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爱咖号首页 我一身价八位数的人,试驾奥迪 e-tron

我一身价八位数的人,试驾奥迪 e-tron

1.3万浏览 2020-11-27 IP属地: 未知

我一身价八位数的人,试驾奥迪 e-tron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纯电平台、 OTA 以及辅助驾驶成为衡量一款新能源车优秀的标准。似乎做不到这些功能的新能源汽车,只看参数表,都可以在摸都没摸过的情况下,直截了当地说「它不行」,我也就在这样的氛围下,随波逐流。

在接到 e-tron 试驾通知的时候,我的内心其实是纠结的,作为一个常年混迹大众奥迪「美容圈」的 R20 车主,曾经被一台改了三阶百公里加速 2.7 秒的 S3 死死拿捏。奥迪也曾是我的热爱,我怕我的热爱会变成「什么玩意儿」。

在试驾 e-tron 前一个寂静的凌晨,我陷入了深思,什么样的用户会从钱包掏出 70-80 万元的软妹币,买一台奥迪电动车。我试图寻找答案,拼命得想多了解一些 e-tron,但终究无功而返,直到我莫名得找到了历史上曾经出现过的一张图。

我一身价八位数的人,试驾奥迪 e-tron

瞬间,我的内心从纠结到了「期待」。

我一身价八位数的人,试驾奥迪 e-tron

我用 e-tron 占了两个车位

「就很奥迪」,是我对 e-tron 的第一印象。车头保留的中网中间部分,会根据电池温度自动开启或关闭是一大不同点。关于外观,其他的我也不知道该说些什么了。

我一身价八位数的人,试驾奥迪 e-tron

坐到 e-tron 的车内,其实我有点陌生,陌生到差点不知道怎么挂挡了。很长的一段时间,都在关注新势力的发展,没有去关注奥迪了,竟然不知道原来奥迪内饰设计早已换代。说实话,如此科技,很不传统。

我一身价八位数的人,试驾奥迪 e-tron

我还陷在什么样的人会买 e-tron 的问题里,为了寻找这一答案。我驾车前往阳澄湖,我把 e-tron 停在了湖边一个车流量较大的露天停车场。为了吸引眼球,我还特地占了两个车位。

第一个来搭讪的是 30 岁左右的特斯拉 Model 3 车主 ,「这是我第一次见到实车」,说完他的出场台词后,他掏出了最新的 iphone 12,对着 e-tron 开始一波疯狂输出,然后满足地走了。至于他是不是拍照,我也不确定,也许只是用二维码验真假。

第二个来搭讪的也是大概 30 岁左右的奔驰 C 200 车主,「这是纯电动的奥迪吗,续航有多少」连续的两个问题,展现了他浓厚的兴趣。在知道指导价在 69.28 万元起后,一句「太贵了」结束我与他萍水相逢的缘分。

第三个来偶遇的路人,我跟他聊了比较久。他是一位大概 45 至 50 岁之间的大叔,「小伙子,这个车有空气悬挂吗」,光听这问题,我就知道这大叔不一般,果然我遇到了一位大众途锐以及奔驰 V class 的车主。据他介绍,奔驰 V 级主要是公司商务用,途锐是自己开,但车龄已经 8 年了,所以有换购的想法,之前也了解过一些纯电动车,但没有合适的。「我就想花跟途锐差不多的钱,买台跟途锐差不多舒服的车,但总不能再买一台途锐吧」透露出他的无奈。

我用 e-tron 教育了 C 63

我一身价八位数的人,试驾奥迪 e-tron

突然,我对 e-tron 用户有了一个大概的画面,「这也许是一台给奥迪 A8L 以及大众辉腾车主们,自己开的一台车」。基于 e-tron 的售价,我尝试着把自己带入同等消费能力的用户情境中。

为了验证这一想法,我把 e-tron 带到限速 120 公里的高速上,

舒适模式下,e-tron 加速踏板前段的非常沉稳,并不像一些电动车,低速比较窜。奥迪的工程师很明白一台豪华车在加速时候应该是什么样的表现,「我一身价八位数的人,可不喜欢在这车上有莫名的推背感」。 同时,e-tron 优秀的 NVH 表现,完美诠释了一台豪华车应该具备的素养,丝毫不影响我在车上跟客户谈妥一个「小目标」的项目。

跟着潮流,四驱系统中央差速器也在往电气化发展,多片离合器正在蚕食托森的市场。作为一个把托森搬运到 R20 上的人来说,虽然我为此感到惋惜,但电气化取代机械化的过程是无法阻挡的。

