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五座SUV,可以说是几乎每个品牌必出的产品,越是激烈的同质化竞争,意味着销量越容易被稀释,越难以形成爆品。
但就在不久之前,大五座SUV界诞生了一款新爆品——新一代智己LS6。
这场发布会我有幸去了现场,当公布预售价仅为20万出头时,现场不断有人发出惊呼、掌声雷动,甚至我旁边的几个人当场就掏出了手机下订。
预售上市仅30分钟,新一代智己LS6就斩获了超1万台的订单。
当晚各个社交平台也是直接屠榜,关注度拉满。
紧接着接下来几天的时间里,智己全国门店试车、看车的人,都呈现出了“挤爆”的火热状态。
而随着门店客流蜂拥而至,很多用户都非常关心LS6更多的配置版本,为了方便更多用户的选择,智己提前公布了全部的配置版本和价格。
话说,智己LS6在车圈已经不算什么新面孔了,都已经上市卖了2年多时间了。
那么为何这一轮智己LS6焕新,会受到前所未有的关注度?
这就要说说这次新一代智己LS6最大的卖点了——首发搭载了智己“恒星”超级增程系统。
在各家都在入局增程的今天,增程车已经算不上什么稀罕产物了。
但智己这次新推出的“恒星”超级增程,和市面上在售的增程车型有着相当大的不同。
最显著的特征,就是它搭载了与宁德时代联合研发的“超级骁遥MAX电池”,电池容量高达66度,给它带来的450公里CLTC超长纯电续航。
如此大的电池容量,不仅仅远超目前市面上在售的所有增程车型,甚至比很多纯电动车的动力电池都要大(Model Y后驱版也才62.5度)。
某种程度上来说,相当于把纯电动车的电池放到了增程车上用。
看到这估计会有人质疑,增程车既能加油,又能充电,装那么大一块电池有什么意义呢?
那么今天就借此机会,跟大家聊聊智己“恒星”超级增程的底层逻辑,以及新一代智己LS6的问世,对于行业来说意味着什么?
01. 增程“纯电自由”,需要一块大电池
对汽车行业比较了解的朋友应该会发现,混动车市场从最初的HEV轻混车型,到插电混动,再到现在增程车崛起。
这一过程中,属于混动车领域的电池容量“军备竞赛”,已经悄然间拉开序幕。
起初插电混动车型8度电、50公里纯电续航,到后来提升到18度电、120公里纯电续航……
后来增程车的出现,将电池容量提升到了40度电,接近200公里的纯电续航。
最近几年,增程车市场则开始出现了50+度大电池,300+公里纯电续航的选手。
而新一代智己LS6这次把增程车的电池容量提升到66度电,纯电续航提升到450公里,相当于将增程车的电池容量“军备竞赛”,提升到了全新的高度。
将电池容量做大,并不是为了“数大炫技”,实际上这是用户诉求带来的结果。
早在2020年前后,我们公社针对理想ONE用户就做过一波真实车主调研,当时发现了个很反常理的现象——增程车主非常爱充电!
这些人当中,有些人原本是打算买纯电动的,但后来因为担心充电不方便,临时需要出远门有里程焦虑等等因素,最终才放弃了纯电动,选择了增程。
当然,这里面也有一部分人是为了“混绿牌”,想把增程车当油车去开的。
但他们用一段时间车之后发现,充电远比加油要香得多!
