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怕车企价格战,就怕财政补贴战。
在国补退出之后,来自地方政府五花八门的补贴又开始多起来。近日,广州市新能源汽车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发布公告,自今年3月至12月,购买符合要求的新能源车型,可享受6000-10000元政府补贴。
事实是,不只是广州,在国补退坡之后,包括浙江、上海、长春等地纷纷加码新能源汽车补贴,以至于发展到现在,几乎每个大城市都有对自己车企的补贴政策,尤其是新能源汽车的补贴,让油车分外眼红。但需要追问的是,地方自掏腰包补贴汽车,真的能提振车市消费吗?
今年,持续13年的新能源汽车购置补贴(俗称“国补”)政策正式终止。但这并不意味着补贴就退出江湖。
近日,广州市出台新能源购车扶持政策,3月起至年末,在广州购买符合要求的新能源汽车,并在2024年1月31日前完成注册登记的个人消费者,车辆价格在10万元(含)至15万元,补贴10000元/台;车辆价格在15万元(含)至20万元,补贴8000元/台;车辆价格在20万元(含)以上,补贴6000元/台。
和往常不同的是,过去车价越贵补贴越多,现如今,越贵的车补贴反而越少,最高补贴是10万-15万元的汽车,补贴1万元。这个价位的汽车主力消费人群是工薪阶层,而买得起20万级汽车的人,估计也不缺这点补贴。
所以,这个政策的背后逻辑是,最大限度支持低收入消费人群买车?毕竟车价越高,车的毛利率也更高,而补贴高价车似乎有点“劫贫济富”的味道。
政策一出,广汽系闻风而动。广汽埃安快速跟进并宣称,全系车型均可享受购车补贴。其中,购买11.98万元起售的AION Y PLUS和AION S PLUS均可享10000元补贴,18.98万元AION V PLUS可享6000元补贴,28.66万元的AION LX PLUS可享6000元补贴。
在这一波补贴的助攻之下,再加上埃安趁势加码的优惠,各种补贴叠加后,13.38万元就可以入手续航高达610km的2023款AION Y Plus 80乐享版,而13.98万元即可入手AION S Plus 70乐享版。
今年3月,埃安表现亮眼,销量首次突破4万大关,达到40016台,同比增长97%,迈入规模效应新阶段。
这波补贴也有了立竿见影的效果,据悉,广汽埃安新品上市48小时,订单就突破万台。
理论上,一个好的政策,应该是让所有参与者都“带劲儿”。奇怪的是,这个政策发布后,车企反应并没有特别热烈,因为这个政策,将大部分车企拒之门外。
奥妙就在于这个政策还有一个额外条款:政策同时对三大类别车型提出了详细的技术要求。
以油电混动为例,准入门槛主要是两方面:一是综合工况燃油消耗量小于《乘用车燃料消耗量限值》(GB 19578-2021)中对应限值的55%,且小于同系列普通燃油产品综合工况燃油消耗量最低值的75%。二是发动机额定功率≥100kw,最大扭矩≥180N·m,热效率≥40%;驱动电机峰值功率≥133kw,峰值扭矩≥270N·m。
这也真是难为了制订政策的人,必须得“深入研究”一番诸如“峰值扭矩≥270N·m”“发动机额定功率≥100kw”这类专业术语。
但从实际情况来看,当下最炙手可热的新能源汽车,比亚迪和特斯拉都不符合补贴标准。而在这次补贴中,受益者最大的是广汽系和小鹏汽车等。
“广州这次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完全就是给广汽埃安量身定做的”,在网上,不少网友热议此事。
这种定向补贴,其实早已见怪不怪。今年3月,湖北一阵猛烈的降价潮,打得整个车市措手不及,但所谓的9万元补助,同样不会是“雨露均沾”,而是精准地洒向了雪铁龙C6。无他,就是因为是“地产车”。
新能源汽车国补退出后,特斯拉降价打乱了车市整体部署,最先扛不住的是湖北,如同第一张倒下的“多米诺骨牌”。如今,这股促消费热潮已经蔓延至全国各地,上海、浙江、河南、四川、黑龙江、山西、云南、海南和贵州等数十多个省市跟进出台了相关政策,为的是促进汽车消费。
多地大手笔发放了“购车大礼包”,接力棒不断传递着。
有直接补贴消费者的。如大连市商务局称将发放总额5000万元的“2023年大连汽车消费券”;郑州市则继续加码,在发放5000万元汽车消费券的基础上,再增发1亿元汽车消费券。
有奖励车企产量的。如成都,为力争在目标年份实现80万辆的新能源汽车保有量,且公共领域的汽车电动化率达到80%。对那些成功导入或研发新能源车型并实现上市的整车企业,给予最高5000万元的奖励/每款车型,而对那些采购合格“三电系统”且年采购额达5000万元的整车企业,也将会按照一定比例,对其进行奖励。
再如西安,对今年在西安本地生产新能源汽车数量超过去年的部分车企,给予每辆2000元的奖励,每户车企获得的奖励总额不得超过1000万元。
