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到11月,国内新能源乘用车零售销量累计251.4万辆,同比增长178.3%。从国内新能源乘用车零售数据来看,1-11月渗透率达到13.9%,提升显著,自主品牌达到了33.2%,豪华品牌也达到了24.6%,而合资品牌仅有3.9%,相形见绌,成为其最为显著的一块短板。这种情况,对于已经习惯于在中国市场上蛇食鲸吞的合资品牌们来说,显然是十分尴尬的。因此,改变,在悄悄地发生,尽管来得有些晚。
大众
在合资品牌当中,大众对于新能源的转型是最为激进与迅速的。2013年,大众就推出纯电动款e-UP、e-Golf车型。在2017年,大众宣布向电池电动汽车公司转型。在今年3月的POWER DAY上,大众宣布建设6家电池工厂和充电技术路线图。12月10日,大众集团发布消息,称未来五年总共投资1590亿欧元,其中,890亿(约合1004亿美元)用于软件和电动汽车等技术。2021年3月,大众将公司业已独立运营的软件部门升级为软件公司CARIAD。按照CEO迪斯的规划,到2025年,大众将具备可适用于大众所有品牌的通用操作系统,并预搭载L4级自动驾驶系统。在加大研发投入的同时,大众还入股了Northvolt、Argo AI、Hella Aglaia等企业,增加自动驾驶、人工智能等领域的技术储备。12月23日,华为发布消息,将向大众转移部分自动驾驶业务能力和团队,包括原自动驾驶业务线高管、智能驾驶产品部部长苏箐的部分团队,此举或为此前坊间流传的华为与大众自动驾驶合作的内容之一。
此外,工厂的电动化改造升级、自家电池工厂的建设也都是重要内容之一。目前,在中国,大众已经拥有上海安亭与广东佛山两座MEB工厂,第三座工厂安徽工厂已经于今年4月开始建设。9月,大众中国位于安徽合肥的电池系统工厂开工建设。
尽管投入不小,但由于大众的庞大体量与市场规模,转型并非一时半会可以完成的。目前,作为大众集团新能源市场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中国市场,大众投入的纯电车型ID.系列被寄予厚望,它是大众新能源转型的重要成果。经过5年的研发以及超过60亿欧元的投入,2018年,大众推出纯电专属平台MEB。在此基础上,2020年,平台第一款纯电汽车ID.3被推向了市场,畅销欧洲市场。2021年,从3月底开始,ID.4、ID.6、ID.3等五款车型相继被引入国内市场,覆盖A级、B级、C级市场。
目前,从市场状况来说,喜忧掺半。截至今年11月,ID.系列在中国市场的总销量约为5.33万辆,不但与自身8-10万辆的预期有一定距离,也远不及一些自主新能源车型。在新能源乘用车厂商销量榜上,一汽大众、上汽大众垫底,且渗透率(销量在总销量中的占比)仅为3.6%、4.4%,落后于一众自主品牌。而大众为自己确定的长期目标中,到2030年,在中国和北美市场,纯电动汽车在总销量中的占比要达到50%以上。
虽然在销量上表现不佳,但是从增长态势来看,大众ID.系列还是展现了一定的潜力,上市之初,销量在1000辆上下,11月超过14000辆。且6月以来销量持续攀升,9-11月连续3个月销量突破万辆。
重金投入,效果却并不尽如人意,虽然说,伴随着大众在电池、芯片、软件等领域都挥出大手笔,在新的赛道上,大众的潜力依然不能忽视,但能否重现燃油车市场的荣光,还是存在着诸多的变数。大众在燃油车市场的规模、技术、品牌优势并不会平移到新的市场,甚至,在某些时候,它们还是一种负担。
丰田
虽然丰田的掌门人丰田章男此前曾经在多个场合抨击纯电汽车的发展,不过,心口不一。丰田终究还是顺应了大趋势,12月14日,丰田宣布将投入350亿美元用于新能源车的研发,并且,到2030年,其纯电动车型全球销量将达到350万辆,电动化车型将达到30款。
事实上,丰田早在数十年前就已经涉及新能源领域的研发,不过,在技术路线的选择上,基于日本的地理特性,其选择了油电混动技术以及氢能技术。经过多年的坚持与投入,丰田在混动与氢能领域研发成果卓著,积累了数目可观的专利,并且推出了多款油电混动车型。目前,其销售的混动车数量累计已经超过了1800万辆,是当之无愧的霸主。在氢能领域,1996年第一款概念车FCHV-1面世,目前,丰田的氢燃料量产车型Mirai已经发展到了第二代,技术实力绝对领先。因此,虽然销量不佳,但丰田仍然没有放弃。
而在纯电领域,丰田虽然也曾有所接触,但终究没能跟上市场的脚步。目前,其在中国市场上仅有寥寥几款纯电车型丰田C-HR EV、一汽丰田奕泽 E 进擎以及雷克萨斯UX 300e,均为油改电车型,竞争力较弱。e- TNGA纯电动平台也是在2020年12月才推出。这一次,在宣布宏大目标的同时,丰田还亮相了15款纯电动车,其中,最为重要的就是BZ系列,其首款车型BZ4X已经在今年的广州车展上亮相。这款车是一款纯电中型SUV,诞生于e- TNGA平台。有媒体披露,这款车将于明年在英国上市,售价为 41950-51550英镑(约合人民币35.9-44.12万元)。这款车或将在明年也进入国内市场。
