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想汽车CEO李想在用户日活动期间开启TMD模式之前,还问了台下车主两个问题:“让你们换成电动车你们干不干?燃油车你们还开不开?”
结果不出意外,答案都是:“不干”、“不开”。毕竟能到场的都是“家里人”,还能不给几分薄面?
仅用两个问题,李想便将用户痛点、核心优势,进行了完美的诠释。他的确是一个合格的产品经理,而且是非常出色的产品经理。
2000年创立泡泡网、2005年创建汽车之家、2013年汽车之家在美国纽约证劵交易所成功上市、2015年6月卸任汽车之家总裁、2015年7月创立车和家、2018年10月发布理想ONE、2020年7月理想汽车在美国纳斯达克挂牌上市。
翻开这位成功产品经理的履历表,在20年的时间内,创立三家公司,两家公司在美国挂牌上市,而且一次比一次时间短。相比沃尔沃,李想的理想汽车真的很理想。但事实果真如此?
与政策的对赌
经纬中国创始管理合伙人张颖曾问李想:“汽车之家以后,你已经完全实现了财务自由,为什么会选择继续创业?”
李想答:“我想探索自己和整个团队的成长极限。”从李想说完这句话之后,车和家以及后面的理想汽车开启了高速运转,以及与政策的对赌。
根据理想汽车官方介绍,李想2015年7月创立车和家、2015年下半年核心团队陆续到位,请大家记住这个时间节点,方便后面吃个“小瓜”。
如今的理想汽车旗下只有一款理想ONE孤军奋战,而在车和家创立初期,实际上规划了两个产品序列一个是满足城市短途代步出行的轻型电动车SEV,另一个是满足家庭用户长途出行的SUV。
在理想汽车还叫车和家的时候,SEV(Smart Electric Vehicle)才是李想最看重的产品,彼时的他认为在中国城市化的进程中,在电动自行车与汽车之间,还缺一个停放便利、驾驶轻松、挡风遮雨、智能化的四轮交通工具。
事实则证明,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SEV项目早就在等与赌的过程中被迫落马,等的是低速电动车的“准生证”,赌的是灰色地带转正的证明。
在等待的过程中,SEV项目也挣扎过,车和家与法国分时租赁运营商Clem在VIVA Tech 2017科技大会上正式签署合作意向书,双方规划以车和家SEV为基础,启动创新模式的共享出行服务。
通过曲线救国,强行给SEV项目打了一剂回魂针,但事实证明,然并卵了,SEV并没有摆脱墨菲定律,最后也兔爷掏耳朵——崴泥了。
表面上是车和家在给出解决城市20公里的出行方案,实际上李想在等在赌,与他一同抱有幻想的是雷丁、丽驰、御捷、大阳等等一众低速电动车生产厂家。
不可否认的是,SEV的核心产品要好于其他品牌,但低速电动车只能拿着园区观光车的生产许可证生产,销售、上路、运营都是违法的。
如果真的上路,机动车道它是弱势群体、非机动车道它是强势群体,警察叔叔也会定期围剿,产品细分属于姥姥不疼、舅舅不爱、叔叔抓你系列。
至此,2018年SEV项目正式叫停、亏损2个亿、还面临众多供应商的违约合同。
与时间的赛跑
SEV废了,SUV来吧。此时,给理想ONE的时间还多吗?看样子不多,实际上挺多。给大家再讲一个笑话,“历经50个月的研发与生产准备,投入超过1000名工程师与科研人员,完成291项测试优化和超过300万公里的道路试验,进行4轮优化和验证……2018年10月18日,理想ONE发布。”
4年半的时间理想ONE正式发布,看似没毛病,不是说15年才成立,15年下半年核心团队才到位,多出来的时间是加班?还是官方通稿写错了?或者书写顺序有问题?这就不严谨了。
理想汽车CFO李铁曾在2018年时说过,“到了2018年底,账上就只有几个亿了,再过4-5个月公司就会断流。”
是的,2018年的理想汽车已经处于危急存亡之秋也,而且那时找融资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我们出去的时候,投资人就说,我们都有蔚来的仓位,有特斯拉的仓位,现在亏了很多钱。我们很难再投钱了。”
怎么办?SEV赌输了,SUV赶紧落地,不然黄花菜真就都凉了。
随后,18年12月17日,力帆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发布公告表示,拟作价6.5亿元将持有的重庆力帆汽车有限公司(100%股权转让给“重庆新帆机械设备有限公司”,本次股权转让完成后,力帆实业将不再持有力帆汽车股权。
简单来说,车和家花费6.5亿元,曲线获得生产资质。此外,根据当年的报道,在收购过程中,力帆实业还与车和家达成多项合作,包括双方共享增程式纯电动动力模块控制技术的研发成果,车载人机交互系统的研发成果共享,针对B端共享和网约车领域定制车型的研发成果共享,基于车联网应用的数据分析,应用场景的探讨和数据共享,车辆后市场服务模式的共同探讨和共享。
当然,还有坊间传闻,车和家之所以收购力帆汽车,除了“准生证明”之外,当时的力帆汽车已经完成了对丰田汉兰达的仿制,甚至原型车已经在天津碰撞试中心的停车场内。收购力帆汽车属于是厂甸的糖葫芦——串上了,生产证明+底盘+底盘磨具,一下都来了,请问还有谁更合适?
