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爱咖号首页 东风日产N7逆袭,为合资新能源转型“探路”

东风日产N7逆袭,为合资新能源转型“探路”

汽车公社 573浏览 2025-07-31 IP属地: 未知

在汽车行业的变革浪潮中,东风日产正经历着一场前所未有的转型之战。曾经连续八年销量破百万的辉煌已成过往,面对新能源市场的迅猛崛起和自主品牌的强势冲击,东风日产自2019年起销量一路下滑,陷入了迷茫与困境。


直到2025年,N7车型的上市,成为其破局的关键一搏。


关于东风日产N7成绩,如今已人人皆知:上市后的第二个完整月,也就是6月销量6189台,位列合资新能源销量总榜TOP1,中大型纯电轿车市场TOP3,同时7月连续多周获得10-15万中大型纯电轿车冠军。


商业社会只会争相报道成功的喜悦,很少有人关注它们背后的汗水与努力。实际上,东风日产N7也是一样,其现在光鲜的成就都是以艰苦努力为代价。


东风日产N7逆袭,为合资新能源转型“探路”


近期,《晚点LatePost》发布了一篇对东风日产高管的深度采访文章,里面提到,这款承载着东风日产新能源转型重任的车型,最初的原型车被管理层判定“竞争力不够”等细节。这篇文章深入复盘了东风日产内部对于改革,在N7项目上破釜沉舟的决心。



 一切从产品本身出发



“竞争力不够”“实车不够好看”。正是这份自我否定,开启了N7的蜕变之路。造型、配置和智能化技术,东风日产决心一步到位将其推向市场第一梯队。这一决策背后,是东风日产在新能源领域的背水一战,也是合资公司自主开发并主导新车型的大胆尝试。


消费者普遍认为,多数合资新能源车型难逃“新瓶装旧酒”的桎梏。沿用燃油车平台改造、智能化配置落后于本土品牌、价格居高不下;即便部分品牌推出新车型,也因决策链条冗长、对中国市场需求反应迟缓,难以真正打动用户。在自主品牌快速迭代的攻势下,合资品牌被贴上“笨拙”“守旧”的标签,市场信任度持续下滑。


东风日产N7逆袭,为合资新能源转型“探路”


所以,N7的开发过程充满挑战。尽管合资公司决策流程复杂,且上市延期风险巨大,但东风日产团队清醒认知到:“如果这款车失败,那我们后面就有麻烦了”。这种对产品力的绝对敬畏,促使他们做出史无前例的决定:造型、配置和智能化技术全部大改。


此次改造打破了合资车企“外方主导开发”的固有模式。在新能源车型上,东风日产获得了“99.9%内容的决策权”,从产品定义、研发到供应链选择完全自主。正如东风日产高管所言:“不是所有合资公司都能得到这样的信任”,而这份信任的基石,正是对“产品必须适应中国市场”的共识。


中国新能源市场的残酷竞争,成为N7进化的最佳催化剂。2023年华为问界M7通过降价7万元+ADS 2.0智驾系统实现“月销从千辆到爆款”的逆转,彻底重塑了用户对新能源产品的期待阈值。东风日产团队意识到:“用户谁会记得第二高、第三高的山?”这种认知推动N7向“市场第一梯队”发起冲击。


在智能化领域,N7果断选择头部供应商Momenta合作,不到一个月就敲定高阶辅助驾驶方案。即便在10万元级车型上搭载城区辅助智能驾驶,一度让供应商质疑“太不合资车了”,但团队坚持“新势力标准答案”配置:高通8295P芯片、49个传感器的“AI零压云毯座椅”,甚至带压缩机的冰箱,将用户对智能与舒适的需求一网打尽。



造型改造同样以用户洞察为核心。原方案耗时一年却“有油味”,新团队用5个月完成彻底迭代:放弃“年轻化凌厉造型”,转向家庭用户青睐的“新能源感+大空间”设计,平面发光LOGO打破日产全球品牌统一性,却精准命中中国消费者对新能源车型的视觉期待。三次比稿、十版方案的打磨,只为让产品第一眼就传递“与燃油车划清界限”的信号。


11.99万-14.99万元的定价,是N7“战略性定价”的直接体现。这个价格带不仅低于最初“15万-20万”的预期,更让长4.9米的中大型轿车与比亚迪汉形成错位竞争。


负责市场销售的高政浩坦言:“不会亏钱卖车,但确实一开始的利润不高”,这种取舍背后,是对“规模优先于短期收益”的清醒判断。通过50天2万台订单、6月合资新能源销量第一的市场反馈,证明产品力与价格的平衡公式已然奏效。


这种“既要又要还要”的极致追求,让N7在13万级价位实现“续航600多公里+高阶智驾”的越级配置,重新定义了合资新能源的价值标杆。


东风日产N7逆袭,为合资新能源转型“探路”


