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奥迪的首款纯电动车,奥迪 e-tron 出道即自带高光。此前我们已经对奥迪 e-tron 做过全方面的体验了,这一次我们打算做点不一样的,针对 e-tron 的三电性能做详细的测试体验。
目录:
实测车型简介
真实场景续航测试
长途出行自动辅助驾驶体验
奥迪 e-tron 充电测试
动态驾驶体验
深度测试总结
一、实测车型简介
奥迪 e-tron 于去年十一月份在国内上市,作为“ABB”中的一员,率先推出首款豪华纯电动 SUV,势如破竹,这似乎也开启了奥迪的电动新纪元。
我们拿到的这台试驾车为 e-tron 2019 款 55 quattro 全球限量版 Edition 1 版本,车型的名字有点长,这款官方售价为 82.86 万元的车型也作为 e-tron 的顶配版本。其余还有三款车型,售价区间为 69.28-82.86 万元。
动力系统方面,奥迪 e-tron 搭载了前后双电机的组合,系统最大功率 300kW,峰值扭矩 664Nm ,百公里加速时间为 5.7s。新车采用了 95kWh 的软包电池组,能量密度为 135.37Wh/kg,电池厂商为 LG,官方给出的 NEDC 续航里程为 470km。另外,国产版的 e-tron 要到明年才推出。
可能你们会有疑问,为什么 95kWh 的电池包最终的续航是 470km?这么看似乎能效会有些低,但实际上是出于安全的考虑。电池包电量的 SOC 窗口设定在 91%,也就是说实际使用的电池容量为 86.5kWh。e-tron 在牺牲了一定的续航里程后,换来的却是更快的充电速度以及电芯的寿命和安全性。
我们再次对 e-tron 进行外观以及内饰上的回顾。在见到实车后,确实被眼前的大家伙吸引,个性的蓝色无论走到哪里都是全场的焦点,就像是一位德国回来的留学生,她的穿着打扮总会让你的目光多停留两秒。外观颜色上,官方提供除了安提瓜蓝以外,e-tron 还有其余 10 种颜色。
安提瓜蓝也为 Edition 1 版本的专属车漆
还有其余十种车漆颜色可以选择
外观上承袭了奥迪家族式的设计语言,八边形的镀铬前脸别具一格,细看还挺优雅。这在其中也加入了不少具有创新性的元素,例如橙色的卡钳,这也是 Edition 1 版本的专属,也是燃油车型所不具备的。在突显年轻活力的同时,也似乎在告诉旁车他的真实实力。
来到侧面,e-tron 的长宽高分别为 4901mm、1935mm、1628mm,轴距为 2928mm。顶部还配备了行李架,带来更美观的外观造型外,还增加其实用性。在侧面也能看出车身运用了大量的镀铬材质,看起来更加精致,对比其他奥迪的其他燃油车型,这一点要更胜一筹。
轮毂采用双色五幅的设计,橙色的卡钳非常抢眼,搭配亮眼的安提瓜蓝车漆,能让路人一眼就能记住 e-tron 的造型。轮胎尺寸为 255/50 R20,品牌为普利司通。
新车具备全车无钥匙进入功能
慢充口位于车辆的左前翼子板上,快充口则在车辆的右前翼子板上。开启方式非常简单,按压充电口右上角的开关,充电口既能打开。
来到尾部,e-tron 的尾部非常饱满,灯组采用了目前流行的一体式设计。
内饰上科技感当头,配备 12.2 英寸的全液晶仪表盘以及 10.1+8.6 英寸的双中控屏,同时采用了大量的 Alcantara 翻毛皮、真皮等材质,将豪华与科技感演绎到极致。
全车配备双层隔音玻璃
e-tron
的整体造型无论在外观还是内饰上,在如今看来是非常前卫,具有科技感的。而且配置内饰的配置也比较丰富,做工用料上也能作为同级别中的佼佼者。
二、真实场景续航测试
对于开纯电车是否有续航焦虑这个问题,相信大家对此也讨论了不少,我个人更在乎的是充电桩的普及以及充电速度。奥迪 e-tron 的 NEDC 续航里程为 470km,以目前同级别产品进行参考,续航里程并不算少,日常通勤是完全足够的。我们做了一次续航高速测试,从深圳出发去往广州,在接近满电的情况下,看看实际消耗的电量为多少。
出发前先将仪表上的数据清零,驾驶模式全程调节至舒适模式、动能回收也调节到最强的状态,空调设定为 1 挡风、23°C。出发时深圳天气是晴天,环境温度为 25°C。出发前是接近满电的状态,表显的剩余续航为 336km。
出发图
全程舒适模式
结束图
最终,行驶了 118.8km 到达广州,仪表上的在上下高速时有出现堵车的现象,所以平均时速仅有 45km/h。通过计算得出百公里能耗大概在 23.2kWh/100km,表显续航掉了 110km。除了高速的成绩外,在我体验的这一周下来,不跑高速的情况在城市通勤一周一充也足够。
