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爱咖号首页 新能源市场:SUV手拿把掐,轿车处处碰壁?

新能源市场:SUV手拿把掐,轿车处处碰壁?

电动湃 7782浏览 2023-11-29 IP属地: 上海

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渗透率,持续高位运行。

乘联会数据显示,10月新能源乘用车零售销量达到76.7万辆,同比增长38%,环比增长3%,渗透率达到了37.7%,较2022年同期渗透率提升了7.5个百分点。

其中,自主品牌新能源车渗透率为60.2%;豪华车的新能源车渗透率为19.4%;而主流合资品牌新能源车渗透率仅有6.3%。

不同品牌阵营新能源渗透率的不同,彰显了不同品牌在中国市场产品策略的不同,诸如SUV和轿车组合的不同搭配,或许是造成这种局面的根本性原因。

究竟如何,不妨跟着数据一探究竟。

SUV车型在燃油车时代,就相较轿车车型有着更为强势的市场存在感。诸多中国品牌如长城因专注于SUV产品市场,攫取了大波发展的红利。

大规模SUV产品的投放,也激发了用户的消费热情,同时也驱动用户开始关注空间、动力、智能等功能配置。这样的消费趋势也同步流转到了新能源汽车时代。

先看数据。

2023年10月,中国汽车市场SUV车型零售销量同比增长20%,表现较为抢眼。这背后,有燃油车回暖带来的SUV需求的上升,也有新能源产品对不同细分市场的加成。相较之下,同期轿车车型零售销量同比仅增长2%,MPV零售同比增长11%。

其中,不同细分市场呈现出不同的销量趋势。

比如,在A0级SUV市场,主力热销车型正逐步转变成纯电动车型,而且造型设计及功能配置普遍不再是燃油车时代的简配思路,更加实用和时尚。

其中,比亚迪元和广汽埃安Y纯电动车表现很强,置换了传统的燃油车份额。

又譬如在A级SUV市场,比亚迪宋10月销量为6.4万辆,超过了中国品牌单一车型月销量纪录,也占据着细分市场近 20%的市场份额。

原有领军的自主燃油车SUV表现仍不错,反倒是合资品牌SUV压力更大。

而在更为高端的B级和C级SUV市场,理想L7、L8、L9系列的热销,蔚来ES8、比亚迪唐的稳健运行,问界M7的再次出发,都为瓦解豪华品牌在30-60万元价格区间的SUV“市场霸权”,贡献了自己的力量。

每一级市场新能源化结构的变迁,背后都蕴藏着时代、产品、技术变迁的烙印。

新能源SUV市场高歌猛进,是燃油车时代发展特征的延续。

这应该是市场发展惯性的必然结果。无论是用户消费理念,还是产品经理的规划思路,加码SUV车型无缝过渡都是一个并不困难的选择题。

这也保证了中国品牌能够在其中延续过往的优势,并且能够在取得市场领先优势后,继续反哺新能源汽车领域的投资和发展。

进一步看,新能源SUV市场的茂盛发展,也呈现出从高端市场向中低端市场不断辐射的趋势。因为受三电成本的约束,30万元以上的产品才能兼顾经营利润和用户体验,实现可持续发展。

当然,随着产业链技术和成本的下降,更多产品正在入列15-30万元的价格区间,诸如智己LS6、小鹏G6等具备爆款潜质的车型,正在搅动细分市场,乃至具备搅动品牌阵营的力量。

如上文所述,燃油车时代的发展惯性会带入到新能源时代,轿车市场亦不能免俗。

先看细分市场表现。

2023年1-10月,A0级轿车国内零售销量为66.99万台,累计增幅达46%,是轿车市场增长最为迅速的细分市场。

A0级轿车目前由中国纯电动车完全主导,比亚迪海豚、上汽通用五菱缤果表现都十分抢眼,呈现出中国品牌纯电动车明显替代燃油车的特征,竞争格局由合资主导转为中国品牌为主的新趋势。

相较之下,A级轿车市场1-10月国内零售销量为384.04万台,零售却同比下降9%。

尽管比亚迪秦冠军版已经打破了传统的价格体系,但中国品牌除比亚迪秦、埃安S外,销量支点依旧较少,德系品牌仍然十分强势,新能源渗透率仍有很大空间。

在更为主流的B级轿车市场,中国品牌的轿车车型挑战相对较大,除比亚迪汉、海豹销量持续万辆外,其他轿车产品增长都遇到了多多少少的困难。

比如利用传统的“大打小”技能,诸如零跑C01、飞凡F7等上市即折戟。即便是以智能化著称的小鹏P7,以驾控为主要卖点的极氪001,在改款衔接上依旧出了问题,如今依旧没有触底反弹。

而蔚来ET7则是独闯56E所盘踞的豪华C级车市场,现如今处境落寞。

值得一提的是,理想汽车自创立以来,就没有推出亦没有做出进军轿车市场的规划。以理想汽车的产品前瞻能力,可见轿车市场的寒意有多深。

中国新能源轿车市场的式微,与几大因素息息相关。

一是定位不清晰,无论是“大打小”,还是智能化取胜,产品与价格之间的匹配度分离度很大,进而导致产品竞争力下降。

零跑C01初始定价近20万,蔚来ET7与宝马5系加长竞争,都是反向的错位。

二是轿车形态给予总布置的想象力。受动力电池厚度影响,轿车车型坐姿普遍偏高且暂无太好的解决方案,继而也让后排老板座等进阶配置更显鸡肋。

相对局促的内部空间,无法实现类似SUV空间的灵活性,中国品牌相对落后的底盘调校,也让纯电动车性能优势无法发挥到极致。

三是同平台的SUV与轿车价格差,已经被打破,诸多品牌甚至出现了SUV车型价格低于同平台轿车价格的情况。同等价格下,SUV的竞争力自然更强。

当然,轿车车型并非没有突破口,前一阵子,华为与奇瑞合作开发的智界S7已经打破了25万元级别、价格、配置、性能、智能等方面的固有范式,或许只有乱拳才能搅动市场的固有格局。

此外,新造车企业中极氪推出了007,小米第一款新车也定位在5米级的轿跑车市场,极越02同步亮相,阿维塔12的价格也充满惊喜和诚意。

这些产品的落地,也为2024年新能源轿车市场的发展提供了更多变量。

也许,SUV和轿车市场会变成这样一副图景:SUV和轿车发布周期渐次借力,为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的渗透率持续加码。

后续如何,我们持续关注。

有一个发展暗线不容我们忽视。

近两年,中国新能源汽车技术创新已经从突飞猛进,进入到局部创新、微创新的阶段,也开始进入到价格的直面竞争。在此背景下,智能电动汽车形态的重要性就被愈加突显。

因此,在SUV和轿车产品的创新外,MPV似乎正在异军突起。而这究竟是真需求还是伪需求,这又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且听我们下回分解。

文章标签:
行业资讯 新能源
 
相关推荐
电动湃 6.4万粉丝    2035作品 关注 新能源车消费指南,续航你的美好未来!
推荐作者
肆哥车讯 关注
购车无小事,选车无难事。
阿飞频率 关注
喜欢车爱聊车,喜欢把自己的爱好跟大家分享。
汽车匠人 关注
寻求在互联网时代用匠心精神
车瘾AA 关注
聊聊车,说干货,不以老师自称,不以车评人自居,只是几个有车瘾
Soul车 关注
资讯类自媒体
xuser3801153 关注
蓝鲸车市
车宇世界 关注
车圈老干部,只做最客观的车评。
二手车大智慧潘 关注
中国二手车自媒体联盟联合发起人,行业深度观察者。
全部爱咖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