最明显的就是用车成本上,充电是远低于加油的,同样里程能差出3-4倍之多,谁也不会跟钱过不去。
但在过去的增程/插混市场里,普遍出现的一个问题是:纯电续航里程太短会导致充电频次变高,同时充电速度较慢也会影响体验。
这也是为什么理想在后来的L系列产品,把这两点体验都同时提升了的原因之一,用户的实际体验才是解题的唯一思路。
智己“恒星”超级增程,优化的核心点也是传统增程车充电体验不佳的问题。
根据智己调研的结果,增程车333公里纯电续航,能满足92%用户的城市通勤场景,一周只充一次电,同时还能兼顾周末往返一次小长途。
智己测算后发现,只有将增程的纯电续航做到400公里以上时,才有望让用户纯电出行的日常覆盖率无限趋近100%,这才是智己增程将纯电续航跃进到450公里的初衷。
不仅仅要减少增程用户的充电频次,充电速度也要尽可能的快。
于是智己就把纯电动车上大火的800V超快充平台,带到了增程车上。
其充电倍率可达4C,峰值充电功率268kW,充电15分钟续航能增加310km,完全对标目前主流纯电旗舰产品。
值得一提的是,智己与宁德时代联合开发的这款“超级骁遥MAX”电池时,还特地为其化学体系进行了优化。
正极三元材料层面,放弃了行业常用的多晶材料,而是使用了成本更贵的单晶材料,起到提升循环寿命,抑制电池容量衰减的目的。
在优化化学体系之后,使其电池即便是在北方寒冷的冬天,也能拥有170kW的起始充电功率。
可以说,智己“恒星”超级增程的电池,就是照着纯电动车去做的,为的是彻底解决传统增程车用户的充电焦虑。
要知道,尽管目前新能源汽车渗透率已经超过50%,但也意味着还有一半的人在选择油车,这一市场基数是极为庞大的。
而智己这次主打的核心用户群体,恰恰是那些因为没有条件装家充,在犹豫要不要买新能源车的传统燃油车用户群体。
02. 电是主角,油要够省
增程作为混动系统的一个重要分支,如何平衡好油与电的关系,可谓重中之重。
油箱方面,新一代智己LS6只配备了50L的油箱,满油满电CLTC续航里程1500+公里。
也就是说,智己并没有为了盲目追求2000+公里的超长续航,而上60L甚至70L这样更大的油箱。
刨去450公里的纯电续航,相当于新一代智己LS6需要用50L的汽油实现超过1000公里的续航里程。
换而言之,只有足够的“省”,才能做到这一点。
智己官方给出的数据是,其百公里亏电油耗5.32L,这也是中大型增程SUV亏电首次低至5.5L/100km以下。
而满油满电下综合油耗,则可低至百公里2.07L,同样刷新了行业新低。
为了尽可能的省油,智己在研发上下了不小的功夫。
比如采用了保时捷跑车同款技术的新一代可变截面涡轮增压器,搭配上废气再循环系统,可以更好地回收废气能量。
其高压缩比的米勒循环、采用高混合进气设计,有利于进一步提升燃油燃烧利用效率。
还有一项对车主的重大利好,就是智己“恒星”增程一点也不吃油品,可以直接加92#汽油。
“大电池+小油箱”的组合,恰恰说明在智己“恒星”超级增程眼里,“电是绝对的主角,而油是配角”。
03. 既要“动”,也要“静”
开过早期增程车的人应该会感同身受,一旦电池出现亏电状况,用车体验瞬间就会变糟糕。
增程器会发了疯一样轰隆隆的工作,为电池补电,其噪声和震动甚至堪比一些燃油车。
这时路上要是遇到个“龟速车”想一脚下去超车,或是突然要上高架爬坡什么的,会发现即使油门踩的很深,车也只会“干吼”不往前走。
这就是增程车主们经常吐槽的“有电一条龙,没电一条虫”。
对于这两个传统增程车的痛点,智己“恒星”增程同样去做了重点优化。
智己团队在研究后发现,传统增程车亏电状态下动力不足的问题根源,是电池在低电量下储备电量不足,放电功率低导致的。
而智己“恒星”增程用的大容量电池,恰恰能利用到大“蓄水池”的作用缓解这一问题。
通过AI系统实时计算用车工况,得出最佳的低电量储备功率,让电池提前“藏”更多的电,以备不时之需。
因此,这套系统的低电量放电能力可达275.5kW,使其加速能力与满电状态相差无几。
与此同时,增程器工作时的“静”,也是智己团队极力追求的。
为此,他们借鉴了类似主动降噪耳机的降噪技术ERNC。
原理大概是通过麦克风采集增程器噪音,再生成与噪音相位相反的声波进行抵消,这也是行业首次应用这项技术。
再配合上发动机舱到座舱的多层隔音材料包覆,最终呈现的结果就是,增程器介入噪音增量小于0.5分贝,最低可降至仅0.01分贝。
而增程器怠速状态下,车的整体噪音可以控制在36分贝以内,比图书馆翻书的声音还小。
至于抑制增程器本身的震动,智己团队在设计增程器的时候,也下了不少功夫。
包括陶瓷球轴承替代传统金属轴承,重新设计气缸端盖材料和形状,来起到减少运行摩擦的作用,以及用多腔体液压悬置技术,通过阻尼液流动吸收振幅等等。
智己工程师们追求的目标,是让“增程器存在感归零”。
将“动”与“静”相结合,才能让增程器化为随车的超充桩,达到全程1500+公里都拥有纯电车的体验,实现所谓“自带超充桩的电车”。
04. 将焦虑交给技术,将自由交给用户
随着理想L系列、问界将增程技术带火之后,可以看到包括岚图、零跑、深蓝在内的许多品牌都在迅速跟进,纷纷涌入增程市场,并且收获了不错的销量反馈。
那么问题来了,到了2025年才推出增程车型的智己,是不是来得太迟了呢?