城市续航测试记录
本次城市续航记录的数据是在大部分全程动态模式的基础下进行的,所以导致能耗会有一些高,续航的消耗也比较高,最后我们来一张汇总图片。
另外,有的朋友可能会问到,为什么在充满电后不是剩余续航里程不是官方宣称的 470km?实际上 e-tron
上采用的是动态显示的方式,是根据你的驾驶风格和百公里电耗进行显示的,所以每次充完电后剩余续航的显示会有所不同。
三、奥迪 e-tron 充电测试
奥迪 e-tron 的充电速度算是行业里的标杆,去年我们在崇礼做过极寒状态下的充电测试,获得了不错的成绩。那么在日常生活中的会有怎样的表现?另外充电兼容性如何?与国内的部分充电桩是否匹配?这些都是用户们比较关心的问题,特别是 e-tron 这种进口车型。
本次测试我们通过多种充电方式来验证奥迪 e-tron 的充电性能,包括各品牌(理想、广汽新能源、蔚来、特斯拉、别克等)的家用充电桩、公共快充桩等,验证奥迪 e-tron 的充电兼容性。
我们做了两项测试,各品牌的交流慢充桩的充电兼容性以及直流快充桩下的充电速度。上文也提到了 e-tron 的充电速度非常快,没错,官方给出的数据是最大的充电功率可以达到 150kWh,而且,e-tron 到达充电尾声时是不存在涓流状态的,在目前大部分纯电车上充到 80% 以后就进入充电的涓流状态,功率会非常低(大致在 20kW 左右)。但在 e-tron 上是不会出现这种情况的。
首先我们进行的是直流快充的测试,在开始充电前,表显还剩下 3km 的续航里程。我们来到一个最大能支持 150kW 的快充桩上,来测试一下 e-tron 的充电速度到底有多快。
本次充电是充至 97%,没有充满的原因是因为我们所使用的充电桩出于安全的考虑,所有车辆都只能充至 97%。最终,我们从 1% 充至 97% 总共用了 51 分钟,充入电量 54.368kWh。充完电后仪表显示剩余的里程数是 291km。下面我们通过本次充电时的曲线变化如何。
从曲线中可以看出,e-tron 的充电高峰在 5%-85%,用时 39 分钟,峰值功率能达到 110kW。这让我们感到非常惊喜,除了此前做过的特斯拉 V3 超充测试外,很少车辆能达到这么高的充电功率,值得点赞。前文也有提到,e-tron 由于电池电量 SOC 窗口的设置,所以在进入充电尾声时是没有涓流充电的。哪怕是充到 95% 的电量后的充电功率也能达到 68kW,所以对于奥迪 e-tron 的充电时间,大家不需要太过于担心。
除了直流充电桩外,我们还做了一次交流充电桩兼容性的测试。在大部分消费者眼里,或许会认为进口的纯电车型存在“挑食”的习惯。更多的关注关于充电兼容性的问题,会不会除了自家的充电桩外,其他充电桩就不能充电了?接下来我们测试了五个品牌(理想、广汽新能源、蔚来、特斯拉、别克等)的家用充电桩,看看 e-tron 能否成功充上电。
1、理想
成功充电,功率为 6.1kW
2、蔚来
成功充电,功率为 6.4kW
3、特斯拉
充电失败,特斯拉的交流充电桩无法为 e-tron 充电
4、别克
别克的充电桩仅带来 3.3kW 的充电功率
5、广汽新能源
广汽新能源的充电桩也没有问题,充电功率为 6.2kW
事实证明,除了特斯拉的充电桩外,其余品牌的充电桩对于 e-tron 来说都能够胜任。其实无论是交流充电桩还是直流充电桩,对于 e-tron
来说大部分都是可以使用的,其充电的兼容性得到了肯定。e-tron 智能高效的热管理系统,始终将电池组温度保持在 25-35°C 的最佳效率范围,再加上电池包电量
SOC 窗口的设置,能让车辆的充电干速度极大的提升。
四、自动辅助驾驶体验
众所周知,奥迪在自动驾驶上做的一直都不错,早在 2018 年奥迪就宣布 A8 能够在美国某些特定路段实现 L3 级别的自动驾驶。因为国内法规的规定奥迪 e-tron 进入国内只能有 L2 级别的辅助驾驶,但实际上 e-tron 具有 L3 级别的硬件条件,好在 L2 级别辅助驾驶体验中还算不错。自动驾驶硬件层面上,e-tron 采用了 zFAS 的芯片,搭载了 12 个超声波雷达、5 个毫米波雷达、6 个摄像头组成。能够实现 ACC 自适应巡航、LKA 车道保持辅助、道路交通标志识别等功能。
