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爱咖号首页 小鹏助力滴滴,还是滴滴助力小鹏?

小鹏助力滴滴,还是滴滴助力小鹏?

汽车商业评论 2446浏览 2023-08-29 IP属地: 北京

小鹏助力滴滴,还是滴滴助力小鹏?

撰文 / 张霖郁

编辑 / 张   南

设计 / 赵昊然

“大家一直在问出行行业的终极竞争力是什么?我简单抛个观点,四要素:合规、勤奋、人缘好、智能化,最后一个是关键。平台端的算法、运营车辆的智能化能力到最后的无人化操作,这两点决定着未来你的平台是否能胜出。”T3出行CEO崔大勇在第十五届中国汽车蓝皮书论坛上发表此番演讲,这一天是2023年6月17日,那时以及倒回去的前一年,大家对智能驾驶的终极前景仍然摇摆不定。

图片

8月28日周一早上,北上广一线城市的上班族都还未抵达办公室时,小鹏汽车官宣了与滴滴进行的战略合作。根据新闻稿,双方将打造一款A级智能纯电车型,价格在15万元左右,预计于2024年开始量产,项目代号“MONA”。

小鹏将由此启用新品牌,旗下车型与小鹏现有品牌产品形成差异化定位。滴滴将面向小鹏汽车首次开放全生态赋能,为“MONA”提供包括智能座舱、智驾及共享出行市场等多维度的支撑,助力小鹏汽车在“15万级”价格区间打造爆款车型。

小鹏随后组织了一场40分钟的媒体沟通会,就此次的合作进行了具体的解释。

滴滴把自己接近量产的A级车的相关研发、测试设备出售给小鹏,小鹏以新增3.25%的A类普通股作为收购价,新增股票有24个月的锁定期。据外媒报道,收购总价约7.44亿美元(人民币54.26亿元左右)。值得注意的是,根据滴滴的反馈,此次收购价并不包括滴滴智驾团队,原团队人员的任务是协助小鹏完成第一辆车的交付。

双方签署了对赌协议,MONA车型首次销售的13个月内,滴滴需要实现年销10万辆的目标,如果连续两年年销实现18万辆,滴滴将最高获得5%的股权。

MONA项目是基于滴滴自己的平台,业内人士说这可能是小鹏最看重的资产之一。小鹏接手后,将加上自己扶摇架构的能力,其中包括XNGP。这意味着小鹏将拥有一个更为平价、针对“15万级别”的造车平台,而这一平台上的车型都将拥有高阶辅助驾驶能力。

当滴滴每年回购10万辆-18万辆车型时,这些具有高阶智能驾驶的车型将反向增强滴滴在出行市场的竞争力。崔大勇曾在第十五届蓝皮书论坛上发出过邀请,他当时说如果哪家整车厂能在2026年拿出价格低于40万元的L4级别车型,他欢迎和他联系。

何小鹏在沟通会上说,高等级智能驾驶前三年的成本都非常高,但小鹏在未来1-2年内通过技术创新降本,他们的目标是把自己“15万元级别”的车型在智能化上做出差异性和领先性。

图片

这次合作成功的前提,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或许是小鹏和滴滴都同时看好未来出行市场的潜力。

对于滴滴来说,经历了三年间从自己造车到与整车厂进行智能驾驶合作的起起伏伏,和小鹏的合作,意味着以低成本获得了在智能驾驶方面具有竞争力的车型。如果继续坚持造车或做智驾供应商,当下不仅不能产生利润,还将长期处于亏损状态。

滴滴和小鹏签下的对赌条件,年销量10万辆,或将从2024年开始至2025年年底或2026年初左右截止,那时的出行市场,对低价且具有辅助驾驶车型的需求或将超乎目前的预期。

一位在出行行业的资深人士告诉汽车商业评论,明年出行市场的规模将以15%左右的增长率发展,2026年至2027年,整个市场对智能化的需求将进入高速发展期,到时或将有无人驾驶的车跑在路上。运营商可能会倒逼政府出台相关政策和法规。

另一边,对小鹏来说,它需要销量规模来提升降本能力,最终提高利润率,同时,通过大规模跑在路上的车型,来训练自己的智能驾驶水平。另外,滴滴向小鹏开放自己的生态,这里面有很大的想象空间。

从“MONA”项目开始,小鹏将进入多品牌战略,之后会有第二和第三品牌相继推出,来承接不同的价格区间。具体是不是会下探到更为便宜的区间,小鹏并未透露。

关于ROBOTAXI的实现预期,这似乎并不是小鹏当下最为关注的时间节点。何小鹏在沟通会上说短期内并不会实现。

渠道方面,运营车辆2B端的销售由滴滴承接,2C端的销售由小鹏负责。具体是在小鹏品牌目前的渠道体系内销售,还是另起炉灶,尚未透露。何小鹏对这款新车的期待是年销10万辆,这其中不包括运营车辆。

滴滴为什么放弃智驾业务?