实际上,智己增程的立项,最早可以追溯到2023年下半年。
智己一直都在暗中关注着增程市场的一举一动,始终处于蓄势待发的状态。
恰恰是友商们的前车之鉴,才让他们逐渐摸清了用户究竟需要什么,进而反推出到底要造什么样的增程车。
与此同时,在纯电领域多年的深耕投入,所积累下来的纯电技术,也因此在打造“恒星”超级增程时,得以集中释放。
而上汽集团多年以来在发动机领域的技术积累,也让他们在研发专属增程器过程中,有了更多的资源和底气。
但即便有了如此多的铺垫,新一代智己LS6的打造过程也绝非一帆风顺。
毕竟他们的目标不仅仅是要造一款车,而是要开创一个“全新的品类”。
就拿增程器调校来说,所有的工况点都是他们工程师团队“一个点一个点抠出来”的,要把油耗、振动、噪声等诸多因素都优化到最好,每个工况点光试验数据就要处理三天。
为了验证电池与充电耐久性,他们奔波于漠河、吐鲁番、海南,闯遍全国天南海北,挑战着极冷、极热、极湿……累计道路测试里程超过了100万公里。
智己自诞生以来,从来不愿做平庸的尾随者,反倒热衷于用最纯粹、最前沿的技术,出奇制胜。
这也是为什么,大电池增程并非新一代智己LS6身上唯一的闪光点:
比如在灵蜥数字底盘2.0加持下,首发搭载的“超级后驱”系统,通过更精准的抓地力控制,能做到让后驱车跟四驱车在雪道爬坡场景同台竞技,甚至还能做雪道版“麋鹿测试”。
同时其搭载的双向18°智慧四轮转向之后,可以将这款车长近5米的中大型SUV,转弯半径缩短至仅4.79米,达到了车长仅3米出头的宏光MINI EV的水平。
以上这两点,都是智己从诞生之初,对驾控追求的延续。
而在智能座舱方面,这次新一代智己LS6不仅将屏本身全面升级了,而诸如“雨夜模式”这种好评度很高的特色功能,也进行了进一步的优化迭代,在暴雨视线不佳的情况下,依旧可以通过辅助驾驶感知硬件,及时发现盲区危险。
同时,这次新一代LS6还内置了许多磁吸拓展口,大幅增加了实用性和可玩性。
可以说,智己不断突破自我的过程,也是引领行业破冰的过程。
这次智己“恒星”超级增程,刷新增程纯电续航里程的背后,何尝不是一次更新行业认知的全新尝试?
正所谓“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融合了油车/插混/纯电的所有优势,同时解决了他们的固有痛点……
或许,这就是一个全新品类诞生的开始。
越是在同质化竞争内卷的时代,越需要勇敢的人,站出来做新时代技术潮流的引领者。
正所谓,把焦虑留给技术,把自由留给用户。
用户的真金白银,终会证明一切。
华望毕竟不是华为。
不一样的趣味暑假:看东风日产如何用科技 “解码” 未来
比亚迪1-7月销量同比增27%,狂销249万台!
3745.94点,本周一A股指数再创新高。市场日均成交额达2.81万亿元,为历史第三高值。
比亚迪1-7月热销249万辆,稳坐新能源汽车/品牌双冠王,领跑下半场
在汽车市场价格战“卷”到白热化之时,一汽-大众默默打出一张“客户体验”王牌。8月5日,一汽-大众6座/7座家庭旗舰SUV全新揽境上市,与此同时,一汽-大众正式发布了客户品牌“大众老友记”——力求通过加强加深超2000万大众品牌客户的情感连接与价值认同,从价格和技术双重内卷的桎梏中......
开放日猛料太多,长城挨了这么多骂,但很少人了解他们做了什么
鸿蒙智行“界”字辈最低价车型,让友商焦虑。
本期,我们将结合汽车门网2025年1-7月的投诉指数数据,聊聊BBA之间的产品质量差异。
体验比亚迪媲美L4级智能泊车,多种泊车方式,自动泊车更安心,官方还承诺为安全兜底
长城汽车登陆美洲收购奔驰工厂
8月18日,捷途汽车第八届粉丝文化节在中国八大古都之一、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开封盛大举行。本届粉丝文化节以“同行”为主题,以与用户同行、与文化同行、与公益同行为核心呈现,并融合趣味化、互动化的沉浸式现场体验,全面展现捷途汽车“旅行+”的品牌战略。
“捷”伴同行,共赴旅途,全球用户共度捷途汽车第八届粉丝文化节
汽车品牌拉踩式竞争的起源:用户粉丝圈的建立与维护
比亚迪1-7月销量同比增27%,累计销量达249万台
拟出售东本发动机50%股权,东风汽车的刀法堪称精准!
央企“新势力” 造出一辆宝藏车
靳玉志直指传统越野车场景错配症结 华为赋能猛士为“90%”而来
考验国内整车制造商法务部跨国捕捞能力的时候到了。
你的运动轿跑才9.79万元起!长安第三代UNI-V贵阳上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