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的车市,早已不是简单的“价格厮杀”能概括的。当部分车企还在为降价后的销量波动焦头烂额时,比亚迪的转身已悄然完成——从“以价换量”到“以技立市”,其最新抛出的“兜底智能泊车”政策,再次将行业的目光聚焦于技术竞争的核心战场。
车市变局 从“价格焦土”到“技术高地”
若用一个词形容2025年上半年的车市,“残酷”或许最为贴切。价格战的余波未平,部分车企已显露疲态:销量下滑、利润收缩,甚至被迫缩减研发投入。但与此同时,“强者恒强”的剧本仍在上演——吉利银河凭借新能源转型快速崛起,奇瑞风云以混动技术步步紧逼,而比亚迪则始终站在潮头。
不同于此前靠全产业链优势压低成本的策略,比亚迪今年的动作明显转向了技术纵深。从智能驾驶系统的迭代,到兆瓦闪充技术的落地,再到如今的“兜底智能泊车”,其每一步都精准踩在行业的敏感点上。这一转变的逻辑不难理解:当价格战触及底线,技术壁垒才是真正的护城河。
比亚迪的“技术三连击” 从智能到安全的闭环
比亚迪在2025年的技术布局,堪称“组合拳”式的精准打击。
智能驾驶的“科技战”是第一拳。其发布的“天神之眼”智能驾驶系统,凭借高精度传感器与算法优化,在复杂路况识别、自动避障等场景中表现亮眼,一经推出便引发多家车企跟进——毕竟,智能驾驶已成为新能源时代用户购车的核心考量之一。
兆瓦闪充的“快充战”则是第二拳。这项能大幅缩短充电时间的技术,却罕见地让行业“集体沉默”。并非技术低端,而是门槛过高:兆瓦闪充需要电池化学体系、充电模块与整车电控的深度协同,而比亚迪深耕电池领域数十年的积累,恰恰是多数车企短期内难以逾越的鸿沟。正如行业人士所言:“不是不想跟,是真的跟不上。”
而最新的“兜底智能泊车”,则是比亚迪打出的第三拳。其核心内容简单直接:所有搭载“天神之眼”智能泊车系统的车型,用户在使用智能泊车功能时若发生碰撞等安全问题,责任由车企全额承担——且覆盖终身、不限首任车主、不设费用上限。这一政策看似是对用户的承诺,实则将压力抛给了同行:跟,意味着要承担潜在的售后成本与技术风险;不跟,则可能在用户信任度上落于下风。
“兜底”背后 技术底气与行业困局
为何比亚迪敢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答案仍藏在其技术积累中。
作为全球首家停产燃油车的车企,比亚迪的技术路径从未偏离“垂直整合”的核心。从早期的DM混动技术,到如今的电池、电机、电控全产业链自研,其对核心技术的掌控力远超多数同行。以智能泊车为例,“天神之眼”系统的传感器布局、算法迭代均由比亚迪自研,这意味着其对系统的安全性、稳定性有更精准的把控——这正是“兜底”政策的底气所在。
但对其他车企而言,跟进的难度显而易见。一方面,智能泊车涉及环境感知、路径规划、车身控制等多模块协同,技术成熟度不足的企业若贸然承诺“兜底”,可能面临巨额售后成本;另一方面,部分车企的智能驾驶系统依赖第三方供应商,核心算法与数据权限不在自己手中,“兜底”几乎无从谈起。
这种差距,本质上是行业技术壁垒的体现:当比亚迪凭借数十年电池、电控技术积累构建起“护城河”时,其他车企的技术路径更多是“单点突破”,难以形成闭环能力。
技术竞赛 秀肌肉还是压缩生存空间
比亚迪的动作,无疑将加速行业的技术分化。对头部企业而言,这是一次“秀肌肉”的机会,可借此巩固技术标签;但对中小车企来说,技术门槛的抬高可能进一步压缩生存空间。
