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技术角度来说,比亚迪DM-i的走红,恰好说明了汽车电气化之后,化繁为简的技术理念,正在呈现出降维打击之势。在大多数消费者所关注的经济性痛点上,比亚迪DM-i毫无疑问撕开了市场的口子。而在硬币的另一面,也就是更极致的性能体验方面,比亚迪也在此基础上推出了DM-p技术。不过,这种划分模式,是不是也就意味着经济性与更强性能在插混技术路线下无法兼得呢?那就得看比亚迪即将推出的DM-o技术了。从目前的信息口径来看,这将是可以实现“油耗接近DM-i,性能比DM-p强”的技术。那么它会是如何实现以上效果的呢?比亚迪DM-o技术会替代和整合现阶段的DM-i、DM-p技术吗?
我们先来讨论一下性能比DM-p强,有可能是怎么做到的。在DM-i技术的背书下,DM-p技术的成熟度、市场接受度都相对容易了许多。简而言之,如今的DM-p就是在DM-i基础上,大力出奇迹。从技术角度来说,DM-i的电气化构架算是P1+P3结构,而DM-p则是在后桥上再增加一台驱动电机,实现电四驱的P1+P3+P4结构。以比亚迪唐为例,其DM-i车型与DM-p车型,在整套动力系统方面,内燃机与前桥电机的数据,基本一致。差距基本围绕在那台功率和扭矩都略微超过前桥电机的后桥电机身上。也正因为如此,两套技术路径在性能与能耗方面,才会表现得大相径庭。
那么,要做到比这套DM-p性能输出更强,现阶段的技术路线,已经无法承载了。因为从逻辑上来看,DM-p本就是“堆料”出来的产物。除非是电池、电机等基础技术出现爆炸式增长,否则再堆料也很难起到正向效果。而作为一套插混系统,能改变的无非就是油与电。首先,在结构上,电可以改吗?基本不可能。比亚迪是双电机(P1+P3)的忠实拥趸,从技术延续性来说,很难另辟蹊径选择P2单电机路线。从技术本身出发,P2路线往往是伴随传统机械结构变速箱而存在。本质上可以说仍绕围绕放大内燃机正向效应而存在。简单来说,集成在变速箱结构内的P2电机,不利于比亚迪最大限度发挥自己在电气化方面的优势,所以P1+P3的基础架构仍然是必须的。
既然在电气架构上无法想办法,那思路就只能回到内燃机部分。这里我们先找一下问题的核心在哪里?其实就是空间不足,无法对前桥电机,甚至是内燃机,进行再加大。在DM-i、DM-p的横置发动机结构上,除了尽可能展现自身电气化优势。节约空间,也是比亚迪最终抛弃传统变速箱结构,甚至不采用动力分流或者是多挡位输出结构的重要原因。既然横置摆放的轴向空间不足,那办法就只能是把发动机纵置。在燃油车时代,纵置发动机本身就是根除空间布局难题的杀手锏。没想到在电气化时代,这个办法依旧适用。
改纵置结构之后,想要获得性能就变得很容易。理论上,无论是更大排量的内燃机,还是更大马力的电机,都只需要堆上去即可。另外也能给云辇系统留下足够的施展空间。值得一提的是,与燃油车不同,甚至与P2插混不同。比亚迪DM-o的纵置插混,由于没有实质上的传统机械结构变速箱、以及传动轴,它的前、后桥驱动系统在物理上完全可以分开来看。如此也可以减轻新的动力系统对于动力电池布局方面产生的压力。至于动力协同问题,学比亚迪仰望那样,由电子中央差速锁完成就行了。再来个题外话,率先采用DM-o技术的比亚迪方程豹SF车型,目前明确了“三把锁”身份。除了中央差速锁很可能是“虚拟”存在之外,前后桥差速锁则有可能采用机械式。比如比亚迪唐DM-p,就在后桥上增加了一套伊顿差速锁,以此可以进一步强化车辆越野性能方面的表现。
聊完性能,那接下来就该聊油耗了。注意用词,这里只是说“油耗”。在能量守恒的前提下,率先采用DM-o的新车甚至还是非承载式车身,这种情况下狭义对比目前已经普及的“经济型”DM-i产品的能耗,也是不科学的。所以比亚迪DM-o在能耗上优化的实质,就是更好的利用电气化逻辑下,大幅降低的性能门槛与用车经济性。其中,后者很好理解,电与油的使用成本完全不在一个等量级上。前者则是出于性能考虑,毕竟“小马拉大车”不仅体验感差,而且也无法做到省油。
而在纵置结构与坚持P1+P3的架构逻辑下,比亚迪DM-o技术的前桥驱动电机在输出性能端可以进一步放飞自我。电机的给力,也能为发动机介入驱动的场景,提供更多冗余与托底,从而实现降低油耗的效果。具体来说,就是车辆可以更多仅依靠前桥电机覆盖城区路况的场景(前驱)。而急加速等性能释放条件下,再次被强化的前后电机,也能提供更多性能保障(四驱)。至于高速状态下,一方面有内燃机,另外前桥电机的储备依旧足以托底(油+电前驱)。套用油车时代我们很熟悉的能耗表现,比亚迪DM-o技术有可能实现的对前驱与四驱的切换逻辑与动力储备,其油耗乃至能耗上的控制力,应该已经很容易理解了。