而且丰田还与比亚迪展开合作。近日,有消息传来,丰田将于明年年底上市销售一款小型纯电汽车,整车关键技术都来自于比亚迪,丰田提供外壳。丰田与比亚迪的合作始于2020年,双方共同投资成立了比亚迪丰田电动车科技有限公司。目前,广汽丰田正在销售的丰田iA5也是这种模式,但效果不佳。这款车由广汽埃安提供核心技术,车尾打着广汽丰田几个字,LOGO为广汽“G”标。目前,这款车销量惨淡。还曾经在8月因为“锁电”的问题而闹得沸沸扬扬。
目前,单纯从市场表现而言,丰田在新能源乘用车市场上自然显得尴尬与滞后,但其潜力依然不可小视。其从2003年就开始研发锂电池;2008年开始研发固态电池,已经申请了 1,000 多项与全固态电池相关的专利。在过去26年里,其电池领域投资约560亿元。2020年,丰田还与松下电池合资成立了电池公司,主要生产电动汽车动力电池,并正在开发下一代全固态电池。
智能化方面,2020年,丰田整合于2015年成立的专注自动驾驶研发的丰田研究院(TRI-AD),设立Woven Planet Holdings(编织星球控股),研发范围包括自动驾驶,并涉及车联网、车载软件和高清地图等领域。此外,丰田还投资了十几家自动驾驶相关的企业,涉及高精地图、视觉跟踪、自动驾驶整体方案等领域,囤积自动驾驶技术。今年4月,丰田推出了先进驾驶辅助系统“Advanced Drive”,达到L2级自动驾驶水平,搭载在雷克萨斯LS500h和氢能燃料电池车Mirai上。
筹码在手,但却迟迟没有下注,也许是机会不成熟,抑或是筹码分量不够,但无论如何,就市场层面而言,丰田已然部分失去了先机。没有成熟的在售产品,再好的技术也只是空中楼阁。
写在最后
电动化、智能化的大潮滚滚而来,虽然大众、丰田等合资巨头暂时落后,毕竟牵一发而动全身,但同时,它们也都有着雄厚的资金与技术储备,丰富的市场经验,较强的供应链整合能力,这些都是其“逆袭”的重要资本。伴随着新能源车市场环境的持续改进,新技术的出现,新产品的研发,新能源车对于燃油车的取代速度也将加快,竞争将更加激烈。无论是合资品牌、传统自主品牌,还是新势力车企,目前的优势都并非不可逾越。新能源时代,总是会带来更多“奇迹”。
全新智己L6正式发布,21.99万元~28.99万元
目前,A股市场正进入财报披露高峰期。作为全球光模块行业的领导厂商,中际旭创(300308)于4月21日发布了2024年年度报告。报告显示,公司2024年度实现总营收和业绩翻倍增长,其中,总收入同比增长122.64%,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137.93%。
4月23日,吉利在2025上海车展全球首发全新科技硬核SUV原型车——银河战舰,并宣布吉利控股集团将整合旗下电池业务,成立全新电池产业集团——吉曜通行,原有的金砖电池、神盾短刀电池,统一为神盾金砖电池品牌。同时,吉利还宣布将向全行业开放电池底部安全专利集,为消费者与行业带来从整车......
大块头如何俘获家庭用户的芳心?
电动化、数字化、本土化并进,宝马加速驶入“新世代”。
2025 上海车展,奇瑞展台显得有点不安分,甚至有点「不务正业」。
汽车央企的“棋道”思维,东风发布“天元智能”技术品牌
比亚迪再获国际双奖!作为中国新能源汽车出海的领军者,比亚迪成为首个登顶“车界奥斯卡”的中国汽车品牌,不仅实现了中国汽车品牌在该奖项历史上零的突破,更以硬核实力印证了中国新能源汽车在全球竞争中的领导地位。
阿维塔11 Max版车型提供增程、纯电双动力,兼顾都市与远方
“极智长测”表现优异,阿维塔07荣膺中国汽研“智驾”成就奖
黑子分两种,一种是没体验过产品的网络键盘侠,俗称“口嗨侠”,另一种是“黑媒体”。事实证明网络并不是法外之地,我们每个人要对自己的言行举止负责。
2025年4月22日至4月24日,第三十三届中国国际电子生产设备暨微电子工业展在上海世博展览馆盛大举行。此次展会亮点众多,其中全球汽贸网携手NEPCON打造的“NEPCON ∞ SPACE:汽车电子&低空飞行核心零部件拆解展示区”备受瞩目。
2025年上海车展6.2号馆内,宁德时代展台以“边界·觉醒”为主题,成为全球新能源汽车行业的目光焦点。作为动力电池领域的全球领军者,宁德时代此次携磐石底盘
好家伙比亚迪法务部又行动了,这次针对网络上的谣言直接选了了报警,造谣的直接被行政拘留了,确实该这么做,现在网上一些造谣的内容越来越无底线,有些甚至还是规模化传播,多收拾几个典型后肯定大部分人就都老实了
星途天玑上海车展首秀,引领东方豪华新标杆
智己, 终于懂营销了! 全新智己L6解锁都市精致出行
同级不怕比!全新智己L6正式发布,预售权益价21.99万元起售
房车、改装用户的福音,上汽大通新途远界上市
华为乾崑智驾ADS 4来袭:智能辅助驾驶新纪元开启
最高悬赏500万!比亚迪严厉反击黑公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