更值得思考的是“兜底政策”的长远影响。对用户而言,这无疑是好事——降低了智能科技的使用门槛,增强了消费信心;但对行业而言,若“兜底”成为常态,可能倒逼车企将更多资源投入到技术验证与售后体系中,短期内或影响其他领域的研发进度。
比亚迪已经发布了“兜底政策”,现在把皮球踢给了友商,这是整个行业从“规模竞争”向“质量竞争”的转型阵痛。谁能在技术安全与用户信任间找到平衡,谁就能在新一轮竞争中占据主动。”
车德钢总结:
2025年车市的天平已彻底倾向技术。当价格战磨平了利润空间,比亚迪 “兜底泊车” 像根标尺,量出了行业竞争的新维度——不再是比谁卖得便宜,而是比谁的技术更让人放心。这项政策看似简单:智能泊车出问题车企全担责,但背后是对自家传感器精度、算法稳定性的绝对自信。这恰恰戳中了用户痛点:买新能源车时功能多不如用着稳。当更多车企从拼配置表转向拼技术,新能源竞争才算真正潜入深水区,这里拼的不是表面花哨,而是产业链功底与用户信任的真功夫。
冠以集团之名,尚界必须成功。
随着6月投诉指数的发布,汽车门网上半年各项投诉指数也顺势出炉。接下来,汽车门网将对2025年上半年度投诉数据进行盘点。本期,我们发布2025年上半年车企投诉指数排行。
英国强推歧视性电动车补贴政策,中国车企出海到底动了谁的蛋糕?
在如今瞬息万变的汽车市场中,每一款新车的登场都备受瞩目。据悉,全新名爵 MG4 将于 8 月 5 日开启预售,这一消息无疑让众多车迷和消费者将目光聚焦于此。作为一款备受期待的车型,全新 MG4 在产品实力上有着诸多亮点。
日前,据海外媒体报道,奔驰将会延长当前A-Class两厢车的生产周期,并且至少持续到2028年,这一举措直接推翻CEO康林松两年前2025年底停产A-Class与B-Class MPV的宣言,战略决策上的反复,似乎暴露了奔驰电动化战略的深层矛盾。
2025年7月,中国汽车流通协会和精真估联合发布了《2025上半年中国汽车保值率研究报告》,上汽大众油电混全面开花,多款明星车型上榜。
医院资产的注入,为公司构建多元化的业务结构、实现稳健增长奠定基础。
长城汽车第二季度创新高,累计销量同比增10.07%,净利润达45.86亿元。
随着6月投诉指数的发布,汽车门网上半年各项投诉指数也顺势出炉。接下来,汽车门网将对2025年上半年度投诉数据进行盘点。本期,我们发布2025年上半年SUV投诉指数排行。
性价比没用了,吉利要洗牌了。
当限时优惠的诱惑遇上已投保过户的现实,一场关于新车与二手车界限的争议正在新能源汽车市场发酵。近日,极氪汽车被指将“大量已投保过户的库存车辆当作新车”销售,引发行业对0公里二手车现象的广泛讨论。这场风波背后折射出的不仅是单一品牌的经营问题,更是新能源汽车快速发展中行业规范与消费者权......
五菱之光EV 推出长续航版本
随着汽车门网上半年各项投诉指数的发布,众多车型的投诉情况也纷纷出炉。近期,汽车门网将对2025年上半年度投诉数据进行盘点。本期,我们发布2025年上半年中型车投诉指数排行。
2025年07月15日,英国交通大臣宣布了一项总额达6.5亿英镑的电动汽车补贴计划。该补贴计划为低排放车辆的购买者提供最高3750英镑的补贴,但大多数中国制造的电动车被排除在外。
跌了5年,合资车企迎来拐点时刻
终于有车敢把夏日痛点全摊开“挨烤”,还拿下了含金量拉满的健康与操控双安全权威认证了!
阿维塔要有大动作了?
上半年燃油车型销量TOP20:朗逸夺第一,自主品牌仅4款上榜?
50287台!风云A9L上市24小时热销 凭什么?
车坛快报|三菱汽车告别中国舞台, 理想汽车兑现60天账期承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