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爱咖号首页 为啥10万内不会有增程车?用大电池能扬长避短,但太贵造不起

为啥10万内不会有增程车?用大电池能扬长避短,但太贵造不起

路咖汽车 2024浏览 2023-10-06 IP属地: 北京
为啥10万内不会有增程车?用大电池能扬长避短,但太贵造不起


在理想汽车的带动下,增程式汽车确实越来越火了,和电车一样的行驶品质,又没有续航焦虑,可以说很好满足了国内消费者“既要、又要”的需求。但是增程这么好,为何我们在入门级产品上没有看到它的身影呢?或者说10万元以内,国内市场为何几乎没有出现一款增程式产品?带着疑问,下面我们就来仔细聊一聊这个话题。

技术挺容易,但入门级产品用增程得不偿失

为啥10万内不会有增程车?用大电池能扬长避短,但太贵造不起


目前国内10万元以内市场多以A级以下车型为主,所以我们先从技术方面看看用该级别车型做增程的可行性。先说结论,技术上完全没问题,甚至可以说会更简单,这是因为增程不是一个复杂技术,甚至相较于混动、燃油车型还要更加简单一些,增程器相当于燃油车的发动机,但增程器只用于发电,不会参与动力的直接输出,动力输出全靠电机实现,所以这就省去了变速箱这个高技术含量的大件。另外一个需要用到的就是动力电池,而这块电池的容量一般来说不会小,因此就需要一个位置来放置电池,比较合理的位置自然是汽车底盘上,可以不侵占乘员舱,还能更好的平衡车身配重比,降低车辆重心。

为啥10万内不会有增程车?用大电池能扬长避短,但太贵造不起


因此总体来看,别说用一台车长4.6米、轴距2.7米的紧凑型车了,就是用一台车长4米、轴距2.6米的小型车来做增程一样可以实现,但,为何大家不这样去做呢?主要原因是得不偿失。就拿空间来说,10万元以内,大家可以轻松造一辆纯电小型车产品,来实现乘员舱空间最大化,没有了发动机束缚,纯电车型的空间表现会更优,比亚迪海鸥就是个很好例子,车长不到3.8米,但乘坐空间十分宽敞,如果做增程,就需要考虑发动机的布局,想要在不到4米的车长下把空间做好,没有本田“空间魔术师”的功底,几乎不可能实现。

为啥10万内不会有增程车?用大电池能扬长避短,但太贵造不起


另外一点就是用户需求问题,选择10万元以内产品的用户希望得到什么,空间不用说,这是家庭用车的关键核心,其次是低廉的用车成本以及城市通勤的便利性。但增程车型的优势是什么呢?没有续航焦虑、相对低的油耗、不错的电驱行驶品质,这些和需求似乎相悖。

为啥10万内不会有增程车?用大电池能扬长避短,但太贵造不起


并且,这些优势在10万元以内的燃油车面前,可能只剩下电驱行驶品质了,因为众所周知,增程器在馈电状态下油耗不比燃油车省,并且有了增程器意味着它也要和燃油车一样进行周期性的保养。那么相比纯电车型,增程式车型的优势就是没有续航焦虑,但选择10万元以内电车的朋友显然也不存在焦虑问题,原因是入门纯电产品几乎都是为了满足城市代步而生的,300-400km纯电续航足够用个3-5天就行,然后配合快充或家充完成补能即可。跑长途?对不起,考虑10万元以内电车的用户不会有这方面的需求。

为啥10万内不会有增程车?用大电池能扬长避短,但太贵造不起


当然,极端点的朋友仍会说增程式没有里程焦虑,这点纯电比不了。但实际情况用户考虑的会更理智,不会为了一年那1-2次的特殊情况下而去选择一个低端增程产品,还需要忍受电量不足、馈电情况下增程器噪音问题。打个不恰当的比方,为了节假日时可以带着全家7口出游,买了一台7座MPV,日常城市使用更多只会乘坐2-3人,但你却无时无刻都在承受车大停车难、油耗高,空间浪费的问题,所以相比10万元以内的纯电、燃油车产品更具用户针对性,增程就显得有些得不偿失。

好的增程需要配大电池,成本是大问题

除了技术、用户需求问题,造成国内10万元以内没有增程产品的最大原因其实还是在成本上,简单来说,想要10万元以内造一台适合家用的增程式车型,目前几乎不可能,即便强行造出来,各项技术指标也会非常难看。