与资本的博弈
再、再给大家讲个小笑话,免购置税、上绿牌,但限行,百公里油耗8.2L,现在稍微好点的燃油车,都比这个油耗低。(今日油价,95号汽油8.04元)
实际上,股东也提过,“李想,咱就做纯电吧,融资好融。”
但李想并没有,他还在等还在赌,等和赌2020年补贴政策取消,到时候大家都“裸奔”,动力电池成本居高不下、续航焦虑、充电费劲,增程式又能充电、又能加油,解决用户核心痛点,这属于老窝瓜砍金钱眼——蔫有准。
在开发理想ONE之前,理想工程师的项目指标是:理想ONE必须是自己愿意花钱买的——“如果出现连自己都不想买的问题,必须解决掉。”
针对痛点,理想ONE必须:高智能、大空间、能源无忧
1.高智能:四屏交互,标配智能辅助驾驶,OTA持续成长;
2.大空间:超大六座,百万配置,中大型SUV在国外不含税的定价;
3.能源无忧:纯电四驱,可油可电,实现里程自由。
其中第3点最难。
难的是什么?难的是讲好这个故事,让大家都能七月十五吃月饼——赶鲜儿,也都能真正掏钱都尝个鲜。
对于我国的政策而言,增程式电动车肯定是新能源车,但究竟是不是“电动车”?这个问题还不明确。
事实上,我国目前对新能源车的分类中,对于小众的增程式电动车定位十分模糊,增程式电动车至今仍被划分至“插电式混合动力”车型的范畴之内,所以在政策上,增程式电动车可享受的补贴政策一直与插电式混合动力车型相同。
但相比电机、发动机优势互补的插电式混合动力车型,增程式较长的驱动流程,以及高速能耗激增,真实节能减排效果并不一定有明显优势。所以经常被人吐槽,属于脱裤子放屁——多此一举。
按照大众中国区CEO冯思翰的言论,属于是简直是胡说八道,是最糟糕的方案!
当然,2020年补贴政策也没取消,但也给了理想ONE补贴。
此时,SEV肯定想的是,“不是吧不是吧,难道单押不算押?”
遗症频发
在马拉松比赛中,往往会配有配速员,而在2019年的阿布扎比马拉松比赛中,作为配速员的Reuban Kipyego却将专业运动员越拉越远,最终自己赢得了10万美金。
理想汽车同样是适合做汽车领域的“兔子”,为了实现产品快速落地,理想的供应商绝对出了大力。
增程器是来自东安动力,代号DAM12TDE的1.2T三缸增程器;
动力电池是宁德时代523NCM电芯;
前驱电机是来自联合电子;
后驱电机是由博格华纳提供;
标志性的贯穿屏来自京东方;
悬架系统采购自马瑞利;
电子换挡器来自马夸特;
热管理系统由法雷奥提供...
“乐高大师”理想同学,就在疑似力帆牌的汉兰达底盘上,拼装出了理想ONE,当然人家营销策略也是碾压汉兰达,抢占汉兰达的市场份额,毕竟人家要学习最好的汽车企业:丰田。
那理想ONE车主都有哪些真实的用车反馈?
