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爱咖号首页 2025年的造车新玩家,什么最重要?​​

2025年的造车新玩家,什么最重要?​​

百姓评车 1857浏览 2025-09-10 IP属地: 未知

2025年中国汽车制造商们的心情可以说是五味杂陈。他们一边为销量增长、技术突破和加速出海感到振奋,另一边又深陷价格战、利润下滑和行业内卷的焦虑中。

2025年的造车新玩家,什么最重要?​​

中国车市就像一座围城,在这座“围城”里,不同角色的参与者面临着各自的困境与抉择。传统车企转型缓慢,燃油车业务萎缩,产能闲置;新势力尚未实现稳定盈利,面临“无爆款即出局”的生存压力;跨界造车投资巨大,行业竞争异常激烈,不仅卷资金,卷技术,而且还卷老板。

尽管市场挑战巨大,但仍不乏重整旗鼓者和新入局者,想进到围城里来:曾深陷破产重整的威马汽车,在2025年9月宣布由深圳翔飞汽车销售有限公司接管并计划复产。以清洁电器闻名的追觅科技于2025年8月官宣进军汽车领域,且首款车型直接定位超豪华纯电跑车,对标布加迪威龙,目标打造“世界上速度最快的车”,计划于2027年亮相。

里面的人苦苦挣扎,想的是怎么转型、如何盈利,外面的人梦想着如何分一杯羹。怎样才能造好车,才能把车卖出去,就成了2025年最重要的事情。

2025年,新品牌造车并不容易

我们以追觅科技为例。对标布加迪的豪情和勇气固然可嘉,但是,新能源造车已经不再是早些年的初创年代,拉起个大旗,有钱、有产品就能活下去。现在中国车市早已进化成竞争白热化、门槛极高的“红海”市场。单一因素的成功并不能证明什么,如何在技术、成本、全球化、商业模式、品牌和合规等诸多维度上,构建系统性的综合竞争力成了关键。

2025年的造车新玩家,什么最重要?​​

蔚来汽车创业十年,我们只看到了李斌花了上千亿,却忽视了他一直坚守纯电路线、坚持换电模式的努力。这种坚守并非盲目,而是基于对电动汽车未来的一种判断。然而,这条道路充满了挑战与争议。比如说,技术路线方面,李斌多次强调“纯电才是未来出行的终极解决方案”,从而错失增程/插混市场增长机会;换电网络是蔚来最显著的差异化标签。但是用户对电池健康度、非原装电池存在顾虑。而超充技术发展(如5分钟补能400km)带来竞争。而且换电商业模式创新回报周期长,需要极大用户规模和资金支持。

还有理想汽车。别看它现在新势力品牌中遥遥领先,但是增程技术当年可是备受争议,被众多业内人士称为“落后技术”,增程式甚至被认为是“最糟糕的方案”。但是,增程最终赢得了大量用户的认可,现在这一阵营已经越来越庞大,问界、零跑、小鹏、东风岚图、长安深蓝等诸多主流品牌纷纷跟进推出增程车型。要知道,李想本人可没少为此和诸多业内人士吵架,他也被称为微博之王。

观察蔚来和理想这两家车企,即使在早期发展阶段,它们也是多条腿走路,即产品、技术、品牌多方联动,通过相当长的时间发酵,才逐渐立住了脚跟。

对于威马和追觅汽车来说,依托于2025年中国新能源汽车的供应链,我们相信他们能造出一辆非常能打的车型,不逊于头部品牌车型的那种。但是,如何把差异化打出来,如何让消费者认可,这就需要系统性的竞争。

要想脱颖而出,就必须有所突破

有人会说,小米汽车不也一样。依托的也是整合供应链,以及在某些关键领域进行自研创新。更重要的是,小米品牌的影响力可是一个国民级的品牌。也就是说,不管小米跨界做什么产品,它都有几亿用户的基础,而不是像追觅科技原来的主业是清洁电器。

2025年的造车新玩家,什么最重要?​​

而且还有一个问题我们要思考,和小米手机齐名的还有OPPO,VIVO品牌,为什么这两家没有造车呢?是因为它们没有资本,还是因为他们没有勇气?显然都不是。答案是,他们没有雷军。

一个具有全社会影响力的商业领袖,是非常难得的。注意,笔者说的是有全社会范围内声誉。在手机圈里,你要问OPPO和VIVO的老板或者创始人是谁,有人可能知道OPPO的创始人是陈明永,VIVO创始人是沈炜。把范围放大到全行业,肯定没有人知道。别说这两人,就说和OPPO、VIVO这两个品牌渊源颇深的段永平,现在估计都没几个人知道。

还记得2024年北京车展上,雷军就是行走的流量包,所过之处可谓是寸草不生,不仅展台被围得里三层外三层,和友商大佬互动更是成为舆论焦点,其声势已经盖过了各种娱乐明星。随后,又是直播,又是霸道总裁开车门等一系列营销事件,使得小米汽车的热度居高不下。

以至于,车企大佬纷纷走向台前。比如奇瑞尹同跃、长城魏建军、蔚来李斌等众多车企的一号位也开始尝试直播、社交媒体互动,学习与用户直接沟通。

正是因为有这样一个CEO代言人,小米汽车才能迅速引爆市场,当然,这只是关键因素之一。总的来说,这是战略布局、产品定位、营销策略和公司基因共同作用的结果。

2025年的造车新玩家,什么最重要?​​

说回追觅科技和威马,一个初来乍到,一个回炉重造,在2025年的中国车市,它们面临的是一个红海市场,红海意味着市场格局初定,秩序正在建立,头部效应愈发明显。在这样的局面下,追觅科技和威马必须拿出更具颠覆性的思维。比如,需要拿出比蔚来、理想更加差异化的发展路径,需要比小米汽车更会讲品牌故事。

这对蔚小理以及传统大厂二代新能源品牌也同样适用,要想脱颖而出,就必须要有所突破。

百姓评车

2025年造车,系统性能力的构建远比任何单一技术的突破更为重要。这座“围城”的城门不会轻易为侥幸成功者开启,唯有真正理解并掌握了竞争法则的玩家,才可能成为最后的赢家。

“五味杂陈”,是行业从高速增长阶段转向成熟竞争阶段必然经历的阵痛。这其中既有自主品牌崛起、产业链壮大的喜悦,也有转型艰难、竞争惨烈的苦涩。


文章标签:
新能源
 
相关推荐
百姓评车 4383粉丝    5125作品 关注 汇聚来自百姓的汽车声音!
推荐作者
苑叔聊车 关注
资深的汽车编辑,阅车无数,有关于选车的问题找我就没错了。
汽车新说 关注
一个有关于汽车的漏网之语,正在一本正经的胡说八道。
明白说车 关注
明明白白了解车,轻轻松松驾驭车!明白说车,坚持原创!
玩车的史萌 关注
喜欢车兄弟的跟我走
大内密探零零车1 关注
汽车媒体从业14年,记者,中汽联车手,爱卡十年工作经历,超卡
新车部落 关注
与新车部落一起玩转汽车行业!
未来车事 关注
孤独与世界与诗
靓车大咖会 关注
了解最新汽车资讯,汽车养护知识
全部爱咖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