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消费者对汽车产品的了解程度越来越深,很多时候比只会背话术的4S店销售更了解车。有了神奇的互联网,哪有什么搜不到的呢。不过在很多时候也不能全信网络上的东西,总有一些关于汽车安全的知识是错误的,而且还是多年来无法被正解。错误的东西吧往往还能越传越邪乎,跟真的差不多了。所以今天牛车实验室提出几个常见的汽车安全错误认知,希望大家了真相。
1、车辆底盘树脂护板第一作用并不是防止托底磕碰,而是优化空气。
底盘护板本身是为了优化车底的空气流动而设计的,正所谓空气动力学优化也就是体现在这里了。而防止托底磕碰的作用,其实是其附属功能而已。
轩逸的底盘几乎全覆盖了树脂护板,未发现金属材料覆盖件,符合这个价位产品的用料。发动机下护板未预留保养维护窗口,拆解时螺丝特别多,比较麻烦。
谁说底盘平整只会出现在20多万的车上,雷凌同样做到了,一眼看去,底盘护板全覆盖,近乎于水平面。但是近看会感觉有点不对劲,比如发动机下护板,材料居然是超单薄的玻璃纤维复合板,这种材料一般是用在轮璇内部的隔音和密封板,出现在发动机下方很少见。树脂或金属护板才是常见的配置。当然,雷凌的护板成本更低一些,随着维修保养和日常行驶,玻璃纤维护板很容易变形和损坏。本身这种材料易粘尘土油泥,而且几乎洗不掉。
2、全景天窗并不代表车顶四周必定有加强结构。
可能很多人认为有全景天窗的车型就代表着高端,至少也是高配吧,所以安全应该没问题,比如车顶四周大概也有加强结构吧。不过这种相当于的说话虽然是大行其道,但是很容易被揭示真相。我们看下面的实例吧。
起亚智跑为全景天窗设计,B柱上方并无加强处理。车顶棚内部四周也没有特殊加强设计及。在尾部近D柱位置上方,车顶设计有一道比较窄的镂空加强筋结构,算是车顶唯一的附加金属组件。
3、止震贴或止震胶用量并不是越多越好,应该是通过模拟计算,适可而止。
领克03后排座椅下铺设了一大张再生棉隔音垫,移除后可见白车身上几乎全覆盖了钣金胶,起到隔音止震的作用,如此大面积的确罕见,胶体散发的有害气体需要较长时间挥发。仔细观察发现钣金胶裂缝非常多,进一步扩大了有害气体散发源的面积。
这种用钣金胶充当止震贴的做法,其实并不多见,但是成本可以降低一些。但是,无论是什么材料,大面积贴合都不是什么好事。从设计的角度来讲,只有在白车身原始设计无法消除共振的情况下,才会用这种不得已而为之的方法。间接反应出设计的不够成熟。所以并不是说看似不惜工本的用料就是好事。大面积覆盖钣金胶,省去了电脑计算的研究时间和设计成本,但是带来了车内巨大的污染味来源,你觉得这种方式能接受吗?
4、一体冲压工艺的车门板只是更佳美观,而不是更佳的结实耐撞。
长城WEY VV5车门均采用一体冲压成型,整体韧性相比采用拼接工艺的车门更好,也避免了焊点生锈的可能。但这并不意味着一体冲压比拼接的结实耐用。的确由于门板的金属材料是一个整体,所以其抗拉抗扭性能较好。但是在焊接工艺完善的情况下,拼接车门的结实程度绝不亚于一体冲压,这是长期以来媒体报道的一个误导重灾区。
5、发动机盖隔音棉其实并不是以隔音为首要功能,其设计初衷是为了隔绝热量。
棉质层的设计初衷,其实是隔绝发动机的热量,防止发动机的高温烘烤机器盖,防止热车状态下触摸机器盖外层的烫伤危险发生,所以叫做隔热棉其实更为恰当。牛车实验室曾经实测过,同一辆车,怠速状态下,有无隔音棉,噪音基本上只相差1-2分贝。如果是车辆行驶起来,由于噪音已经最大化,有无隔音棉实际上真的是毫无区别了。还有就是,来自发动机的噪音,隔绝与否,其实只是为了让站在车外的人觉得安静与否,在车里的人其实也听不到太多的噪音。
在实际的购车过程中,新车买回来大多数人还是会选择为汽车加装饰。如果原厂就带有隔音棉的车型,隔音棉用料都比较厚实,并且采用卡扣固定的方法,看上去非常规整。后期加装的隔音棉又有专车专用的塑料植绒+耐高温阻燃材料的隔音棉和自由裁剪的铝箔隔音棉两种。专车专用的也多是采用卡扣的方式进行固定,因为厂家一般都会在在机盖上预留卡扣位置,自由裁剪的铝箔隔音棉的安装则需要多费时间。无论是加装哪种类型的隔音棉,我们可以肯定的是汽车隔音降噪是一个系统工程,单凭这一块隔音棉显然不会起到什么用。如果你只是单纯为了隔音降噪,还是去做个整车隔音比较好。
我们还是来正解一下隔音棉吧,应该叫它隔热隔音棉。它对于隔绝温度的作用还是相当明显的。因为隔热隔音棉的存在,在一定程度上可保护发动机舱盖表面的车漆延缓老化。在长距离行驶之后,引擎舱内的温度非常高,而长期的高温烘烤会使得机盖表面的车漆快速老化龟裂。一些老车的漆面都是从引擎盖表面开始老化并失去光泽开始的,其他位置的车漆则相对较好。在行驶一段时间后,有隔热棉的发动机舱盖表面温度至少比没有隔热棉的舱盖温度低10℃以上。
隔热棉可保护机舱内温度不至于快速流失,这点在冬天很明显。有了隔热棉之后,寒冷天气下机舱内的温度也不会骤降,从而减少短时间内再次启动时对引擎造成损伤。那么安装了隔热棉之后会不会因为机舱内的温度得不到散发而有自燃或损伤引擎的危险?其实完全不用担心,合格的隔音隔热棉必须是阻燃的,引擎降温主要是通过冷却系统实现,如果发现水温升高的情况那绝对是冷却系统出了问题,而不是隔热棉的问题。隔热棉的作用是隔绝温度外泄,不会导致温度上升。
总结:有时候感觉互联网的知识获取很简单,而且量方面也是巨大的,还是免费的。但是你无法有效的去甄别真假。关于汽车的知识也是一样,还是需要你多看多对比,大家的固有认识不一定是对的,如果你对本文有什么疑惑,不妨留言互动。
在竞争激烈的10万元级别插电式混合动力SUV市场中,吉利星舰7 EM-i的上市起售价格9.98万起,无疑对宋Pro DM-i构成了强有力的挑战。两款车型均以其独特的魅力和卓越的性能
如果你已经被iCAR V23的颜值所吸引,建议你点开视频了解一下它的动态表现。字少事大,iCAR V23,好开!