1、电机啸叫;
2、发动机噪音;
3、发动机震动;
4、风挡玻璃易损;
经常跑高速的车主表示,高速油耗高,老款车型实际上跑不到600公里。好吧,这些都是小事而已,不打紧。
什么是大事?安全!
理想ONE由于前悬架下摆臂球销脱销力设计原因,车辆受到碰撞冲击时可能导致前悬架下摆臂球销脱开,可能会影响车辆的操控,极端情况下会增加发生事故的风险,存在安全隐患。
截至2020年10月31日,理想ONE累计发生前悬架碰撞事故97起,其中有10起发生了前悬架下摆臂球头从球销脱出的情况!脱出率高于10%。
但理想汽车曾表示都是事故原因造成,和车辆质量本身毫无关系,甚至要求车主按照他们提供的文案发布微博,车主拒绝后,车辆损坏的零部件却不翼而飞。
再经过反复拉扯之后,理想汽车终于召回之时,给出了一句话,“硬件升级”。
质量有问题就说质量问题,设计有问题就说设计问题。
最迷幻的是,在知乎拆车后发现,即使理想汽车表明已经升级了前悬架下摆臂球销脱销力的设计,但在实际的实验中,两次测试的结果均不到35kN,和理想汽车官方承诺的升级后50kN相差甚远。
还有什么问题?自燃,是的,理想ONE也没有因此事缺席上热搜。可两次事故,官方均表示与产品无关,一次是工作人员在交车整备时,不慎将车漆防护垫遗落在前机舱内。另一起,厂家则表示在行驶过程中,疑似铁片击穿油管。
话说,理想ONE不是全封闭式机舱?车漆防护垫不是贴在车身外面的吗?解释就有些许的牵强。
只看产品力,聊聊理想i8值不值得买?
能源的竞争,水的竞争,其实都是战争。看看前面那些足以致死的阴招,就能看到美国和西方的本质,在它们的哲学体系里,不是你死,就是我活。我们也不必客气,在这场长跑中,我们将是唯一的赢家。
聚央企之势,长安启源底气拉满,稳了!
这实实在在的结果,正是奥迪Q6L e-tron电池安全性的有力证明。
【E汽车】深蓝S05 620km长续航版上市,12.99万元起
【E汽车】2026款大众途岳新锐上市
2026款东风奕派eπ008焕新,17.36万元起香不香?
新央企成立,长安汽车集团要迈进全球前十,2030年目标能实现吗?
探店极狐新阿尔法S5 充的快+凉的快,置换最低不到10万
当手机巨头跨界造车,小米仅用短短三年便取得成功,完成了竞争对手苹果公司都无法完成的任务。要知道,当小米被美国制裁后,雷军转身杀入汽车圈,面对像是格力、高合等在造车领域的惨痛经历时,唯独小米汽车却脱颖而出,一度成为了当前的热门品牌。
20万内想买一台能兼顾多人出行,实用性、智能化、享受度和驾驶质感都要够高的中大型新能源SUV,似乎没有太多选择,哪款车才能满足大家既要又要的需求?感觉目前最合适就是这台2026款的东风奕派eπ008六座版了
岚图汽车7月的销量表现,是其产品力、品牌力、战略定力和用户思维共同作用的结果。
从军工品质到全球布局,长安启源用户30万销量印证信赖根基。
比亚迪事件:如何在网络风波中保持理性与坚守?
深蓝汽车发布未来新布局!未来将推30款全新车,将改变新能源市场
场地试驾海狮06 DM-i和EV,能赛道劈弯也能安全智驾
月薪5000块,能不能养得起小米YU7?
比亚迪为自家L4级智能泊车安全兜底,这事儿其实公布有一阵子了,但是我发现很多人还是没有理解它的内容和意义。
自动驾驶规模落地&L2安全拷问:智能驾驶的冰与火之歌!
一场武汉发布会,四大战略支柱,东风奕派用56年造车底蕴给新能源赛道投下一枚“技术核弹”。东风汽车董事长、党委书记杨青出席活动并致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