场。
当你在选购智能汽车时,会更关注炫酷功能还是安全冗余?
空闲时间刷刷新车发布会的视频,很快,你会感觉到,智驾宣传已陷入一场怪诞的竞赛:
某品牌将“纯视觉方案才是第一性原理”,暗讽激光雷达是“技术拐杖”;另一企业用“2000TOPS算力”吸引眼球,暗示“算力即正义”;还有把尚未商用的高阶功能作为期货,用户拿到“半成品”,苦等OTA。2025年7月8日,一份由中汽中心、清华大学与华为联合发布的《汽车智能驾驶技术及产业发展白皮书》,在智能驾驶行业投下一颗“思想核弹”。
当整个行业沉迷于激光雷达数量攀比、算力数值竞赛时,这份智驾技术白皮书从硬件、软件、体验和产品几个维度着手,对智能驾驶的正本清源做了深入的探讨。
硬件层面:多传感器融合感知的安全冗余设计,不可替代智驾技术白皮书揭示了一个残酷事实:纯视觉方案在物理层面存在天花板。
摄像头在强逆光下识别距离衰减40%,如同肉眼直视太阳;激光雷达穿透雨雾构建三维点云,成为暗夜中的“电子夜视仪”;毫米波雷达锁定金属物体无视天气干扰,是团雾中的“透视眼”;多源数据融合通过置信度加权决策,比人类反应快3倍的秘密在于“用冗余创造确定”。黄昏时段的高速公路,前方卡车突然掉落货物。纯视觉系统可能因光学干扰延迟报警,而融合系统通过毫米波雷达回波与激光点云交叉验证,能在0.3秒内完成制动决策。
为什么华为坚持多传感器融合路线?因为这200毫秒的差距,往往就是生与死的距离。所以拒绝传感器融合的本质,是成本优先思维对安全责任的妥协,所谓“第一性原理”只能是来掩饰硬件缺失。
有激光雷达就是高阶智驾?有高算力就是高阶智驾?各种端到端、大模型算法,到底是自研,还是委托第三方的“字”研?这里有太多概念混淆与功能定义的模糊。
智驾技术白皮书明确指出,车端算法的价值观决定了其在面临决策时是否以安全为第一要素。
部分厂商堆砌激光雷达、高算力芯片等硬件,但其实与内在的算法并没有进行很好的融合,功能体验差,且很多能力与功能是期货。算法能效远比算力堆砌更重要,凭借高算力来鼓吹整体智驾实力更强、体验更好、上限更高甚至擦边L3级自动驾驶算力概念的行为不可取。部分厂商在营销宣传上自称为全栈自研的智能驾驶,实际硬件、软件均为第三方代工。当某个品牌宣称“全栈自研”却连基础感知算法都依赖第三方时,本质上是在用信息不对称收割消费者信任——这比技术落后更危险。
所以,当行业争论“激光雷达是否必要”时,华为用五维安全给出更高维度的答案——真正的安全是系统工程,单一硬件救不了系统性缺陷。
于是,华为ADS构建的“五维安全”体系,要改写行业价值标准:
全时速:1-150km/h全域守护,告别“高速可用,市区失灵”的尴尬;全方向:行业首创CAS 3.0全向防碰撞,侧向来车、后方追尾皆在防护之列;全目标:侧翻车辆、突然窜出的电动自行车、异形障碍物精准识别;全天候:暴雨中的湿滑路面、团雾中的高速路段、强光眩光下的车道线,系统稳定如常;全场景:从城市领航到记忆泊车,从人驾接管到自动避险,安全策略无缝覆盖。上面五条,不是功能清单,而是生命保障的拓扑网络——五维中缺失任何一维,都意味着防护体系存在致命破绽。
鸿蒙智行超200万次真实避险记录的价值在于:用钢铁般的数据证明,安全应当是可量化的刚需,而非营销话术中的装饰品。
产品层面:安全不是炫技,而是以人为本智能驾驶系统的成熟度取决于“有效能力”而非“参数标签”,智驾技术白皮书道出了智能驾驶的本质。
例如在某些主动安全系统中,将AES(自动紧急转向)优先级置于AEB(自动紧急制动)之上,甚至设计出“连续变道避险”的炫技操作时,实则是以驾乘者安全为赌注的技术赌博——这本质上暴露了核心安全能力的不足。
主动安全应该优先遵循让速不让道的交通原则,优先通过AEB构建第一道安全防线,AEB不能完全避免碰撞时才启用AES,避免将主动避险技术异化为营销噱头,这种技术伦理的坚守,才是实现智驾产业发展的核心路径。
