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用户视角来感知的话,车内智能语音的体验几乎是最为直接的。而这也是芸芸众生眼中,评判智能汽车是否「智能」的重要标准之一。 相关数据显示,截至 2021 年,中国乘用车智能语音交互功能的搭载率高达 86%。所有人都看到了,优秀的语音体验已经是最具价值的产品价值属性之一,从 OEM 到供应商当然不会选择「躺平」。行业上下也一直在语音领域持续发力,在你追我赶的赛道上越跑越快。 也许是某种心照不宣,也许是早已互通有无。2022 年,在车内语音的头部玩家们身上,我们看到了行业的新风向:表现出更胜以往的务实,更关注强化核心能力来提升体验。 春节前一个忙碌的工作日下午,我们与小鹏汽车 AI 产品团队的人们聊了聊。在印证我们观察到的车内语音趋势变化的同时,想要解开以往的一些疑惑,包括但不限于: 小鹏团队为什么坚持打造可见即可说功能、并持续投入资源深耕? 从业者们为什么不像几年前那样热衷于包装概念和技术炫技了? 当语音的天花板再次抬高自己 对今天的智能座舱来说,语音已经不仅仅是人们习以为常的人机交互手段,更成为了串联起座舱功能与感知、提供差异化能力和服务的平台。这其中,一部分车厂选择了自研的道路,通过搭建符合自身定位的语音交互框架,把定义用户体验的主动权把握在了自己手中。 而这些,也是小鹏汽车一直在持续发力的。 即便还没有影响到全部用户的集体心智,素来以高水平智能化作为显著标签的小鹏汽车,也早已经通过高水准的智能语音体验和十分开放的应用生态,在市场和行业中建立广泛认知的同时,也收获了令人无法忽视的认可。 自从 2020 年小鹏 P7 上市并为越来越多人所熟知,全场景语音交互系统 1.0 下的连续对话、语义打断、可见即可说等综合体验,让小鹏的成为诸多友商追赶的目标。 还记得小鹏 G9 亮相的那段时间里,除了媒体同行和意见领袖们齐声惊呼「语音天花板」之外,我还留意到几位语音从业者的文章中,各自不同程度地对全场景语音 2.0 的新特性,尤其是全时对话功能表现出了关注。 升级后的「全场景语音 2.0」又带来了三个重点新功能:极速对话,全时对话,多人对话。在系统框架中,这三个功能都有自己的独立开关,确认打开后才能启动。 极速对话:大幅度提升的唤醒速度和响应速度,共同组成极速对话功能。据官方信息所述,从用户的语音结束到界面动画有所反应会小于 300 毫秒。在小鹏汽车的官方推文中,曾略带凡尔赛地提到了有媒体在体验小鹏 G9 时,在连续对话模式下 1 分钟内完成了 40 个以上的指令。主观体验中,结合过往的测试经验来看,我们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尽管拾音环境不同,无论同类车载语音还是家庭智能语音,小鹏 G9 在语音的各项反应速度上刷新了体验的认知。 全时对话:打开全时对话的开关后,语音助手小 P 会进行持续收音,任何时候都不需要通过唤醒词来作为对话的起点。绝大多数情况下,用户可以直接说出指令并得到执行。如果因为表述方式不常见、或是小 P 无法确认是对自己下指令而没有得到响应的话,用户可以在 5 秒内补充说一个「小 P」,而后小 P 就可以将刚才未响应的语音指令进行识别和执行。 多人对话:打开全时对话和多人对话之后,全时对话功能将会覆盖车内。如果车内是齐装满员的状态,每个位置的用户都可以交替或同时与小 P 进行语音交互,而不会造成互相之间的干扰。比如主驾乘员说完「打开座椅加热」,副驾随后说「我也要」就能一并落实。类似于实现一种高级别跨音区多轮对话的效果。 从语音交互技术架构到语音基础能力,小鹏坚持自研的路线策略,也给予了自身最大程度上定义产品的自由。而这也被外界认为是小鹏在座舱产品层面最不可撼动的护城河。 某种层面上来讲,语音产品几乎是最容易「踩坑」的领域。功能的推出并不是终点,甚至说不上是个节点,反而更像个起点——从无到有,从存在到堪用,并不是一个概念。体验不好,用户们有限的耐心并不会允许他们多给傻傻的语音助手几次机会。 随着全车多音区识别、多人对话等功能的铺开,主驾人员已经不必再继续扮演全车唯一交互中枢的角色。具备良好的多音区识别能力,首先就对车内多音区接收和区分提出了极高的要求。 很长时间里,免唤醒的表现就像是一把双刃剑,劝退了不少有想法的产品经理:进之一分,会让车里多了一个完全「莫得感情」的话痨,用户每说一句话,都可能会收获到不明所以又不堪其扰的搭腔或误执行;退之一分,则有可能让人完全摸不着头脑,不知道车机屏幕背后的小小语音助手身在何处,到底是走神了还是「离家出走」了。 在行业普遍内卷的赛道上,不同的「赛手」们各自表现出了风格迥异的跑法:既有抢先首发再通过 OTA 优化的,也有为了保证体验谨慎打磨的,还有先「做减法」、做好一点发一点的。不管是先发制人还是步步为营,这背后的选择无关对错,因为业务部门之间的实力与决策方式各不相同。 面对仍在膨胀的需求 行业的做法是—— 在小鹏 G9 上,我们看到全场景语音 2.0 传达出一种新的画风:更高效,更随意,更方便。 