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曼谷的机场出来以后,所有巨大的广告牌都是中国汽车。”
普华永道中国汽车行业主管合伙人金军在论坛说分享了这一幕。彼时的他,刚刚从泰国回来的。
从曼谷素万那普机场出发,一路上,上汽名爵、比亚迪、广汽埃安的巨幅海报在高速公路旁依次排列。不仅在泰国的街头,走在欧洲大街小巷之中,名爵、蔚来、小鹏的身影也可遇见。
2024年,中国整车出口量达641万辆,同比增长23%,新能源汽车出口成绩更是璀璨,中国占世界新能源车份额70%、中国车企首次年内出口突破100万辆......一切的数据,和所见,都在说明,“中国汽车走向海外的速度正在加快”。
各大车企们,也都在极力拓展自己的海外阵地。长安汽车泰国罗勇工厂投产、上汽集团发布海外3.0战略发布、奇瑞集团连续22年蝉联中国品牌乘用车出口冠军,等等。
中国汽车出海,正在从“产品输出”到“产业输出”转变,是一件毋庸置疑的事。但是,产业巨变之下,中国汽车在向世界级汽车品牌迈进的路上,仍旧荣光伴随着荆棘。
两个矛盾
若是要问,蓬勃向上的中国汽车,在国内外两个市场,最大的矛盾是什么?
“为何在国内能将国际巨头逼入墙角的中国汽车力量,在海外市场却难以复制同样的辉煌?”必然是其中之一。
国内市场,中国汽车终于实现了“自己的家乡,自己的主场”,把跨国巨头的市场份额吞食得所剩无几。今年上半年数据,合资品牌上半年的市占率已经下滑至36%,不足4成。
众所周知,这一切成绩的开始,源自于电动车时代的裂变,凭借技术迭代、成本优势和对市场的深刻理解,在国内市场对合资品牌展开了摧枯拉朽式的攻势。新一轮的中国汽车出海浪潮,也由新能源汽车掀起。
当车企们带着颠覆全球燃油车时代的决心,带着在中国市场把合资品牌逼入墙角的实力,准备在全球化道路上大展拳脚,却发现,这条征途比想象中更为崎岖。
首当其冲的便是,中国车企的出海之路,面临着一堵由贸易保护主义筑起的高墙。
特朗普的关税大棒“想咋挥,就咋挥”,欧洲严格的法规要求,和“既要又要”的保护主义,再到东南亚的金融利率波动,甚至于原本“哥俩好”的俄罗斯市场也搞出“背刺”事件,都折射出两点,一个来自中国汽车力量的威胁,一个是中国汽车出海的深层困境。
除了保护主义高墙之外,中国汽车还面临着另外一个矛盾,“快速扩张”和“慢节奏”之间的挑战。
兵法有云,兵贵神速。先要抢占第一股东风,出海的脚步必须速度,尤其是出发的时间不够早的,只能以速度取胜。
之前,小鹏汽车在北欧通过赞助当地手球联赛来融入社区,展现中国品牌融入异国文化的努力。目的是,想通过一些比赛文化,把中国文化打入到当地,让北欧人“知道小鹏,了解小鹏”。
从新品牌“求关注”的角度来说,小鹏的进攻步伐是“快速的”,但是从文化浸润的角度来说,几场比赛,无法消弭时间沉淀所需要的成本,无法“速赢”。异国文化融合,是一场“慢节奏”。
当然,快慢的冲突,不仅仅体现在小鹏身上,是几乎每一个出海的中国车企都在面临的挑战。
这个挑战,也和国外市场的消费者习惯产生了一定的矛盾碰撞,中国车企在卖车环节进展迅速,但在金融服务、保险配套等方面仍显滞后,制约了品牌价值的提升。
即便在工作模式上,“中国的办事逻辑,在异国他乡行不通。”为了追求效率和速度,中国市场对996的模式,早已经习惯,但是在欧洲、东南亚等地方这个模式行不通。比如,在欧洲有严格的工作时间限制,“独自加班甚至会让欧洲本地同事感到不舒服。”
从中国汽车文化的入侵,到买车习惯的磨合,再到国内外团队的工作模式彼此适应,都写满了“快与慢”的矛盾。
是时候,重新思考“快慢之道”了。
成本,还是成本
扩张的速度,就意味着大量的“资本投入”。
作为汽车智能化和轻量化产品制造商,保隆科技董事长张祖秋给车企出海算了一笔简单的帐。“海外制造成本普遍比国内高出30%-60%”。
虽然,各种关税门槛都在逼迫中国车企在当地市场建厂,但是比起建厂,中国车企多数选择“研发在中国,服务在海外”的折中方案,即便如此,成本仍旧是一把达摩克斯之剑。
让外国消费者知道这个品牌,是卖车的第一步,打广告就成了一个必须手段。
像极了成都的机场路,泰国机场路上巨幅显眼的广告大牌,成了汽车品牌们的必争之地。据悉,在热闹的争夺里,广告大牌也从三四万人民币,涨到了6万元左右,并且要两年起租。
