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特斯拉股价又涨了一大波,超过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成为美国市值第六大公司,总市值超过5500亿美元。很多特斯拉的拥趸开始积极嚷嚷,特斯拉已经或者即将颠覆汽车行业,因为它的市值比丰田和大众加起来还高。
但大家要知道,在很多时候,股价和产品完全是两码事。资本可以在短时间内造就一出市值神话,却永远不能一瞬间让科技进步十年。要不然国家早拿钱给华为砸出芯片了,至于被老美“卡脖子”吗?
而特斯拉的这个屡创新高,被津津乐道的市值,似乎背后的问题非常非常大。
(1)销量滞涨,特斯拉与时间的赛跑
特斯拉是一个“土生土长”的美国汽车品牌,而它也确实是从美国开始发迹的。在经历了早期艰难的创业期之后,特斯拉从2014年开始,在美国迎来了一个销量爆发期,从2014年的16689台,到2017年的50145台。然后在2018年,特斯拉在美国疯狂卖出了191627台车,相比上一年增长了近4倍。
很多人开始惊呼“狼来了”,并津津乐道。但实际上,2019年特斯拉全美销量为192250辆,与2018年可谓相差无几,2020年因为疫情影响,销量更是大跌。当然,这也不是因为特斯拉不够努力,实际上2019年特斯拉的销量占整个美国电动车市场的58%。它的销量滞涨原因很简单,那就是美国新能源市场就这么大了。
虽然美国人确实比较追捧它,奈何美国汽油实在太便宜,大排量的汽油机才是绝对主流。即使特斯拉携“主场优势”,占据了新能源的大部分的市场,但整个市场占有率,一直只有1%左右。
为了进一步发展,特斯拉自然把眼光投向了另外两大汽车市场,那就是中国和欧洲。特斯拉在欧洲的故事很简单,前期顺风顺水,但欧洲毕竟是汽车发源地。随着雷诺Zoe、大众ID.3等一批新车型的上市,特斯拉被打得丢盔弃甲。虽然今年欧洲电动车的整体销量大幅提升,但特斯拉的销量反而是下挫的。随着ID.4、ID.5等车型逐渐量产,特斯拉的欧洲销量很可能进一步下跌。
特斯拉在中国也是类似的发展模式,随着Model 3的国产,特斯拉在中国的销量迎来了一波爆发。今年6月份,特斯拉的销量一度达到14954辆,要不是当时的产能限制,可能就冲着2万去了。但随着小鹏P7、比亚迪汉等强力对手的上市,特斯拉的魔力不再。10月份,比亚迪汉的销量达到7545辆,并宣布月产能即将突破万辆。而特斯拉在“金九银十”,都没能重现6月份的辉煌。
马上蔚来ET7也要上市了,广汽也将埃安作为独立品牌运营,准备进击高端市场。对手强手如云,在中国市场上,特斯拉想实现销量大增长恐怕是不大可能了。根据最新消息,特斯拉上海工厂的周产能已经提升到了5700辆,但销量依然没有起色。说明困扰特斯拉的根本不是产能问题,而且消费者压根不愿买账。
三大市场,美国市场只能“保本”,中欧市场节节败退。早期可以说今年卖10万明年卖20万,5年后卖出200万台,但当销量滞涨之后,特斯拉的“大饼”还能画多久呢。
(2)技术匮乏,噱头大过实际
特斯拉一直宣传自己是一流的科技公司,它甚至可以发射火箭,而且拥有一流的太阳能技术,即使不靠卖车,它也是一家非常强大的技术咨询公司。拜托,醒醒吧,发射火箭更多是作为宣传噱头,有哪家科技公司靠发射火箭赚钱了呢,这又和我们普通消费者有什么关系呢?至于太阳能电池,也只是特斯拉收购了一家相关的公司,压根没有盈利,然后每次拿出来炒作一下。
特斯拉一直大吹特吹的动力电池,其实主要是来自于松下和宁德时代,特斯拉本身只是做了一套BMS电池管理系统,安全性和续航并没有太多的惊艳之处。倒是比亚迪自研的“刀片电池”比它更有卖点,首先比特斯拉的三元锂电池安全性更好,其次结构更简单,寿命更长,布置也更有优势。比亚迪的各系列车型已经开始逐步搭载“刀片电池”,普遍认为这会是一张王牌。