滴滴的智能汽车业务代号为“达芬奇”,长期处于亏损。据港交所资料,2022年,滴滴汽车业务亏损达26.4亿元,是2021年亏损金额的三倍。

实际上,在今年7月8日举行的2023世界人工智能大会智能驾驶论坛上,百度Apollo、AutoX安途、小马智行等三家企业15辆车获得了浦东新区首批发放的无驾驶人智能网联汽车道路测试牌照。位于上海嘉定区安亭的滴滴ROBOTAXI测试团队并没有拿到相关牌照。

图片

汽车商业评论记者在2021年3月曾在安亭试图体验滴滴的ROBOTAXI,当时在滴滴APP有入口供乘客体验。结果在联络客服之后,并没有车辆出现。之后的跟踪随访中,滴滴的微信客服并未就此事进行具体解释。

图片

滴滴造车,当时是想做ROBOTAXI的闭环。在滴滴官网,对于自动驾驶的积累和优势它提及了五大关键技术,即高精地图及定位、环境感知、路径规划、仿真平台、基础设施。根据ROBOTAXI需求正向开发的产品,与依托现有的采购车型进行自动驾驶改进,还是有很大差异。

当时滴滴想要造车的目标,一来是可以提供更好的MaaS的体验;二来,同时采集自家车型的数据用来训练智能水平;三是,如果ROBOTAXI一旦实现,将节省下人工成本,据滴滴自己的估计,成本估算可以下降50%左右,这对于滴滴等网约车公司来说,提供了巨大的利润空间。

所以之后出现与比亚迪合作造车,这一项目遇挫后,转而和广汽等整车厂合作成为智能驾驶的供应商。但持续的亏损让滴滴的汽车业务成为一项负资产。

据汽车商业评论了解的最新消息,滴滴将停止造车。

滴滴现有的数据对小鹏有价值吗?

在滴滴与小鹏此次的战略合作中,很多人的第一反应是滴滴目前拥有的数据对小鹏训练智能车型的重要性。

但汽车商业评论从多处了解到的是,当下滴滴所拥有的出行数据,大部分都无法训练自动驾驶,因为那些车型并没有安装智能驾驶相关的传感器。只有具有智能水平的车型,才能对小鹏的智驾训练产生价值。

但滴滴通过每年回购10万辆-18万辆小鹏的MONA车型,这些车型都是具有XNGP能力,它们的智能数据最终归属于整车厂也就是小鹏汽车。双方合作更多意义是在新车型的数据上,而不是滴滴目前拥有的数据。也或许也解释了,为什么小鹏急于明年就将全面量产MONA。

图片

8月18日的上半年财报会,小鹏对第四季度的销量指引超过2万辆。假设2024年,滴滴每月购买小鹏的MONA车型在6000辆-7000辆左右,小鹏加上自己的预期销量,到2024年底,月销量有望在4万辆-5万辆左右,全年保守估计将实现50万辆左右。更重要的意义是,这些车型上的数据能帮助小鹏快速迭代XNGP的能力。

另外,低成本高竞争力的车型,将会对其他出行运营商产生吸引力。

“到时还要看小鹏这款实车的表现”,一位平台运营商告诉汽车商业评论记者。

与大众集团合作同时进行的小鹏,当下的挑战或许是各条业务线的协调与整合,以及产线上的准备。同时,渠道上的并行推进也同等重要。

文章标签:
行业分析
 
相关推荐
汽车商业评论 7112粉丝    6321作品 关注 推动新汽车向前进
推荐作者
苑叔聊车 关注
资深的汽车编辑,阅车无数,有关于选车的问题找我就没错了。
弯道看车 关注
资深车评人,前《深圳特区报》汽车部主任
汽车鉴闻 关注
汽车媒体技术编辑 汽车售前售后事儿,用车养车百家通
AM车镜 关注
AM车镜是中国汽车行业具有影响力的资讯提供者。
新车部落 关注
与新车部落一起玩转汽车行业!
未来车事 关注
孤独与世界与诗
鳌拜Who驾 关注
一起和幽默的鳌拜,体验汽车的乐趣人生
那啥车 关注
每一台车都有自己的灵魂;那啥车?对!我的车。
全部爱咖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