为啥10万内不会有增程车?用大电池能扬长避短,但太贵造不起


其中,造成成本降不下来的一个原因就是动力电池太贵,目前国内市场磷酸铁锂电池的生产成本大约是1000元/kWh,那么一般增程式车型的电池容量是多少呢?以深蓝SL03为例,它CLTC纯电续航135km版本电池容量接近20kWh,也就是光成本就要大概2万元,而CLTC纯电续航200km的版本电池容量接近30kWh,那么成本就要到3万元,这还不算增程器、电机等其它方面的成本。

为啥10万内不会有增程车?用大电池能扬长避短,但太贵造不起


看到这里,相信有朋友会提出疑问,增程式车型能否向插混车型一样,推出更小容量电池、更短纯电续航里程的车型呢?参考秦PLUS DM-i冠军版,入门版车型的电池容量只有大约8kWh,这样相信可以省不少成本。答案当然是可以,但做出的产品就和之前说的一样,会很糟糕,用户体验会很差。

为啥10万内不会有增程车?用大电池能扬长避短,但太贵造不起


这是因为,插混车型的发动机是可以参与直驱车辆的,同时通过串、并联或者能量分流等转化模式,可以做到动力几乎不衰减的同时,能耗也有保障,即便在电池电量不足,进入馈电状态后,车辆一样能够达到一个不错的用车状态,无非是电池容量小了之后,进入馈电早晚的问题。但增程式不同,增程器只是用于发电,车辆性能发挥完全依靠动力电池,这便带来了一个问题,就是电池充足时车辆开着和电车没区别,增程器偶尔启动、工作,也能选择性低负荷运转,例如低速行车完全用电、高速行车、加速时增程器启动,尽可能让用户无感。然而一旦用上小电池,例如10kWh电池组只能让车辆纯电行驶55km,强制保电后行驶30km增程器可能就会进入馈电模式,此时你的每一次加速,都需要增程器的发电来维持,而馈电状态下的增程器工作状态相信大家也应该有所了解,噪音大、油耗高是必然,而这时其实也会非常考验车辆的BMS电池管理系统,包括如何实现馈电状态下的快速充放电问题,如果高效保电,当然最终结果仍会以牺牲性能为代价。

为啥10万内不会有增程车?用大电池能扬长避短,但太贵造不起


所以可想而知,增程+小电池的入门级产品,在行驶30-50km后,车辆可能就会进入馈电状态,虽然没有续航焦虑,但包括动力、油耗、NVH等在内的各项性能指标都会大幅降低,并且这种用车体验也会和电量充足时形成一个明显反差,让人更加觉得增程产品体验差。所以解决方案是,加入大电池,这不仅可以让馈电状态大幅延后,还能够真正做到城市用电、长途用油的用车体验,这也是不少车企正在做的事,不少增程车型的纯电续航都达到了200km,未来这个指标甚至会成为一台好增程的基本门槛,但回归到10万内为何没有增程车的问题,好增程需要配和大电池就与成本形成了一个矛盾体,几乎无解。

结语

增程式车型的优势在于没有续航焦虑,行驶品质接近电车,但是这里的一些优势是需要建立在大电池前提之下的,这便带来了成本问题,10万以内很难造出一款好的增程式产品。与此同时,从用户需求来看,考虑10万元以内买车的朋友,更多还是看中的产品实用性、经济性、可靠性等方面,而这些燃油车、纯电车型都能够轻松做到,增程式车型看似可以兼顾所有,但对用户来说这些都可以被替代,因此国内10万以内也就没有增程式车型的必要了。

 
相关推荐
路咖汽车 33.4万粉丝    1.3万作品 关注 秉承专业态度,创作有趣的汽车内容,为用户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信息
推荐作者
车轮哥 关注
记录老外在中国的汽车生活。
新车部落 关注
与新车部落一起玩转汽车行业!
SCC超跑俱乐部 关注
SCC超跑俱乐部
华南车市资讯 关注
立足华南区域,打造本地化的汽车资讯,接地气的专业汽车报道。
Techtec杨磊 关注
汽车ECU改装高级工程师,汽车改装维修专家。德国Techtec汽车性能
玩车专家V 关注
有关汽车一切玩法尽在其中,带你领略不一样的汽车新体验!
二手车大智慧潘 关注
中国二手车自媒体联盟联合发起人,行业深度观察者。
来试车 关注
汽车视频自媒体 试驾评测 汽车工作的Vlog 每周持续更新
全部爱咖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