广告牌的成本上涨,还只是“洒洒水”,出口海外的运输成本,也让诸多车企“扶脑壳”了。
专门用来运输汽车的滚装船,日租金达到了15万美元,从我国海运出口到欧洲大约40-60天,总共需要花费900万美元。一艘滚装船6500个标准车位来计算,一辆车运输成本就要近1400美元,折合人民币近万元。
这个单车运输成本什么概念?是日本的汽车运输船占比是中国的15倍。以出口海外成绩较好的奇瑞为例,2024年前三季度的数据显示,单车平均净利润约为7345元/辆,虽然比起2022年和2023年增长显著,但是依旧无法覆盖运往海外市场的单车成本。
所以,有能力的车企就自己买船搞运输了。2024年,比亚迪滚装船“开拓者1号”投入运营,上汽集团投资百亿打造14艘船,奇瑞汽车订购了3艘7000车位的滚装船。
那些买不起滚装船的车企,只能支付高额的运输成本。而且,这些成本,还都是“卖车之前的事”。
卖车,卖得就是一个“因地制宜”,符合当地使用习惯,和法规车,才能卖得出去。就像外资品牌进入中国市场,都在致力于“本土化”“中国设计”“为中国市场需求研发”等等。
对等的要求,底盘调教、碰撞测试、排放标准,这些也都需要中国车企在产品开发初期就考虑清楚。后期要改,难度会非常大,成本也会很高。
比如AEB功能,在东南亚市场没有也照样能卖。“在东南亚国家,中国汽车品牌的溢价不是特别高,特别强调性价比,特别强调成本的优势。”业内人士表示。
但是,在欧洲市场没有AEB,想卖车,就等于“自寻死路”。到了智能化时代,ISA智能速度辅助系统,国内目前还没有强制规定,但欧盟要求从 2024年7月7日起,所有新车都得有ISA。
再加上,中国车企引以为傲的辅助驾驶系统,在欧洲也面临一些水土不服。欧洲测评小鹏车型的时候,觉得XPILOT 里车道偏离警告这个功能太激进了。
外媒 InsideEVs 在报道了写到,“小鹏汽车似乎仍在试图弄清楚西方卖家到底想要什么,以便他们能够调整车辆,以满足不同需求。”
“欧洲市场技术门槛高,仅技术升级和产品改造的费用至少需要几千万元”,一家出海多年的车企表示。就算把需求改到位了,但是想把车卖到国外去,第一步是要做认证。
认证,涉及几十项测试。因为道路环境差异比较大,车企还需要去当地做适应性测试,数据测试和收集,又是一笔不菲的支出。如有必要,还需要做欧洲权威的E-NCAP测试,一轮需要大概500-800万元。
车还没有开始卖,钱已经砸得肉疼了。
与规则缠斗
搞完了一切,车也也不见得那么好卖。
谁知道,若能在欧洲站稳脚跟,将代表着中国汽车出海迈入了全新的阶段。但是,也都知道,这很难。
比利时的安特卫普-布鲁日港,这个欧洲最大的汽车港口,被一些中国车企租赁了大片区域,用来当停车场,有些电动车甚至在港口停了18个月之久。
“当前,安特卫普港口的车辆数量显著超出2020年和2021年的水平。”港口发言人表示。德国不来梅港、荷兰鹿特丹港等欧洲主要港口,同样充斥着中国电动汽车,“密密麻麻”。
数据显示。上半年中国品牌在欧洲14国电车市场的合计市占率达到8%,但背后,几乎依赖比亚迪和上汽MG的销量支撑。
虽然有比亚迪和MG带头冲锋,但困难的是,欧洲汽车产业正面临电动化转型的生死抉择,百年汽车工业传统,内燃机汽车的生产体系已经极为成熟和固化,使得电动化转型缓慢,市场对电动化的需求降温。
欧洲市场的“生死抉择”,对中国车企出海,形成两个桎梏。
一个是面临高昂的罚款可能。因为碳排放超标,无法满足欧盟2025年的排放目标,而面临高达150亿欧元的罚款。根据欧洲《通用数据保护条例》,仅允许收集位置等必要数据,且只能在欧盟境内存储,跨境传输条件严格,也将可能面临高额罚款。
另一个是,全球贸易壁垒的增加、关税政策的调整的影响,让供应链的全球化布局更加复杂。一些国家,不仅要求供应链企业在当地建厂,还需实现二级甚至三级供应商的本地化。
此前,有一家动力电池企业在当地购买了地皮,并强制号召一些供应商一起入驻,准备建厂才发现,当地电网无法承载集群生产需求。
这个事情,折射出一个供应链出海面临更复杂的信任与落地难题。吉文金属科技总经理柳明杨分享了一个情况,但他们向某全球OEM客户介绍新建的本地产能时,对方问了一个问题,“这是专为我们的项目准备的吗?”
