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广东潮州饶平县有关特斯拉的事故想必大家都听说了,甚至还引起了海外网友的热议,具体事故细节就不多做赘述了。
昨天,特斯拉方面进行了回应,表示后台数据显示车主全程没有踩刹车的动作,后台数据还显示车辆电门被长期深度踩下并一度保持100%。
而当时的特斯拉驾驶者亲属也发文表示,当时在停车时发现制动踏板很难踩动无法停车,在按下P档后也并未将车成功刹停,并称驾驶者驾龄已有约30年,包括多年货车驾驶经验。
又一起因为车辆失控还是误操作引发的事故,而主角依然是特斯拉。目前当地警方仍然在调查中,目前已经排除酒驾毒驾的可能。
具体是什么原因我们还需要等官方调查结果,不过或许单踏板模式我们可以讨论一下。
所谓单踏板模式,顾名思义就是只通过加速踏板就可以操作车辆加减速,或前进停止,车辆根据松开加速踏板的幅度决定制动的力度。这其中也可以大致再分为分为两个阶段,我们可以理解强动能回收阶段和刹停阶段。
首先,在抬起加速踏板的时候,车辆减速的力度已经足以媲美踩下刹车踏板的效果,也就是在电动车上基本理解为高强度的动能回收力度。
其次,也是目前市面上的单踏板模式的一些区别,能不能最终刹停。有些车企设定的逻辑是当车辆减速到一定的低速度,仍然需要踩下刹车踏板来让车辆完全停止;也有车企会直接设定让车辆减速直至刹停。
如果从单踏板模式的本身来讲,显然后者更加符合“单踏板”的定义,因为前者仍然需要操作两个踏板,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单踏板。而从我们之前对各种大踏板模式的实际体验来看,后者至少在单次使用上也会更加方便和简单,完全没有了切换踏板的动作。
不过,有人认为只有后面能不能刹停的第二阶段才能算作是单踏板模式的范畴,尤其是部分电动车了解比较透彻的车主们,前面的只属于动能回收,因此不能说特斯拉强制单踏板模式,只能说强制了动能回收力度。
但从广义上大多数普通消费者的角度来说,无论能不能刹停,可能会被理解为单踏板模式,毕竟即使最后需要踩刹车停住,大部分时间也依然是只通过单一控制加速踏板来控制车速,与我们传统的驾驶方式有很大区别。我们就暂且把它们统一来看。
在特斯拉上,这也就是缓行、转动、保持这几种模式的选择。
- 缓行模式,即使在完全抬起加速踏板,车辆在速度降至8km/h左右便会不会在继续减速,相当于提供了怠速,再停车就需要踩刹车,也就是我们上说的第一种情况。
- 保持模式,就是纯粹的可以刹停的单踏板模式。
- 转动模式,类似处在中间,在8km/h以下车辆不提供动力,可以利用惯性向前滑行。
除了这些,特斯拉并不提供对第一阶段中动能回收的力度调节。也就是说这三种模式下,除了最后停车时的区别,行驶过程中是基本一样的。
至于为什么要推出单踏板模式,原因有很多,不过最主要的应该还是为了获得更好的能量回收效率和续航水平。
曾经学车练车的时候,相信有不少人都记得,有个说法是只要不踩油门,脚就放在刹车上。因此,油门和刹车踏板之间的切换已经让我们形成了条件反射一般的肌肉记忆。
不过,由于单踏板模式的到来,显然这样的肌肉记忆在单踏板模式中自然就会开始有所改变,甚至几乎不会形成了。
原因在于,特斯拉的所谓单踏板模式并不能让用户自行更改。或者说,缓行模式的部分还可以选择,但动能回收的强度已经不能再进行选择了。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在减速时就不太会主动再踩刹车,因为抬起油门产生的制动力已经足够,再踩刹车就会带来非常不自然的驾驶行为和舒适度。因此,很有可能你的脚90%甚至全部的时间都放在加速踏板上,通过高高低低来控制车速。
而遇到危险时,我们原来已经培养出来下意识切换踏板踩刹车的肌肉记忆就很难被激发出来,甚至反而直接径直踩下脚下的加速踏板,而误以为是刹车踏板。尤其是当驾驶员因为事故或潜在的危险内心已经慌张不知所措,或者这是一辆租来的车,驾驶者并不熟悉这种驾驶模式,往往就容易造成一些事故的发生,而且听起来与这次事故也非常类似。
有人说,问题的根本不在于是不是单踏板,而是最终的误操作,即使是传统燃油车,油门当刹车的情况也时有发生,本质上并不是单踏板的原因。换句话说,无论特斯拉有没有强制动能回收强度或是单踏板模式,并不是直接引起事故的原因。