而特斯拉一直强调的自动驾驶技术,似乎也没有那么领先,而且出问题的频次惊人。在专业评级中,一直比不上谷歌的Waymo和通用的Super Cruise。实际上随着因特尔等公司都开始介入车载自动驾驶技术的研发,特斯拉的优势已经越来越小。
最近小鹏汽车宣布将在新一代自动驾驶系统中使用光学雷达,特斯拉的反应就特别激烈。因为在自动驾驶技术方面一直对特斯拉“亦步亦趋”的小鹏汽车,似乎也准备走一条新的道路了,这让特斯拉非常抓狂。
对于特斯拉来说,情况非常危急。虽然有自己的工厂,但做工并不是特斯拉的强项,国产Model 3的做工粗糙可以说饱受诟病。就在刚刚过去的一周,还有一辆特斯拉Model S 在高速行驶时天窗“飞走”了,这在传统厂商来说是绝对不可能的。
而在技术上,最核心的动力电池上,它和竞争对手一样,都是采用的供应商的解决方案,也没有比亚迪那样的独门“黑科技”。在自动驾驶技术上,对手与它的差距并不大,而且同样能采购因特尔等咨询公司的方案。而在车辆性能方面,Model 3无论是车辆空间,底盘扎实程度,还是续航和加速性能,都比不过同级的竞争对手。
(3)盈利堪忧,特斯拉并不是下一个苹果
很多人喜欢把特斯拉比作苹果,理由是它是和苹果一样的“颠覆者”。还举例子,丰田和大众就像诺基亚,看似强大,实则很有可能一夜之间坍塌。但实际上,除了都是美国公司,特斯拉和苹果有什么相似的地方呢?
实际上苹果自始至终是一家非常“赚钱”的公司,它是实打实用产品用销量来取得如今的地位的。2007年,第一代iPhone上市,虽然销量不算高,但凭借着高昂的售价,苹果也小赚了一比。2010年iPhone 4上市,也就是有名的“肾”机,手机行业真的是被颠覆了。苹果是真的卖得又贵,并且卖得又多。2015年,苹果手机的营业利润占到整个手机行业的92%,随后虽然开始不断滑落,但直到今天,依然占6成以上。
虽然很多人说新款的iPhone不再酷,很多竞品已经不逊于它。但它依然非常畅销,并且实打实在赚钱。所以它作为世界上市值最高的公司,是有底气的。
而特斯拉则并非如此,首先很显然它并不是最酷的产品,至少中国人和欧洲人并不这么看。在这两大市场,它都只是在进入之初最为风光,随后逐渐趋于平淡。相比苹果,它并没有什么“档次感”,也没有ios系统这样的核心科技。
从2019年2月Model 3上市以来,它已经足足降了7次价,并且离第8次降价应该已经不远了。虽然只过去了一年多,大概已经很少有人记得,刚上市的进口特斯拉,可是要五六十万的。而它降价的唯一目的,就是保住目前的市场地位。
趁着自己的牌子还叫得响,疯狂多卖一些车。新车主进来的越来越多的时候,就很少有人去关注老车主们的声音。所以即使老车主们被割了“韭菜”,也是没处说理的。
除了“逼格”不够之外,特斯拉也并不是苹果式的赚钱机器。实际上整个2019年,特斯拉亏损了8.62亿美元。而它所宣传的,自2019年末以来开始“盈利”,水分也相当大。因为它的利润主要是靠厂家销售碳积分(regulatory credits)得来的。因为美国的高压政策,特斯拉作为纯新能源车企,可以出售碳排放额度给其他车企,并从中大赚一笔,实质上它依然是依靠政策赚钱,而不是产品赚钱。而它卖车业务的本身,是亏损的。
但随着大众等车企自己的电动车销量越来越高,对特斯拉积分的需求会越来越少。特斯拉的这笔收入,恐怕很快也会打折扣了。
(4)功夫拍案
简而言之,在特斯拉高昂的市值背后,隐藏着种种危机。
试想,即使特斯拉未来几年跳跃式增长,像丰田大众一样一年卖出1000万台车,它的市值也不该这么高呀?如果只是前期买特斯拉的车被割了韭菜,也就罢了。
就没必要一直吹它这个水分极大的市值了,如果再跑去股票市场被资本割一次韭菜,那就亏大发了。
毕竟对我们一般用户来说,用的是产品。开着舒服,用着舒心才是王道。
Momenta为何被收车企青睐?
