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爱咖号首页 从友好合作到公开决裂,长城举报比亚迪的背后,还有何玄机?

从友好合作到公开决裂,长城举报比亚迪的背后,还有何玄机?

智电汽车 2181浏览 2023-05-30 IP属地: 重庆

文/修斯

5月25日,长城汽车官方公众号发布一则《声明》称,长城汽车向生态环境部、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工业和信息化部递交举报材料,就比亚迪秦PLUS DM-i、宋PLUS DM-i采用常压油箱,涉嫌整车蒸发污染物排放不达标的问题进行举报。随后,比亚迪迅速出具一份《声明》。大致内容为:坚决反对任何形式的不正当竞争行为;检测报告无效;表示自身有二十年的技术支持,产品符合国家标准;最后比亚迪还呼吁理性竞争。此消息一出,迅速占领各大头条,成为热议的话题,也在整个新能源市场炸开了锅。

低压油箱与常压油箱有何区别?

长城汽车声明中的蒸发污染物排放,是指直接从燃油系统排放到大气中的汽油蒸汽。PHEV(插电式混合动力)车辆由于在行驶过程中发动机运行时间短,碳罐冲洗机会少,导致碳罐内的油气无法及时冲洗充分,从而增加油气从碳罐大气口溢出的风险,蒸发及加油排放恶化。而常压油箱和高压油箱最大的区别是油箱内部压力不同,常压油箱箱内燃油蒸气压力达到4-7kPa时,位于燃油箱上的燃油蒸气阀打开,燃油蒸气将被释放到碳罐内。高压油箱一般可以承受35-40kPa的蒸气压力,油气会在高压下继续留在油箱内,到发动机运行的时候才会经过碳罐进入歧管,可以更好地收集车辆行驶过程中油箱内挥发油气。

但是,插电式混动(含插电增程混动)汽车在大部分时间都不启动发动机,如果采用常压油箱,油箱里的汽油持续挥发,而碳罐的活性炭吸附量又有限,一旦超过碳罐吸附量的极限,即“碳罐过载”之后,汽油蒸汽就只有通过碳罐的通气孔进入车外的空气,造成对空气的污染。因此,长城举报比亚迪其混动车没有用高压油箱,这将会导致车辆排放不符合国家标准。

比亚迪有其他解决排放超标的技术?

在比亚迪回应声明里说到,"比亚迪是全球第一家推出混动车的企业,在相关技术上有20多年的积累和迭代,我们不像某些同行想的那么简单!"难道说,比亚迪有其他的技术,就算不用高压油箱,也能解决排放物超标的问题?

比亚迪在2020年曾申请过"常压油箱"替代"高压油箱"的相关专利。专利中指出,比亚迪通过其他技术方案,可以在不增加其他成本的情况下,不使用高压油箱也能符合国家的污染物排放标准。

5月29日,比亚迪在投资者互动平台表示,其自主研发的常压油箱的燃油蒸汽排放控制技术能符合蒸发排放法规标准。比亚迪还称,PHEV插电混动解决蒸汽排放达标问题的技术路线并不是唯一的。目前PHEV插电混动在行业有两种技术路线,一种是基于燃油车平台开发,电机与动力系统叠加,不能实现发动机与车轮脱开连接,故必须配备高压油箱才能满足蒸发排放的法规要求;另一种则是基于电动车平台设计的双电机串并联架构,实现发动机与车轮脱开连接,配备常压油箱即可达标。其PHEV插电混动技术不仅不依赖高压油箱,而且非常智能,控制系统具备实时监测及统计油汽蒸发量的能力,依据判定条件控制发动机的启动和脱附时间,精准抽走碳罐内油汽。总之,比亚迪一直强调自己有其他排放技术,但其是否符合国家标准,还有待后续监测。

面对市场冲击,长城必须作出行动

在此次举报之前,两品牌的关系看上去并不那么糟糕,2021年11月,比亚迪将"魏"商标无偿转让给长城汽车,而"魏"是王朝系列中的一个待规划车型。虽然长城汽车早就将"魏"作为其高端品牌WEY的中文名字,但依然对比亚迪的"赠送"很是感激。随后,长城汽车投桃报李,将"登陆舰"商标转让给比亚迪,而"登陆舰"是比亚迪最新海洋系列中的重要车型,长城汽车的"赠送"同样具备重要的意义。长城汽车和比亚迪双方互赠商标的合作一时传为佳话。

然而,在此友好合作的背后,依然存在着激烈竞争。2022年,长城在销量逐渐降低的情况下,比亚迪的销量一举反超长城汽车,并且持续至今。据悉,今年比亚迪的全年销量目标300万辆起步,争取360万辆,与长城汽车的差距有可能进一步拉大。

比亚迪这强大的增长速度,已经完全牢牢锁定中国新能源车领域王者的地位,并且混动车型是各车企争相占据的新产业。并且比亚迪不仅销量上惊人增长,而且在产品线多样化、品质性能也越来越出色。如果对手不能在现阶段有所起色,甚至可能会逐渐在竞争中失去份额,并且长城汽车除销量持续下滑之外,还存在着能源转型乏力这一巨大问题。在面对市场冲击和比亚迪的强势登顶,长城不得不指出比亚迪的违规行为。毕竟比亚迪违规使用常压油箱,不仅是对国家排放标准的漠视,还是开展不公平竞争的体现。因为高压油箱的成本会比常压油箱高出500元左右,若以100万辆车计算,相当于要多出5亿元。而如果比亚迪混动车排放真的不符合国家标准,而其他车企用更高的成本去符合的话,那将造成不公平竞争。

写在最后:

长城汽车此次的举报体现出今年中国汽车市场的惨烈竞争形势。总的来说,两者的摩擦只会成为汽车行业向新能源转型过程中的一个小插曲。如今的新能源汽车市场很是激烈,外资品牌纷纷觉醒,在新能源市场开始了非常猛烈的攻势。在如此情形下,中国品牌想要崛起,还需要长城和比亚迪这样的头部车企共同携手才能完成,共同面对外资冲击。

文章标签:
行业资讯 新能源
 
相关推荐
智电汽车 2.3万粉丝    8918作品 关注 汽车科技自媒体
推荐作者
汽车鉴闻 关注
汽车媒体技术编辑 汽车售前售后事儿,用车养车百家通
AM车镜 关注
AM车镜是中国汽车行业具有影响力的资讯提供者。
郑谊 关注
汽车行业分析师,汽车产业研究员
未来车事 关注
孤独与世界与诗
车市八爷 关注
宁波最知名的汽车新闻主流媒体之一,爱卡分享一手新闻、新车、评测
二手车大智慧潘 关注
中国二手车自媒体联盟联合发起人,行业深度观察者。
悦行江西 关注
和你分享有趣、新鲜和汽车有关或无关的事!
全部爱咖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