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数据显示,全球每年汽车尾气排放超过100亿吨,全球大部分一线城市的汽车等流动污染源排放的污染物已占大气污染物总量的90%,不夸张的说,汽车尾气是目前大气污染的“元凶”之一。
为解决尾气污染,并结合当下现状,电池电力驱动汽车应运而生。但是,电池电力驱动并不太符合可持续发展的最终目标,并且电池电力驱动汽车的发展存在不少制约因素,比如充电慢、充电难等等。因此,同步追求使用电池的电力驱动系统和燃料电池驱动系统的多元路线可能才是汽车未来发展的正确道路。
然而,燃料电池驱动用什么燃料才是最优选?目前而言,氢能源可以说是人类的终极能源,因为氢是宇宙中最多的物质,放眼整个宇宙,75%的元素都是氢,并且氢的发热值极高,是一种仅次于核能的能量来源。最关键的是,氢燃烧以后的唯一产物就是水,所以氢能一度被誉为最完美的能源。
此前,我国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联合印发了《氢能产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21—2035 年)》(以下简称《规划》),明确了氢能的三大「战略定位」:氢能是未来国家能源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氢能是用能终端实现绿色低碳转型的重要载体;氢能产业是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的重点发展方向。当然,不单单是在我国,在全球亦是如此,均将以氢能作为未来产业驱动能源的主要能源。可见,氢能源也将会未来所有能源驱动类型的主要驱动能源。
那么,汽车能否开始转为使用氢能作为驱动能源?
其实,氢能源汽车并不是什么新鲜事,而氢能燃料电池也早在20世纪便已经应用,包括宝马,丰田等品牌均有氢能源内燃机车型。例如在上年的冬奥会上,氢能源汽车是冬奥会的保障车,可见技术已经成熟。
不过,氢能源的储存技术以及氢能源汽车制造并不简单,目前氢燃料电池车的制作成本依旧过高。但如果想要能源汽车才能进入大众视野,从而普及,降低成本制造、生产成本是关键。在这一点上,宝马作为全球一线、具有前瞻性的高档汽车品牌,给出了自己的答案。
降低生产成本,实现共线生产 根据宝马目前已经实现燃油车、柴油车、插电混合动力车和纯电汽车的共线生产来看,新能源架构也将可以与其他类型驱动产品共用生产线。 而就在近日,宝马集团首批iX5氢燃料电池车在国内首次上路试驾活动现场中,宝马集团氢燃料电池技术及汽车项目负责人表示,未来如果投入量产,会以iX5氢燃料电池车为基础,进一步将储氢罐的体积缩小,它能够放到电池舱内,实现架构的灵活度,既适用于纯电汽车,也能够适用于氢燃料电池车。在实现与现有驱动类型车型共线生产后,其无需新的工厂,新的生产线,新的工人,便能够在很大程度上降低成本。 氢燃料电池技术制造成本降低 以宝马iX5氢燃料电池车为例,其由两个储氢罐、一个高性能燃料电池和电机构成,储氢罐由CFRP(碳纤维增强型复合材料)制成。而储氢罐的在制作材料在目前很多国家,包括中国市场都可以买得到,这意味着氢能源在未来广泛使用中,其储氢罐的价格也会随之下降,以量降低单价利润。 氢动力内燃机车型与氢能源燃料电池车之间不同在于,一个使用氢能源作为内燃机驱动能源,一个使用氢为动力电池充电。因此,从在这一点来看,氢动力内燃机车型与氢能源燃料电池车是有着很多可以相同的零部件,包括传感器、空气压缩机、进气口、冷却系统等等,不仅是乘用车,还包括卡车、货车、飞机,技术都非常相似。 而从宝马多年对氢动力内燃车车型的研发积累来看,其已经对于这些相似零部件有着成熟且稳定技术,实现规模化量产已经不是问题。在宝马iX5氢燃料电池车身上也不难看到,虽然身为氢燃料电池车,但是在外观以及内部上,与内燃机车型并无太大差别,并且车舱内空间也并没有减少。由此可见,在实现刚所说的多样性产品共线生产,宝马品牌确实也有领先的技术基础。 当然,氢能燃料电池车型并不单单只是为环境。 根据此前测试数据显示,氢能燃料电池车型补充燃料时间仅需5分钟,这是纯电车望尘莫及的。更重要的是,在续航以及能耗方面,氢能燃料电池车型相比于纯电车型表现更加优秀。因此,氢能燃料电池车型也将会是未来汽车的主要驱动方式,也是实现未来零排放出行重要路径之一。 同样以宝马iX5氢燃料电池车为例,在WLTP工况下,BMW iX5氢燃料电池车可以达到504公里的最大续航里程,储氢罐充满只需要3-4分钟的时间。同时,在保持续航的情况下,采用高性能燃料电池,宝马iX5氢燃料电池车实现6秒内可完成百公里加速。