五花八门的补贴政策接踵而至,这就陷入了一种“影院现象”——电影院里如果前排的人站起来,那么后排的人也要跟着站起来才能观看荧屏。原本大家都可以坐着看的美事,变成了后排人跟着“站着看”的辛苦事。
作为最大的新能源汽车消费城市,自然无法在这场补贴中置身事外。今年广州两会上,广州市人大代表、广汽集团总经理冯兴亚就提到,2023-2025年是广州市新能源汽车行业高速发展的关键机遇期,由于新能源汽车国补、地补于2022年底全面到期,补贴政策不明、汽车价格上涨、消费欲望限缩等因素,已经导致各品牌新能源汽车的订单大幅下降。
对此,他建议广州市持续完善新能源汽车(含节能车)消费补贴规划,尽快出台新一轮补贴政策,稳定汽车消费市场,同时保持政策的稳定性、持续性;同步完善其他配套政策,刺激和促进广州市汽车消费。
但广州最终出台的带有定向性质的政策,不得不让人进一步审慎思考。不可否认,从短期看,汽车补贴效果立竿见影,消费者得到实惠、车企提高了市场占有率、当地汽车产业得以振兴。但同时,也应该注意到,补贴可能会导致市场扭曲和竞争失衡。一些汽车制造商在补贴政策刺激下,不是试着适应满足多元化的市场需求,反而是过度依赖政策扶持,可能会降低汽车制造商的竞争力和创新能力。
汽车是一个充分竞争的行业,依靠市场竞争提高在行业中的发展与创新能力,才能赢得消费者青睐,如果只是一味地靠着降价补贴,最终反噬的会是自己。
之前,中汽协针对湖北大降价就发文指出,地方保护式车补,不仅发挥不了提振需求的目标,反而破坏了全国统一市场,加剧了消费者持币待购的情绪。最后,不但没有刺激车市消费总量的增长,反而导致市场进一步收缩。
中国新能源汽车高歌猛进的发展态势,某种程度上正是得益于补贴的“助攻”。但凡事适可而止,过度补贴会扭曲市场价格,不利于经济效率的提升。不思进取、只靠补贴的新能源车企,也最终会消失在历史长河中,反而应该放手,由市场自行调节,才会出现像特斯拉这样的“鲢鱼”车企,凭借过硬的技术,率先发起降维打击,在行业竞争中变得更主动。
Momenta为何被收车企青睐?
汽车企业必须坚持长期主义。
电商消灭的不仅是批发零售业,野蛮生长将毁掉含汽车业的所有行业
马斯克豪赌AI,Grok4是神级副驾还是数据黑洞?
上汽造“最便宜的华为车”,尚界能否扛起月销3万辆的期待?
点火启动,动力瞬间响应,这样的驾驶体验离不开一颗“聪明”的汽车心脏——汽车蓄电池。近日,DF蓄电池常德旗舰店盛大开业,再次为车主带来高性能、长寿命、环保节能的启停技术新选择!
上汽通用启动至境轿车项目,打响高端新能源进攻战#上汽通用全面转入“进攻战”#老牌车企出手就是王炸#至境开启别克在华新篇章
7月15日,吉利控股集团宣布,旗下吉利汽车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吉利汽车”,股票代码:0175.HK)与极氪智能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极氪”,股票代码:NYSE:ZK)正式签署合并协议,吉利汽车将收购其尚未持有的全部极氪股份,极氪股东可选择以现金或置换吉利汽车股份作为对价。此......
国产汽车为何热衷于创立新品牌,这些品牌存在哪些风险?
比亚迪势不可挡!2025年6月单月及上半年销量双夺冠
7月15日,比亚迪宣布全品牌上线手车互联功能,深度融合华为、OPPO、荣耀、小米、vivo等中国所有主流手机品牌生态,打造覆盖全场景的智能出行体验。
2026九州汽车生态博览会由定制改装、汽车科技、汽车零部件、商用车、房车露营、汽车文化6大主题组成,全景展现全球汽车产业链的技术迭代产品创新与发展趋势,是全球第一个覆盖乘用车和商用车市场,集合整车发布、汽车科技、汽车零部件、汽车改装、汽车文化的全产业链B2B2C生态展贸平台。
实测阿维塔11 样样拉满!30万级豪华电动 天花板!
放眼国内的豪华品牌,德系三强BBA基本占据了半壁江山,三个品牌均有自己的品牌标签,其中主打运动化的宝马一直是许多年轻消费者的“心头好”,不过在2025年上半年,宝马在中国遭遇了近年来最严峻的挑战
在当下豪华品牌车型市场,智能驾驶能力已经成为越来越多用户选车关注的“基础项”。众多豪华品牌在智能驾驶方面,寻求的路径不同。有自研的,有跟华为“一揽子”合作,也有与专门智能驾驶公司合作研发的。这也造成在竞争激烈的智能驾驶领域“三分天下”。
零跑的成功法则:用慢哲学跑赢新势力生死赛
新能源内卷下的牺牲品?两款紧凑型SUV销量下滑
近日,视觉中国发布关于控股子公司增资扩股引入战略投资者公告,表示公司通过全资子公司北京华夏视觉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控股的大象视觉(深圳)科技有限公司完成战略投资者引入。此举是为了加快公司在AI方面的布局,促进公司“AI智能+内容数据+应用场景”战略规划的协同发展。
几张外观图就引爆车圈?或许你们没有真的读懂尚界H5!
再添8台!安徽第三批氢能环卫车交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