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爱咖号首页 智能驾驶“紧箍咒”来了:史上最严监管下的行业变局

智能驾驶“紧箍咒”来了:史上最严监管下的行业变局

极智动力 1644浏览 2025-08-21 IP属地: 未知

最近,智能驾驶行业迎来了一记“重拳”。8月13日,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和工业和信息化部联合发布了一份《关于加强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品召回、生产一致性监督管理与规范宣传的通知(征求意见稿)》,直指行业乱象,堪称“史上最严监管”

过去几年,智能驾驶赛道风头无两,车企们为了抢市场,营销话术一个比一个激进。“自动领航”、“全自动驾驶辅助”、“无人驾驶体验”……这些词汇让不少消费者误以为自己的车真的能“自己开”,结果呢?事故频发,责任难定。

图片

这次《通知》直接封死了擦边球的空间:企业不得在命名和宣传中使用任何可能让消费者误以为是自动驾驶的字眼。换句话说,以后“自动”俩字不能随便用了,老老实实叫“辅助驾驶”才是正道。

除了宣传乱象,这次监管还盯上了另一个行业潜规则——随意OTA。OTA本来是好事,能让车辆功能不断进化,但有些车企把它玩坏了。比如,某品牌曾通过OTA偷偷降低电池续航,还有的车企为了赶进度,把半成品功能推给用户“公测”,美其名曰“迭代优化”。

这次《通知》直接规定:涉及驾驶辅助或安全关键功能的OTA升级,必须提前备案,未经批准不得推送。也就是说,以后车企不能想升就升,得先过监管这关。

这一招直接掐住了某些企业的“小聪明”。过去,有些车企为了抢市场,先把车卖出去,再慢慢通过OTA“补功能”,甚至把未经验证的技术丢给消费者当“小白鼠”。现在不行了,功能没做好就别上市,别拿安全开玩笑。

图片

对于这轮监管,业内反应两极分化。激进派觉得这是“束缚创新”,保守派则认为早该如此。但事实上,监管不是要扼杀智能驾驶,而是让行业回归理性。

智能驾驶的技术价值毋庸置疑——它能减少人为失误、提升交通效率,甚至改变出行方式。但前提是,技术必须成熟,宣传必须真实,责任必须明确。

过去几年,行业有点“跑偏”了。资本狂热追捧,车企疯狂内卷,导致部分企业为了融资、为了股价,过度包装技术,甚至把L2级辅助驾驶吹成“自动驾驶”。结果呢?消费者被误导,行业信任度受损,最终伤害的是整个赛道。

图片

这次监管的出台,相当于给行业打了一针“清醒剂”:别玩虚的,老老实实搞技术。

监管收紧后,智能驾驶行业会怎么走?

短期来看,部分依赖“科技营销”的车企可能会难受。比如,那些靠“自动驾驶”概念拉高估值的公司,现在得重新调整话术;那些习惯用OTA“打补丁”的企业,也得适应更严格的流程。

但长期来看,这是好事。行业会从“拼噱头”转向“拼真技术”。真正有实力的企业,比如在感知算法、决策规划、安全冗余等方面深耕的公司,会脱颖而出;而只会玩概念、技术不扎实的玩家,可能会被淘汰。

对消费者来说,这也是利好。以后买车,不会被天花乱坠的宣传忽悠,而是能更清晰地知道:这车到底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

文章标签:
新能源
 
相关推荐
极智动力 2192粉丝    2429作品 关注 业界领先的汽车科技媒体
推荐作者
AM车镜 关注
AM车镜是中国汽车行业具有影响力的资讯提供者。
汽车新说 关注
一个有关于汽车的漏网之语,正在一本正经的胡说八道。
明白说车 关注
明明白白了解车,轻轻松松驾驭车!明白说车,坚持原创!
大付撕车 关注
大付撕车是汽车视频类栏目。栏目主张正确的选车观,为重度选车纠
鳌拜Who驾 关注
一起和幽默的鳌拜,体验汽车的乐趣人生
车市八爷 关注
宁波最知名的汽车新闻主流媒体之一,爱卡分享一手新闻、新车、评测
来试车 关注
汽车视频自媒体 试驾评测 汽车工作的Vlog 每周持续更新
全部爱咖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