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爱咖号首页 前有理想,后有比亚迪、长城、日产,“增程”怎么突然受欢迎了?

前有理想,后有比亚迪、长城、日产,“增程”怎么突然受欢迎了?

踢车帮 2071浏览 2021-04-26 IP属地: 未知
前有理想,后有比亚迪、长城、日产,“增程”怎么突然受欢迎了?


比亚迪推出了DM-i,长城有了DHT,他们在低速工况下都以串联混动增程为主,东风的高端品牌岚图也主推增程,而日产在上海车展上正式引进了e-POWER混动更是纯纯的增程,在加上热议不断的理想ONE,似乎一时间增程式方案成为了混动车领域新的宠儿。这种曾被称为“淘汰技术”的方案又是凭什么重新成为市场焦点?

核心在于妥协,实现效率、成本、功能的平衡。增程方案的确不是很先进,但它的节油能力,成本综合素质却相当不错。

★ 先简单了解一下这几种“增程”混动

增程式为串联混动,发动机与车轮之间没有机械连接,只用来驱动发电机发电,发出来的电供给电池或者驱动电机,全程由驱动电机驱动车辆,理想ONE、日产e-POWER就是如此的结构。

而比亚迪DM-i和长城DHT严格来讲,并不算是增程式,他们和本田i-MMD相同,属于离合器切换型的混联混动架构,不仅具有增程式的串联模式,同时也具有发动机直驱与电机共同驱动的并联模式。只是在日常使用中,在大部分工况下,它都采用了增程模式。

前有理想,后有比亚迪、长城、日产,“增程”怎么突然受欢迎了?


前有理想,后有比亚迪、长城、日产,“增程”怎么突然受欢迎了?

上 i-MMD方案,下 增程式方案

比起纯增程方案,i-MMD、DM-i在发动机和发电机连接之后,增加了一个离合器和一条传动轴连接车轮,而驱动用的电动机则在另一条传输路径上。离合器脱开,发动机和传动系统之间没有机械连接,电动机驱动,此时可以实现电池供电的纯电驱动,也可以实现发动机→发电机→电动机的串联驱动增程模式。离合器闭合,发动机可以直接驱动车轮,也可以实现与电动机一同发力的并联驱动。

前有理想,后有比亚迪、长城、日产,“增程”怎么突然受欢迎了?


而长城DHT增加了一套两档变速箱,拓展了发动机直驱的范围。

★ 妥协:纯内燃到混动,对内燃机技术壁垒的妥协

传统方法提高燃油经济性是做加法,工程师争取让发动机在更宽广的范围内都可以有高效率。他们为此努力了上百年,但近来他们越发感觉,想要再进一步太难了。于是他们妥协了,他们换了个思路,既然没法把发动机整体效率拓宽,那就试试让行驶时用到的工况变窄。

就像是解多元方程用消元法一样。混动系统把原本燃油车动力系统需要考虑到的方方面面如怠速、高速、急加速、低速启停等等进行消元,最终转化为解二元或者一元方程。

前有理想,后有比亚迪、长城、日产,“增程”怎么突然受欢迎了?


比如THS通过调速与功率分流,让发动机尽可能运转在一个较为固定而狭小的高效区间。而增程式这种就更是专制,让发动机始终工作某一个固定的工况点上,就好像流水线中的工人,只需要重复进行同一项工序,自然比起全手工打造更加高效。

★ 平衡:花小钱办大事才是混动应该干的

建流水线本身会有成本,遇上一些本来就简单的工作,建一条流水线还不如让工人手工做更快更便宜。比如增程式遇上高速匀速路况就抓瞎了,发动机明明很高效,能量但却还是需要在发电机电动机之间转一圈。

因此i-MMD、DM-i相比较增程式,就多一个判断,如果工作足够简单(比如高速匀速),就会让发动机直接工作,不单独建流水线了。因为只增加了一条传动轴和一个离合器,成本低损耗小,这种就相当于花了5分的成本,将节油成绩从70分提高到了90分,那肯定就是赚的。

这是正面案例,那么反面案例有没有呢?

有,比如通用。他不满足于90分的成绩,他想着,既然THS和i-MMD各有优缺点,那么为什么不把他们综合一下呢。于是,理论上最强大、功能最全、性能最优的混动系统,应用于凯迪拉克CT6混动版上的EVT诞生了。

前有理想,后有比亚迪、长城、日产,“增程”怎么突然受欢迎了?


双电机、三行星排、五离合器。通过离合器的开闭组合、两台电机、一台发动机的理论上可以实现20种不同的工作模式,实际应用中也有13种工作模式。

同时拥有离合器和行星齿轮组,它既可以实现THS那样电机、发动机转速转矩的动态分配,也可以形成如i-MMD那样100%的串联与并联,还能完全与驱动系解耦实现原地发电,不论是低速、高速、抑或高低速情况下的纯电动都能够有对应的模式。从而可以解决THS高速反而比低速耗油,纯电动行驶效能差车速低的问题,也解决i-MMD无法动态调节发动机转速,动态功率分流的问题。

这么厉害!通用的这套混动系统就是终极解决方案了?并不是,在实际应用中,通用的混动并没有得到市场的认可。它的效能也并非如想象中的那么高。理由很简单,更多的行星排和离合器虽然提高了整套系统理论的节油潜力,但每多一个部件,都会增加了整套系统的重量与损耗,堆叠多了,提升还没有损耗多,更别说那还是潜力,需要足够精细的匹配才能够发挥作用。

