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爱咖号首页 蔚小理一季度财报,谁赚的最多?谁亏得最狠?

蔚小理一季度财报,谁赚的最多?谁亏得最狠?

电动湃 5623浏览 2023-06-16 IP属地: 上海

新能源混战至今,似乎已无「体面」二字。

6月12日,蔚来宣布全系降价3万之后,网上便开始出现了各式各样「官方出品」的对比图——即通过田忌赛马的方式,举实证,列配置,从而实现本品对es6的碾压。

「堆料王者」理想L7率先撕破脸皮,打出「降价3万的蔚来,和理想的价值还有多远」的slogan,并把自己的标配通通高亮,谴责蔚来es6核心配置依旧需要选装。

紧随其后,小鹏G9,智己LS7,甚至特斯拉Model Y也纷纷加入声讨队伍,网友调侃,五座SUV市场俨然一副「六大门派围攻光明顶」的盛况。

显然,大家在一同经历了齐头并进的野蛮生长时代后,面对企业发展的加速分化,作为局中人,谁也无法再作壁上观。

以蔚小理为例,近日,陆续公布了2023年一季度财报,三家企业冷热不均,理想率先走出亏损,蔚来和小鹏虽仍在泥潭,但纷纷发布重磅新车以求扭转战局。

从「暗斗」升级为「明争」,新能源车企互撕的精彩程度远超想象。

即便李厂长怼天怼地,耐不住进入2023年的理想,真的如同开了挂。

从今年一季度的交付量看,理想汽车达到5.28万辆,远超蔚来的3.1万辆和小鹏1.82万辆。

而交付量的差距,直接体现在了营收数据上。

理想一季度营收规模达到187.9亿元,蔚来为106.8亿元,小鹏则是40.3亿元。

值得关注的是三家企业的毛利率水平,理想最近几个季度毛利率,都稳定在20%左右,而经历了销量震荡期的小鹏毛利率跌到了1.7%,蔚来的毛利率同样跌到了1.5%的低位。

在新能源汽车公司的经营中,毛利率被视为企业的「血液」,对公司的发展至关重要。稳定的高位毛利率让理想汽车率先摆脱亏损魔咒进入「挣钱模式」。

一季度,理想净利润达到9.3亿元,而小鹏净亏23.4亿元,蔚来净亏47.4亿元。

总而言之,一句话,「全线飘红」的理想几乎在财报的各个维度实现了对蔚来和小鹏的碾压。

如果说在2022年,蔚小理三家的交付量还分别为12.2万,12万,13.3万辆,彼此不分伯仲,呈现“三足鼎立”的态势。

那么进入2023年的理想,无疑成为了率先打破「和棋」的搅局者。短短三个月的时间,理想不论是在销量还是营收规模上,都卖出了蔚来和小鹏的总和。

好成绩自然让李想挺直了腰杆。

在财报电话会上,李想表示,第二季度的核心目标不仅是卖车,而是市场占有率,他要把20万元以上NEV市场的市占率从11%提升到13%。

理想的野心很大,但绝非高枕无忧。

虽然挣得多,但对比三家财报数据可以发现,理想在研发投入上却是最「抠门」的。

一季度,蔚来的研发投入依旧一骑绝尘,达到30.78亿元的高位,理想为18.5亿元,小鹏为13亿元。

而从研发投入占比数据来看,小鹏最不惜投入,占比32.3%,其次是蔚来28.8%,至于,财大气粗的理想仅为区区9.8%。


理想的研发费用投入向来不多,2022年,理想452亿营收下的研发投入只有67亿,2021年的研发投入为33亿,2020年的研发投入为11亿。

这与其产品结构相关,与蔚来,小鹏的纯电路线不同,理想切入的是增程混动市场——小电池+发动机的构造,很大程度将理想在电池、电机以及电控上的研发投入限定在了一个更可控的范围内。

而遵循「套娃」设计的L7、L8、L9三款车型只有尺寸上的差距,设计、配置、动力架构基本相同,这也意味着其实理想是把所有的研发投入主攻在一台车上,至于「堆料」本身,实际成本并不高。

其次,增程对于补能的依赖并不大,决定了理想更无需在电气化补能方面有过多投入。

相比之下,截至5月15日,蔚来建成了1400座换电站,以及截至3月底,小鹏共计1016座自营充电站网络,都需要持续的「真金白银」的投入。

但上述优势仅针对的是增程模式,一旦切换纯电赛道,理想就不得不拉回到和竞品同样的起跑线上。

届时,研发成果不会凭空而来,补能体系更不会拔地而起,纯电理想还有「几分像从前」,或许还只能打上一个问号。

蔚小理其实保持过相当一段你好我好的「蜜月期」,当时是因为大家产品区间并不重叠,蔚来主打40万以上,理想30万区间,小鹏则在20-30万之间,大家各吃各的市场,倒也相安无事。

但随着产品布局的完善,「三兄弟」努力维系的表面和平,直至小鹏G9的上市开始,撕下了最后一层伪装。

2022年9月,做足了准备和充分预热的小鹏G9,却因为紊乱的配置定价广受质疑。

有意思的是,小鹏G9翻车后,理想瞅准时机齐发L8和L7,定价配置一如既往的简单粗暴,一波操作直接让何小鹏一声令下48h内整改SKU,上演了车圈前无古人的「二次上市」。