更重要的是,不受季节变化和室外温度的影响。这意味着与燃油车无异,同时也解决纯电驱动车型环境影响的因素。 值得一提的是,在近日的进博会上,作为连续6年参展的跨国车企宝马集团本次携五款新能源产品亮相,包括:首次亮相进博会的BMW iX5氢燃料电池车、BMW电动旗舰创新BMW i7 M70L、创新BMW iX、创新BMW i4以及创新BMW XM Label Red限量版。 宝马iX5氢燃料电池车的性能以及优势吸引了不少参展以及观展人士驻留,也呈现了公司在智能制造方面的创新实力和可持续发展的成果。更重要的是,宝马所倡导的多技术路径并进,也听到很多支持的声音。 由此可见,这对于用户而言,氢燃料电池车不仅是一个能够解决低碳出行,同时也不存在续航焦虑的理想车型。随着氢能源相关基础设施的进一步发展以及完善,氢燃料电池车一定可以成为未来低碳出行的重要选择之一。 写在最后 正如宝马集团董事长齐普策(Oliver Zipse)所说:“燃料电池技术与纯电驱动技术完美互补,氢能源正是实现未来零排放出行重要路径之一。”虽然时下纯电车型、插混车型是大热门,但是对于未来的发展,单一的产品路线是不足以实现品牌的可持续发展道路,而基于可续持发展理念,更新,更优的能源驱动产品加入,才能应对未来消费者对可持续出行的多样化需求。 而此次宝马iX5氢燃料电池车,除了能够提升品牌产品阵容的竞争力,为品牌可持续发展提供扎实的基础,同时也能够为消费者带来更多样性的选择。这是汽车工业发展的重要方向,在这点上宝马品牌以其前瞻性遥遥领先。
吉利“收购”极氪,“风筝收线”打造更抗风险的未来
奇瑞威麟产品战略解码:全球化视角下的新能源皮卡破局之道
在全球汽车产业变革的浪潮中,中国车市犹如一片充满活力与挑战的竞技场。各家车企在这片战场上激烈厮杀,不仅比拼产品竞争力、市场份额,更在财务健康状况上展开一场无声的较量。那么,将中国车企与国际车企的财务表现放在一起审视,究竟谁能在这场“财务马拉松”中跑得更稳、更持久呢? &......
第四代博越L破界智能平权:15万级的AI进化
20年图纸蛰伏+30年蓄水养鱼:比亚迪从追赶者蜕变颠覆者!
合资公司成立仪式在长沙举行,丰田中国董事长上田达郎、长沙矿冶院党委书记兼董事长卓晓军、五矿新能源总经理兼党委副书记张臻、明和产业社长吉田毅等各方代表共同出席并致辞。这一合作标志着中日企业在新能源产业链闭环建设上迈出实质性步伐。
在全球汽车产业格局重塑的关键时期,财务健康状况成为了衡量车企竞争力的重要标尺。国际车企与中国车企在财务赛道上展开了激烈角逐,而深入剖析它们的财务数据,能让我们洞察到中国车企在全球车市中脱颖而出的独特优势。 资产负债率:中国车企的稳健底色 汽车行业是一个资本密集型行业,......
高负债≠高风险,比亚迪负债,其实是高速发展的佐证
赵心童夺冠,成为海狮07 EV车主,比亚迪为何备受名人青睐?
星愿销量增长解码:何以成为A0级市场“黑马”?
对话 | 石柏涛再回中国:奥迪布局产品大年携两家合资伙伴共同应对在华挑战
近期,国内外上市车企迎来财报季,2024年报和2025一季报相继出炉。在经济上行压力之下,资产负债率这一关键指标,成为衡量车企财务健康的焦点。汽车产业重资产、长周期的特性,决定了前期需投入巨额资金,回报却相对缓慢,也使得高负债率成为行业普遍现象。
探店传祺向往M8乾崑系列,这是一款非常适合睡觉的车?!
当前汽车产业正处于电动化投入高峰期,高负债≠高风险。真正考验企业的,是能否将债务转化为技术壁垒和市场份额。当国际车企深陷借钱扩张循环时,中国车企正探索出一条规模与质量平衡的发展路径,这或将成为下半场竞争的关键筹码。
2024年全球车企财报陆续出炉,资产负债率成为焦点。数据显示,国际巨头如丰田、大众总负债均超万亿元,甚至超过同期营收,而国内车企如比亚迪、吉利等负债率显著下降。
近期,全球车企财报季落幕,高负债成为行业共性,但中外车企呈现不同态势。我们都知道总负债与企业规模和营收相关,从 2024 年财报看,国际汽车巨头和国内头部车企资产负债率大多超 60% 。不过,国内头部车企负债率下降明显,比亚迪近半年降幅近 7 个百分点,有望降至 “6” 字头。
工信部将整顿“隐藏式车门把手”,与安全相比风阻不值一提
一手抓减碳 一手促固碳 “润泽湿地,循环共生”科普展山城启幕
丰田与中国五矿、明和产业合资公司 湖南云储斯蔚普新能源技术有限公司正式成立
最近车企资产负债率成了车圈热门话题,但我看到不少人对这个指标的理解过于片面,认为负债数字越大风险就会越高,但其实并不能这么简单的判断。因为汽车行业属于重资产领域,前期建厂、研发投入大,企业规模越大、营收越高,负债自然也会增加,所以车企负债率高其实是常态。