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须讳言,从2003年杀入汽车行业至今,过去近二十年的发展历程,长期困扰比亚迪汽车的一大核心痛点在于,品牌力始终没有真正搞上去、给人的感觉比较低端和low。
头十年就不说了,那年代小轿车加速进入千家万户,便宜实惠“性价比”是那个时期自主品牌打天下的惯用法宝,况且王传福的性格“战略性冒险、战术上极为保守稳健”。
预算我们看到,尽管比亚迪进军汽车业的初衷和竞争力,一开始就注定是在新能源汽车领域,但为了“活在当下、活好当下”,刚闯入汽车行业的比亚迪依旧很“落俗”的跟风大搞燃油车。
比亚迪曾经靠一款F3红遍大江南北
反观同时期起步的特斯拉,创始人马斯克天生就是个“冒险家和赌徒”,2003年创立的特斯拉一开始就直接瞄准的是新能源电动车领域。
要知道,那个时候电动车基本上是个“早产儿”,甚至对于普罗大众消费者而言,电动车就是个“怪胎”,只有疯子傻子才会干的事儿。
实践证明,“疯子”马斯克走的那条“不从众、人烟稀少”的小道,恰恰让特斯拉一飞冲天成为了这个时代电动车大潮的引领者和旗帜。
相比之下,比亚迪王传福一直在更“务实和现实”的在蛰伏,2013年底发布的秦甚至为了等政策的落地,推延了上市时间。
说白了,很有战略前瞻性的老王,在现实面前其实也是个非常“实际/务实”的掌舵者。
这一点从比亚迪太多的重大决策上都不难看出。
比如前两年疫情爆发,老王就瞅准了机遇率先杀入了“口罩”生意。
2020年疫情爆发后王传福亲自督战口罩生产
结果那一年比亚迪在口罩上赚得钱,远远超过了新能源汽车领域(新能源车长期以来比亚迪其实并不赚钱,赚的都是补贴)。
再比如接下来我们要谈的——腾势。
这是十年前比亚迪和奔驰母公司戴姆勒合资合作搞出的,堪称国内最早的高端电动车品牌试水项目。
腾势在2014年下半年量产上市,高开低走到了2017、2018年前后就已经不行了,比戴双方一致耗着。
到了去年和如今,奔驰基本淡出比亚迪全盘接手,希望将腾势这个品牌再度回炉再造,以此为基础打造比亚迪的首个高端电动车品牌。
腾势十年无果兵败如山倒。
尽管留下了一些“遗产”(比如品牌知名度、渠道体系等),但这就好比盖房子,你是选择一片新地基完全重新再建,还是在一个“烂尾楼”的基础上再修修改改?!
很显然,战术层面以稳健保守著称的比亚迪,选择了后者,腾势搞了十年,纵使“食之无味、弃之可惜”,但老王还是舍不得就这么直接舍弃。
筹建新高端品牌并没有大兴土木另起炉灶,而是仍希望最大程度上利用好腾势这个“烂尾楼”。
作为腾势曾经的一份子,笔者见证了腾势首款量产车的完整落地。
怎么说呢,我始终认为腾势一开始就是比亚迪和戴姆勒两大巨头间的一个“试水”产物。
能搞起来更好,搞不起来大家损失也不大,双方在电动车领域最最核心的战略落脚点,本来就不可能是腾势,而是各自的嫡系品牌。
而且在腾势这个合资项目里面,双方本就“各怀鬼胎”,各自的核心利益考量点并不相同。
奔驰希望以此为切入口为奔驰本土电动化探探路(积累市场经验)、如果能够“嫖学”到比亚迪当时独树一帜的电动车技术就更好了;
比亚迪呢别的不说,仅仅是“沾”上戴姆勒的“光”,就已经很满足了,拔高拔高品牌形象。
你看奔驰母公司都跟我合作了,BYD在新能源汽车领域实力不是吹的吧!
