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爱咖号首页 集体涨价Or集体保价!2023新能源市场何去何从?

集体涨价Or集体保价!2023新能源市场何去何从?

车市进言. 2088浏览 2023-01-03 IP属地: 重庆

新年伊始,国补退坡势必对2023年新能源汽车市场格局产生重大影响,但不同车企却选择了不同的应对措施。一部分车企选择集体涨价,响应行业号召;但也有不少车企选择自己吃下退补的压力,保价销售。可不管怎么操作,2023年新能源补贴退坡之后,国内新能源车企分级趋势已经不可阻挡,那么在这波浪潮中,车企和消费者之间的关系究竟如何拿捏或许成了最重要的一件事儿。

涨价党,跟随比亚迪步伐

不可否认,作为国内新能源第一品牌,比亚迪对行业有着举足轻重影响力。2022年的最后一天,比亚迪官方宣布2023年1月1日起将实行价格上调的政策,相关车型指导价上调幅度2000元-6000元不等。 

显然,作为国内新能源市场的老大哥,比亚迪涨价势必会影响到一大批跟随车企价格调整。但对于比亚迪而言,在2022年取得耀眼的市场表现之后,消费者已经对比亚迪产品建立了认可度,这个时候小幅价格调整对于整体销量其实是比较轻微的,这也给了比亚迪调整价格的信心。

而除了比亚迪之外,新能源市场另一批黑马,长安深蓝SL03也官宣涨价3000-6000元。作为比亚迪海豹的间接竞争对手,长安深蓝SL03 515纯电版本涨价幅度达到了6000元。但与比亚迪境遇比较相似,长安深蓝SL03自上市以来市场热度反馈一直比较不错,那么在这种情况下选择涨价,一方面是保证车企利润,另一方面也是对市场的一次试探。 

与此同时,诸如奇瑞新能源、上汽荣威、睿蓝等品牌也在价格上做出了上调。虽然其中有些涨价品牌是因为销量很好,甚至供不应求涨价,但其中也不乏有些品牌车型处于销量疲软,市场表现低迷,但为了维持利润不得不涨价的情况。可不管怎么说,比亚迪的涨价给了大家报团取暖的信心,可涨价幅度能否在终端维持得住,还要看2023年上半年市场表现说话!

保价党,紧跟特斯拉脚步

比亚迪的涨价虽然掀起了大家对新能源汽车价格涨幅的担忧,可作为其纯电领域最大的竞争对手,特斯拉却选择了保价策略,并希望稳住目前的市场表现。就在跨年当日,特斯拉宣布从1月1日到2月28日依然维持之前6000元交付激励和4000元保险补贴的政策。并且价格并没有因为退补而发生变化。显然,由于2022年并未达到销量预期,特斯拉目前并不敢冒然涨价丢失消费者信心。而由于特斯拉比较高的单车利润,使得他们目前仍有利润空间,再加上目前特斯拉产能饱和,他们更加需要在今年第一季度实现清理库存的目标。

同样,和特斯拉比较相似的还有小鹏汽车。小鹏汽车表示,2023年小鹏汽车全国建议零售价将和2022年保持一致,并没有因为国补退坡影响到价格。此番操作一出,对比涨价的品牌,小鹏汽车的用户好感度有了明显提升,其实在当下这个市场情况下,这种不涨价,甚至放出终端优惠活动的车企也可以圈一波粉,从而实现市场占有率的提升。

无论涨价还是降价,汽车消费都需理性

新能源市场的火热无疑给了各大车企信心,可在真实的终端市场却频频出现诱导消费购买,甚至给消费者制造危机感的手段,而这已经成为目前新能源品牌营销的常态。如果你此时正准备购买一台新能源车,并且加过几个不同品牌销售微信的话不难发现,目前新能源品牌车型销售的手段除了突出产品优势之外基本上更多都在补贴退坡,价格变动上做文章。特别在2022年末,更是涌现了一大批交定金锁价格的操作,但这其中许多消费者可以只是处于观望状态,可受到此类销售话术所制造的危机感被迫订车,提车,丧失了理性思考的能力。

其实对于车企来说,想要品牌实现良性循环,其营销重心不应该放在绑架消费者身上,而更应该在产品本身实现优化升级。比如市面上仍存在许多产品力比较一般的新能源车型也以涨价作为噱头进行营销,但市场,口碑终究会证明一切。短暂地享受红利之后,若是产品力不过硬,最终也难调反噬的局面。而在这点上,消费者需要认清汽车本质只是一件消费品,并不具备所谓的金融属性,根据自身预算选择真正合适自己的产品,这才是理性消费的本质。

国补退坡,市场分级愈发清晰

从国内新能源汽车发展开始至今,几年时间过去,大家感受最深之处肯定是满大街跑着的新能源车越来越多了。纵然在开始时期,我们经过了一段时间的滞后期,可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产品力竞争愈发明显,最终受益的除了车企本身之外,还有消费者。

而在2023年国补退坡之后,国内新能源汽车品牌格局也将发生变化,其中对于车企来说,如何在补贴取消之后保证产品力,保证利润,并且给出一个合理的售价,这对车企来讲都是极大的考验。而在这波浪潮中,小幅涨价或者价格不变只是短期应对的手段,最终车企需要做的还是在产品上实现突破从而推出新车到市场中竞争。而这无疑将淘汰掉许多没有生产研发实力的车企,留下的则是真正有竞争力的产品,或许相比几年前,2023年之后的新能源市场竞争将会更加残酷!

写在最后

不管是涨价还是保价,甚至是降价,对于消费者而言更重要的还是最终成交价格。而最终决定终端售价的还是市场供需关系。2023年新能源市场注定是优胜劣汰的开始,车企想要圈粉,最终还要靠产品本身说话!

文章标签:
行业分析
 
相关推荐
车市进言. 1.1万粉丝    2371作品 关注 为汽车行业献策,为责任进言!
推荐作者
小马闲话 关注
闲话汽车,行摄四方
电车男EVman 关注
第二懂新能源车的男人
车轮哥 关注
记录老外在中国的汽车生活。
玩车的史萌 关注
喜欢车兄弟的跟我走
郑谊 关注
汽车行业分析师,汽车产业研究员
未来车事 关注
孤独与世界与诗
闫闯说车 关注
闫闯说车团队会给大家带来最新,最全面的车型评测视频敬请关注。
靓车大咖会 关注
了解最新汽车资讯,汽车养护知识
全部爱咖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