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爱咖号首页 BBA一季度财报的AB面:钱好挣,电难转

BBA一季度财报的AB面:钱好挣,电难转

电动湃 0浏览 2023-06-01 IP属地: 上海

5月27日,奔驰全新EQE 纯电SUV在华正式上市,定价区间为48.6万-63.03万。

实话实说,这个价格已经比燃油奔驰GLE便宜了近20万。

但有意思的是,风评并没有因为奔驰如此「诚意」的价格,上演两极反转。

打开评论区,依旧是清一色的毒舌辣评,类似于「我买GLE他们说我有钱,我买EQE他们说我冤种」,「时代变了,奔驰卖五六十万真觉得贵了」,「预留打折促销余地」......

奔驰尚且如此,宝马和奥迪又岂能幸免?

从燃油车时代高高在上的德系「老钱」,沦为如今电动新势力眼中的「杂牌」,BBA触电还有机会吗?

近日,BBA三家陆续公布了2023年一季度财报,答案或许就隐藏在财报背后。

你可以嘲笑BBA的电动车,但永远可以相信德系三强无与伦比的「吸金」实力。

一季度,梅赛德斯-奔驰集团共计实现营收375亿欧元,同比增长8%,共销售汽车50.4万辆,同比微增3%。

当然,营收和销量始终都是虚的,有多少钱最终流到自己的口袋才最实在。

利润方面,奔驰一季度的销售利润率达到14.8%,其中息税前利润达到55亿欧元,同比增长5%;净利润同比增长12%至40亿欧元。

这个数据已经相当不错,远高于多数跨国汽车企业,算是奔驰的常规操作。

「逆天」的是宝马,数据指出,宝马集团的销量虽然同比下滑1.5%至58.8万辆,但总营收却同比增长了18%至369亿欧元。

尤其是利润表现,其息税前利润同比大幅增长58.5%至53.8亿欧元,与梅赛德斯-奔驰集团不相上下。

换句话来说,虽然车少卖了,却丝毫没耽误宝马在全球「疯狂收割」。

相比而言,奥迪在三强中无意外式垫底。

今年一季度,奥迪集团(包含奥迪、宾利和兰博基尼三大品牌),共交付新车42.2万辆,同比增长约8%。

销量的增长,让奥迪集团的收入增长18.2%至169亿欧元,但营业利润率不敌奔驰和宝马,为10.8%,使得营业利润同比下滑47.7%至18.2亿欧元。

众所周知,利润=收入-成本(支出),奥迪将营业利润的下滑归咎于原材料对冲的负面影响,这部分支出明显高于奔驰宝马,因此营业利润同比减少了4亿欧元。

事实上,即便营业利润跳水,对比其他跨国车企集团,奥迪的财务成绩也依旧能打。

比如,福特集团一季度销量是110万辆,是奥迪的接近2.6倍,但净利润仅为18亿美元,不及奥迪。

毫无疑问,任凭市场动荡,原材料价格上涨以及疫情影响,豪华车始终是不折不扣的「利润奶牛」。

数据显示,2019-2022 年,BBA 的单车利润都是持续增长的,哪怕是「最艰难」的2021-2022 年的 2 年中,BBA 的单车利润也几乎呈现爆发式的增长。

其中,奔驰和宝马四年间的单车利润翻了5倍不止,奥迪稍弱,也有2倍之多。

这有赖于BBA在高端车型市场里无可撼动的统治地位,通过核心豪华产品,争取更大的单车利润率。

去年12月,奔驰S级单月在华销量超过2000辆,在梅赛德斯-奔驰集团所有进口车中的销量份额超过15%,仅次于奔驰GLE级。以及还有定位更高的迈巴赫S级,去年12月在中国市场的销量也超过了1000辆。

同样的,奥迪4款进口车A7、A8,以及Q7和Q8,通常能贡献超过六成的进口份额。

去年12月,奔驰S级单月在华销量超过2000辆,在梅赛德斯-奔驰集团所有进口车中的销量份额超过15%,仅次于奔驰GLE级。还有定位更高的迈巴赫S级,去年12月在中国市场的销量也超过了1000辆。

同样的,奥迪4款进口车A7、A8,以及Q7和Q8,通常能贡献超过六成的进口份额。

虽然躺在燃油车帝国上挣钱依旧香甜,但加速的电动化转型已为BBA敲响警钟。

根据一季度财报。

奔驰全球销量为 50.35 万辆,同比增长 3%;纯电销量(不含 Smart)为 5.16 万辆,同比增长 119%,占总销量的 10%;

宝马全球销量为 58.81 万辆,同比下降 1.5%;纯电销量(含宝马和 MINI)为6.46 万辆,同比增长 83.2%,占总销量的 11%;

奥迪全球销量为 41.57 万辆,同比增长 7.9%;纯电销量为 3.45 万辆,同比增长 42.8%,占总销量的 8.3%;