包括前两年又闹得沸沸扬扬的“比亚迪丰田”合作项目,比亚迪同样有很大成分,想要沾上“丰田大法”的光。
毕竟比亚迪的“三电”技术再牛皮,论品牌知名度和品牌力,跟奔驰和丰田还是差了十万八千里。
实践证明,戴姆勒和丰田都不傻。
人家也非常的清楚比亚迪图什么,所以一旦跟比亚迪“沾亲带故”合作一段时间之后,摸清了门道看清了深浅,立马头也不回地all in自己的电动化去了。
十年过去,比亚迪跟戴姆勒的合资合作项目——腾势,早已“凉了”,比亚迪一度宣传了老半天的丰田合作项目,或许没“黄”,但兜兜转转几年过去迄今也没掀起大的风声和风浪。
但恰恰是过去的十年,尤其从2014年到现在的七八年时间里,不说国产全力开挂的特斯拉吧,曾经“毛都没有”的蔚来、理想、小鹏、哪吒、威马、高合等一众造车新势力,如雨后春笋一般拔地而起。
经过第一轮大浪淘沙之后,“死”了一大批,但包括“蔚小理”在内也成长起来了一批,而且品牌越来越强势,产品矩阵越来越完备。
反观曾经绝对的领头羊——BYD,不说还是原地转圈圈吧,但十年恍如一梦,比亚迪的品牌高端化已经被一众友商无情地甩在了身后。
古人说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
现实表明哪儿用的了三十年,十年八年就足以“攻守易势”,曾经的绝对的大赢家从顶流沦落为了二流三流,不足为怪。
当然,鉴于比亚迪王朝系列还算能打,而且咬牙也将品牌溢价干到了15万、20万,甚至旗舰产品汉、唐系列突破了25万关口,而且从总体销量规模来看比亚迪还很强势……
所以比亚迪现在仍然身处在一线阵营,只是早已经不是绝对的顶流。
乐逗观察:
回到一开始的核心论点,性格决定命运。
王传福和马斯克截然不同的性格特质,极大程度上决定了比亚迪和特斯拉这两家新能源大厂,命运的轨迹和走向。
不能说孰优孰劣,但实践已经表明,同样是在新能源这条大的战略方向上,王传福的稳健保守风格,既保护了比亚迪但同样也让它错过了不少先机。
特斯拉呢,由于马斯克天马行空的性格特征,一开始就是高举高打特别的理想化,导致电动车市场爆发之前特斯拉几度面临生死存亡危机,但挺过去了之后,特斯拉也因此成为了一面旗帜。
特斯拉创始人马斯克
此外掌舵者的性格也决定了企业的用人风格。
特斯拉就不说了,一如既往的大大咧咧和“野”,牛逼的人来了又去,去了又来,比亚迪呢往往是牛逼的人留不住,留得住的少数牛逼的又处处被掣肘。
以我更为熟悉的比亚迪为例,别的不说我们那一届全国各地汇聚深圳坪山的三十个人(十一事业部),基本上干了几年后陆陆续续十有八九走的差不多了,留下了个零头吧。
为什么呢,比亚迪的土壤为何留不住人,尤其相对更有想法和创造力的人。
这自然是需要船夫哥深思的。当然某种意义上也得益于这种人才策略,使得比亚迪留下来的基本都是“更务实”的人才吧。
此外我们去年有篇文章《孤独的王传福,内卷的比亚迪》,其实里面也以夏治冰、侯雁、舒酉星、赵长江,以及路天、张卓、李云飞、高子开等高管进行了举例分析......
老王在人才运用和管理上,的确还是有值得商榷的地方。
扪心自问,在比亚迪那个要么“留不住人”,要么留下的往往就会陷入“排资论辈严重内卷”的大环境和体系里,多少平级或者上下级的高管,很难“尿到一个壶里”?!
毫无疑问,即便离开了很久,但打心底里来讲,我们大多无不希望比亚迪能够变得更好。
只是一码归一码,实打实来看,比亚迪的高端化至少迄今还没有让人看到真正的大的转折点和希望。
回炉再造卷土重来的腾势,会是一个成本相对较低的新的试水,但胜算究竟有多大?我个人持审慎乐观态度。
至于有着“比亚迪新闻发言人”之称的——不会功夫的李云飞,所宣称和放言的:
定位50-100万、你看过一眼就会被震惊到的全新高端子品牌,会不会跟前几年那个“2.9S破百的超级跑车——汉”类似,概念林志玲量产罗玉凤,拭目以待。
时间不等人,比亚迪赌赢了上一个电动化十年,下一个十年还能否继续在牌桌上挥斥方遒,具有较大不确定性。
7月1日,修订版《信披办法》正式施行,叠加配套的《上市公司可持续发展报告指引》和《编制指南》,将推动中国ESG信息披露从零散化向系统化转变,进一步加速中国ESG建设从形式合规迈向实质管理,为中国的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和“双碳”目标实现提供制度保障,同时也为中国经济的“全面绿色转型”......
奇瑞职工运动会活力开跑,iCAR 用年轻姿态加速冲刺2025
【韩系动向1574】索兰托凭什么成为韩国最畅销的汽车?
当华为鸿蒙智行、小米、理想等头部分别将新车和销量的未来押宝到激光雷达上,技术淘汰赛就不由分说的进入了中国县城消费者。
奇瑞尹同跃直言不讳:有些车企胆子太大,成立不到六年推出许多车
燃情芜湖 共筑热爱 奇瑞集团运动会圆满收官
4月车企销量点评,有人欢喜有人愁
4月销量出炉,小米暴增,特斯拉下跌,方程豹过万,智界出乎意料
广汽Honda华南大区P7首批车主交付仪式
一起热爱 一起CHERY 2025奇瑞集团运动嘉年华燃动芜湖
方盒子造型+Hi4插混+适度的越野能力,哈弗猛龙凭借这些优势一度月销破万。不过也有一些潜在的消费者表示不想要插电混动,想要一台纯燃油的哈弗猛龙。没想到长城还真的听劝,燃油版哈弗猛龙带着2.0T发动机来了。
近日,工信部官方发文,公开征集对《汽车车门把手安全技术要求》强制性国家标准制修订计划项目的意见,公示截至日期为2025年6月7日。
家人们,魏牌高山系列又放大招了!今天重点聊聊全新高山9,究竟有哪些亮点? 走(探店),出发~
总负债与企业规模和营收相关
负载率可以看出,国内车企正在良性发展
隐藏式门把手或将退出历史舞台
腾势N9转弯半径只有4.65米,究竟怎么做到的?
2025年5月10日,江西五十铃于江西上饶弋阳举办品牌嘉年华。
奇瑞职工运动会活力开跑,iCAR 用年轻姿态加速冲刺2025
奇瑞职工运动会活力开跑,iCAR 用年轻姿态加速冲刺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