最近2024全球汽车芯片创新大会热闹非凡,咱们自主车企也在芯片领域闯出了自己的一片天,想必银河E5的车主就很有发言权~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银河E5搭载了国产首颗车规级7nm芯片——“
坦克500居然用上了解耦四驱。那么长城为什么要给坦克500安排一个看上去没有那么越野的四驱结构呢?哪些消费者会买解耦四驱的坦克500 Hi4-Z呢?解耦四驱的坦克500,开起来又有哪些不同呢?
最近几年,国产汽车品牌的发展越来越快,并且普罗大众对新能源车型的认可度也开始变得越来越高。其中最受欢迎的国产自主品牌非比亚迪莫属,比亚迪发布11月销量为506804辆,连续两个月突
等了一天,小米SUV终于来了!工信部在昨晚八点多的时候,公布了第六十九批《新能源汽车车型目录》,而小米SUV赫然在列。咱们就说,工信部的小伙伴都要加班的吗(手动狗头)?几乎是同一时
经过东风Honda用户一年漫长的期待,东风Honda“本家DAY”终于在12月的第一个周末温暖回归,来自天南海北的数百名“本家人”汇聚武汉,开启了一段充满惊喜的归家旅程。此次活动主
吉利银河星舰7已经正式上市,其限时先享指导价9.98万起的消息迅速传播,引发热议,不少先前选择购买2025款亚迪宋Pro DM-i的朋友决定先试试这款新车,再从其中来选择。动力系统
iCAR V23通过独特的风格化设计元素和丰富的功能,提供了与传统SUV截然不同的情绪价值体验,它就是BORN TO PLAY。
选择一款合适的新能源车不再仅仅是考虑动力和续航,而是要综合考量空间、智能科技、以及日常使用的经济性,这不,比亚迪2025款宋Pro DM-i的强大对手吉利星舰7和上市了,且限时先享
今天,我要给大家带来一场关于吉利星舰7和比亚迪2025款宋Pro DM-i的“世纪大战”,这场PK可不仅仅是价格战,还有空间、智能化水平及动力上的比拼,接下来让小编带你了解这两款车
NIO Day即将开幕,但蔚来已经提前扔出了一个大招。旗舰车型ET9,成为了国内首款搭载线控转向技术的量产车,划重点,这是经过工信部认证的。解释一下,就是你以前是手拧方向盘,一根柱
理想如何解决纯电动车冬天座舱冷续航短充电慢的用车痛点?听完这节课,原来问题比我们想象中的复杂多了
在混动SUV市场,吉利星舰7EM-i与比亚迪宋PRO无疑是两大热门之选,各自都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着众多消费者的目光。星舰7上市起售价9.98万。为了帮助广大消费者更加明智地在这两款
新能源汽车市场日益壮大,限时先享指导价9.98万的吉利的星舰7和官方指导价为11.28万比亚迪的2025款宋Pro DM-i无疑是其中的热门车型。今天,我们就来一场深度对比,看看这
12月6日周五晚上,吉利银河星舰7正式上市,像一颗深水炸弹,激起了紧凑型SUV市场的千层浪花。限时先享指导价9.98万起的消息一出,瞬间点燃了消费者的购买欲望,也让竞争对手们纷纷侧
最近,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正在悄然上演。吉利星舰7(限时先享指导价仅9.98万)上市后,和比亚迪宋Pro DM-i这款紧凑型SUV成为了插混竞争对手,吸引着无数消费者的目光。今天,我
在竞争激烈的10万元级别插电式混合动力SUV市场中,吉利银河星舰7 EM-i的上市无疑为消费者带来了全新的选择,同时9.98万的起售价也对比亚迪宋PRO形成了直接的挑战。面对这两款
限时先享指导价9.98万的吉利星舰7与官方指导价11.28万的比亚迪宋Pro DM-i,作为紧凑型SUV市场中的佼佼者,各自凭借其独特魅力吸引了大量消费者的目光。今天,我们就来一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