开启方式也并不复杂,在方向盘左下方有一个档杆,像身体方向拨两下后,再设置巡航速度即可开启,开启之后再按下左挡杆上方的按钮就能打开车道保持辅助功能。整体的操作给我感觉还算平顺,紧急刹车或加速的情况在我体验的过程中没有遇到。在跟随前车刹停后,仪表上会出现“驾驶准备完毕”的绿色字眼,12 秒后就会消失,这也是 e-tron 的停驶时间。
辅助驾驶开启档杆
跟车距离共分为五个等级,通过左下的挡把可以调节,但调到第一级时,刹车时间给我感觉会稍微有一些晚。另外,在体验过程中,车道保持得很稳定,在城市里面低速情况下过弯跟车都很稳,没有出现左右摆动的现象。双手离开方向盘超过 10 秒左右,仪表盘会提醒,这个时候轻轻把手搭回方向盘上,就可以把提醒消除。方向盘是通过握力来检测的,而且传感器很灵敏,两个手指只要一接触到方向盘即可检测到,从而故障消失。
跟车距离共有五级调节
五、动态驾驶体验
e-tron 的驾驶体验与燃油车非常相似,同时整车优秀的 NVH、扎实的底盘动态表现,传统大厂的造车底蕴依然还在。首先在动力上完全不需要担心,e-tron 搭载前后双异步电机的组合,系统最大功率 300kW,峰值扭矩 664Nm,百公里加速时间最快为 5.7s。这样的数据放在中大型纯电动 SUV 上看似并没有特别抢眼,但 e-tron 的初段调教在你踩下电门的那一刻,会让你感觉更像是一位能进 4 秒俱乐部的选手。
在悬架方面,奥迪 e-tron 全系配备了五连杆式空气悬挂,可以调节悬架高低以及阻尼的调节。正常状态下该车的离地间隙为 172mm,最高可以升至 222 mm。底盘高度变化幅度最多可达 76 毫米,当你的车速超过 120 km/h,车辆自动降低至 146mm,能够获得更高的稳定性和更小的风阻。这套悬架系统调教在日常行驶中非常舒适,路面上的一些坑洼路面都能完美过滤。
静止状态下车身能降到的最低高度
车身高度到达顶峰后此时的离地间隙为 222mm
在我第一次开上 e-tron 后说实话有一些不适应,为什么?因为 e-tron 是没有怠速的,与一些性能跑车非常相似。这时候需要精确的控制电门的开合角度,特别是在倒车的时候,要稍加小心。不过,当你开上一小会儿后便能很快与 e-tron 融为一体。
在奥迪 e-tron 上共有节能,自动、舒适、动态、个性化、全路况和越野七种驾驶模式,车身的高度可以随着不同的驾驶模式进行升高/降低,满足不同路况下和驾驶风格的需求。不过在我体验过程中,几乎就只调整“自定义”上的三种驾驶模式,“舒适、平衡、运动”三种驾驶模式,三种驾驶模式的区别还比较大。
在舒适与平衡模式下,都能感受到驾驶的这台 e-tron 特别轻盈,动力输出较为线性,完全没有给你“中大型 SUV”的感觉。但相较于运动模式,似乎瞬间换了一辆车,运动模式下动力十分充沛。加速踏板调教的特别灵敏,只要轻轻踩下就能感受到推背感。
如果说 e-tron 最强劲的加速模式是运动模式,那就错了,还有 boost 模式,在 boost 超增压模式下,车辆能爆发出 5.7 秒破百的成绩。开启这个模式也特别简单,在动态模式下将电门深踩到底,可以触发 boost 模式,这个模式有点类似与保时捷上的弹射模式。boost 模式下只能维持 8 秒,而且这 8 秒是没有时间倒计时的,但是在仪表盘左侧的绿条会进行闪烁,作为警示作用。
在动能回收上,新车共有三个等级的调节(0.1G、0.2G、0.3G),通过调节动能回收对续航能力的提升高达 30%。调节的方式可以利用拨片进行调节,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增加了驾驶员的驾驶乐趣。同时,通过车辆的摄像头传感器能够监测当前的路况情况,带来不同的回收强度。
六、测试总结
经过一周的测试后,发现传统大厂的产品往往就很懂用户,各方面的表现一切都这么从容。无论是在三电系统上还是在驾驶层面,都能够吸引不少用户。特别是大家所关注的充电问题,兼容性上我们已经做了各种各样的测试,充电功率上更是再次让我们感到惊喜。充电全程最低的充电功率也有 68kW,非常难得。还有驾驶上的乐趣而言,也是更加适合一些燃油车转化而来的用户。接近燃油车的驾驶风格,除了有各种驾驶模式进行调节外还能对空气悬挂的高低进行调节。在过弯时车辆的稳定性,还有超增压的 boost 模式等,都能增加你的驾驶乐趣。
除此之外,奥迪 e-tron 在外观以及内饰上也都营造了非同寻常的豪华感和科技感。结合多种场景的测试成绩,奥迪 e-tron
的实力非常值肯定,只有出众的实力才能做到这么从容不迫的优秀表现吧,那么奥迪 e-tron 有没有打动你?