确实,如果调查结果显示车辆本身没有问题,那直接原因也就只能是误操作了。但正如我们上面所说,特斯拉的单踏板模式仍然会或多或少影响我们的驾驶习惯,以及间接对类似事故产生了影响。
至于事故本身的疑点,最终调查结果出来之前,我们不做过多猜测。但依然有很多人会质疑,即使是单踏板模式,为什么在看到车辆已经疯狂加速时也还不踩刹车?哪怕至少应该尝试抬起或一定程度上松开加速踏板,也就不会有两公里路之长的紧张和危险了。
在这种假设下,合理的解释或许是在整个过程中,驾驶者自始至终可能以为自己踩的就是刹车,所以越想停就踩得越凶,车辆反而就越快,尤其人在慌张的状态下,有时也很难保持理性思考和行动。
由于过去一系列类似的事故,网上甚至也已经有了许多防止误操作特斯拉、如何安全使用单踏板模式的视频出现,有人甚至建议特斯拉车主应该标配脚下footcam作为事故发生时的一种凭证。
主观上,相比误操作,我们可能还有一点点更希望是车辆的问题,而不是我们的驾驶习惯和意识已经发生了改变,不然以后类似的事情依然会发生。
无论单踏板模式的功与过、特斯拉这种教育用户的行为好与坏,或许给消费者足够的自主选择权、让大家可以自由选择自己喜欢的驾驶模式才更加合理,包括动能回收力度的调整,这也能避免一些相关事故发生时的责任划分问题。
产品的确至关重要,但往往品牌才是“胜负手”。
2025年职教周开放日暨“合群杯”海口新能源汽车行业维修技能大赛盛大开幕
以汽车行业为例,全球巨头普遍高负债经营,在2024年营收前十强里,八家国外老牌车企总负债都超万亿,大众更是顶着三万亿负债运转。这非但不是危机,反而是大企业的经营智慧,其通过大规模采购养活上游供应商,用金融杠杆盘活下游市场,这种以债生财的模式撬动了全产业链发展。
“伪科技功能”和“不成熟功能”,在本质上未曾保持对汽车产业的敬畏,与其说是科技技术,不如说是宣传话术,不仅是鸡肋,甚至影响用户安危,理应被整顿。
谁都不希望出险。
智慧与安全融合,赛力斯重构智能时代安全法则
“兆瓦闪充、兆瓦闪充、兆瓦闪充”重要的事情说三遍,前一阵比亚迪超级e平台技术及汉L、唐L车型上市发布同时开启纯电动汽车兆瓦闪充新时代。早就听说“兆瓦闪充”是一项特别NB的技术,一直想要体验一下,这不机会来了吗
蔚来汽车正经历一场“自我革命”。蔚来内部公告显示,旗下子品牌乐道(主打20-30万元家庭市场)与萤火虫(定位10万元以上高端小车)被深度整合至集团体系,涉及研发、销售、服务等多个部门。这场调整直指两大目标:精简架构降成本,全力冲刺四季度盈利。
奇瑞职工运动会活力开跑,iCAR 用年轻姿态加速冲刺2025
亿咖通正成为汽车智能化供应链企业的增长范本。
奇瑞职工运动会活力开跑,iCAR 用年轻姿态加速冲刺2025
国内外上市车企2024年和2025年第一季度的财报陆续发布
5月8-11日,仰望全系亮相金盏速度节,参与爬山赛、漂移、跳舞、越野等项目
北京2025金盏速度节,比亚迪仰望大展身手,汽车氛围真棒~
鸿蒙智行,让五一出行更安心
欧盟碳排放新规延缓2年
近日,乘联会发布了最新乘用车市场销量情况,2025年4月全国乘用车市场零售175.5万辆,同比增长14.5%,环比下降9.4%;今年1-4月累计零售687.2万辆,同比增长7.9%。
助力荣昌半马,长安启源以科技赋能诠释品牌担当
到2030年,美国高速路充电桩的数量可能只有20万个,是此前预计的二分之一。
5月9日,湖南云储斯蔚普新能源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云储斯蔚普”)由丰田汽车(中国)投资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丰田中国”),中国五矿旗下长沙矿冶院所属湖南云储循环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五矿新能源材料(湖南)股份有限公司,明和产业(上海)有限公司共同出资成立,注册资本共计1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