这背后少不了在这场采访中,除了「用户」之外最多被提及的群体——研发团队。 在对话反应速度这条赛道上的赛跑,就是个具有代表性的例子。小鹏的研发团队以行业最高水平的反应速度为目标,一边补足自身的短板,一边通过流式处理优化在线服务的反应时间。随着硬件水平的提升、算法的改进,ASR(自动语音识别技术)识别准确度得到显著提高。在用户说话的过程中,小 P 会以毫秒为单位实时预测即将提出的指令,才能在指令结束时,以迅速且流畅的反应来将语音指令落实。 而在全时对话功能的背后,小鹏团队设定了一系列几乎可以说是「自我折磨」的标准,比如全时对话的漏拒识率目标设定到了万分之几,比连续对话的标准高出上百倍…… 今天我们仍然无从知晓,研发团队在该功能推出之前的时间里,到底经历了怎样的硬仗。据了解,在全时对话正式推出后,线上检测到的落地效果,比最开始设定的目标要好上许多; 「把方便带给用户,把难题留给研发。」 对谈中,受访的小鹏团队成员用一句简单的玩笑,对他们的工作理念进行了总结。 在语音体验的演化升级过程中,小鹏全自研的优势持续体现出来。看上去激进的产品策略并不意味着规划和研发的粗放。相反,和以往我们在小鹏 P7 上观察到的产品逻辑一样,背后是小鹏团队将误唤醒率、拒识率和漏识率等当做重要的考量指标,一边设定严苛的技术目标,一边以近乎偏执的追求去将这些目标一一实现。 就像对于「可见即可说」这一功能的坚持。在小鹏团队看来,作为一种高阶的语音能力,可见即可说功能很大程度上解决了用户在面对屏幕界面时,注意力和执行准确度之间的平衡问题,而无需动手。相当于把用户的意图和问题都简化为语音指令,而系统中所有的界面都成为了语音友好动作的帮助菜单。降低操作门槛和操作成本的同时,使用户对语音交互更加信任。 事实证明这是有意义的。国内相关调研机构的研究表明,小鹏车主普遍对于可见即可说功能拥有完整的认知,也更愿意在合适的场景下使用语音作为常用的交互手段。 其实,不光是小鹏,车载语音行业正在变得越发务实。 社交网络尤其是短视频平台大行其道的这些年,又有谁没看过几个跟智能汽车有关的段子?从相声贯口式的语音指令,到强调所谓的情感互动…不得不承认,这些确实为智能汽车在社会大众中传播、建立基本认知起到了作用。 很长一段时间里,车载语音行业向外传达出来的,存在一种对于让语音助手擅长「察言观色」的热衷:恨不得每一句话都要考验 AI 的智商和情商是否在线。使用者的一句「今天有点儿热」不仅语音助手要立刻接话,懂得打开空调启动通风那只能叫基本合格,不再来几句赛博风味的嘘寒问暖恐怕都不能令人满意。 现在,让我们理性看待这个问题。 就像是「今天有点儿热」这种语句,到底应该认为是指令,还是单纯的感性化表达?表达对象到底是对语音助手,还是车上其他乘员?是应该联动车内空调等舒适功能提供服务,还是按兵不动?因为会错意进而误操作的话,会不会反而让人哭笑不得、甚至觉得不堪其扰? 过分敏感反而会给别人造成不必要的压力——这不仅是人际交往的处世哲学,AI 也应该深谙于心。 时间来到 2022 年。不管是产品还是宣发,车载语音行业上下似乎达成了某种默契。我们越来越多地看到,量产车型上的语音产品变得更加重视基础能力的强化。 交互的过程越来越简短和流畅;语音助手变得越来越能「听得懂人话」,对指令的容错率也越来越高;更多地考虑到车内其他用户的使用方便,独立音区、随时打断、交叉指令等强调便利性的能力被不断强化…… 借用著名的奥林匹克格言来总结一下:更高、更快、更强。 以炫技为手段的 showcase 设置对传播固然有帮助,而车厂和供应商也渐渐清醒:炫技和基础能力之间的矛盾,本质上是时髦和趋势之间的博弈。炫技不会产生传播之外的价值,能力才产生真正的价值。 小鹏团队认为,在语音产品上不应该过多炫技,长此以往会造成用户对产品预期的盲目提高,以至于进入怪圈:当品牌向用户盲目承诺得越多,用户的期待值就会越高;在实际使用中,用户的用法就越自由,越容易提出更具歧义化的问题;于是,车载语音助手遇到的边界就越大,相应面临的问题也越多,用户获得稳定体验的概率越受影响。 随着这种情况反复出现,用户对功能的信任会进入下滑曲线,乃至影响到对整车的信任。 简而言之,相当于既不容易带来实际体验价值的提升,还容易给自己挖坑。 令我们乐于见到的是,行业上下正在经历你方唱罢我登场一般地「大秀肌肉」,对核心能力与体验价值的关注更胜以往。 这是行业日趋成熟的标志。 结语 实际上,不只是小鹏汽车的团队成员,在被问到自家语音助手的终极目标时,所有受访的从业者都会指向一个方向:类人,能够胜任智能座舱语音助手所应该承担的工作。 不可否认,在之后的日子里,那些有关于车载语音的、浮躁但有趣的表达依然会存在下去。同时,在产品层面,愈发务实的做法会延续下去,用户们能够从语音交互中获得的便利体验,会越来越丰富。 因为我们知道,有越来越多的语音行业从业者,正在将「让用户有稳定使用的信任感」当做他们工作的底层逻辑。
本刊编辑部 :同宇新材即将上市,公司IPO募投项目“江西同宇年产20万吨电子树脂项目(一期)”以现有主营业务和核心技术为基础,建成后公司电子树脂产能将大幅提升,其前景如何?