每逢五一黄金周,是中国家庭出行的高峰期。
买中大型SUV要看转弯半径,问界M9、理想L9、腾势N9、奔驰GLS和揽胜,究竟谁能更胜一筹?腾势N9凭借着“易三方技术 ”黑科技和大角度的后轮转向,没有压到边框,对比其他几款车型,腾势N9画出一个最小的8字,这也意味 N9 在日常生活中,面对各种狭窄极限场景,也能更加轻松地通过......
热销大型SUV里,哪款操控更灵、转弯半径更小? 为直观呈现,用问界M9、理想L9、腾势N9、奔驰GLS、揽胜这五款车型,固定方框画8字挑战,比拼转弯半径与灵活性。 测试中,搭载“易三方技术”与后轮转向的腾势N9表现惊艳,全程未压边框,轻松画出完美8字,确实是“大车身,小车感”。
现在不少家庭买车都爱选大型SUV,但开过的人都知道,车越大 麻烦越多。特别遇到出地库、窄路掉头这些日常场景,方向盘都快搓出火星子了,还得来回倒好几把方向,搞不好就蹭马路牙子。 最近有媒体做了个有意思的测试:把问界M9、理想L9、腾势N9、奔驰GLS和路虎揽胜这五台车长超5米的大......
近日,2025上海浪琴环球马术冠军赛完美收官,中国骑手表现亮眼。
比亚迪天神之眼C驾驶辅助实际体验比想象的还好用?全场景实测后揭晓答案!
销量超1.5万台 十万出头可入手 星瑞东方曜今朝版值得考虑吗?
大型SUV车身长度一般都超过5米,车辆的转弯半径通常比较大,导致驾驶难度高、灵活性较差,开起来非常笨重。在面对出地库、窄路掉头等日常场景,都要反复倒车调整,还很容易剐蹭,对新手小白很不友好,所以买大型SUV一定要看转弯半径。 热销的大型SUV哪个操控更灵活,转弯半径最小?为了更直......
开大车的朋友肯定懂这种痛:地库拐弯倒三把,窄路掉头急一身汗,侧方停车恨不得下抬着车走…所以!买中大型SUV一定一定要看转弯半径!!毕竟车身超过5米,灵活性差真的分分钟让你崩溃。
在5月4日的直播活动中
热销的大型SUV哪个操控更灵活,转弯半径最小?为了更直观地展现大型SUV的转弯半径和灵活性,挑选了市场上热销的五款大型SUV(问界M9、理想L9、腾势N9、奔驰GLS和揽胜),挑战固定方框内绕行画8字,横向对比五车的转弯半径及灵活性。
在以往MPV的传统印象中
入门裸车不到20万起 空间大可选性高 日产探陆能否平替汉兰达?
阿维塔07纯电探索版开了1000km,分享真实体验
50多万的车,仪式感肯定是要拉满的。
#大型豪华SUV画8字横评# 买中大型SUV要看转弯半径,一个视频带你直观感受5台豪华SUV转弯表现:问界M9、理想L9、腾势N9、奔驰GLS和路虎揽胜画8字横评
买中大型SUV要看转弯半径,腾势N9转弯半径遥遥领先
之前拍了几期理想MEGA的视频了,但是一直都没看到他的底盘,今天我们把它抬起来,看看MEGA的驾乘下限究竟如何?
本篇视频我们体验了奔腾悦意03,这款车型定价有优势,其他方面的表现如何呢?
其实最近各家都在逐渐更改智驾信息,但小米这回把官网和车型身上所有“智驾”标识都替换成了“辅助驾驶”却获得了很大的关注,毕竟这也代表了对汽车工业和流量文化的一种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