值得注意的是,这三家车企的纯电车型占比都还只徘徊在10%左右。


中国市场上,这一成绩恐怕更加拉胯。

除了宝马公布了今年一季度在华纯电车型销量1.97万辆,占比10.16%之外。奔驰和奥迪都对在华电动车销量的具体数字「讳莫如深」。

按去年年底的数字,奔驰在中国市场的新能源车渗透率为6%,奥迪仅为3%。

同时,与燃油车的「高冷」不同,BBA在华电动车价格集体「跳水」,大有一副「我不挣钱,交个朋友」的态势。

奔驰EQC新车指导价为49.19-57.19万元,如今在终端市场最高优惠可达17.2万元;指导价74.69-99.69万元的宝马iX,最高优惠达12.6万元;奥迪e-tron新车指导价54.68-64.88万元,最高优惠12.3万元,也就是说,买BBA电动车的优惠力度至少能买台卡罗拉。

究其原因,在“卷王频出”的新势力电动车面前,BBA多少显得有些平庸而又自信。

比如,EQC的纯电续航里程最高只有443km,而现在二十万级国产电动车都很少有低于500km以下续航,特斯拉Model Y的纯电续航里程最高达到660km,入门车型都有545km;

谈性能吧,EQC虽然都是双电机驱动,但百公里加速最快也才5.1秒,极氪能达到3.8秒;

谈配置,不好意思,EQC座椅通风全系没有,后排加热得加钱选装,中低配只有定速巡航.......

德系三强的电动车差强人意,个中缘由很多,详细可以回看「豪华品牌BBA,真就造不好电动车?」

而在财报中,我们或许更需要关注的是现阶段BBA能拿出的解决方案。

首先,三家跨国公司都在加大研发投入。

一季度,宝马集团研发投入达到15.54亿欧元,同比增长12%,主要用于开发新车,以及产品线的电动化和数字化转型。

奔驰集团也正在加速推进电动化转型,该季度研发支出共计达到24.7亿欧元,同比增长25%。

奥迪虽未公布具体研发投入数据,但也曾表示,未来五年总计430亿欧元的投资计划中,有280亿欧元都将用于新的纯电动车开发和数字化研发。

BBA都清楚,要想可持续发展,通过燃油豪华车赚取的丰厚利润,大把都得砸给电动化转型。

砸钱还不够,态度也要摆端正。

在薄弱的数字化转型面前,加速中国本土化研发是最实际做法。

奔驰在北京和上海相继建立了技术中心和研发中心,聚焦智能互联和自动驾驶等领域。据了解,到2023年年底,奔驰在中国的研发团队将增加至2000人,是2020年团队规模的两倍。

宝马则在中国设立了德国以外最大的研发和创新网络,分布在北京、上海、沈阳和南京等中国城市,开发自动驾驶、数字化、软件等技术。

至于在中国扎根最早的奥迪,团队已经拥有超过90%的中国本土化研发人才,聚焦智能化和电动化技术的研发。

基于此,BBA正在加速新平台,新产品的投放。

在5月27日,奔驰基于EVA平台打造的 EQE SUV在国内上市后,其旗下热销车型奔驰G级也将迎来纯电时代,预计将在2026年面世。

此外,到2025年,奔驰将发布3个纯电车型架构平台,包括 MB.EA(中大型乘用车平台)、AMG.EA(性能电动车专属平台)、VAN.EA(纯电MPV及轻型商务车平台),以实现全面电动提前布局。

除宝马全新iX1外,到今年年底,宝马还会推出iX2和i5;劳斯莱斯将在第四季度交付首款超豪华电动超级轿跑 SPECTRE。

奥迪在今年下半年将会正式发布首款基于PPE平台打造SUV车型——奥迪Q6 e-tron。PPE平台的WLTP续航里程超700km,同时支持800V高压快充,峰值功率270kW。该平台将于2024年底正式全面投产。

对于这三家实力雄厚的德国企业来说,面对当下的转型阶段,钱和时间,他们或许更需要的是时间。

正如任何一艘巨轮掉头,不仅要考量天气,风向,甚至海面涡流的湍急程度。

但当万事俱备,最怕时机已去。

随着铁杆BBA粉老去,当年轻千禧一代购买力崛起,老牌豪华品牌壁垒持续消失,新能源车企特斯拉、理想、蔚来等车企的「趁虚而入」,未必不能后发制人。

需要警惕的是,时代的车轮滚滚向前,时间从不等人。

文章标签:
行业资讯 新能源
 
相关推荐
电动湃 6.4万粉丝    2023作品 关注 新能源车消费指南,续航你的美好未来!
推荐作者
弯道看车 关注
资深车评人,前《深圳特区报》汽车部主任
汽车鉴闻 关注
汽车媒体技术编辑 汽车售前售后事儿,用车养车百家通
小马闲话 关注
闲话汽车,行摄四方
AM车镜 关注
AM车镜是中国汽车行业具有影响力的资讯提供者。
汽车新说 关注
一个有关于汽车的漏网之语,正在一本正经的胡说八道。
明白说车 关注
明明白白了解车,轻轻松松驾驭车!明白说车,坚持原创!
予墨Auto 关注
跟我们一起慢慢懂车!
车宇世界 关注
车圈老干部,只做最客观的车评。
全部爱咖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