本次为大家抢先到店体验海豹06DM-i旅行版,它是海洋网基于用户个性化需求所打造的全新车型,为主流用户带来轿车和SUV之外的全新选择。 新车在外观上设计沿袭海豹06DM-i车型,彰显海洋灵动美感,极具辨识度。车身尺寸为4850mm*1890mm*1505mm,轴距为2790mm......
开岚图FREE+体验直接拉满!华为乾崑泊车代驾VPD开启智能泊车新篇章
2025年刚开年,中国汽车市场就杀疯了。不仅有车企们发布的“花式”优惠,还有你追我赶的技术竞争,层出不穷的新车型。
第22届长春国际汽车博览会将于7月12日-21日在长春东北亚国际博览中心隆重举行
中国首座乐高乐园——上海乐高乐园度假区于7月5日盛大开园。7月6日,新能源汽车世界冠军比亚迪正式宣布与上海乐高乐园度假区达成战略合作伙伴关系,这也是乐高乐园在全球合作的首个中国汽车品牌。双方将围绕绿色出行与沉浸式驾驶体验展开战略合作,开启无限想象之旅,启发儿童对汽车的兴趣。
近日,汽车门网发布了2025年6月汽车质量投诉指数分析报告。
在重要会议后,“反内卷”成了近期最核心的议题之一,二级市场也因此掀起了“反内卷”的狂欢,柳钢股份等多只相关个股接连涨停。
7月6日,新能源汽车世界冠军比亚迪正式宣布与上海乐高乐园度假区达成战略合作伙伴关系
6月比亚迪、吉利、奇瑞、长城国内销量怎么样
7月6日,新能源汽车世界冠军比亚迪正式宣布与上海乐高乐园度假区达成战略合作伙伴关系,这也是乐高乐园在全球合作的首个中国汽车品牌。双方将围绕绿色出行与沉浸式驾驶体验展开战略合作,加强新能源汽车文化普及,开启无限想象之旅。
感谢零跑让消费者知道造车新势力的车真不值三四十万
好开 够稳 更聪明 | iCAR V23以全能实力燃爆昆仑决世界格斗冠军赛104
6月刚过,广汽传祺便交出一份亮眼成绩单:单月整体销量达28857台,环比增长22.4%。
7月3日,吉宏股份(002803.SZ;2603HK)发布2025年半年度业绩预告,据公告披露,今年上半年吉宏股份预计实现净利润约1.30亿-1.37亿元,同比增长97.25%–108.21%;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约1.12亿-1.19亿元,同比增长55.00%–65.00......
首席合作伙伴!长安启源与重庆铜梁龙足球俱乐部正式携手
中国首座乐高乐园——上海乐高乐园度假区于7月5日盛大开园。7月6日,新能源汽车世界冠军比亚迪正式宣布与上海乐高乐园度假区达成战略合作伙伴关系,这也是乐高乐园在全球合作的首个中国汽车品牌。双方将围绕绿色出行与沉浸式驾驶体验展开战略合作,开启无限想象之旅,启发儿童对汽车的兴趣。
今天,再来跟大家重点聊一聊近期还在走主升浪的超级题材——固态电池。
一家承载着60年军工基因的老牌车企,一位曾以“工程车之王”名震行业的重卡巨头,如今却站在了“生死边缘”。
7月5日,昆仑决世界格斗冠军赛第104期比赛在安徽铜陵北斗星城昆仑决基地震撼举行,全球顶尖格斗选手齐聚一堂,为观众带来了一场视觉与激情的盛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