也是从G9开始,小鹏急转而下。

数据显示,小鹏 G9 上市后,去年 10 月卖了 623 辆、11 月卖了 1546 辆,12 月达到峰值为 4020 辆,进入 2023 年以来,销量逐渐下滑,小鹏也就不再公布细分车型销量了。

从一季度财报数据来看,小鹏汽车实现营收40.3亿元,净亏损达到23.4亿元,营收、净利均同比下滑。此外,更关键的是小鹏近三年以来首次出现负的汽车毛利率。

但即便如此,小鹏依旧在研发上投入重金。

一季度,小鹏研发占比32.3%达到11亿元,是唯一实现同比环比双增长的企业。

这一切都是为了蛰伏后起跳,小鹏清楚地认识到,摆脱窘境的唯一方式,就是新产品爆发。

6月9日,被小鹏汽车寄予厚望的小鹏G6正式开启预售,售价22.5万元起。

据悉,G6预售开启3天,订单已经超过2.5万辆,这是小鹏久违了的火爆。要知道,整个5月份,小鹏仅交付了7000辆新车。

虽然小鹏G6将直面特斯拉model3/Y的围剿,但对比之下,作为小鹏首款轿跑SUV,G6 在智能化尤其是智能驾驶方面,仍有不少的亮点,包括采用800V+碳化硅平台,并标配 3C 电芯,同时还配备两颗激光雷达,以及第二代 XNGP 智能辅助驾驶系统等。

有着「技术宅」称号的小鹏,靠着高度智能化和800V平台,相信G6仍有突围的基本盘。

很多人评论说,就差一点,李斌又要成为「最惨的男人」了。

首先,销量不及预期。5月,蔚来交付量累计为6155辆,从2月1.2万辆巅峰开始,已经是连续第四个月出现销量下滑的情况,从曾经的「蔚小理」沦为如今的「理小蔚」。

汽车产业是一个规模效应很强的行业,低迷的交付也拖累了蔚来汽车的业绩。虽然 2023 年一季度,蔚来收入同比增长7.7%到106.8亿元,但净亏损却扩大了1.6倍,达到了48.04亿元。

更要命的是毛利润,一季度蔚来毛利率降至1.5%的历史冰点,去年一季度为14.6%,而去年四季度为3.9%。


为此,在第一季度业绩会上,李斌只能重提旧事,称原本NIO品牌在2023年第四季度实现盈亏平衡的目标,不得不往后推迟一年以内的时间。

客观上来说,蔚来NT2.0平台仍处于新老产品的切换周期,新866还在升级,暂时无法接棒,NT2.0平台下的775中,ET7和ES7的价格难以走量,只能依靠ET5。

也就是说,虽然蔚来现在旗下接近7款产品在售,但是没有能打的主力。

因此,主打5座SUV市场的全新ES6被寄予翻盘的厚望,也连带着将6月12日全系降价推向舆论高潮。

此次降价最大的转折点在于,蔚来首次将服务与车型剥离开。

此后,蔚来不再提供免费换电权益,而是相当于以3万的「选装包」供有需要的车主选择。

至于老车主也尽量做到了"一碗水端平",如果换购蔚来新车,不再需要对应权益,则可以抵扣3万或者5万的车款。

这样做最直观的好处在于,首先,蔚来产品入门门槛进一步拉低,两款主力车型,ET5直接进入30万内,ES6降至33.6万,和理想L7的价差缩小至不到两万。


其次,以真金白银的价格让用户感受到服务的价值,让后期「卖服务」变得顺理成章。

这不同于直接官降压缩产品利润,而是在蔚来既有价格体系内不伤筋骨的智慧「动刀」。

而宣布全系下调售价的时机也值得玩味。

按照目前蔚来的计划,蔚来全新车型ET5 Touring将在6月15日发布,随后,蔚来全新旗舰车型ES8也将开启交付。

在此节点下,蔚来通过推出全新价格及调整部分权益,也是为了届时发布的新车厘清价格及服务体系,与此同时,通过调整,让ES6挽回部分流失的订单。

好消息是,资本市场闻风而动。6月13日,港股蔚来股价高开高走,截至收盘大涨5.78%,最新市值约1116亿港元。

降价是把利刃,用得好,刺刀向前,开辟下一场盛世。

蔚来总裁秦力洪曾表示,2023 年是一场球赛最关键的10分钟。

如今竞争已逐渐走向赛点,生死存亡之际,谁都不会掉以轻心,亦使出浑身解数来应战。

一场新能源车企之间的大搏杀,正在上演。

文章标签:
行业资讯
 
相关推荐
电动湃 6.4万粉丝    2023作品 关注 新能源车消费指南,续航你的美好未来!
推荐作者
予墨Auto 关注
跟我们一起慢慢懂车!
玩车的史萌 关注
喜欢车兄弟的跟我走
郑谊 关注
汽车行业分析师,汽车产业研究员
大内密探零零车1 关注
汽车媒体从业14年,记者,中汽联车手,爱卡十年工作经历,超卡
车宇世界 关注
车圈老干部,只做最客观的车评。
车市八爷 关注
宁波最知名的汽车新闻主流媒体之一,爱卡分享一手新闻、新车、评测
Techtec杨磊 关注
汽车ECU改装高级工程师,汽车改装维修专家。德国Techtec汽车性能
海阔试车 关注
汽车圈里摸爬滚打,一起聊聊汽车的那点事
全部爱咖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