答案,只有不是。
“如果答案,是肯定,对方就会直接质疑“量身打造产能”的意图,和供应链的抗风险能力。
如今,如何“走进去”实现深度融合,已经成为中国汽车出海2.0时代的“新叙事”,这是一张涉及技术、资本、管理、战略和文化适应性等综合能力的“全球考卷”。
丰田在全球市场的利润超过中国3000万辆新车的总和,也说明全球市场的胜利,靠的不是单一维度的领先。“中国汽车出海需要,‘种田者思维’”业内人士表示。
种田者思维,第一步,找到适合自己的“土壤”和节奏。
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轻资产运营。可以通过与当地企业合作,嵌入客户供应链,有效降低重资产投入风险。比如零跑与Stellantis合资成立“零跑国际”,借力当地渠道网络,轻资产切入欧洲市场。
第二步,持续不断地“耕耘”,实行本土化落地的渐进策略。“针对每一个市场自身不同的文化、需求去制定运营策略。”业内人士表示,出海2.0,是一次综合评估当地文化适配性、资源供给稳定性与自身能力边界,实现从单纯的“产品输出”迈向“技术+生态+品牌”输出。
第三步,要耐得住寂寞。全球化是一场马拉松,而非百米冲刺,不可能一蹴而就。“中国汽车出口的这些年,踩过无数个坑,中国车企要想真正在海外成为当地企业,实际上很不容易。”业内人士表示。
长期主义打造的品牌信任、深度本地化的全球运营能力,是中国车企需要补上的关键课程。
补课的同时,还得禁止复制国内的“卷生卷死”。在海外,中国汽车是命运共同体,在竞争的同时,也得惺惺相惜。
“每个人头上都顶着同一顶帽子‘中国汽车’,一荣俱荣,一损俱损。不能把价格战卷向海外,更不能相互诋毁、拆台,让别人笑话。”奇瑞汽车董事长尹同跃说。
注:图片部分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权益价13.59万起售,2026款深蓝L07上市,标配自适应悬架
抢先试驾全新岚图知音,ADS4+鸿蒙座舱5,buff拉满再进化
昊铂HL增程版
全系标配华为乾崑智驾 限时13.59万起 2026款深蓝L07焕新上市
时光回溯至8月5日,一汽-大众全新揽境正式上市,这款以“空间动力双王炸”为核心卖点的6座/7座家庭旗舰SUV,迅速成为市场焦点。作为一款专为家庭用户量身打造的车型,全新揽境不仅拥有宽敞舒适的内部空间,还兼具强劲高效的动力表现,完美契合了现代家庭多元化的出行需求。无论是全家自驾出游......
国内没人要的比亚迪,在国外火了
造车不够 吉利开始“造星” 两个月后全球“永不失联”
随着消费需求的不断升级,家庭用车市场迎来了新的标杆车型——一汽-大众全新揽境。这款于8月5日正式登陆市场的新车,凭借其超大空间和强劲动力,迅速吸引了众多目光。作为一款专为中国家庭打造的旗舰SUV,揽境不仅解决了传统7座SUV第三排空间不足的痛点,还通过先进的动力技术和智能驾驶辅助......
3套动力总成,更丰富的舒适与科技配置,全新坦克500更适合家庭了
一款优秀的家庭SUV,不仅需要满足空间需求,更要在动力和智能配置上表现出色。一汽-大众全新揽境正是这样一款全能型选手,于2025年8月5日正式上市,定位“6座/7座家庭旗舰SUV”。新车以“空间动力双王炸”为核心卖点,为多口之家提供了全方位的出行解决方案。其车身尺寸达到5168×......
谁说油车不能玩转智能?一汽-大众全新揽境给出了响亮的回答。这款被定位为“家庭旗舰SUV”的车型,凭借IQ.Pilot 2.0系统实现了高速NOA自动变道、大车避让等高级功能,甚至在决策逻辑上比肩经验丰富的驾驶员。而在座舱内,15英寸中控屏与11.6英寸副驾屏构成的三联屏布局,进一......
工信部车展
风云A9L斩获细分市场销冠
当谈及SUV的燃油经济性时,全新揽境无疑是一个亮点。其综合油耗仅为8.33L/100km,比同级别车型陆放更低0.8L,为用户节省了不少油费开支。这得益于第五代EA888发动机的技术升级,包括米勒循环设计和48V轻混系统的加持,使车辆在起步时更加平稳顺畅。值得一提的是,这款被称为......
路遇危险还能主动打方向躲避?亲身体验蔚来ES6主动安全有多强!
【E汽车】享界S9T内饰官图正式发布
满配而来,统统配齐!全新岚图知音配齐华为全家桶 预售价22万元起
买新能源汽车,到底是买新车划算还是买二手车更划算?
随着汽车技术的不断进步,消费者对车辆的要求也变得越来越高。2025年8月5日,一汽-大众全新揽境正式上市,以“6座/7座家庭旗舰SUV”的身份进入市场。新车主打“空间动力双王炸”,通过超大车身尺寸和强劲动力表现,为家庭用户提供了全新的出行解决方案。无论是周末短途旅行还是跨省长途自......
1、四大实验室数据铁幕 (1)电动化实验室 ①电池实验室 ②电驱实验室 ③超充环境实验室 (2)智能化实验室 (3)整车性能实验室 2、技术专家灵魂拷问 (1)电动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