汽车企业必须坚持长期主义。
电商消灭的不仅是批发零售业,野蛮生长将毁掉含汽车业的所有行业
马斯克豪赌AI,Grok4是神级副驾还是数据黑洞?
上汽造“最便宜的华为车”,尚界能否扛起月销3万辆的期待?
点火启动,动力瞬间响应,这样的驾驶体验离不开一颗“聪明”的汽车心脏——汽车蓄电池。近日,DF蓄电池常德旗舰店盛大开业,再次为车主带来高性能、长寿命、环保节能的启停技术新选择!
上汽通用启动至境轿车项目,打响高端新能源进攻战#上汽通用全面转入“进攻战”#老牌车企出手就是王炸#至境开启别克在华新篇章
7月15日,吉利控股集团宣布,旗下吉利汽车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吉利汽车”,股票代码:0175.HK)与极氪智能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极氪”,股票代码:NYSE:ZK)正式签署合并协议,吉利汽车将收购其尚未持有的全部极氪股份,极氪股东可选择以现金或置换吉利汽车股份作为对价。此......
国产汽车为何热衷于创立新品牌,这些品牌存在哪些风险?
比亚迪势不可挡!2025年6月单月及上半年销量双夺冠
7月15日,比亚迪宣布全品牌上线手车互联功能,深度融合华为、OPPO、荣耀、小米、vivo等中国所有主流手机品牌生态,打造覆盖全场景的智能出行体验。
2026九州汽车生态博览会由定制改装、汽车科技、汽车零部件、商用车、房车露营、汽车文化6大主题组成,全景展现全球汽车产业链的技术迭代产品创新与发展趋势,是全球第一个覆盖乘用车和商用车市场,集合整车发布、汽车科技、汽车零部件、汽车改装、汽车文化的全产业链B2B2C生态展贸平台。
实测阿维塔11 样样拉满!30万级豪华电动 天花板!
放眼国内的豪华品牌,德系三强BBA基本占据了半壁江山,三个品牌均有自己的品牌标签,其中主打运动化的宝马一直是许多年轻消费者的“心头好”,不过在2025年上半年,宝马在中国遭遇了近年来最严峻的挑战
在当下豪华品牌车型市场,智能驾驶能力已经成为越来越多用户选车关注的“基础项”。众多豪华品牌在智能驾驶方面,寻求的路径不同。有自研的,有跟华为“一揽子”合作,也有与专门智能驾驶公司合作研发的。这也造成在竞争激烈的智能驾驶领域“三分天下”。
零跑的成功法则:用慢哲学跑赢新势力生死赛
新能源内卷下的牺牲品?两款紧凑型SUV销量下滑
近日,视觉中国发布关于控股子公司增资扩股引入战略投资者公告,表示公司通过全资子公司北京华夏视觉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控股的大象视觉(深圳)科技有限公司完成战略投资者引入。此举是为了加快公司在AI方面的布局,促进公司“AI智能+内容数据+应用场景”战略规划的协同发展。
几张外观图就引爆车圈?或许你们没有真的读懂尚界H5!
再添8台!安徽第三批氢能环卫车交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