然后还是聊一个“题外话”,那便是内燃机部分。虽然戏份被电气化抢走了太多,但是比亚迪DM-o技术的内燃机部分也有调整的空间。首先是输出功率甚至是排量方面,完全有根据车型不同,从而进行加大的可能性。其次是挡位部分,在横置结构下,比亚迪一直坚持单挡。不仅可以简化运行逻辑,同时还可以节省空间。但在纵置结构下,为发动机直驱端提供多挡位,不仅没有空间压力,还能进一步控制内燃机输出的油耗表现。这也是目前比亚迪DM-o技术还没完全曝光的情况下,车友们比较关注的一个潜在的技术升级点。
总的来说,比亚迪DM-o技术有可能在继续保持DM-i、DM-p的底层电气化架构逻辑的前提下,带来更强劲的动力表现,以及在结合性能输出与具体车型前提下的优秀经济性。这也是P1+P3路线的比亚迪,与大量P2插混路线不同的地方。在没有传统变速箱的羁绊,也不比过多向发动机妥协的前提下。我们不需要过多关注它的新技术在内燃机部分会怎样摆放,又或者是提供了更大排量、更多挡位等等。比亚迪的插混逻辑核心,还是始终围绕在电驱部分。而从这个结论上看,DM-o确实可以称得上是DM-i、DM-p的集大成者。但是,这项技术各个方面对于空间的要求都更高。它倒未必是硬派越野SUV的专属。但其适配的车型,或许只能是尺寸相对较大,或者对性能要求更高的产品。
15万内能落地的纯电SUV,萌哥有什么好的推荐?|选车234期
13.98万买合资MPV销冠?现代库斯途让每一分钱都花在刀刃上!
此时此刻,才是合资品牌和自主品牌新一轮较量的开始。
纯电代步小车怎么选?从目前的市场来看,3-4万的车型也能满足基础的代步需求,但是在安全性以及实用性上还是差点意思。而10万左右的车型,又显得有点大,城市代步不太方便。在7万左右的车型中,销量最好的两台车分别是比亚迪海鸥和五菱缤果,后面还有一台东风旗下纳米01销量也在不断攀升。那么......
5月1日,一汽丰田再次率先公布月度销量数据:2025年4月销售新车65,024台,同比增长32%;继一季度以销量超过17.2万台,实现同比增长9.6%之后,再次续写正增长记录。其中,电动化车型销量34,794台,占比54%;TNGA-K平台以上高端车型销量39,087台,占比60......
裸车降至12万左右 主打动力及性价比 本田英仕派能否平替雅阁?
比亚迪一季度海外销量破21万辆!七国摘得销量冠军!
全新牧野青配色+至高6.06万权益,问界新M7质价比拉满
在选购车型的时候,大家可能会顾及实用性方面,最终妥协主流车型,那么没有两全其美的办法吗?我们的答案是猎装车,猎装车型拥有常规轿车的大部分动态性能,实用性又比普通轿车或者轿跑车更好,最重要的是如今猎装车已经属于个性化的选择,在路上开的回头率并不低。然而,今天我们要说的极氪007GT......
奥迪入华37年再出发:“双品牌”重塑豪华电动车格局
综合续航破千、带激光雷达、有高阶智驾、全系2+2+2六座布局、还是一款中大型SUV,顶配只需18.98万,性价比是这款产品刻在骨子里的标签,零跑C16。本期就来试驾体验零跑C16,看这台新能源中大型SUV在静态、动态方面如何抓准家庭用户的需求。
即日起至5月31日,购新奢纯电SUV岚图知音,可享“首付5.4万起+5年0利息”金融方案,日供低至70元,配合至高1.8万现金直降及2025国补,17.89万即可拿下MUSE铂金奖设计+5C超充黑科技
一提起中大型轿车,大家脑海中会有哪些品牌?估计很多网友不会想起宝骏这个品牌,但宝骏品牌却在近期打破了这个印象,带来了宝骏享境。这是一台车长超过5米,轴距达到2.9米,尺寸堪比德系BBA 56E的一台全新中大型轿车。那么它的产品力和性价比又将如何呢?接下来我们就对宝骏享境这款车做一......
一家五口出行,理想L7 Ultra家用SUV优选!
最近,车轱辘探店捷途发现,山海L7终端优惠后太具性价比了,还买啥理想L7呢?
虽然新能源汽车风头正劲,但燃油车技术的发展却并未停滞。
5月1日,比亚迪个性化品牌方程豹科技潮品SUV钛3亮相2025第二十四届中国沈阳国际汽车工业博览会,钛3共计5个版本,惊喜价格13.38万起,并提供至高5500元的金融贴息政策,以及5大超值购车权益。 “一反常钛·3生万象”,方程豹钛3凭借其独有的“1机3舱”潮流配置、“E+2C......
联诚发LCF祝大家五一劳动节快乐!
领克900正式上市,到底谁慌了?
作为国内“方盒子”SUV市场的现象级产品,捷途旅行者自上市以来凭借硬派造型与可城可野的性能,获得了不错的销量。3月底,2025款车型以“36项升级”为核心,在外观、内饰、配置、越野性能等几大维度实现全面进化。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2025款新车都有哪些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