从自我否定到市场认可,N7的故事本质上是一场“产品主义”的胜利。N7的市场表现虽被团队称为“小胜”,却实实在在验证了“从产品本身出发”的正确性。无论行业如何变革,对产品本身的极致追求,永远是破局的唯一密码。



 背后是无数环节在推动



根据《晚点LatePost》的深入报道不难发现,东风日产N7如今取得的成绩,实则是企业全体系变革的必然结果。从股东授权到组织重构,从技术积累到团队凝聚,每个环节的突破与协同,共同支撑起这场合资车企史无前例的转型之战。


过去,外方主导产品开发,合资公司仅负责营销与制造,而东风日产在新能源车型上获得了“99.9%的内容决定权”,背后是日产集团“要么失去中国新能源市场,要么彻底转型”的生存压力,更是股东方对本土作战能力的绝对信心。


这种史无前例的授权,为后续所有变革环节扫清了体制障碍。当N7团队决定用中国供应链解决智能化时,无需等待全球总部的层层审批;当造型团队提出用平面发光LOGO时,日产高层“很open地接受了”,因为所有人都明白:中国市场的规律必须由中国团队主导遵循。


东风日产N7逆袭,为合资新能源转型“探路”


全流程正向开发能力,是东风日产敢接“主导开发”重任的底气。自2003年成立独立研发中心以来,这支团队已参与日产、英菲尼迪、启辰三大品牌超50款车型开发,其中启辰品牌的自主实践,让他们在用户洞察、成本控制、快速迭代上积累了宝贵经验。


这种积累在N7项目中集中爆发。当团队决定“智驾要拉到第一梯队”时,能迅速锁定Momenta等头部供应商并在一个月内敲定合作;当造型需要5个月完成原本一年的改稿时,三家造型中心能快速启动“10版初筛、6进3复评”的比稿机制;当模具开发面临“成本超支、周期紧张”的双重压力时,制造团队能拿出“分拆复用”策略——这些看似“应急”的解决方案,实则是22年体系能力的本能反应。


正如东风日产高管所言:“三大品牌相互借鉴的经验,让我们知道如何在品质、成本、速度间找到平衡。”


管理层的自我革新同样关键,为了打破困境,公司从高管开始转变思维,频繁向华为、字节跳动等科技公司学习,引入华为式的“IPMS”体系,以用户为核心,推动各部门协同作战。成立“新能源品牌中心”作为“特区”,重新梳理业务流程,减少部门之间的隔阂,提升运营效率。


东风日产N7逆袭,为合资新能源转型“探路”


2024年1月起,核心团队每天提前一小时开早餐会,高管们甚至开通微博直面用户声音。这种“从会议室到市场前线”的转变,让决策链条从“按月计算”压缩到“按周响应”,当N7订单超出预期时,生产部门能快速将月产能从5000台提升至1万台,印证了组织变革的实效。


一群“平均服务超20年”的老员工,构成了这场转型的精神支柱。他们见证了公司的辉煌,也无法接受如今的衰落。“不能败在我们这一代”的信念,在东风日产内部并不罕见,他们不愿输,也不服输,在公司困难时刻,凝聚力量,奋力拼搏。他们的坚持与努力,成为东风日产转型的重要动力。


从股东授权到技术储备,从组织重构到团队同心,东风日产的每个环节变革都指向同一个目标:让企业节奏匹配市场速度。这场全体系的协同作战证明:在新能源转型的浪潮中,没有哪个环节可以独善其身,唯有每个齿轮都精准咬合,才能让这艘22年的合资巨轮重新起航。


如今,东风日产N7的成功经验,为合资车企的转型提供了极具价值的样本。它证明了合资车企在新能源转型中,只要敢于突破传统,从产品定义、研发模式到价格策略全面革新,充分利用自身的品牌与技术底蕴,同时积极拥抱市场变化,满足消费者核心需求,就能够在新能源市场中开辟出属于自己的一片天地。


但就像东风日产自己所说,这只是转型路上的一个小胜。这场转型之战才刚刚开始,东风日产能否凭借N7的成功,彻底扭转局势,重回巅峰,仍有待时间的检验。但无论如何,东风日产背水一战的决心和勇气,值得行业关注与尊重。

文章标签:
新能源
 
相关推荐
汽车公社 0粉丝    886作品 关注 速度 态度 深度
推荐作者
苑叔聊车 关注
资深的汽车编辑,阅车无数,有关于选车的问题找我就没错了。
汽车鉴闻 关注
汽车媒体技术编辑 汽车售前售后事儿,用车养车百家通
柿柿车 关注
汽车媒体编辑,参与C-NCAP试验报道
肆哥车讯 关注
购车无小事,选车无难事。
晓生说车 关注
晓生说车,与你一起畅聊汽车!
鳌拜Who驾 关注
一起和幽默的鳌拜,体验汽车的乐趣人生
华南车市资讯 关注
立足华南区域,打造本地化的汽车资讯,接地气的专业汽车报道。
全部爱咖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