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智能驾驶行业迎来了一记“重拳”。8月13日,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和工业和信息化部联合发布了一份《关于加强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品召回、生产一致性监督管理与规范宣传的通知(征求意见稿)》,直指行业乱象,堪称“史上最严监管”。
过去几年,智能驾驶赛道风头无两,车企们为了抢市场,营销话术一个比一个激进。“自动领航”、“全自动驾驶辅助”、“无人驾驶体验”……这些词汇让不少消费者误以为自己的车真的能“自己开”,结果呢?事故频发,责任难定。
这次《通知》直接封死了擦边球的空间:企业不得在命名和宣传中使用任何可能让消费者误以为是自动驾驶的字眼。换句话说,以后“自动”俩字不能随便用了,老老实实叫“辅助驾驶”才是正道。
除了宣传乱象,这次监管还盯上了另一个行业潜规则——随意OTA。OTA本来是好事,能让车辆功能不断进化,但有些车企把它玩坏了。比如,某品牌曾通过OTA偷偷降低电池续航,还有的车企为了赶进度,把半成品功能推给用户“公测”,美其名曰“迭代优化”。
这次《通知》直接规定:涉及驾驶辅助或安全关键功能的OTA升级,必须提前备案,未经批准不得推送。也就是说,以后车企不能想升就升,得先过监管这关。
这一招直接掐住了某些企业的“小聪明”。过去,有些车企为了抢市场,先把车卖出去,再慢慢通过OTA“补功能”,甚至把未经验证的技术丢给消费者当“小白鼠”。现在不行了,功能没做好就别上市,别拿安全开玩笑。
对于这轮监管,业内反应两极分化。激进派觉得这是“束缚创新”,保守派则认为早该如此。但事实上,监管不是要扼杀智能驾驶,而是让行业回归理性。
智能驾驶的技术价值毋庸置疑——它能减少人为失误、提升交通效率,甚至改变出行方式。但前提是,技术必须成熟,宣传必须真实,责任必须明确。
过去几年,行业有点“跑偏”了。资本狂热追捧,车企疯狂内卷,导致部分企业为了融资、为了股价,过度包装技术,甚至把L2级辅助驾驶吹成“自动驾驶”。结果呢?消费者被误导,行业信任度受损,最终伤害的是整个赛道。
这次监管的出台,相当于给行业打了一针“清醒剂”:别玩虚的,老老实实搞技术。
监管收紧后,智能驾驶行业会怎么走?
短期来看,部分依赖“科技营销”的车企可能会难受。比如,那些靠“自动驾驶”概念拉高估值的公司,现在得重新调整话术;那些习惯用OTA“打补丁”的企业,也得适应更严格的流程。
但长期来看,这是好事。行业会从“拼噱头”转向“拼真技术”。真正有实力的企业,比如在感知算法、决策规划、安全冗余等方面深耕的公司,会脱颖而出;而只会玩概念、技术不扎实的玩家,可能会被淘汰。
对消费者来说,这也是利好。以后买车,不会被天花乱坠的宣传忽悠,而是能更清晰地知道:这车到底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
8月29日,第二十八届成都国际汽车展览会将在中国西部国际博览城盛大启幕。领潮而立,向新而行!江淮皮卡旗下新能源双子星——悍途PHEV与悍途EV将正式上市,并重磅发布用户品牌,更有神秘奥运冠军现场助阵,以硬核产品力与前瞻用户生态,奏响皮卡新能源化的最强音。
上市即交付!吉利银河A7百城万辆交付仪式·青岛站美好启航
“好而不贵,科技平权”才是零跑的最终目标。
一汽被传入股零跑,“10%股权”能买到些什么?
电动车充电别开窗,美国研究揭示电动车快充站的隐藏污染风险
泊车兜底、百万升级!比亚迪天神之眼凭什么成市场宠儿?
价格雪崩!传统豪华车不过了?是福还是祸?
数百家造车新势力在大浪淘沙之后,至今还活着的只有寥寥几家,而盈利的只有2两家,其中一个就是零跑。
iCAR V23与钛3,谁才是通勤够“稳”,撒野够“狠的最佳拍档?”:iCAR V23与钛3的全场景实力掰头
8月21日,吉利汽车·2025杭州马拉松新闻发布会在杭州黄龙体育中心举行。发布会上,赛事运营单位与吉利汽车正式签署合作协议,官宣吉利汽车成为2025-2026年度杭州马拉松赛事冠名合作伙伴。吉利不仅将为杭州马拉松提供全场景的车辆服务保障,还将为优秀的中国选手提供杭产汽车——吉利银......
【E汽车】全新一代大众T-ROC混动版官图曝光
上市14天交付破万!吉利银河A7成电混家轿市场“顶流”
长安启源Q07 边境线上大展拳脚!
从开创到引领 蔚来全新 ES8 发布
何小鹏已增持该公司股份,这是自去年 8 月以来的进一步增持。
【E汽车】全新MG4将于8月29日成都车展正式上市
孟子义成为五菱缤果家族全球代言人 携手诠释Be going 出发才缤纷
比亚迪 “天神之眼” 辅助驾驶系统凭借硬核实力,成为智能驾驶领域的标杆。自 “全民智驾” 战略发布半年来,搭载该系统的车型销量突破 120 万辆,使其成为中国市场装车量最大的辅助驾驶系统,超百万用户选择天神之眼。
【E汽车】别克至境L7内饰官图发布
逐光大座驾—广汽本田皓影 全家人的成长剧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