正常情况下奥迪 e-tron 是依靠后轴电机驱动, 但在感应到车轮失去附着力后,四驱系统 可以实现任意单独车轮 0-100% 扭矩分配,也就是即便三个车轮都失去了附着力,这套系统可以把 664 牛米的扭矩全部释放一个有附着力的轮胎上,使得这台重达 2.6 吨大胖子,就可以完成自救。

突然我想起来一个很重要的事情,作为大佬的我,日常的行程安排就比较急促,我需要一台车能够快速带我去目的地。

为了验证这一功能,我开启了奥迪动态模式,空气悬挂降低车身且激活了 Boost 模式。为了试验的趣味性,我喊上了朋友的奔驰 C 63,来做个简单的一个红绿灯起步。

全油门起步的那一刻,我就听到隔壁来自奔驰轮胎打滑后不服的嘶吼,而四驱状态下的 e-tron 则稳步冲出,夺得了领先。「5.7 秒 KO 4 秒,四驱 KO 后驱」,车厢里我放肆地大笑,好在奥迪的工程师早就知道大佬都有些不想让人知道的隐私,双层隔音的玻璃,让这个小秘密只留在车内。

当然,不要误会,没其他意思。大马力后驱车全油门起步的打滑以及前驱车的扭矩转向,在我们这些非专业车手操作下很常见,红绿灯路口跑不过四驱也很正常。但是如果把赛道拉长,那结果肯定颠倒。

我用 e-tron 明白了个道理

我一身价八位数的人,试驾奥迪 e-tron

经过几天体验,在我眼里 e-tron 不仅是一台豪华感十足,而且同时兼顾运动性。

隔音表现也好得不可思议,空气悬挂的调教,也绝对是百万级别车型的水平。

从这些地方,可以看出奥迪对于 e-tron 花了很多心血去打磨,同时还寄予了很高的期望。

毫无疑问,在目前的新能源汽车市场内,e-tron 的机械素质以及驾驶质感绝对是排名前列的。

那么问题来了,那为什么会被一些媒体所不认可呢?

这又让陷入了深思,为什么当初我愿意花更高的价格去买一台 5 秒的高尔夫 R,而不是去买一台同为 5 秒、便宜得多且车机更智能的比亚迪秦呢? 0.01 秒后,我想明白了一个很简单的道理,「更好的机械素质才是衡量一台车优秀与否的标准」。

同样的思维放在今天,也是一样。现在的大环境都在盯着新能源汽车的续航以及智能化的发展进程,对最基础的车辆本身的调教却抱着非常宽容的心态。

虽然现阶段,电池、电机和电控技术、补能体系以及智能化发展是新能源汽车的重头戏。但长此以往,太多的目光放在这个领域,只会让品牌方、厂商都觉得机械素质的调教差一些也没问题,毕竟媒体和消费市场都不重视这块。

时代的发展已经让大排量 NA 发动机濒临退出历史舞台,大 V8 也变得越来越奢侈,没人能阻挡新能源浪潮的扑来。但有得就有失,作为汽车的热爱者、驾驶乐趣的拥护者,我们贪心的希望,失去的东西尽量少一点。

传统豪华车企,大多都有自己的图腾车型,例如奥迪 A8 W12、R8 V10 等,且营销也是自上而下。新势力中有图腾车型的,也就蔚来和特斯拉两家,自上而下的营销模式,也相对比较成功。但不一样的是,特斯拉与蔚来的图腾车型,「那真的是挂在家里的图腾」。

作为特斯拉、蔚来以及前 R20 车主,我知道新势力的好处,但我也知道新势力的不足。

现在的市场环境,鼓吹汽车从硬件定义到软件定义的风气太盛,让本来就属于小部分汽车发烧友所倡导机械素质的声音越来越轻,而我要为这部分用户「带盐」。

文章标签:
新能源 试驾测评
 
相关推荐
33.6万粉丝    0作品
推荐作者
弯道看车 关注
资深车评人,前《深圳特区报》汽车部主任
中国皮卡网 关注
皮卡车垂直门户网站,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皮卡分会理事单位。
型车志 关注
通过独特的视角,创造有型、有趣的汽车评测视频和故事。
明白说车 关注
明明白白了解车,轻轻松松驾驭车!明白说车,坚持原创!
车瘾AA 关注
聊聊车,说干货,不以老师自称,不以车评人自居,只是几个有车瘾
华南车市资讯 关注
立足华南区域,打造本地化的汽车资讯,接地气的专业汽车报道。
玩车专家V 关注
有关汽车一切玩法尽在其中,带你领略不一样的汽车新体验!
悦行江西 关注
和你分享有趣、新鲜和汽车有关或无关的事!
全部爱咖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