就好像一个考生花了100分的力气,把考卷写的密密麻麻,最终有了得93分的潜力,但可是因为卷面不整洁,被倒扣了5分,反而实际得分比起THS、i-MMD更低。

这两个案例的对比便很鲜明。做到80分90分不难,难的是花了多大的代价。THS、i-MMD为代表的功率分流和离合器切换混联混动之所以能够成为混动的神,便是因为它以最为简单的结构实现了90分的效果。

而且不论什么技术,发展到一定程度,边界成本都提升迅速,想要在90分以上继续提高,花费的代价就会直线上涨,得不偿失。这就需要车企进行平衡、妥协与取舍,寻找那个最美的黄金比例,这简直就是一种艺术。

DM-i、DHT、i-MMD这样的以串联为主的混动系统能够成为香饽饽。就是因为他们结构简单,不仅不需要变速箱,连行星齿轮也不需要,只要离合器加传动轴,成本低,便可以实现较好的节油效果。

★ 平衡:面面俱到没必要,抓住需求是关键

需要注意的是,DM-i、i-MMD这样的混动系统绝不是一种非常强大的混动系统,在高速直驱时,因为没有多档位变速箱,车速与转速直接挂钩,车速越快,转速越高,也就越偏离既定的高效点。这就导致采用这种混动结构的车型车速一旦超过一个阈值,能效便会急剧下降。

但这并不影响什么。因为在实际用车环境中,最高车速也就120km/h,而且油耗测试也不涉及更高的车速。所以,车企使用这类混动方式,便是主动放弃了更高车速的使用环境,只用50分的力气,得90分就是优,何必去争100分。

★ 取舍:如无必要勿增实体

比亚迪DM-i上用的那台1.5L骁云发动机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43%的超高热效率,看上去有些不可思议。一方面它采用了大量技术手段来实现这一点,比如15.5高压缩比,阿特金森循环、废气EGR、变排量机油泵、分体冷却等等。

前有理想,后有比亚迪、长城、日产,“增程”怎么突然受欢迎了?


但另一方面这台发动机又显得有些落后。比如它采用了进气歧管喷射而非缸内直喷、仅有进气侧有VVT,排气侧没有,更别说什么可变升程,可变压缩比,输出更是仅为109PS、135Nm。但没关系,因为它不需要武装到牙齿,它不需要承担很重的驱动任务,不需要拥有宽广的扭矩平台,只需要满足很小的工作范围内效率高就行。

前有理想,后有比亚迪、长城、日产,“增程”怎么突然受欢迎了?


甚至这台发动机连皮带轮系都取消了,空调压缩机、水泵等等都需要依靠电池驱动,这一点放在传统发动机上是不可想象的。但正是因为DM-i主动放弃了去优化更多工况下的发动机特性,这台发动机只需要工作于小范围的工况区域,大部分情况下作为发电机使用,放弃大部分工况,换取峰值工况点的辉煌。成就了骁云发动机的高燃效也成就了DM-i高效的节油能力。

如无必要,勿增实体,一招鲜也能吃遍天,这句话在汽车行业也是适用的。

★ 取舍:技术路线服务于车企定位

这种增程式混动还有一层取舍:是否需要变速箱。比亚迪的DM-i没有多档位的变速箱,而长城的DHT则配备了一台两挡变速箱。多增加一套变速箱肯定会有效率的损耗,但也可以拓展发动机的直驱范围。长城为什么选择加,而比亚迪却选择不加?

前有理想,后有比亚迪、长城、日产,“增程”怎么突然受欢迎了?


这就和两家车企不同的定位有关。比亚迪自身的优势在于电驱动,所以比亚迪可以将DM-i定位成插电混动,并且为了插电混动独立开发一台专用的只追求峰值效率的发动机。不论企业发展路线,舆论环境,比亚迪都可以没有负担地奔向新能源。

前有理想,后有比亚迪、长城、日产,“增程”怎么突然受欢迎了?


而长城燃油车是基本盘,它不可能抛弃燃油车用户,为了油耗积分,因此需要DHT既可以做插混也可以做如丰田那样的非插电混动。而非插电混动电池小,能力低,自然意味着发动机需要承担起更多的输出工作,两挡减速器便可以充分提高发动机驱动的效能。

DM-i与DHT的结构差异便是来源于车企各自的需求。一个以电驱动为主,一个以内燃机为主他们各自妥协于企业的发展线路,看似简单的结构,其中蕴含的取舍哲学,让车辆工程散发出迷人的光辉。汽车设计是一种进行妥协、寻找平衡的艺术,没有最完美的,只有最合适的。

本文作者为踢车帮 Route64

文章标签:
新能源 行业分析
 
相关推荐
踢车帮 33.8万粉丝    5304作品 关注 只为爱车的你!
推荐作者
肆哥车讯 关注
购车无小事,选车无难事。
AM车镜 关注
AM车镜是中国汽车行业具有影响力的资讯提供者。
明白说车 关注
明明白白了解车,轻轻松松驾驭车!明白说车,坚持原创!
玩车的史萌 关注
喜欢车兄弟的跟我走
郑谊 关注
汽车行业分析师,汽车产业研究员
汽车匠人 关注
寻求在互联网时代用匠心精神
未来车事 关注
孤独与世界与诗
那啥车 关注
每一台车都有自己的灵魂;那啥车?对!我的车。
全部爱咖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