那么,当营销话术漫天飞舞,消费者如何拨云见日?智驾技术白皮书也给出了极简法则:
看主动安全:能否应对“鬼探头”?夜间识别锥桶成功率多少? 五维安全是否经第三方验证?看真实体验:警惕“期货功能”!宣称“车位到车位”是否需预设路线?OTA迭代是否有独占算力支撑?看车主口碑:智驾辅助功能,在用户群体中,能否达到90%以上月活使用率?编辑小结:安全是起点,而非终点
《汽车智能驾驶技术及产业发展白皮书》像一面镜子,照出行业两种路径:一种是追逐短期噱头的“功能堆砌”,一种是深耕安全基座的“理念优先”。
当尊界S800展示八重安全冗余(从制动备份到失能紧急靠边),当华为公布eAES误触发率低至1亿公里1次,我们看到的不仅是一家企业的技术储备,更是对“科技向善”的坚守。
若干年后回望今天,或许2025年才是中国智驾的真正成年礼——当灯塔亮起,照亮的不仅是前路,更是车企对生命的敬畏之心。
暴雨天通勤有多狼狈?打工人太懂了!但有了比亚迪,一切都不一样了!拿出手机,轻轻一点,车辆自动驶来,不用冲进雨中、不用淋湿衣服,真正实现“人等车”而不是“车等人”,这就是比亚迪的遥控驾驶功能! 其实为了解决用户的出行痛点,比亚迪在技术上做了很多创新。比如易三方技术让车辆转弯掉头更......
在合资品牌长期称霸轿车市场的过去,国产中大型轿车举步维艰,月销量常常只有几十到几百辆。但比亚迪汉打破了这一局面!上市5年,销量突破100万辆,且均价超20万,成为首个销量破百万的国产中大型轿车 ,堪称中国品牌在20万级赛道的一座里程碑。
禁止默认单踏板刹停,乘用车制动新国标#特斯拉#单踏板模式
比亚迪承诺为智能泊车安全兜底,比亚迪这次又上大分了!要知道,现在各家车企都在吹嘘自家的智能辅助驾驶有多牛,可一旦真出了小事故,不是甩锅就是跟保险公司扯皮,实在难堪!
销量暴跌,市值缩水,老板作妖,四面楚歌。
天神之眼B能自己过ETC了,首批就是腾势Z9GT跟腾势Z9,话说比亚迪今年路线好坚定啊,就没变过
比亚迪智能泊车保障政策助力消费者信心提升
430万辆见证传奇,全新一代速腾L开启A+级轿车新纪元
享界新LOGO发布,与用户共塑豪华新范式
新能源时代,合资反向出口潮迎来新变量?
新能源汽车的保费,老车比新车还贵?还不好买?保险公司凭啥拒保
上市五年交付累计超过100万辆!比亚迪汉产品力到底有多强?
今年大概率将成为我国乘用车历史上新能源渗透率过半的元年。
大喜报!王传福C刊发文,民营企业家座谈会之后再出大彩
江淮皮卡:上半年全球销售3.29万辆,国内国际双线飘红
法式六边形战士护航暑期 东风标致新408龘龘款
能够让智能驾驶超越到老司机之上的要素,除了华为的强大实力储备厚度,还有一以贯之“以人为本”的态度。
众所周知,2025年买车看智驾,智驾已经成为消费者购车时的重要考虑因素。根据国际通用的分级标准,智驾可分为L1-L5五个级别,其中L4可简单理解为在特定条件下,驾驶员可“脱手脱眼脱脑”,事故责任由车企承担。现阶段,智能驾驶普遍存在责任划分界限模糊的问题,车企不会承诺对智驾过程完全......
比亚迪正式交付客户第9万辆新能源汽车——腾势D9,并在泰国工厂下线了首辆泰国产比亚迪驱逐舰05。出海泰国三年,比亚迪以“交付9万辆”的卓越速度,成为比亚迪出海的重要标杆,在泰国市场的持续拓展又一关键节点。
2025年买车看智驾,智驾已经成为消费者购车时的重要考虑因素。根据国际通用的分级标准,智驾可分为L1-L5五个级别,其中L4可简单理解为在特定条件下,驾驶员可“脱手脱眼脱脑”,事故责任由车企承担。现阶段,智能驾驶普遍存在责任划分界限模糊的问题,车企不会承诺对智驾过程完全负责,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